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药学干预及应用意义评定

肖文可;钟柳芳;何梓明

关键词:临床合理用药, 喹诺酮类药物, 药学干预
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药学干预及应用意义.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实施药学干预前(2015年1月 ~2015年12月)的1000张喹诺酮类药物处方-对照组和药学干预实施后(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的1000张喹诺酮类药物处方-观察组,将两组的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喹诺酮类药物处方不合理使用率(10.00%)、药物使用频次(271.53±43.65)次、药物利用指数(1.23±0.28)、不良反应发生率(16.00%)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临床中进行药学干预有助于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促进药物利用率的提高,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急诊处方点评与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急诊处方用药情况,分析不合理原因,为临床医师开具规范处方提供参考,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保障;方法 对2016年急诊处方点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诊随机抽取的6000张处方中,合理处方5119张,占处方总数的85.32%,不合理处方881张,占处方总数的14.68%;结论 处方点评结果表明,我院急诊用药还存在许多问题,需加强管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黄迎春;林建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唑来膦酸联合强骨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强骨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7月至我科门诊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予唑来膦酸治疗1次,观察组为唑来膦酸治疗1次基础上再予强骨胶囊治疗3个月,两组后续均给予钙尔奇、骨化三醇治疗满一年,比较两组骨密度及疼痛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满一年后骨密度、疼痛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骨密度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唑来膦酸钠联合强骨胶囊骨密度改善情况虽不能较单用唑来膦酸钠患者有差异,但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疼痛.

    作者:邓金梅;蔡冬梅;李延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磷酸肌酸钠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简述中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重要性及方法,探究磷酸肌酸钠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之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400位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对照组200例和观察组2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即单独使用磷酸肌酸钠,观察组患者除进行常规治疗外,再增加中成药丹参多酚酸盐.比对两组患者的用药前后效果,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统计.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产生率为7.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产生率为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药联合的方法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是以磷酸肌酸钠联合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用药治疗,其应用效果理想,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低,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林能波;郑炜华;林永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持续泵入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心衰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持续泵入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心衰的临床疗效,阐述相应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本院心衰患者61例作为样本,均采用持续泵入小剂量多巴胺方法治疗,从静脉的选择及导管等方面加强护理,观察61例患者治疗前后心动超声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与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LVESd(46.17±2.06)mm、LVEF(55.62±0.31)%,与治疗前相比,指标显著改善.患者治疗有效率98.36%、护理满意度100%.结论 应采用持续泵入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心衰,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提高治疗有效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黄葵胶囊抑制Ⅲ、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氧化应激及纤维化指标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 研究黄葵胶囊对Ⅲ、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DN)肾组织氧化应激及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探究黄葵胶囊治疗DN的机制.方法 将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就治的Ⅲ、Ⅳ期DN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降血糖、降血脂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黄葵胶囊口服,1次5粒,1日3次,持续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肾功能、尿液指标及血清氧化应激及纤维化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Scr、BUN、β2-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UAER、UAlb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MDA、MPO浓度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而SOD活性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Ⅳ-C、PCⅢ、LN、HA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葵胶囊具有拮抗肾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致纤维化因子的释放而改善肾纤维化.

    作者:宋伟峰;罗淑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阿维A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药物阿维A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42例,对照组42例,实验组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药物阿维A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阿维A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4%,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2%,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中,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阿维A治疗方案,其效果确切优良,并发症较少,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晓芸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接诊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计算机SPSS 20.0统计学软件随机分组,对照组(n=43)患者采用牵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观察组(n=43)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同时两组均予以针对性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NIH-CPS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较之对照组74.4%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爽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痹肿消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对痹肿消散治疗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84例痹肿消散治疗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接受痹肿消散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总体有效率以及干预前、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总体有效率90.48%显著高于常规组71.43%,两组干预前的CRP以及ESR等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CRP以及ESR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痹肿消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感受,同时,还能够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作者:康晓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BiPAP呼吸机联合尼可刹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

    目的 探讨BiPAP呼吸机联合尼可刹米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上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 ~2017年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0例.为对照组患者应用尼可刹米开展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联合尼可刹米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心率等均具有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尼可刹米联合BiPAP呼吸机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心率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胡颖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探讨乳酸杆菌活菌制剂在孕妇细菌性阴道病治疗中的用药安全性及疗效

    目的 研讨乳酸杆菌活菌制剂治疗孕妇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效果,分析该药物的用药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妇产科接诊的74例孕妇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采用乳酸杆菌活菌制剂,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所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乳酸杆菌活菌制剂治疗孕妇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用药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谢金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麻醉对胸部开放性手术患者术后烦躁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析对胸部开放性手术患者实施地佐辛与氟比洛芬酯联合麻醉对术后烦躁状态的控制作用.方法 选取129例拟行胸部开放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n=43,实施常规方法+地佐辛麻醉)、B组(n=43,实施常规方法+氟比洛芬酯麻醉)和联合组(n=43,实施常规方法+地佐辛+氟比洛芬酯麻醉).对比拔管即刻、拔管30 min后镇静量化评分变化,并对比苏醒后即刻、苏醒10 min后躁动量化评分变化及躁动发生率.结果 不同时刻三组镇静量化评分、躁动量化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其中本组内镇静量化评分和躁动量化评分均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各时刻联合组评分均远低于A组和B组(P<0.05),且A组与B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联合组躁动发生率为2.33%,远低于A组的11.63%和B组的13.95%(P<0.05),而A组与B组躁动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胸部开放性手术患者给予地佐辛与氟比洛芬酯联合麻醉镇静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控制术后烦躁状态.

    作者:许哲;李晨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2017年第一季度我院重症医学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研究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分析其中存在的使用量的异常增加问题,进而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于不合理的情况及时上报医务处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利用信息系统抽取我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期间抗菌药物的使用信息,按药品名称汇总,使用数量、金额以及强度等标准开展排序工作.参照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件等规定,针对其使用问题开展配套的合理性评价工作.结果与结论 重症医学科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应注意把握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和二重感染.

    作者:卢沛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宫血宁辅助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宫血宁辅助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66例,按照用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宫血宁胶囊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检测比较HGB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观察记录控制出血时间以及完全止血时间;测定E2、FSH、LH、P水平.结果 干预后,两组HGB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HG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薄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控制出血以及完全止血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E2、FSH、LH、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宫血宁胶囊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HGB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迅速调控出血,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可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作者:庄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对儿童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研讨两种剂量布地奈德与孟鲁司特联合用于儿童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196例儿童哮喘随机平均归入两组试验,两组均在孟鲁司特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不同剂量布地奈德治疗,其中Ⅰ组1次0.5mg,Ⅱ组1次1.0mg,观察两组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接受肺功能(FEV1、FEV1/FVC)指标检测,测定值相比治疗前均显著改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观察期间有口干或心悸等副反应,但发生率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 在孟鲁司特给药的基础上,对儿童哮喘患者使用1.0mg与0.5mg剂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均可明显改善肺功能,且安全可靠.

    作者:宋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应用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应用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选择我院急诊科收治的4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对象,按入诊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20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嚼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而甲组患者加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评价甲乙两组患者的疗效和NIHSS评分.结果 乙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少于甲组患者(χ2=5.983,P=0.014).甲组患者的NIHSS评分少于乙组(t=5.348,P=0.000).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治疗有效率高,且明显改善患者的NIHSS评分.

    作者:陈秋玲;曹成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阿托伐他汀钙片辅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辅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T-pro BNP、FIB、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LVEF和6MWT显著升高,而LVEDD和LVESD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LVEF和6MWT显著高于对照组,而LVEDD和LVESD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辅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冠心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心功能,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雷燕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抑制空气沉降菌的研究

    目的 从山柰中分离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EPMC),进行空气沉降菌抑菌评价.方法 用乙醇提取、结晶法纯化EPMC.分别用细菌和真菌培养对比试验评价EPMC对空气沉降菌的抑制效果,用分子对接探讨抑菌机制.结果 从山柰中分离到高纯度EPMC,得率为1.95%.EPMC对空气沉降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二氢蝶酸合成酶.结论 EPMC对空气沉降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慧;唐铁鑫;马扬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抑郁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伴焦虑抑郁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氟哌噻吨利曲辛.采用SDS评分和SAS评分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况.结果 观察组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88.10%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精神状态恢复正常时间和抗抑郁实施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能有效改善伴焦虑抑郁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抑郁焦虑状态.

    作者:陈彦兴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硫酸镁与针对性护理应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硫酸镁与针对性护理应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妊高征患者94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与研究组(47例).两组均采用硫酸镁治疗与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针对性护理.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80.85%)(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100%)高于对照组(87.23%)(P<0.05).结论 硫酸镁与针对性护理应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效果满意,有效保证了妊娠质量.

    作者:王永淑;薛清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有气道重塑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白介素-13的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的意义

    目的 探讨存在气道重塑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白介素-13(IL-13)的变化,及基因多态性与其血清IL-13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于福建省立医院住院的有气道重塑的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共43例(哮喘发作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3名(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其血清IL-13值,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基因测序方法检测两组人群IL-13+1923 C/T及+2044G/A单核苷酸多态性(SNP).43例中病情好转期患者24例(哮喘好转组),于病情好转后1周再次测定其血清IL-13.统计分析两组间血清IL-13及SNP,及哮喘组治疗前后血清IL-13变化.结果在血清IL-13水平,哮喘发作组低于对照组,哮喘发作组等位基因C、T的频率为72.1%、27.9%;IL-13基因+1923C/T与+2044G/A显著相关(R2=0.850,P<0.001);在CC型哮喘患者血清IL-13低于CC型对照组〔(48.6±36.3)比(85.9±51.8)μg·L-1;P=0.013〕.结论有气道重塑的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IL-13基因+1923C/T与+2044G/A显著相关.

    作者:卢锋峰;岳文香;陈愉生;谢宝松;许能銮;林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