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胡黄连苷Ⅱ平衡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汪斌;李鹏;韩豫;姚仲青;陈炜伟

关键词:胡黄连苷Ⅱ, 平衡溶解度, 油水分配系数
摘要:目的 测定胡黄连苷Ⅱ的平衡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为其剂型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胡黄连苷Ⅱ的含量,并采用振荡法测定了胡黄连苷Ⅱ在不同pH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结果 37℃条件下,胡黄连苷Ⅱ在pH为2.13、3.01、4.11、5.08、6.02、7.03时的平衡溶解度分别为15.46、39.22、45.31、39.89、44.93、84.21mg·mL-1,油水分配系数分别为0.86、0.29、0.14、0.11、0.10、0.09.结论 pH能显著影响胡黄连苷Ⅱ的平衡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胡黄连苷Ⅱ脂溶性较差.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厦门地区学龄前儿童发育过程中CYP3A酶活性特征研究

    目的 了解厦门地区学龄前儿童发育过程中CYP3A酶活性特征.方法 采用RP-HPLC二级管阵列法检测尿样中6β-羟基氢化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浓度,以两者浓度比值反应CYP3A酶活性.结果 528名学龄前儿童酶活性呈左偏态分布,中位数为4.28,95%参考值范围为1.90~7.69;3~6岁各年龄组间酶活性存在差异(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随年龄增加,酶活性总体有下降趋势,3岁组高于4、6岁组(P<0.05),但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万隽;张晓光;陈瑶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面粉中曲酸的不确定度评定

    目的 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面粉中曲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以期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为评价检测报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HPLC法测定面粉中微量曲酸的含量,并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中有关规定评估其不确定度.结果 本次试验的不确定度评估为2.39μg·g-1.结论 本次试验的不确定度主要由校准过程引入.

    作者:张东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间苯三酚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可行性

    目的 探讨研究间苯三酚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于我院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的患者62例,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30),于术前开始给予实验组给予静滴间苯三酚,对照组给予静滴山莨菪碱,两组均进行ESWL,术中保持药品滴注.术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手术开始后10min及20min时的疼痛得程度及术后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手术开始后10min和20min两个时间点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85.0%,明显高于对照组52.7%(P<0.05);实验组术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44.5%(P<0.05).结论 间苯三酚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可行性较好,值得在泌尿系统结石的临床治疗中推广.

    作者:曹义国;李文科;蔡昌龙;谭秉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LC-MS/MS研究新型拟肽类蛋白酶体抑制剂在血浆和全血中的稳定性

    目的 对具有潜在抗肿瘤活性的短肽类蛋白酶体抑制剂进行小鼠血浆和全血中的稳定性考察.方法 取小鼠空白血浆和全血,加入一定浓度的1和2溶液,37℃孵育不同时间后取样,采用LC-MS/MS测定化合物在血浆和全血中的剩余药量,分别计算化合物在小鼠全血和血浆中的半衰期与降解速率.结果 化合物在小鼠血浆和全血中的线性范围为70.0~5600.0ng·mL-1,定量下限(LLOQ)为70.0ng·mL-1.日内、日间变异系数(RSD)均小于10%,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化合物与血浆和全血孵育不同时间后,全血药物浓度低于同时间血浆药物浓度,化合物1和2在全血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98h和1.85h,而在血浆中的半衰期分别为7.26h和4.76h.结论 化合物1和2在小鼠血浆中的稳定性高于其在全血中的稳定性,且化合物1在小鼠血浆和全血中的稳定性高于化合物2.

    作者:潘金明;席建军;张建康;赵艳梅;何若愚;庄让笑;刘寿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真菌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抗真菌药的敏感性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2014年06月~2017年06月真菌血流感染病原学分布及对抗真菌药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临床送检的血培养经Bact/Alert 3D血培养仪培养,经科玛嘉显色平板、YST鉴定卡或API 20C AUX试剂条进行鉴定,用药敏试剂条ATB Fungus3或氟康唑药敏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真菌菌种分布及药敏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血培养分离到的真菌共89株,多分布于高龄老年患者和重症监护室,以白色念珠菌(29,32.58%)、近平滑念珠菌(15,16.85%)、热带念珠菌(14,15.73%)和光滑念珠菌(9,10.11%)为多见,MIC法药敏结果显示对氟康唑敏感性分别为:100%、92.85%、100%、75.00%.76株采用MIC法显示对抗真菌药总敏感性依次为:两性霉素B为100%,5-氟胞嘧啶为97.37%,氟康唑和伏立康唑均为90.78%,伊曲康唑为77.63%.结论 真菌血流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绝大多数真菌对抗真菌药具有较高敏感性,尚未出现对两性霉素B耐药菌株.

    作者:余小丽;陈愉生;林晟;胡辛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唑来膦酸联合强骨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强骨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7月至我科门诊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予唑来膦酸治疗1次,观察组为唑来膦酸治疗1次基础上再予强骨胶囊治疗3个月,两组后续均给予钙尔奇、骨化三醇治疗满一年,比较两组骨密度及疼痛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满一年后骨密度、疼痛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骨密度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唑来膦酸钠联合强骨胶囊骨密度改善情况虽不能较单用唑来膦酸钠患者有差异,但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疼痛.

    作者:邓金梅;蔡冬梅;李延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接诊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计算机SPSS 20.0统计学软件随机分组,对照组(n=43)患者采用牵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观察组(n=43)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同时两组均予以针对性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NIH-CPS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较之对照组74.4%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爽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保妇康栓阴道放置治疗HPV感染患者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与保妇康栓阴道放置对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治疗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临床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02月~2016年02月收治的宫颈高危HPV感染患者共98例,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设定为仅进行保妇康栓阴道放置治疗,共49例;研究组设定为进行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保妇康栓阴道放置治疗,共49例.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和HPV清除进行对比比较.结果 研究组HPV清除情况,痊愈57.14%、总有效率为83.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86%、5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免疫功能指标IL-6(8.98±3.26)ng·mL-1明显提高;INF-α(87.88±22.54)ng·L-1则明显降低.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改善免疫功能和提高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上,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保妇康栓阴道放置都有明显的优良性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桂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急性胃炎应用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方案治疗的效果评估

    目的 分析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 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山莨菪碱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为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9%,对照为77.5%,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0.2%,对照组为6.1%,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采取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可以快速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伟东;申兵;童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脑外伤意识障碍应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的观察与护理心得研究

    目的 探讨对于脑外伤合并意识障碍的患者,使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脑外伤意识障碍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治疗组则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认可度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75%,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加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脑外伤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合理推广使用.

    作者:张香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与护理干预方式探析

    目的 探讨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与护理干预方式.方法 将2016年2月~2017年4月7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分组,各纳入39例.所有病人用凝血酶治疗,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整体护理组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上消化道出血干预效果;满意评分、止血时间、住院天数;干预前后患者SAS评分、SDS评分、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整体护理组上消化道出血干预效果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整体护理组满意评分、止血时间、住院天数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干预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血红蛋白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整体护理组SAS评分、SDS评分、血红蛋白水平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与整体护理干预方式效果肯定,可改善症状,缩短疗程,加速止血,改善血红蛋白,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亚莉;孙宝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药用石斛质量控制新技术研究进展

    从药用石斛的红外近红外鉴定、分子生物鉴定、和指纹图谱研究三个方面综述了近十年来石斛质量控制新技术研究进展.认为今后应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的石斛质量控制体系,为其质量控制及扩大药用资源提供参考.

    作者:张治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至我院进行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的患儿70例进行临床研究.用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补液、纠正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给予利巴韦林、蒙脱石散对症治疗,共计3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尔锌3d.观察两组患儿大便次数和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出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67%,略高于对照组90.00%,但两组无组间差异(P>0.05).结论 锌联合蒙脱石散能够更迅速缓解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李锦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医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观察.方法 将我院自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46例肩周炎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23例,给予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医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肩周炎发作频率、治愈率,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1%,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3%,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05).结论 中医辨证施治治疗肩周炎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安全、无毒副作用,患者容易接受,值得大范围推广使用.

    作者:李洪云;玄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艾可合剂醇提取工艺优化

    目的 优选艾可合剂醇提取的佳工艺.方法 以柴胡皂苷a、芍药苷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浓度和用量、回流提取时间和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艾可合剂的优选提取工艺为6倍量乙醇(60%)提取3次,每次提取2h.结论此工艺对芍药苷、柴胡皂苷a的提取率高,为合剂剂型改进为胶囊剂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潘旭东;黄燕;林雄;何丽芳;张敏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雷珠单抗治疗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

    目的 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科确诊为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共17例(17眼),所有患者均行1次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0.5mg(0.05mL),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佳矫正视力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改变.结果 平均佳矫正视力治疗前为(0.23±0.16),治疗后1个月、6个月分别为(0.28±0.17)、(0.30±0.08);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平均值治疗前为(476±230)μm,治疗后1个月、6个月分别为为(270±127)μm、(307±104)μm.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1个月后,患者视力提高,黄斑水肿减轻,视力和神经上皮层厚度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6个月后,患者视力提高欠佳,黄斑水肿有所减轻,视力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上皮层厚度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1个月后视力提高,黄斑水肿减轻,效果好;治疗6个月后,视力回退,长期效果需增加患者例数及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观察.

    作者:李琼;张卉颖;郜忠海;陈靖;江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不同产地三棱的无机元素分析及质量评价研究

    目的 分析不同产地三棱无机元素含量差异,并分析评价不同产地三棱药材的质量.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10个不同产地的三棱样品中15种无机元素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三棱药材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宏量元素中K的含量高,含量为6.322~15.12g·kg-1,微量元素中Mn的含量高,含量为0.1645~1.165g·kg-1,大部分元素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浙江金华、永康和东阳产三棱的综合评价得分排在前三位.结论 从无机元素角度分析,浙江地区产三棱药材的品质较好.

    作者:戴仕林;王新胜;吴啟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头孢呋辛与炎琥宁联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头孢呋辛联合炎琥宁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结合35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入院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炎琥宁治疗(对照组175例)以及头孢呋辛+炎琥宁治疗(观察组175例),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同时统计患儿发热、咳嗽、憋喘、肺部湿啰音等症状的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憋喘、肺部湿啰音等症状的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1.1%)与对照组患儿(8.6%)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头孢呋辛联合炎琥宁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效果显著,能促使患儿症状快速改善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振雄;谭柳群;刘绍德;李智坚;麦秋良;覃羡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福建南平地区医改调价后四种根治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福建南平地区医改调价后以奥美拉唑及雷贝拉唑为主的四种三联疗法在根治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的成本-效果.方法 选择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30例,对照组34例、A组37例、B组31例、C组28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三联疗法;A组采用奥美拉唑、加替沙星、呋喃唑酮三联疗法;B组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三联疗法;C组采用雷贝拉唑、加替沙星、呋喃唑酮三联疗法;均治疗1周.疗程结束后4周,查胃镜并检测Hp,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法对两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Hp根除率分别为:对照组82.35%、A组89.19%、B组83.87%、C组89.29%;溃疡愈合率分别为对照组91.18%、A组97.30%、B组93.55%、C组96.43%,其中在相同质子泵抑制剂条件下,加替沙星组具有更高的Hp根治率和溃疡愈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成本分别为对照组8.4元、A组19.32元、B组27.86元、C组44.38元;Hp根除率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对照组0.1、A组0.22、B组0.33、C组0.50;溃疡愈合率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对照组0.09、A组0.20、B组0.30、C组0.46.结论 从成本-效果角度分析,奥美拉唑、加替沙星、呋喃唑酮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的成本-效果分析中有优势.

    作者:张建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维生素K1注射液在肝脏疾病治疗中合理性探讨

    目的 探讨维生素K1在预防PT时间延长的肝病患者出血中的作用和其利弊.方法 通过医院电子系统,回顾性随机抽取2015年6月到7月使用维生素K1治疗的住院肝脏疾病患者,收集维生素K1使用前和使用5天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药物剂量、给药频次、溶媒、疗程、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Child-Turcotte-Pugh(CTP)积分法评估患者肝功能的受损程度.结果 维生素K1主要用于CTP C和B级患者;76例患者维生素K1使用前和使用5天后的PT、IN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92例患者中大部分的用药疗程大于5天,其中用药疗程长为65天,短为1天,平均用药15天;92例患者均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溶媒量为50mL占26.1%.结论 虽然目前仍缺乏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来证明给予维生素K1能有效纠正肝脏疾病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但是维生素K1仍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肝硬化和终末期肝病患者的重要治疗药物.因此,建议临床对PT时间延长的肝病患者检测其血清维生素K1含量,如果无法获得维生素K1血药浓度的病人给予维生素K110mg·d-1治疗5天后,凝血指标PT、INR未见改善时,可停止使用维生素K1.为了避免维生素K1在输注过程中由于常温自然光的曝露导致含量降解,影响药物疗效,推荐用50mL溶媒配制维生素K1,以60滴/分速度给药.

    作者:许学文;胡盈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