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江霞
目的 观察预防脂肪乳静脉输注外渗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 入选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的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脂肪乳静脉输注的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外渗发生率为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外渗发生率34.4%,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外渗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6.3%与2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预防脂肪乳静脉输注外渗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外渗发生率,减低静脉炎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柳兆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比较试验,研究以细菌内毒素法代替热原法检查顺铂注射液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1〕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和热原家兔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 通过对4批顺铂注射液的检查,两种方法符合率为100%.结论 可以应用细菌内毒素法代替热原法检查顺铂注射液.
作者:施梅;仝立卿;王丹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药物阿维A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42例,对照组42例,实验组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药物阿维A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阿维A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4%,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2%,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中,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阿维A治疗方案,其效果确切优良,并发症较少,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晓芸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分析奥拉西坦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用药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降压、口服阿司匹林及对症治疗的对照组(43例),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择奥拉西坦治疗的观察组(43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自理量表(ADL)、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状态均有所改善.两组患者的临床状态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28.36±2.42)分与ADL评分(66.24±10.23)分均优于对照组的MMSE评分(20.57±4.39)分、ADL评分(52.74±9.68)分,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2例,占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5例,占11.63%,差异显著(P<0.05),结论 奥拉西坦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用药作用明显,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作者:刘东炜;全仁子;黄守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联合集体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诊断标准的13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6例,研究组给予集体治疗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采用阴性阳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QOL-100)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量表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及生理领域总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生活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或P<0.01);环境领域和精神支柱治疗前后及两组间均无差异(P>0.05).结论 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集体治疗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重返社会.
作者:刘智慧;周夕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药物治疗配合系统护理对妇科癌症心理状况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妇科癌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选择药物治疗,观察组选择药物配合系统护理方法,比对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和疼痛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AS、SDS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66%)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6.66%)(P<0.05),上述数据经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妇科癌症患者选择药物治疗配合系统护理可将其自身的不良心理情绪改善,显著患者疼痛.
作者:耿慧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藏药五味黄连丸(黄连、红花、诃子、渣驯膏、麝香)中药根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和山柰素的RP-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RP-HPLC.Phenomenex ODS C18色谱柱(250×4.6mm,5μm);以乙腈-0.0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50:50)(每100mL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0.4g,再以磷酸调节pH值为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6nm;柱温35℃;流速1.0mL·min-1;结果 线性范围分别为:药根碱1.5664~31.3284μg·mL-1(r=0.9978),表小檗碱1.6987~33.9736μg·mL-1(r=0.9973),黄连碱3.7294~74.5884μg·mL-1(r=0.9993),巴马汀3.3976~67.95μg·mL-1(r=0.9994),盐酸小檗碱22.7242~227.2424μg·mL-1(r=0.9988),山柰素1.121~22.42μg·mL-1(r=0.999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药根碱100.19%、(RSD=1.92%,n=6),表小檗碱98.74%(RSD=1.57%,n=6),黄连碱98.58%(RSD=1.22%,n=6),巴马汀100.47%(RSD=1.84%,n=6),小檗碱为101.28%(RSD=1.88%,n=6),山柰素为99.53%(RSD=1.97%,n=6).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五味黄连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星;鲁晓光;仲格嘉;冯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安神胶囊是否具有改善小鼠睡眠的功效.方法 以0.3·kg-1 BW、0.6·kg-1 BW、1.8g·kg-1 BW低、中、高3个剂量组给予小鼠灌胃给药,连续30天后,分别进行直接睡眠实验、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实验和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实验.结果 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相比,对小鼠无直接睡眠作用,对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能明显增加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入睡动物数,高剂量组能明显减少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时间.结论 安神胶囊具有改善小鼠睡眠的功效.
作者:杨秀静;王江融;李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强骨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7月至我科门诊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予唑来膦酸治疗1次,观察组为唑来膦酸治疗1次基础上再予强骨胶囊治疗3个月,两组后续均给予钙尔奇、骨化三醇治疗满一年,比较两组骨密度及疼痛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满一年后骨密度、疼痛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骨密度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唑来膦酸钠联合强骨胶囊骨密度改善情况虽不能较单用唑来膦酸钠患者有差异,但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疼痛.
作者:邓金梅;蔡冬梅;李延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采用 α1b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1.43%)明显大于对照组(74.28%),P<0.05.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出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4.28%).结论 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岳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静配中心用药医嘱的审核干预,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利用静配中心全院用药医嘱信息平台,药师进行配液前审核,并对不适宜医嘱及时沟通干预,协助医生纠正不合理用药.结果 通过半年实践,查找出1586份用药不适宜医嘱,涉及21个药品,其中干预成功医生更改医嘱的1469份,干预后未更改医嘱的117份.结论 药师进行配液前医嘱审核干预,有效减少了临床不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了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率.
作者:张鹰庆;卢园华;梁桂荣;郑晓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在瘢痕子宫、早孕人工流产术前的应用与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接收的瘢痕子宫早孕妇女78例,均自愿终止妊娠行无痛人流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术前口服米非司酮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引导后穹窿置入,对照组孕妇仅口服米非司酮,随后均进行无痛人流术.观察两组孕妇的宫颈软化程度、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宫颈软化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宫颈软化总有效率79.4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6,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孕妇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3,P<0.05).结论 米非司酮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在瘢痕子宫早孕人工流产术前应用,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宫颈松弛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姚纪;王瑞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分析丹参酮胶囊联合奥硝唑治疗口腔颌面部炎症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炎症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奥硝唑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5%,研究组为92.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胶囊联合奥硝唑治疗口腔颌面部炎症可提高临床疗效,给予护理干预,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马子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本文通过对避光药品管理现状、危害、避光贮藏和避光输液基本概念等的阐述,明确了避光药品管理对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针对动态的避光药品目录建立、避光药品储存、发放、运输、临床使用等环节,探讨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医院避光药品管理.
作者:徐敏;张立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厦门地区学龄前儿童发育过程中CYP3A酶活性特征.方法 采用RP-HPLC二级管阵列法检测尿样中6β-羟基氢化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浓度,以两者浓度比值反应CYP3A酶活性.结果 528名学龄前儿童酶活性呈左偏态分布,中位数为4.28,95%参考值范围为1.90~7.69;3~6岁各年龄组间酶活性存在差异(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随年龄增加,酶活性总体有下降趋势,3岁组高于4、6岁组(P<0.05),但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万隽;张晓光;陈瑶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对急性乙型黄疸性肝炎患者行中药颗粒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乙型黄疸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40例.西医组仅行西药护肝治疗,中医组在西医组的基础上行中药颗粒剂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中医组的治疗有效率38例(95.00%)显著高于西医组28例(70.00%),两组治疗前的ALT以及TBIL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中医组的ALT和TBIL指标均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 对急性乙型黄疸肝炎患者行中药颗粒剂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治疗效果十分理想.
作者:程战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析外科手消毒中应用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外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期间参与手术的70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35例.对照组医护人员应用醋酸氯己定醇消毒液对手进行消毒,观察组医护人员应用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液对手进行消毒,对两组医护人员手部自然菌落数及手感调查结果予以统计对比.结果 观察组医护人员消毒后手部自然菌落数为(0.4±0.1)cfu/cm2,对照组医护人员消毒后手部自然菌落数为(0.3±0.1)cfu/cm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手感调查结果显示,在气味、异物感、灼痛感、干燥紧绷感方面,两组医护人员比较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医护人员的手部干燥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医护人员,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外科手消毒中应用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液的效果与醋酸氯己定醇消毒液相当,但干燥速度较快,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消毒液.
作者:贺梅典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与布地奈德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我院于2016年04月 ~2017年04月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随机划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占4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布地奈德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孟鲁司特钠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处理,观察其肺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①研究组临床治疗总疗效达到了97.5%;常规组临床治疗总疗效达到了82.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VC(用力肺活量)、PEF(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等均得到显著改善,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研究组FVC(用力肺活量)、PEF(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改善情况,比常规组更优,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与布地奈德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肯定,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肺部功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建议临床将其作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首选方案.
作者:郑怀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分析对胸部开放性手术患者实施地佐辛与氟比洛芬酯联合麻醉对术后烦躁状态的控制作用.方法 选取129例拟行胸部开放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n=43,实施常规方法+地佐辛麻醉)、B组(n=43,实施常规方法+氟比洛芬酯麻醉)和联合组(n=43,实施常规方法+地佐辛+氟比洛芬酯麻醉).对比拔管即刻、拔管30 min后镇静量化评分变化,并对比苏醒后即刻、苏醒10 min后躁动量化评分变化及躁动发生率.结果 不同时刻三组镇静量化评分、躁动量化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其中本组内镇静量化评分和躁动量化评分均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各时刻联合组评分均远低于A组和B组(P<0.05),且A组与B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联合组躁动发生率为2.33%,远低于A组的11.63%和B组的13.95%(P<0.05),而A组与B组躁动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胸部开放性手术患者给予地佐辛与氟比洛芬酯联合麻醉镇静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控制术后烦躁状态.
作者:许哲;李晨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HFMEA在药物不良反应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HFMEA评估2016年3月~2016年8月我院的药物管理流程,进行评估分析并实施防范措施,在此基础上,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3月 ~8月实施HFMEA模式前收治的288名患者归为对照组,2016年9月~2017年2月实施HFMEA模式后收治的312名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药物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学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FMEA模式实施前后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FMEA方法的应用可有效降低医院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郑比男;黄巧娥;张春兴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