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探讨

毛平;苏悦兴;赖善城;谢丽珊

关键词:抗菌药物, 使用指标, 治疗性、预防性、特殊级抗菌药物
摘要:目的 调查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为提高我院合理应用抗菌药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2015~2016年我院住院抗菌药使用情况,总结存在问题,提出持续改进建议.结果 年、季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为37.5~46.5、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合理率25%~30%;预防用抗菌药物主要存在品种选择不适宜、使用疗程长;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主要存在品种选择不适宜、疗程长、频繁更换品种;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主要存在适应症不强.结论 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应用持续改进.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美皮康在骨科患者压疮预防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研讨骨科患者运用美皮康治疗与护理对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0月选取78例骨科患者参与研究试验,并随机划分为两组(39例/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Ⅰ组接受烤灯照射配合纱布换药,Ⅱ组接受美皮康治疗,评估两组方案对压疮的处理情况.结果 Ⅱ组患者经治疗后,压疮创面愈合率显著提高,治疗时间显著缩短,换药频次显著减少,与Ⅰ组相比,数据满足P<0.05,统计学成立.结论 对骨科患者实施美皮康贴敷配合精心的护理干预,对促进压疮愈合、减少换药频次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荐.

    作者:钟丽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丁基胶塞在注射剂领域中的选用策略思考

    丁基胶塞是注射剂领域中的常见药物瓶塞,但是受到其生产工艺和药物相容性问题的影响,药物生产企业在选择丁基胶塞时不能盲目选择,否则就会出现影响药效或者带来药物安全性的问题.本文就丁基胶塞在注射剂领域中的选用策略进行探析,首先介绍了丁基胶塞的分类、特性等,然后针对丁基胶塞的药物相容性问题提出了合理的选用策略,旨在为药物生产企业的丁基胶塞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张青坡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的含量

    目的 建立用HPLC测定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中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和巴比妥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Gracesmart RP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盐缓冲液(55∶25∶20,磷酸盐缓冲液pH为7.8),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 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和巴比妥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0~300μg·mL-1(r=1.000);40~120μg·mL-1(r=1.000)和18~54μg·mL-1(r=0.9998),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100.2%,1.2%;100.5%,0.6%和100.6%,1.2%.结论 HT6K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能消除干扰,可用于测定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中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和巴比妥的含量.

    作者:林美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中游离磷酸盐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目的 评定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中游离磷酸盐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HT6K 比色法测定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中游离磷酸盐的含量,评定所得结果的不确定度.结果 本实验方法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U=0.06%(k=2),置信概率95%.结论 分析并量化了检测方法的不确定度,为优化实验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金鹏;郝立芳;鲁素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护理干预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用药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90例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对患者的用药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血压控制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93.33%,服药依存性95.56%,护理满意度97.78%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用药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掌握更多的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服药依存性,提高护理满意度,使患者的血压控制在理想的范围,降低了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德颖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主动护理干预联合中药熏洗在混合痔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分析主动护理干预联合中药熏洗在混合痔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取主动护理干预联合中药熏洗,严密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恢复情况.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此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遵医嘱行为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试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的遵医嘱行为与护理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混合痔围手术期患者通过主动护理干预联合中药熏洗,可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天数,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邹芬;游晓青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奥美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活动期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联合瑞巴派特对活动期胃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并明确活动期胃溃疡的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奥美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独奥美拉唑治疗组,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质量情况并做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炎症细胞程度、黏膜形态结构、中性黏液含量等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活动期胃溃疡临床效果更佳,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朱宝勤;蓝玉萍;袁玉婵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处方点评及合理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对2015年龙岩市第一医院门诊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点评.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和应用情况分析,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及统计.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处方合格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超常处方、适应症不适宜处方、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遴选药品不适宜处方、联合用药不适宜处方等不合理处方.结论 医院要加强对门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医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悉药品说明书及相关用药指南,这样才能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林文宏;饶媚;赖小卿;简姣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麻醉药品的规范化管理与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 采用资料分析法,对本院2007~2009年麻醉药品的用量、金额和用药频率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我院住院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结果 我院麻醉药品的用药金额及升降幅度不大.芬太尼类品种接近一半,芬太尼针(0.5mg)用量多,用药频度(DDDs)2009年跃居第一位,而吗啡针和哌替啶针用量逐年下降;芬太尼透皮贴剂在临床上得到广乏使用;吗啡缓释片和可待因片用量逐年下降,尤其是在2008年末羟考酮控释片开始并逐渐受关注;瑞芬太尼针金额排名前两位,单价较高.结论 我院住院麻醉药品使用量比较平均、稳定,使用较合理.

    作者:彭国;陈钦;陈燕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儿童病毒性腹泻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儿童病毒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160例病毒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布拉氏酵母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和对照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各8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儿童病毒性腹泻疗效显著,可供临床推广.

    作者:李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门急诊输液中药物不良反应分析与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 对门急诊输液厅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以降低输液中的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输液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480例,分析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以及不良反应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本文收集的480例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系统,以头孢类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居多.分析其发生原因,包括患者本身的过敏体质、药物配伍禁忌、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药物纯度问题以及用药错误,其中以过敏性体质原因为常见.结论 输液厅患者流量巨大,护理人员需掌握相关药物知识,了解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证用药的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肖辉;林云华;陈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健脾和胃膏方治疗脾胃虚型胃溃疡的临床研究观察

    目的 健脾和胃膏方治疗脾胃虚型胃溃疡临床研究观察.方法 HT6K全部病例为福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确诊的脾胃虚型慢性胃溃疡患者50例.予掷硬币法分联合治疗组(膏方与西药联合)与乙组(单纯西药),各25例.其疗程均为6周,随访半年,评估疗效.结果 健脾和胃膏方与西药结合治疗可促进溃疡的修复,提高临床及内镜疗效,在远期疗效方面有较明显的优势.

    作者:詹绍江;李晟;林振文;李丹;严子兴;陈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降压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降压药物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4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61例,所有入选者停用或未服用降压药物至少2周以上.随机分为5组分别服用5种降压药12周,其中有6例患者因血压高或失访未纳入本研究:氨氯地平组(n=51),氨氯地平片5mg1日1次;培哚普利组(n=54),培哚普利片4mg1日1次;缬沙坦组(n=50),缬沙坦胶囊80mg1日1次,倍他乐克组(n=48),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1日1次;吲达帕胺组(n=52),吲达帕胺1.5mg1日1次.比较治疗前后5组患者血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等的变化.结果 ①治疗前,5组患者心率、血压、Ba-PWV、ABI、ET-1、NO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后,各组血压均有降低,但血压变化无显著差别(P>0.05),倍他乐克组治疗后心率明显减慢(P<0.05);氨氯地平组、培哚普利组、缬沙坦组、吲达帕胺组较治疗前Ba-PWV下降、ABI上升、ET-1下降、NO上升(均WTBXP<0.05),各指标变化均以培哚普利组显著,缬沙坦组次之,氨氯地平组第三,吲达帕胺组第四,而倍他乐克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倍他乐克相比,培哚普利、缬沙坦、氨氯地平、吲达帕胺能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顺应性及内皮功能,以培哚普利作用明显.

    作者:吴晶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的疗效

    目的 探讨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的疗效.方法HT6K 对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66例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被随机(掷硬币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甘露醇治疗,观察组采用吡拉西坦治疗,两组均为12h 1次,治疗观察7d.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9%)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5.8%)进行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用药持续时间与降压幅度都明显多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能提高降压幅度与药效时间,提高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刘飞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G-HA预激方案对高危MDS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研究小剂量地西他滨联G-HA预激方案对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0年06月~2016年08月收治的43例高危MDS患者进行研究,其中2010年06月~2013年06月收治的17例患者采用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2013年07月~2016年08月收治的26例高危MDS患者采用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G-HA预激方案,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77%(21/26),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47.06%(8/17),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19例患者出现血液系统不良反应,11例患者出现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对照组中17例患者均发生血液系统不良反应,10例患者发生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T6K 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G-HA预激方案治疗高危MDS的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焕香;马聪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综合性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研究组给予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对比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研究组发热、鼻塞流涕、咽部红肿、咳嗽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TBXP<0.05).结论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较好,可使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有较高的安全性,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李鹏;郝全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结缔组织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结缔组织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难治性结缔组织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n=30)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n=30)接受来氟米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率.结果 对照组SLE患者活动度积分为(8.9±1.5)分,明显高于观察组(2.8±1.0)分;对照组应用糖皮质激素剂量为1日(134.7±10.5)mg,明显多于观察组1日(61.4±4.3)mg;对照组皮肌炎患者肌肉症状与皮损未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明显,肌力提高(2.2±0.3)级.结论 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结缔组织病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广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我院临床药学量化管理模式的探讨

    目的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初步探索并建立临床药师工作规范和量化管理模式,为促进医院临床药学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相关文件对临床药师工作的要求为基础,通过制定临床药师工作规范和量化考核标准,初步建立适合我院临床药师工作管理的模式.结果 量化的临床药师管理模式,不仅增强了医院整体药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也为临床药师量化考核提供了依据.结论 我院通过量化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医院临床药学发展,为临床和患者提供了更加专业的药学技术服务,提高了我院医疗质量.

    作者:冯志平;王芳;于思源;阮广新;林卓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某医院院内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某医院院内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10年9月到2015年3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患者1200例,所有患者都进行院内感染的病原菌检测与耐药性分析.结果 1200例患者中共发现30例院内感染,感染率为2.5%.共分离出病原菌45株,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耐药分析显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红霉素、庆大霉素有比较高的耐药率,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有比较高的耐药率.结论 某医院院内感染比较常见,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在临床需要积极加强预防性管理.

    作者:闫广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甘草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和对策分析

    甘草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变态反应、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内分泌紊乱、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神经与精神系统反应等方面.在临床上应坚持辨病辨证、合理配伍、控制剂量与疗程、完善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进合理用药,充分发挥其特长提高疗效.

    作者:许妹萍;陈晓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