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莉;孙宝利
目的 分析我院2014年06月~2017年06月真菌血流感染病原学分布及对抗真菌药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临床送检的血培养经Bact/Alert 3D血培养仪培养,经科玛嘉显色平板、YST鉴定卡或API 20C AUX试剂条进行鉴定,用药敏试剂条ATB Fungus3或氟康唑药敏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真菌菌种分布及药敏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血培养分离到的真菌共89株,多分布于高龄老年患者和重症监护室,以白色念珠菌(29,32.58%)、近平滑念珠菌(15,16.85%)、热带念珠菌(14,15.73%)和光滑念珠菌(9,10.11%)为多见,MIC法药敏结果显示对氟康唑敏感性分别为:100%、92.85%、100%、75.00%.76株采用MIC法显示对抗真菌药总敏感性依次为:两性霉素B为100%,5-氟胞嘧啶为97.37%,氟康唑和伏立康唑均为90.78%,伊曲康唑为77.63%.结论 真菌血流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绝大多数真菌对抗真菌药具有较高敏感性,尚未出现对两性霉素B耐药菌株.
作者:余小丽;陈愉生;林晟;胡辛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宫血宁辅助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66例,按照用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宫血宁胶囊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检测比较HGB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观察记录控制出血时间以及完全止血时间;测定E2、FSH、LH、P水平.结果 干预后,两组HGB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HG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薄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控制出血以及完全止血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E2、FSH、LH、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宫血宁胶囊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HGB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迅速调控出血,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可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作者:庄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优选艾可合剂醇提取的佳工艺.方法 以柴胡皂苷a、芍药苷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浓度和用量、回流提取时间和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艾可合剂的优选提取工艺为6倍量乙醇(60%)提取3次,每次提取2h.结论此工艺对芍药苷、柴胡皂苷a的提取率高,为合剂剂型改进为胶囊剂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潘旭东;黄燕;林雄;何丽芳;张敏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药学干预及应用意义.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实施药学干预前(2015年1月 ~2015年12月)的1000张喹诺酮类药物处方-对照组和药学干预实施后(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的1000张喹诺酮类药物处方-观察组,将两组的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喹诺酮类药物处方不合理使用率(10.00%)、药物使用频次(271.53±43.65)次、药物利用指数(1.23±0.28)、不良反应发生率(16.00%)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临床中进行药学干预有助于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促进药物利用率的提高,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肖文可;钟柳芳;何梓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应用于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108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分组,对照组54例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54例增加孟鲁司特,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59%高于对照组77.78%,FEV1、PEF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孟鲁斯特有效改善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肺功能,安全性高,缩短了治疗时间.
作者:闫俊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在瘢痕子宫、早孕人工流产术前的应用与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接收的瘢痕子宫早孕妇女78例,均自愿终止妊娠行无痛人流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术前口服米非司酮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引导后穹窿置入,对照组孕妇仅口服米非司酮,随后均进行无痛人流术.观察两组孕妇的宫颈软化程度、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宫颈软化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宫颈软化总有效率79.4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6,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孕妇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3,P<0.05).结论 米非司酮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在瘢痕子宫早孕人工流产术前应用,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宫颈松弛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姚纪;王瑞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以高剂量表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胸部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 ~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52例晚期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其中乳腺癌17例,非小细胞肺癌31例,纵隔恶性淋巴瘤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以高剂量表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恶性淋巴瘤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6%、54.8%、75.0%.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以Ⅰ、Ⅱ度为主.结论 以高剂量表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胸部恶性肿瘤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以0~Ⅱ度为主.
作者:赵勇;陈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帕金森病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中脑黑质区多巴胺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有活性氧生成增多、钙稳态失衡和ATP生成减少.文章对造成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机制作一综述,期望为探索以改善线粒体功能为靶点的抗帕金森药物提供参考.
作者:林瑶;许茜;蔡晶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BiPAP呼吸机联合尼可刹米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上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 ~2017年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0例.为对照组患者应用尼可刹米开展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联合尼可刹米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心率等均具有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尼可刹米联合BiPAP呼吸机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心率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胡颖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用药剂量的不同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35例口服100 mg的阿司匹林治疗,乙组35例口服300 mg的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和治疗第7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第14天、第21天、第28天,乙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甲组和乙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2.9%和85.7%,组间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和8.6%,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C反应蛋白浓度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乙组C反应蛋白浓度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大剂量的阿司匹林与小剂量的阿司匹林相比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林凤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临安地区住院患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医嘱进行点评、分析,促进其合理应用.方法 随机抽取临安地区4家市级医院2016年1季度含全身给药剂型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出院病历400份,对其应用合理性进行点评、分析.结果 4家医院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病历数多的科室为呼吸内科,使用目的以呼吸系统疾病多,使用病历数多的品种为地塞米松,不合理用药情况以适应症不适宜多,不合理用药病历数68份.结论 临安地区住院患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适应症、品种选择及药物配伍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合理情况,需加强监管.
作者:唐丽红;戚静燕;鲍红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输注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和七氟烷吸入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实施短小手术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化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七氟烷诱导麻醉,研究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静脉输注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记录比较两组患儿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平均动脉压(MA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患儿麻醉效果以及产生呛咳、躁动、咽部不适、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T0时刻与T1、T3、T4、T5时刻的RR、HR以及MAP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T2、T3、T4时刻的RR、HR以及MAP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相应指标,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送返病房时间显著长于研究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儿停药15min后清醒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而研究组停药10min后清醒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术中躁呛咳、躁动、咽部不适、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静脉输注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与七氟烷吸入麻醉两种麻醉方式均能用于小儿短小手术中,而前者应用疗效确切. 可促进患儿清醒,减少其苏醒时间,降低不良症状的发生率,可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作者:符永强;徐彩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加强门诊处方调剂前审核干预,提升药学服务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16年门诊中、西药房调剂前干预的982张不合理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及干预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我院2016年门诊中、西药房调剂前干预的982张不合理处方中,848张西药不合理处方情况主要为用法、用量不适宜(40.68%)、适应症不适宜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26.42%)、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符(20.75%)、剂型与给药途径不符(6.01%)、联合用药不当的(3.30%)等;中成药不合理处方主要存在问题为证候不适宜;中草药处方不合理情况主要为证候不适宜、用药与诊断不符及用法用量不适宜等.药师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取得良好的干预效果.结论 我院通过采取处方调剂前干预措施,有效地减少了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张敏芳;徐晖;夏丽珍;施淑娟;周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审核过程中遇到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和干预,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方法 运用审核系统软件对2016年7~12月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归类,并进行不合理分析.结果 审核发现的不合理处方共5800张,其不合理类型主要有溶媒选用错误,溶媒量不合理,用药间隔安排不合理,用药频次不合理和配伍禁忌等.结论 我院PIVAS对医嘱进行严格把关,及时纠正不合理医嘱;同时不断努力提升药师的专业素质,不断完善审核系统功能.
作者:周海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的左心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磷酸肌酸钠联合护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的有效率78.0%,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方面,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22.0%,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科科;杨晓静;黄国锋;常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行美沙拉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11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59例.研究组行美沙拉嗪治疗,常规组行对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炎性因子IL-1、IL-8以及TNF-α的检测值.结果 研究组的总体有效率55例(93.22%)显著高于常规组46例(77.97%),两组治疗前的炎性因子检测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炎性因子IL-1、IL-8以及TNF-α的检测值均优于常规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行美沙拉嗪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炎症情况,治疗效果十分确切.
作者:盛洪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疗老年高危压疮患者时使用藻酸盐敷料的效果.方法 收集老年高危压疮患者共52例,根据计算机简单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敷料换药,观察组使用藻酸盐敷料治疗,将两组临床疗效以及疮面愈合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8%(P<0.05);观察组治疗7天和14天后的疮面愈合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老年高危压疮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藻酸盐敷料能够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肖妮娜;陈勉珊;吴琦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接诊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计算机SPSS 20.0统计学软件随机分组,对照组(n=43)患者采用牵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观察组(n=43)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同时两组均予以针对性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NIH-CPS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较之对照组74.4%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爽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科确诊为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共17例(17眼),所有患者均行1次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0.5mg(0.05mL),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佳矫正视力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改变.结果 平均佳矫正视力治疗前为(0.23±0.16),治疗后1个月、6个月分别为(0.28±0.17)、(0.30±0.08);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平均值治疗前为(476±230)μm,治疗后1个月、6个月分别为为(270±127)μm、(307±104)μm.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1个月后,患者视力提高,黄斑水肿减轻,视力和神经上皮层厚度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6个月后,患者视力提高欠佳,黄斑水肿有所减轻,视力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上皮层厚度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1个月后视力提高,黄斑水肿减轻,效果好;治疗6个月后,视力回退,长期效果需增加患者例数及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观察.
作者:李琼;张卉颖;郜忠海;陈靖;江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我院治疗月经不调中药处方,了解月经不调中药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我院中药房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间的月经不调中药处方,共5940张,对处方用药使用率、常用药对、中药剂量、基础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中药处方分析,月经不调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18~45岁,熟地在使用率和使用量中都是多的.处方常用药对起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处方中以四物汤、四君子汤、柴胡疏肝散等为基础方进行加减,灵活运用.结论 我院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处方规范,使用药物合理,用药配伍灵活,随证加减,标本兼治,充分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亦发挥中药独特的作用.
作者:江艳华;曹恒炎;卢沛珠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