何虹;潘艳琳;杨晓萍;何明;林莲朱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联合应用拜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维持治疗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选取108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前者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联合拜阿司匹林,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比术后12个月内MACE发生率,两组存活者治疗前后左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术后12个月内,联合组各项MACE发生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前者总MACE发生率远低于后者(P<0.05);治疗后两组存活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升高(P<0.05),左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内径(LVEDD和LVESD)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存活者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VEDD和LVESD均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联合给予拜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维持治疗能够显著降低MACE发生率,改善左心功能.
作者:谷巧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其护理对策.方法 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均给予胰岛素等常规降血糖治疗及护理,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静脉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帕司他片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定量等实验室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RP、IL-6、TNF-α、BUN、SCr、尿白蛋白排泄率及24h尿蛋白定量等实验室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2.00%(46/5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38/50),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依帕司他、前列地尔联合治疗并配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功能及炎症反应,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任璐璐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回顾性调查某医院住院患儿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调查分析现在儿科临床用药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从而提高儿科临床合理性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6年1月~12月儿科住院病例,判断用药医嘱是否超说明书,统计分析超说明书用药情况.结果 共随机抽取200份病例,用药医嘱总数3304条,超说明书医嘱数1630条,发生率为49.33%,超说明书用药前三位类型为超给药剂量(34.52%)、超适应人群(19.95%)、未提及儿童用药信息(18.08%).不同年龄段超说明书发生率的前三位为学龄前(61.41%)、婴幼儿(50.29%)、学龄期(37.55%).超说明书发生率的前三类药物为平喘药(93.03%)、中成药(81.11%)、糖皮质激素(75.38%).结论 该院住院患儿普遍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相应部门应该尽快出台儿科药品说明书的相关政策法规,保障儿童的用药安全.
作者:陈宜锋;杨李娜;黄献川;戴丹秀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对脑梗塞患者采取纳洛酮+脑多肽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指导和干预.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108例脑梗塞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析,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综合组和单一组,每组分别为54例患者.综合组给予纳洛酮+脑多肽进行联合治疗,单一组则给予传统的治疗,观察并对比综合组和单一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结果 综合组的治疗有效率51例(94.44%),单一组为40例(74.07%),综合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组,综合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5.85±1.74)d,单一组为(10.52±2.24)d,综合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显著低于单一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梗塞患者给予纳洛酮+脑多肽进行联合治疗,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还能够获取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杨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菌素片治疗新生儿病理黄疸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收治的800例足月病理黄疸患儿8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菌素片.比较两组患儿接受治疗3d,7d后平均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日均胆红素下降水平、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3d,7d后平均血清胆红素水平、日均胆红素下降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0.5%)明显高于对照组(67.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50%)低于对照组(7.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菌素片治疗新生儿病理黄疸疗效明显,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张会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的药学干预措施.方法 抽取某院2016年出院专科病历350份,根据临床药师下临床前和下临床后的不同时间将病历分为两组,药师下临床前病例组为对照组,药师下临床后病例组为观察组.制定相应的观察指标,分别观察两组病例在是否有药学干预时的药品费用、住院时长、抗菌药物费用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1.92±0.03)、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102.48±4.63)、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4.76±0.13)、平均住院天数(8.7±0.13)d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的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1.43±0.42)、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85.85±5.31)、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3.88±0.23)、平均住院天数(8.2±0.04)d.结论 给予药学干预能明显降低住院患者的不合理用药现象,能有效的降低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减轻患者的住院治疗费用与负担,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有利于提升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有效率.
作者:林柳卿 刊期: 2018年第09期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古老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在抗炎抗风湿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报道证实了其在抗肿瘤领域也具有巨大的价值,特别是针对消化道肿瘤.关于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传统观点认为与抑制COX活性有关.新进展表明阿司匹林也可通过抑制乙酰肝素酶的活性来发挥抗癌作用.同时相关研究也证实了其他一些物质包括咖啡因、芹菜素、雷公藤内酯醇、双乙基去甲精胺在内的活性物质对于阿司匹林的抗肿瘤功效也起到一定的增强作用.这了也给阿司匹林抗肿瘤作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然而具体的合用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深究.
作者:周骅;王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采用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2013年4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CHB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仅采用LAM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LAM联合ADV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2周、24周、36周、48周时其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及HBV 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耐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耐药率,增强患者的HBeAg血清学应答和病毒学应答效果,对于控制肝部病变恶化程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薛小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加强药剂科管理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成效和具体的管理内容.方法 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对我院药剂科在开展药剂管理加强工作前后的住院处方进行研究,处方的样本按照门诊各科室进行随机分层抽样,一共处理6000张处方样本.结果 在数据统计和分析之后可以发现,我院的药剂科在加强相应的管理工作之后,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及每一张处方里面的药物平均金额和管理之前相比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改善,并且这些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 加强药剂科的管理工作,可以使得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的合理,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在经济方面的负担,更好地对本院以及其他兄弟医院加强药剂科的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也为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方面的借鉴,良好的促进医院的发展.
作者:王亮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短期疗效.方法 从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选取80例,随机分成对照和治疗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例数均为40例,对照组仅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治疗组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同时配合使用异甘草酸镁,两组治疗观察时间均为4周.治疗期间每周随访1次,检测血清HBV-DNA、E抗原、肝功能指标.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4周后HDV-DNA水平、E抗原阴转及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肝功能指标好转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HB-VDNA、E抗原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异甘草酸镁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乙肝可以短期内迅速改善患者肝功能情况,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和研究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60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和B组,分别为30例.B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A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对血清Eotaxin、IL-5的影响.结果 A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B组患儿总有效率83.33%,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B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7%,A组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Eotaxin、IL-5均下降,A组较B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采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还能有效降低Eotaxin、IL-5水平,提高哮喘控制水平,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洪钦;陈秋琴;陈寿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分析阿奇霉素联合阴道栓剂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按数字表法将入住我院的89例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45例、44例.研究组采取阿奇霉素与阴道栓剂联合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服用阿奇霉素治疗.本次实验两组对比指标:PCR检测结果和恶心、呕吐、腹胀、外阴灼热等不良反应发生和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 本次治疗后,研究组指标均与对照组指标有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PCR的检测结果显示转阴率高,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发生率低,治疗总有效率高,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阿奇霉素与阴道栓剂联合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比单纯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好,可提高患者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玉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尼莫地平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观察.方法 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5%,明显较对照组的75%提高,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口干、皮肤瘙痒、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尼莫地平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症状,服用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曲明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美罗培南对小儿重症感染的治疗效果及对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重症感染患儿128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观察组给予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PCT和细胞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7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88%)高于对照组(8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8(IL-18)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罗培南治疗小儿重症感染,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可降低患儿血清PCT水平和细胞因子水平,有效控制感染,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对我院头孢米诺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治疗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对该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我院HIS系统中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间住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资料、用药资料、影像学资料及实验室资料,综合分析其用药合理性.结果 4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诱因为酒精性占9.52%,高血脂性占16.67%,胆源性占19.05%,ERCP术后诱发占2.38%;未明确诱因占52.38%.症状主要为上腹痛占95.24%.影像学检查显示主要为胰周肿胀占42.86%.实验室指标显示,相较治疗前,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C反应蛋白、AMS、LPS均有明显下调.使用头孢米诺平均疗程(10.43±4.14)天;使用日剂量皆为4.0 g;联用主要为硝基咪唑类.结论 我院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但在头孢米诺的应用方面仍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作者:郭燕金;杨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替普瑞酮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 ~2017年6月所收治患者10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3例,仅予以雷尼替丁;研究组53例,加用替普瑞酮.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并记录两组典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中,显效33例、有效17例,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4.3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2例、20例及79.25%,χ2为4.0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5%,与对照组的3.77%相比较,χ2为0.17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普瑞酮联合雷尼替丁应用于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提示患者临床表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璐如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七叶皂苷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所致的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以2014年5月15日至2017年5月15日来我院接受救治的2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256例患者均实施七叶皂苷钠治疗,并对2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七叶皂苷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不良反应.结果 2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总有效率为86.72%(显效152例,有效70例,无效34例);且256例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2.72±0.64)分〕相比治疗前〔(6.05±1.35)分〕明显更低,P<0.05.256例患者中,1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4.69%;经对症处理5天后,12例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全部消失.结论 七叶皂苷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较显著,但部分患者易出现不良反应,临床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
作者:孔秋云;郭俊;沈艳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并分析应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70例患者,采用瑞替普酶治疗的患者为甲组,采用尿激酶治疗的患者为乙组,每组35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再通率和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 甲组患者在溶栓后2h的再通率高于乙组,组间比较结果有统计差异性(P<0.05),甲组患者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乙组,结果有统计差异性存在(P<0.05).结论 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采用瑞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患者的冠脉再通率较高,发生出血并发症的几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作者:武书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在强直性脊柱炎(AS)的治疗中应用益赛普联合柳氮磺吡啶对其腰椎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AS患者,以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均应用益赛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柳氮磺吡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并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腰椎功能优良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BASFI、BASDAI评分均降低(P<0.05),研究组的BASFI、BASDA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腰椎功能优良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AS的治疗中益赛普与柳氮磺吡啶联合应用对于改善病情和腰椎功能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李陶冉;史丽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邻苯二甲酸二环已酯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方法 以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为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为丙烯酰胺,交联剂和引发剂分别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偶氮二异丁腈,合成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分子印迹聚合物(DCHP-MIPs),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当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与丙烯酰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比例为1:8:40,偶氮二异丁腈为25mg时,DCHP-MIPs对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的特异性吸附效果好.结论 通过吸附动力学和选择性能吸附实验,考察了DCHP-MIPs对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的结合性能和选择性能.
作者:陈惠芳;陈琳琳;吴丽荣;苏丽婷;谢志新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