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颗粒剂治疗急性乙型黄疸型肝炎40例

程战

关键词:中药颗粒剂, 急性乙型黄疸肝炎患者,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对急性乙型黄疸性肝炎患者行中药颗粒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乙型黄疸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40例.西医组仅行西药护肝治疗,中医组在西医组的基础上行中药颗粒剂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中医组的治疗有效率38例(95.00%)显著高于西医组28例(70.00%),两组治疗前的ALT以及TBIL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中医组的ALT和TBIL指标均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 对急性乙型黄疸肝炎患者行中药颗粒剂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治疗效果十分理想.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福建南平地区医改调价后四种根治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福建南平地区医改调价后以奥美拉唑及雷贝拉唑为主的四种三联疗法在根治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的成本-效果.方法 选择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30例,对照组34例、A组37例、B组31例、C组28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三联疗法;A组采用奥美拉唑、加替沙星、呋喃唑酮三联疗法;B组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三联疗法;C组采用雷贝拉唑、加替沙星、呋喃唑酮三联疗法;均治疗1周.疗程结束后4周,查胃镜并检测Hp,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法对两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Hp根除率分别为:对照组82.35%、A组89.19%、B组83.87%、C组89.29%;溃疡愈合率分别为对照组91.18%、A组97.30%、B组93.55%、C组96.43%,其中在相同质子泵抑制剂条件下,加替沙星组具有更高的Hp根治率和溃疡愈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成本分别为对照组8.4元、A组19.32元、B组27.86元、C组44.38元;Hp根除率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对照组0.1、A组0.22、B组0.33、C组0.50;溃疡愈合率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对照组0.09、A组0.20、B组0.30、C组0.46.结论 从成本-效果角度分析,奥美拉唑、加替沙星、呋喃唑酮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的成本-效果分析中有优势.

    作者:张建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提高我院药房慢性病的药学服务质量探讨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我院药房慢性病的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通过分析慢性病的本质和特点及我院药学服务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能够提高我院药房慢性病的药学服务质量的相关措施.结果 我院药房慢性病的药学服务质量存在药物发放易混淆、忽略患者接受能力、药物调剂不当、药师服务水平较低的现象,针对这些质量问题,总结了几点解决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提高我院药房慢性病服务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结论 在慢性病的药学服务中应该完善相关服务措施,包括建立用药的咨询窗口,逐渐改变慢性病的药学服务理念,端正服务态度,完善服务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用药档案,提高药师的药学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让慢性病患者在我院药房服务中提高对慢性病的了解,增强患者用药依从性.

    作者:潘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高剂量表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胸部恶性肿瘤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以高剂量表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胸部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 ~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52例晚期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其中乳腺癌17例,非小细胞肺癌31例,纵隔恶性淋巴瘤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以高剂量表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恶性淋巴瘤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6%、54.8%、75.0%.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以Ⅰ、Ⅱ度为主.结论 以高剂量表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胸部恶性肿瘤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以0~Ⅱ度为主.

    作者:赵勇;陈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用药剂量的不同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35例口服100 mg的阿司匹林治疗,乙组35例口服300 mg的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和治疗第7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第14天、第21天、第28天,乙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甲组和乙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2.9%和85.7%,组间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和8.6%,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C反应蛋白浓度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乙组C反应蛋白浓度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大剂量的阿司匹林与小剂量的阿司匹林相比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林凤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浅析医院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

    目的 在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构建医院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方法 针对目前医院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结论 医院对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应以预防控制为主,实现医院药品管理优化、医院社会效益大化的发展目标.

    作者:郑金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妇肤康喷雾剂对阴道院内感染常见微生物增殖影响观察

    目的 妇肤康喷雾剂对阴道院内感染常见微生物增殖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阴道院内感染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9例,予采用制霉素阴道给药.实验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用妇肤康喷雾剂.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阴道各菌群的增值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显著(P<0.05),阴道各菌群增值减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减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妇夫康喷雾剂能够调节阴道院内感染常见微生物增殖,改善阴道内环境,降低感染的发生,更为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卢韦;陶柳;孙洪玉;温小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应用于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108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分组,对照组54例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54例增加孟鲁司特,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59%高于对照组77.78%,FEV1、PEF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孟鲁斯特有效改善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肺功能,安全性高,缩短了治疗时间.

    作者:闫俊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新型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的固相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目的 寻找高效、长效的新型GLP-1受体激动剂.方法 非洲爪蟾GLP-1(XenGLP-1)的半衰期较短,设计三个半胱氨酸改构的Xen-GLP-1类似物,优选高降糖活性的多肽进一步PEG化修饰.结果 PEG-XenGLP-1缀合肽具有优异的长效降糖活性.结论 从动物源寻找新型GLP-1类药物是降糖药物研究的新思路.对GLP-1类多肽进行PEG化修饰,可在降糖活性保持的前提下显著延长多肽的半衰期.

    作者:费颖颖;陈心雨;韩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普米克令舒和异丙托溴铵在婴幼儿喘息的雾化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索更好的普米克令舒和异丙托溴铵雾化治疗时护理的方法.方法 针对喘息患儿,用普米克令舒和异丙托溴铵配制成4 mL药液,选用合适型号的雾化泵进行雾化治疗,1日2次,1次8~10 min.对使用压缩泵雾化普米克令舒及异丙托溴铵时的各环节的操作心得进行归纳总结,包括良好的环境准备、选择适当的雾化时机、雾化前患儿口鼻的清洁、父母的宣教、雾化过程中及雾化后的观察及处理.结果 72.5%的患儿对床边雾化治疗有抵触行为,而在专用雾化室,有抵触行为的患儿为38.7%;刚进食的患儿出现哭闹、不配合的比例为50%,饥饿的患儿出现哭闹、不配合的比例为66.7%,进食后2h的患儿出现哭闹、不配合的比例为18.7%;40.0%鼻腔有较多分泌物的患儿雾化后喘息减轻或缓解.鼻腔无分泌物的患儿雾化后喘息减轻或缓解的比例为88.9%;经过宣教的家长错误操作的比例为15%,未经过宣教的家长错误操作的比例为50%.雾化时患儿出现心率明显增快或者出现气促、发绀等表现者的比例为5.8%,给予暂停雾化、吸氧后上述症状可缓解,能再继续雾化;雾化后有40.9%的患儿出现口腔、咽喉部痰液增多,4.9%出现发绀、气促表现,给予吸氧、吸痰等处理后上述症状可缓解.结论 适当的护理措施可确保雾化治疗婴幼儿喘息急性发作,改善喘息症状和肺功能.

    作者:王华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β2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治疗COPD效果及药学分析

    目的 探讨β2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治疗COPD效果及药学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科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肺疾病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β2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和肺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吸量(FEV1)和峰值呼吸流速(P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给予β2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患者多种不适症状,临床意义显著.

    作者:魏传峰;邱毅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的应用与护理

    目的 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对乳腺癌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 对我院从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46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用药和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6例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116例,稳定11例,进展2例,总有效为91.10%.发生毒副反应多的白细胞下降(占56.16%),其次为粒细胞下降(占52.05%)、恶心呕吐(占21.92%).调查142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7.89%.结论 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效果较好,治疗期间采取科学的护理方法,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强治疗效果.

    作者:姚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采用 α1b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1.43%)明显大于对照组(74.28%),P<0.05.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出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4.28%).结论 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岳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针灸结合通络扶正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临床观察

    目的 以265例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给予患者采用针灸与通络扶正汤联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65例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受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11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154例)患者则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与通络扶正汤联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9.61%,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8.47%,两组对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价值.结论 在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针灸与通络扶正汤联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姬海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安神胶囊对小鼠睡眠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安神胶囊是否具有改善小鼠睡眠的功效.方法 以0.3·kg-1 BW、0.6·kg-1 BW、1.8g·kg-1 BW低、中、高3个剂量组给予小鼠灌胃给药,连续30天后,分别进行直接睡眠实验、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实验和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实验.结果 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相比,对小鼠无直接睡眠作用,对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能明显增加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入睡动物数,高剂量组能明显减少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时间.结论 安神胶囊具有改善小鼠睡眠的功效.

    作者:杨秀静;王江融;李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麻黄碱与咖啡因的配伍应用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目的 观察麻黄碱与咖啡因的配伍应用对大鼠体重的影响.方法 将肥胖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肥胖模型组、咖啡因组、麻黄碱组、麻黄碱咖啡因联合用药组、右旋酚氟拉明组(溶液中右旋酚氟拉明浓度为0.18mg·mL-1),除了肥胖模型组外,每组取其溶液2mL,1日1次.结果 右旋酚氟拉明组体重低于肥胖模型组体重(P<0.01),麻黄碱与咖啡因联合用药组体重低于肥胖模型组体重(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麻黄碱和咖啡因的配伍应用对肥胖的大鼠体重有明显减轻的作用.

    作者:王秀梅;黄丽春;陈明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我院急诊处方点评与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急诊处方用药情况,分析不合理原因,为临床医师开具规范处方提供参考,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保障;方法 对2016年急诊处方点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诊随机抽取的6000张处方中,合理处方5119张,占处方总数的85.32%,不合理处方881张,占处方总数的14.68%;结论 处方点评结果表明,我院急诊用药还存在许多问题,需加强管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黄迎春;林建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基于可靠性增长规划模型对脑梗死病临床用药监测与评价

    目的 降低不合理用药现象,提高临床精准用药的水平.方法 设计脑梗死康复期临床路径用药监测系统,通过建立合理用药规则库、用药审查管理、临床失效数据管理三大模块来对这套临床路径系统中的用药情况进行监测与预警,拟采用系统可靠性增长规划的经典参数模型对用药监测系统进行评估,通过定义系统失效数据类型,采集失效数据并用AMSAA模型进行可靠性增长分析与评价.结果 提高医生用药的合理性,减少了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结论 通过使用临床路径系统,为医院用药安全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新思路.

    作者:代凯;黄至辉;唐迎春;甘志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药学干预及应用意义评定

    目的 研究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药学干预及应用意义.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实施药学干预前(2015年1月 ~2015年12月)的1000张喹诺酮类药物处方-对照组和药学干预实施后(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的1000张喹诺酮类药物处方-观察组,将两组的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喹诺酮类药物处方不合理使用率(10.00%)、药物使用频次(271.53±43.65)次、药物利用指数(1.23±0.28)、不良反应发生率(16.00%)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临床中进行药学干预有助于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促进药物利用率的提高,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肖文可;钟柳芳;何梓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作用

    目的 探讨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行美沙拉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11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59例.研究组行美沙拉嗪治疗,常规组行对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炎性因子IL-1、IL-8以及TNF-α的检测值.结果 研究组的总体有效率55例(93.22%)显著高于常规组46例(77.97%),两组治疗前的炎性因子检测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炎性因子IL-1、IL-8以及TNF-α的检测值均优于常规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行美沙拉嗪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炎症情况,治疗效果十分确切.

    作者:盛洪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厦门地区学龄前儿童发育过程中CYP3A酶活性特征研究

    目的 了解厦门地区学龄前儿童发育过程中CYP3A酶活性特征.方法 采用RP-HPLC二级管阵列法检测尿样中6β-羟基氢化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浓度,以两者浓度比值反应CYP3A酶活性.结果 528名学龄前儿童酶活性呈左偏态分布,中位数为4.28,95%参考值范围为1.90~7.69;3~6岁各年龄组间酶活性存在差异(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随年龄增加,酶活性总体有下降趋势,3岁组高于4、6岁组(P<0.05),但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万隽;张晓光;陈瑶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