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钟建明;叶莉军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观察.方法 将我院自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46例肩周炎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23例,给予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医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肩周炎发作频率、治愈率,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1%,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3%,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05).结论 中医辨证施治治疗肩周炎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安全、无毒副作用,患者容易接受,值得大范围推广使用.
作者:李洪云;玄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从山柰中分离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EPMC),进行空气沉降菌抑菌评价.方法 用乙醇提取、结晶法纯化EPMC.分别用细菌和真菌培养对比试验评价EPMC对空气沉降菌的抑制效果,用分子对接探讨抑菌机制.结果 从山柰中分离到高纯度EPMC,得率为1.95%.EPMC对空气沉降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二氢蝶酸合成酶.结论 EPMC对空气沉降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慧;唐铁鑫;马扬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研究间苯三酚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于我院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的患者62例,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30),于术前开始给予实验组给予静滴间苯三酚,对照组给予静滴山莨菪碱,两组均进行ESWL,术中保持药品滴注.术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手术开始后10min及20min时的疼痛得程度及术后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手术开始后10min和20min两个时间点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85.0%,明显高于对照组52.7%(P<0.05);实验组术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44.5%(P<0.05).结论 间苯三酚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可行性较好,值得在泌尿系统结石的临床治疗中推广.
作者:曹义国;李文科;蔡昌龙;谭秉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加强门诊处方调剂前审核干预,提升药学服务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16年门诊中、西药房调剂前干预的982张不合理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及干预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我院2016年门诊中、西药房调剂前干预的982张不合理处方中,848张西药不合理处方情况主要为用法、用量不适宜(40.68%)、适应症不适宜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26.42%)、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符(20.75%)、剂型与给药途径不符(6.01%)、联合用药不当的(3.30%)等;中成药不合理处方主要存在问题为证候不适宜;中草药处方不合理情况主要为证候不适宜、用药与诊断不符及用法用量不适宜等.药师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取得良好的干预效果.结论 我院通过采取处方调剂前干预措施,有效地减少了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张敏芳;徐晖;夏丽珍;施淑娟;周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分析对胸部开放性手术患者实施地佐辛与氟比洛芬酯联合麻醉对术后烦躁状态的控制作用.方法 选取129例拟行胸部开放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n=43,实施常规方法+地佐辛麻醉)、B组(n=43,实施常规方法+氟比洛芬酯麻醉)和联合组(n=43,实施常规方法+地佐辛+氟比洛芬酯麻醉).对比拔管即刻、拔管30 min后镇静量化评分变化,并对比苏醒后即刻、苏醒10 min后躁动量化评分变化及躁动发生率.结果 不同时刻三组镇静量化评分、躁动量化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其中本组内镇静量化评分和躁动量化评分均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各时刻联合组评分均远低于A组和B组(P<0.05),且A组与B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联合组躁动发生率为2.33%,远低于A组的11.63%和B组的13.95%(P<0.05),而A组与B组躁动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胸部开放性手术患者给予地佐辛与氟比洛芬酯联合麻醉镇静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控制术后烦躁状态.
作者:许哲;李晨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持续泵入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心衰的临床疗效,阐述相应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本院心衰患者61例作为样本,均采用持续泵入小剂量多巴胺方法治疗,从静脉的选择及导管等方面加强护理,观察61例患者治疗前后心动超声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与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LVESd(46.17±2.06)mm、LVEF(55.62±0.31)%,与治疗前相比,指标显著改善.患者治疗有效率98.36%、护理满意度100%.结论 应采用持续泵入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心衰,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提高治疗有效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美沙拉嗪联合肠道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价值进行了探究.方法 研究中选择了本院2016年4月到2017年6月的12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63例)、对照组(6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了单纯的美沙拉嗪治疗方法,观察组使用了美沙拉嗪联合肠道益生菌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价值进行研究.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9.84%),数据统计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对两组患者血清C-蛋白水平进行分析,经过治疗,观察组血清C-蛋白水平为5.03±1.17mg·L-1,对照组血清C-蛋白水平为9.03±1.30mg·L-1,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数据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 通过美沙拉嗪联合肠道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其治疗效果显著,患者血清C-蛋白水平可以得到明显控制,因此,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彭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的左心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磷酸肌酸钠联合护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的有效率78.0%,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方面,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22.0%,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科科;杨晓静;黄国锋;常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与护理干预方式.方法 将2016年2月~2017年4月7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分组,各纳入39例.所有病人用凝血酶治疗,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整体护理组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上消化道出血干预效果;满意评分、止血时间、住院天数;干预前后患者SAS评分、SDS评分、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整体护理组上消化道出血干预效果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整体护理组满意评分、止血时间、住院天数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干预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血红蛋白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整体护理组SAS评分、SDS评分、血红蛋白水平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与整体护理干预方式效果肯定,可改善症状,缩短疗程,加速止血,改善血红蛋白,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亚莉;孙宝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姜黄素(Diferuloylmethane)是咖喱香料姜黄中的一种黄色多酚.它已被用于在各种传统医学疾病.现代科学的研究已经证明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抗血栓形成和心血管保护作用.该综述主要集中在姜黄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姜黄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减弱阿霉素的心脏毒性,并且可以防止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在动物模型已经证实姜黄素通过抑制P300-HAT来改善心脏肥大和心脏衰竭的发展.姜黄素的抗炎作用可能具有预防房性心律失常作用,其调整Ca2+稳态的作用可能在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发挥作用.该综述从动物到人类临床数据进行了讨论.
作者:李娜;郑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输注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和七氟烷吸入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实施短小手术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化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七氟烷诱导麻醉,研究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静脉输注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记录比较两组患儿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平均动脉压(MA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患儿麻醉效果以及产生呛咳、躁动、咽部不适、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T0时刻与T1、T3、T4、T5时刻的RR、HR以及MAP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T2、T3、T4时刻的RR、HR以及MAP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相应指标,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送返病房时间显著长于研究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儿停药15min后清醒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而研究组停药10min后清醒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术中躁呛咳、躁动、咽部不适、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静脉输注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与七氟烷吸入麻醉两种麻醉方式均能用于小儿短小手术中,而前者应用疗效确切. 可促进患儿清醒,减少其苏醒时间,降低不良症状的发生率,可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作者:符永强;徐彩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研究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分析其中存在的使用量的异常增加问题,进而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于不合理的情况及时上报医务处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利用信息系统抽取我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期间抗菌药物的使用信息,按药品名称汇总,使用数量、金额以及强度等标准开展排序工作.参照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件等规定,针对其使用问题开展配套的合理性评价工作.结果与结论 重症医学科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应注意把握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和二重感染.
作者:卢沛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制定补脾治瘫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法对方中黄芪、山药、赤芍、僵蚕、酸枣仁、党参、当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黄芪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1:79),检测波长为250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5℃.结果 显微鉴别特征明显,其他药材无干扰;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葛根素在164~820μg(r=0.9998)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99%,RSD=0.1%.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补脾治瘫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魏秋宇;马海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我院药房慢性病的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通过分析慢性病的本质和特点及我院药学服务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能够提高我院药房慢性病的药学服务质量的相关措施.结果 我院药房慢性病的药学服务质量存在药物发放易混淆、忽略患者接受能力、药物调剂不当、药师服务水平较低的现象,针对这些质量问题,总结了几点解决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提高我院药房慢性病服务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结论 在慢性病的药学服务中应该完善相关服务措施,包括建立用药的咨询窗口,逐渐改变慢性病的药学服务理念,端正服务态度,完善服务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用药档案,提高药师的药学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让慢性病患者在我院药房服务中提高对慢性病的了解,增强患者用药依从性.
作者:潘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加味宁神膏结合子午流注灸法与重酒石酸唑吡坦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临床疗效之差异.方法 将符合CCMD3标准的不寐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加味宁神膏结合子午流注灸法与重酒石酸唑吡坦治疗,疗程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加味宁神膏结合子午流注灸法助眠疗效与重酒石酸唑吡坦相近似,而加味宁神膏可滋阴降火,滋养肝肾,故能一并改善患者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咽干燥、耳鸣头晕等一系列阴虚火旺的症状.治疗组患者停止接受治疗后仍有92.6%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而对照组患者在停止服药4周后26.7%患者睡眠障碍情况复发.又因加味宁神膏为纯中药制剂,长期服用亦不产生药物依赖性,临床停药后未见戒断反应.结论加味宁神膏结合子午流注灸法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而且因其具有滋阴交通心肾之功,还能同时改善患者肾阴不足,心肾不交体质,在停药后继续改善其睡眠质量.
作者:黄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对急性乙型黄疸性肝炎患者行中药颗粒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乙型黄疸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40例.西医组仅行西药护肝治疗,中医组在西医组的基础上行中药颗粒剂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中医组的治疗有效率38例(95.00%)显著高于西医组28例(70.00%),两组治疗前的ALT以及TBIL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中医组的ALT和TBIL指标均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 对急性乙型黄疸肝炎患者行中药颗粒剂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治疗效果十分理想.
作者:程战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我院2015~2016年抗菌药物使用变化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我院院、科两级2015~2016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2015年相比,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了8.1DDDs,门诊、急诊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下降了3.28%、0.89%和2.02%.除了个别科室,大多数科室2016年与2015年对比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且大多数科室的这四个指标控制在医院规定的范围内.结论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较合理,达到了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定的指标要求,继续加强及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促使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长效化、专业化管理机制逐步建立.
作者:翁淑琴;何卫东;韩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联合集体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诊断标准的13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6例,研究组给予集体治疗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采用阴性阳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QOL-100)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量表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及生理领域总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生活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或P<0.01);环境领域和精神支柱治疗前后及两组间均无差异(P>0.05).结论 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集体治疗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重返社会.
作者:刘智慧;周夕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测定胡黄连苷Ⅱ的平衡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为其剂型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胡黄连苷Ⅱ的含量,并采用振荡法测定了胡黄连苷Ⅱ在不同pH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结果 37℃条件下,胡黄连苷Ⅱ在pH为2.13、3.01、4.11、5.08、6.02、7.03时的平衡溶解度分别为15.46、39.22、45.31、39.89、44.93、84.21mg·mL-1,油水分配系数分别为0.86、0.29、0.14、0.11、0.10、0.09.结论 pH能显著影响胡黄连苷Ⅱ的平衡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胡黄连苷Ⅱ脂溶性较差.
作者:汪斌;李鹏;韩豫;姚仲青;陈炜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归纳总结我院中药制剂所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特点,分析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对我院2011年10月到2016年10月所发生的102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制定安全用药对策.结果 102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存在有个体差异,中药注射药剂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例数占首位,心脑血管病用药发生率高.结论 引起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与个体因素、临床说明书用药、不规范使用等因素有关.
作者:卢运超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