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唐铁鑫;马扬升
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疗老年高危压疮患者时使用藻酸盐敷料的效果.方法 收集老年高危压疮患者共52例,根据计算机简单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敷料换药,观察组使用藻酸盐敷料治疗,将两组临床疗效以及疮面愈合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8%(P<0.05);观察组治疗7天和14天后的疮面愈合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老年高危压疮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藻酸盐敷料能够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肖妮娜;陈勉珊;吴琦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我院急诊处方用药情况,分析不合理原因,为临床医师开具规范处方提供参考,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保障;方法 对2016年急诊处方点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诊随机抽取的6000张处方中,合理处方5119张,占处方总数的85.32%,不合理处方881张,占处方总数的14.68%;结论 处方点评结果表明,我院急诊用药还存在许多问题,需加强管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黄迎春;林建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白芍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芍水提醇沉物的石油醚及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4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十六烷酸,β-谷甾醇,没食子酸,苯甲酸.结论 通过硅胶柱层析方法对白芍药材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简便可靠,为进一步阐明白芍的效应物质奠定基础.
作者:笪婧雯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对转移性骨癌痛患者行普瑞巴林+吗啡控释片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转移性骨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24例.治疗组组行普瑞巴林+吗啡控释片联合治疗,常规组行安慰剂+吗啡控释片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结果 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22例(91.67%)显著高于常规组15例(62.50%),两组治疗前的疼痛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疼痛评分(3.55±0.89)分显著低于常规组(4.52±0.98)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转移性骨癌痛患者行普瑞巴林+吗啡控释片联合治疗,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杨莹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与布地奈德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我院于2016年04月 ~2017年04月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随机划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占4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布地奈德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孟鲁司特钠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处理,观察其肺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①研究组临床治疗总疗效达到了97.5%;常规组临床治疗总疗效达到了82.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VC(用力肺活量)、PEF(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等均得到显著改善,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研究组FVC(用力肺活量)、PEF(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改善情况,比常规组更优,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与布地奈德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肯定,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肺部功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建议临床将其作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首选方案.
作者:郑怀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氨酚穿心莲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和马来酸氯苯那敏3个化学药物的含量,并对咖啡因和马来酸氯苯那敏进行含量均匀度的测定.方法 采用Waters SunFire 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15:8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64nm,柱温为35℃,进样量20μL.结果 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1.4~1014μg·mL-1(r=0.9999),5.940~59.40μg·mL-1(r=1.0000),1.546~15.46μg·mL-1(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100.4%和100.6%(n=9).结论 此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华小懿;龚建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HFMEA在药物不良反应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HFMEA评估2016年3月~2016年8月我院的药物管理流程,进行评估分析并实施防范措施,在此基础上,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3月 ~8月实施HFMEA模式前收治的288名患者归为对照组,2016年9月~2017年2月实施HFMEA模式后收治的312名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药物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学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FMEA模式实施前后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FMEA方法的应用可有效降低医院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郑比男;黄巧娥;张春兴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中药萆薢大黄汤治疗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患者总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为30例,对照组为30例.制定治疗方案为:治疗组:在内科基础治疗上同时予以加服中药萆薢大黄汤;对照组在内科基础治疗上同时予以加服西药苯溴马隆(尔同舒).两组均服药20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UA)、血糖(GLU)、血脂、肝、肾功能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药萆薢大黄汤治疗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疗效显著,有降低血尿酸水平,还有改善血脂的作用,对血糖、肝、肾功能无影响,且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许祥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制定补脾治瘫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法对方中黄芪、山药、赤芍、僵蚕、酸枣仁、党参、当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黄芪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1:79),检测波长为250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5℃.结果 显微鉴别特征明显,其他药材无干扰;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葛根素在164~820μg(r=0.9998)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99%,RSD=0.1%.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补脾治瘫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魏秋宇;马海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分析临床急性湿疹患者应用黄芩的治疗效果与药理分析.方法 收集我院在1年内收治的急性湿疹患者10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治疗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黄芩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瘙痒皮损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性湿疹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芩治疗能够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有着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福建南平地区医改调价后以奥美拉唑及雷贝拉唑为主的四种三联疗法在根治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的成本-效果.方法 选择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30例,对照组34例、A组37例、B组31例、C组28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三联疗法;A组采用奥美拉唑、加替沙星、呋喃唑酮三联疗法;B组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三联疗法;C组采用雷贝拉唑、加替沙星、呋喃唑酮三联疗法;均治疗1周.疗程结束后4周,查胃镜并检测Hp,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法对两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Hp根除率分别为:对照组82.35%、A组89.19%、B组83.87%、C组89.29%;溃疡愈合率分别为对照组91.18%、A组97.30%、B组93.55%、C组96.43%,其中在相同质子泵抑制剂条件下,加替沙星组具有更高的Hp根治率和溃疡愈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成本分别为对照组8.4元、A组19.32元、B组27.86元、C组44.38元;Hp根除率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对照组0.1、A组0.22、B组0.33、C组0.50;溃疡愈合率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对照组0.09、A组0.20、B组0.30、C组0.46.结论 从成本-效果角度分析,奥美拉唑、加替沙星、呋喃唑酮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的成本-效果分析中有优势.
作者:张建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并解析石蜡油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 ~2015年期间我院普外科确诊的54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7例,试验组患者应用石蜡油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用泻剂进行治疗,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和常规泻剂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相比较,石蜡油的应用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是相对可观的.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6%,与对照组63.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石蜡油在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中的应用,和他类泻剂相比较,能够大幅度优化临床治疗效果,副作用小,故此石蜡油在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中具有普及与应用价值.
作者:刘洪福;邓伟;赖剑;曾翔辉;范琳锋;曾祥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利培酮、氨磺必利应用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精神病院收治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4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CDSS与PANSS减分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有效率观察组87.5%(28/32)高于对照组62.5%(20/32),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CDSS、PANSS减分情况比较,P减分、T减分、G减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减分、CDSS减分幅度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2.5%(4/32)与对照组15.6%(5/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氨磺必利在临床疗效、阴性症状、抑郁症状方面均优于利培酮,且安全性较高,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凯;钟建明;叶莉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右美托咪定联合术中护理对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6日至2017年2月26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将其抽签化分组,两组各有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和右美托咪定联合术中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T2 HR(82.71±6.52)次/min、T2 MAP(89.67±5.96)mmHg、T3 HR(87.11±3.85)次/min、T3 MAP(86.35±3.71)mmHg、T4 HR(89.76±2.22)次/min、T4 MAP(88.63±3.52)mmHg、手术开始即刻镇静评分(3.45±0.21)分、手术结束后10min镇静评分(2.15±0.45)分、手术开始即刻躁动评分(0.25±0.05)分、手术结束后10min躁动评分(0.12±0.36)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定联合术中护理,能够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
作者:张海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干预性护理在产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预防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6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双盲法将入组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的产科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干预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3.33%,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恶心呕吐、寒战、发热头痛、胸闷及面色潮红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对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干预性护理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俊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利培酮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精神科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服用利培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利培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主要为锥体外系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失眠、焦虑、体重增加、血清催乳素升高等.结论 利培酮作为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它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仍然较高,涉及多个系统、器官,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做到早期预防、密切观察、准确判断、及时干预.
作者:高宏强;尤加永;张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退黄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ichrombond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5:85),检测波长230nm,流速1mL·min-1,进样量为10μL.结果 芍药苷的线性范围为5.24~52.40μg·mL-1(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3%,RSD=1.09%(n=6).结论 本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作为退黄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胡雅怡;沈萍;沈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加强门诊处方调剂前审核干预,提升药学服务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16年门诊中、西药房调剂前干预的982张不合理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及干预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我院2016年门诊中、西药房调剂前干预的982张不合理处方中,848张西药不合理处方情况主要为用法、用量不适宜(40.68%)、适应症不适宜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26.42%)、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符(20.75%)、剂型与给药途径不符(6.01%)、联合用药不当的(3.30%)等;中成药不合理处方主要存在问题为证候不适宜;中草药处方不合理情况主要为证候不适宜、用药与诊断不符及用法用量不适宜等.药师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取得良好的干预效果.结论 我院通过采取处方调剂前干预措施,有效地减少了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张敏芳;徐晖;夏丽珍;施淑娟;周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观察.方法 将我院自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46例肩周炎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23例,给予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医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肩周炎发作频率、治愈率,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1%,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3%,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05).结论 中医辨证施治治疗肩周炎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安全、无毒副作用,患者容易接受,值得大范围推广使用.
作者:李洪云;玄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美沙拉嗪联合肠道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价值进行了探究.方法 研究中选择了本院2016年4月到2017年6月的12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63例)、对照组(6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了单纯的美沙拉嗪治疗方法,观察组使用了美沙拉嗪联合肠道益生菌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价值进行研究.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9.84%),数据统计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对两组患者血清C-蛋白水平进行分析,经过治疗,观察组血清C-蛋白水平为5.03±1.17mg·L-1,对照组血清C-蛋白水平为9.03±1.30mg·L-1,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数据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 通过美沙拉嗪联合肠道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其治疗效果显著,患者血清C-蛋白水平可以得到明显控制,因此,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彭强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