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运超
目的 探讨分析对胸部开放性手术患者实施地佐辛与氟比洛芬酯联合麻醉对术后烦躁状态的控制作用.方法 选取129例拟行胸部开放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n=43,实施常规方法+地佐辛麻醉)、B组(n=43,实施常规方法+氟比洛芬酯麻醉)和联合组(n=43,实施常规方法+地佐辛+氟比洛芬酯麻醉).对比拔管即刻、拔管30 min后镇静量化评分变化,并对比苏醒后即刻、苏醒10 min后躁动量化评分变化及躁动发生率.结果 不同时刻三组镇静量化评分、躁动量化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其中本组内镇静量化评分和躁动量化评分均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各时刻联合组评分均远低于A组和B组(P<0.05),且A组与B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联合组躁动发生率为2.33%,远低于A组的11.63%和B组的13.95%(P<0.05),而A组与B组躁动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胸部开放性手术患者给予地佐辛与氟比洛芬酯联合麻醉镇静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控制术后烦躁状态.
作者:许哲;李晨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紫杉醇和奥沙利铂联合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影响疗效及预后的因素.方法 我院105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方案一线化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毒副作用.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根据RECIST标准评价疗效,评估影响预后的因素,监测并分析肿瘤标志物CEA、CA199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随访105例初治、复发转移性晚期胃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7.0个月,105例患者总生存期2.5~29.1个月,中位生存期14.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0个月.其中CR 12例,PR 36例,SD 43例,PD 14例,DCR(疾病控制率)为86.7%,RR(有效率)为45.7%.患者至少接受3个周期的化疗,多不超过12个周期.分层组分析显示:接受过姑息手术的患者、转移部位≤2的患者有效率(CR+PR)更高(P<0.05),且一线治疗过程中CA199的下降是预测疗效的较佳指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接受过姑息手术的患者、转移部位≤2、一线治疗疗效佳的患者预后较好(P<0.05).结论 紫杉醇和奥沙利铂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RR及DCR高,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晚期胃癌一线方案.
作者:徐倩;施纯玫;陈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我院药房慢性病的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通过分析慢性病的本质和特点及我院药学服务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能够提高我院药房慢性病的药学服务质量的相关措施.结果 我院药房慢性病的药学服务质量存在药物发放易混淆、忽略患者接受能力、药物调剂不当、药师服务水平较低的现象,针对这些质量问题,总结了几点解决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提高我院药房慢性病服务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结论 在慢性病的药学服务中应该完善相关服务措施,包括建立用药的咨询窗口,逐渐改变慢性病的药学服务理念,端正服务态度,完善服务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用药档案,提高药师的药学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让慢性病患者在我院药房服务中提高对慢性病的了解,增强患者用药依从性.
作者:潘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鸦胆子油乳液静脉滴注联合化疗对肺癌患者疗效及血清CD4+、CD8+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98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药物化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鸦胆子油乳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对用药前、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及血清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鸦胆子油乳液静脉滴注联合化疗提高肺癌患者机体免疫能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宋庆;冯艳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药物阿维A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42例,对照组42例,实验组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药物阿维A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阿维A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4%,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2%,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中,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阿维A治疗方案,其效果确切优良,并发症较少,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晓芸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疗老年高危压疮患者时使用藻酸盐敷料的效果.方法 收集老年高危压疮患者共52例,根据计算机简单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敷料换药,观察组使用藻酸盐敷料治疗,将两组临床疗效以及疮面愈合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8%(P<0.05);观察组治疗7天和14天后的疮面愈合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老年高危压疮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藻酸盐敷料能够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肖妮娜;陈勉珊;吴琦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以高剂量表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胸部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 ~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52例晚期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其中乳腺癌17例,非小细胞肺癌31例,纵隔恶性淋巴瘤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以高剂量表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恶性淋巴瘤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6%、54.8%、75.0%.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以Ⅰ、Ⅱ度为主.结论 以高剂量表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胸部恶性肿瘤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以0~Ⅱ度为主.
作者:赵勇;陈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测定舒筋活络丸中蛇床子素、异欧前胡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Thermo BDS HYPERSIL C18(250mm×4.6mm,5μm)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2mL·min-1,检测波长为蛇床子素322nm、异欧前胡素310nm,进样量10μL,柱温为40℃.结果 蛇床子素进样浓度在3.53~70.6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异欧前胡素进样浓度在4.38~87.67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8).蛇床子素、异欧前胡素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07%,98.50%,RSD分别为1.21%,1.09%(n=6).结论 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可为其提高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
作者:曹朴琼;杨必浩;熊文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以通关藤为原料分离纯化得通关藤多糖组分TCS4,并进行初步结构分析.方法 将通关藤多糖原料精制,大孔树脂柱除蛋白和色素,离子交换纤维素DEAE-32、葡聚糖凝胶Sephedex G-50分级分离,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纯度,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相对分子质量,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核磁共振等方法初步确定结构.结果 分离纯化得酸性均一多糖组分TCS4,相对分子质量约7000,单糖组成为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摩尔比为1:3.5:1.9:6.9:7.8:10:4.7.结论 通关藤多糖TCS4为首次提取出的小分子量酸性均一杂多糖,不同产地通关藤多糖组成的比例有一定差异.
作者:周全;庄翌;藤再进;王青;李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简述中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重要性及方法,探究磷酸肌酸钠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之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400位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对照组200例和观察组2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即单独使用磷酸肌酸钠,观察组患者除进行常规治疗外,再增加中成药丹参多酚酸盐.比对两组患者的用药前后效果,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统计.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产生率为7.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产生率为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药联合的方法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是以磷酸肌酸钠联合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用药治疗,其应用效果理想,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低,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林能波;郑炜华;林永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利培酮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精神科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服用利培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利培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主要为锥体外系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失眠、焦虑、体重增加、血清催乳素升高等.结论 利培酮作为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它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仍然较高,涉及多个系统、器官,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做到早期预防、密切观察、准确判断、及时干预.
作者:高宏强;尤加永;张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维生素K1在预防PT时间延长的肝病患者出血中的作用和其利弊.方法 通过医院电子系统,回顾性随机抽取2015年6月到7月使用维生素K1治疗的住院肝脏疾病患者,收集维生素K1使用前和使用5天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药物剂量、给药频次、溶媒、疗程、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Child-Turcotte-Pugh(CTP)积分法评估患者肝功能的受损程度.结果 维生素K1主要用于CTP C和B级患者;76例患者维生素K1使用前和使用5天后的PT、IN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92例患者中大部分的用药疗程大于5天,其中用药疗程长为65天,短为1天,平均用药15天;92例患者均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溶媒量为50mL占26.1%.结论 虽然目前仍缺乏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来证明给予维生素K1能有效纠正肝脏疾病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但是维生素K1仍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肝硬化和终末期肝病患者的重要治疗药物.因此,建议临床对PT时间延长的肝病患者检测其血清维生素K1含量,如果无法获得维生素K1血药浓度的病人给予维生素K110mg·d-1治疗5天后,凝血指标PT、INR未见改善时,可停止使用维生素K1.为了避免维生素K1在输注过程中由于常温自然光的曝露导致含量降解,影响药物疗效,推荐用50mL溶媒配制维生素K1,以60滴/分速度给药.
作者:许学文;胡盈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的左心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磷酸肌酸钠联合护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的有效率78.0%,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方面,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22.0%,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科科;杨晓静;黄国锋;常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临安地区住院患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医嘱进行点评、分析,促进其合理应用.方法 随机抽取临安地区4家市级医院2016年1季度含全身给药剂型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出院病历400份,对其应用合理性进行点评、分析.结果 4家医院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病历数多的科室为呼吸内科,使用目的以呼吸系统疾病多,使用病历数多的品种为地塞米松,不合理用药情况以适应症不适宜多,不合理用药病历数68份.结论 临安地区住院患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适应症、品种选择及药物配伍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合理情况,需加强监管.
作者:唐丽红;戚静燕;鲍红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患者给予偏振光结合玻璃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将60例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患者以住院号单双数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玻璃酸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偏振光结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膝关节评分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和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膝关节评分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退行性膝关节炎对患者的生活存在较大的影响,给予偏振光结合玻璃酸钠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显著缓解其症状,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广泛采用.
作者:柳彦岭;李士欣;于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使用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 选取120例患有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过治疗.把他们分成两组,每组60例,干预组采用静脉注射泮托拉唑,对照组静脉注射噢美拉唑.结果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干预组少于对照组,临床效果也好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效果都较好.但泮托拉唑的效果更为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更低.
作者:王晓东;马阮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归纳总结我院中药制剂所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特点,分析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对我院2011年10月到2016年10月所发生的102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制定安全用药对策.结果 102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存在有个体差异,中药注射药剂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例数占首位,心脑血管病用药发生率高.结论 引起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与个体因素、临床说明书用药、不规范使用等因素有关.
作者:卢运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对急性乙型黄疸性肝炎患者行中药颗粒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乙型黄疸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40例.西医组仅行西药护肝治疗,中医组在西医组的基础上行中药颗粒剂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中医组的治疗有效率38例(95.00%)显著高于西医组28例(70.00%),两组治疗前的ALT以及TBIL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中医组的ALT和TBIL指标均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 对急性乙型黄疸肝炎患者行中药颗粒剂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治疗效果十分理想.
作者:程战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收治的80例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以随机综合序贯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两组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体内毒素含量、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白细计数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在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治疗中应用乌司他丁联合丙种球蛋白可促进患者的症状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科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比较试验,研究以细菌内毒素法代替热原法检查顺铂注射液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1〕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和热原家兔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 通过对4批顺铂注射液的检查,两种方法符合率为100%.结论 可以应用细菌内毒素法代替热原法检查顺铂注射液.
作者:施梅;仝立卿;王丹飞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