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东;马阮昕
目的 对二代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引起的肝毒性病例报告进行回顾分析,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并查阅相关原始文献,对2000年1月~2012年8月关于罗格列酮或者吡格列酮所导致的肝毒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引起的肝毒性共有31例,男性多于女性,均引起AST、ALT、TB和AP不同程度的高于正常值,21例出现肝性脑病,24例出现黄疸.肝毒性的转归情况是:11例患者停用吡格列酮或罗格列酮肝功能恢复正常(占35.5%),1例行肝移植(占3.2%),19例死亡(占61.3%).结论临床上应加强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应用时的肝功能检测,以减少严重肝损伤的发生.
作者:蔡加琴;魏晓霞;庄捷;孙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接诊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计算机SPSS 20.0统计学软件随机分组,对照组(n=43)患者采用牵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观察组(n=43)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同时两组均予以针对性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NIH-CPS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较之对照组74.4%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爽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至我院进行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的患儿70例进行临床研究.用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补液、纠正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给予利巴韦林、蒙脱石散对症治疗,共计3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尔锌3d.观察两组患儿大便次数和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出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67%,略高于对照组90.00%,但两组无组间差异(P>0.05).结论 锌联合蒙脱石散能够更迅速缓解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李锦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本文对龙血竭的药理作用、质量标准和经皮渗透研究的现状进行概述,初步阐明龙血竭经皮渗透的药效物质基础,为龙血竭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思路和技术方法.
作者:张子龙;梁奇;谢月;张贵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BiPAP呼吸机联合尼可刹米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上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 ~2017年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0例.为对照组患者应用尼可刹米开展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联合尼可刹米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心率等均具有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尼可刹米联合BiPAP呼吸机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心率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胡颖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利培酮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精神科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服用利培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利培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主要为锥体外系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失眠、焦虑、体重增加、血清催乳素升高等.结论 利培酮作为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它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仍然较高,涉及多个系统、器官,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做到早期预防、密切观察、准确判断、及时干预.
作者:高宏强;尤加永;张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持续泵入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心衰的临床疗效,阐述相应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本院心衰患者61例作为样本,均采用持续泵入小剂量多巴胺方法治疗,从静脉的选择及导管等方面加强护理,观察61例患者治疗前后心动超声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与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LVESd(46.17±2.06)mm、LVEF(55.62±0.31)%,与治疗前相比,指标显著改善.患者治疗有效率98.36%、护理满意度100%.结论 应采用持续泵入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心衰,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提高治疗有效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并解析石蜡油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 ~2015年期间我院普外科确诊的54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7例,试验组患者应用石蜡油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用泻剂进行治疗,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和常规泻剂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相比较,石蜡油的应用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是相对可观的.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6%,与对照组63.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石蜡油在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中的应用,和他类泻剂相比较,能够大幅度优化临床治疗效果,副作用小,故此石蜡油在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中具有普及与应用价值.
作者:刘洪福;邓伟;赖剑;曾翔辉;范琳锋;曾祥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分析丹参酮胶囊联合奥硝唑治疗口腔颌面部炎症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炎症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奥硝唑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5%,研究组为92.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胶囊联合奥硝唑治疗口腔颌面部炎症可提高临床疗效,给予护理干预,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马子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审核过程中遇到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和干预,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方法 运用审核系统软件对2016年7~12月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归类,并进行不合理分析.结果 审核发现的不合理处方共5800张,其不合理类型主要有溶媒选用错误,溶媒量不合理,用药间隔安排不合理,用药频次不合理和配伍禁忌等.结论 我院PIVAS对医嘱进行严格把关,及时纠正不合理医嘱;同时不断努力提升药师的专业素质,不断完善审核系统功能.
作者:周海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鸦胆子油乳液静脉滴注联合化疗对肺癌患者疗效及血清CD4+、CD8+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98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药物化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鸦胆子油乳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对用药前、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及血清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鸦胆子油乳液静脉滴注联合化疗提高肺癌患者机体免疫能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宋庆;冯艳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简述中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重要性及方法,探究磷酸肌酸钠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之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400位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对照组200例和观察组2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即单独使用磷酸肌酸钠,观察组患者除进行常规治疗外,再增加中成药丹参多酚酸盐.比对两组患者的用药前后效果,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统计.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产生率为7.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产生率为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药联合的方法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是以磷酸肌酸钠联合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用药治疗,其应用效果理想,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低,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林能波;郑炜华;林永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紫杉醇和奥沙利铂联合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影响疗效及预后的因素.方法 我院105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方案一线化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毒副作用.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根据RECIST标准评价疗效,评估影响预后的因素,监测并分析肿瘤标志物CEA、CA199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随访105例初治、复发转移性晚期胃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7.0个月,105例患者总生存期2.5~29.1个月,中位生存期14.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0个月.其中CR 12例,PR 36例,SD 43例,PD 14例,DCR(疾病控制率)为86.7%,RR(有效率)为45.7%.患者至少接受3个周期的化疗,多不超过12个周期.分层组分析显示:接受过姑息手术的患者、转移部位≤2的患者有效率(CR+PR)更高(P<0.05),且一线治疗过程中CA199的下降是预测疗效的较佳指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接受过姑息手术的患者、转移部位≤2、一线治疗疗效佳的患者预后较好(P<0.05).结论 紫杉醇和奥沙利铂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RR及DCR高,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晚期胃癌一线方案.
作者:徐倩;施纯玫;陈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药物治疗配合系统护理对妇科癌症心理状况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妇科癌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选择药物治疗,观察组选择药物配合系统护理方法,比对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和疼痛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AS、SDS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66%)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6.66%)(P<0.05),上述数据经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妇科癌症患者选择药物治疗配合系统护理可将其自身的不良心理情绪改善,显著患者疼痛.
作者:耿慧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分析对胸部开放性手术患者实施地佐辛与氟比洛芬酯联合麻醉对术后烦躁状态的控制作用.方法 选取129例拟行胸部开放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n=43,实施常规方法+地佐辛麻醉)、B组(n=43,实施常规方法+氟比洛芬酯麻醉)和联合组(n=43,实施常规方法+地佐辛+氟比洛芬酯麻醉).对比拔管即刻、拔管30 min后镇静量化评分变化,并对比苏醒后即刻、苏醒10 min后躁动量化评分变化及躁动发生率.结果 不同时刻三组镇静量化评分、躁动量化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其中本组内镇静量化评分和躁动量化评分均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各时刻联合组评分均远低于A组和B组(P<0.05),且A组与B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联合组躁动发生率为2.33%,远低于A组的11.63%和B组的13.95%(P<0.05),而A组与B组躁动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胸部开放性手术患者给予地佐辛与氟比洛芬酯联合麻醉镇静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控制术后烦躁状态.
作者:许哲;李晨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静配中心用药医嘱的审核干预,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利用静配中心全院用药医嘱信息平台,药师进行配液前审核,并对不适宜医嘱及时沟通干预,协助医生纠正不合理用药.结果 通过半年实践,查找出1586份用药不适宜医嘱,涉及21个药品,其中干预成功医生更改医嘱的1469份,干预后未更改医嘱的117份.结论 药师进行配液前医嘱审核干预,有效减少了临床不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了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率.
作者:张鹰庆;卢园华;梁桂荣;郑晓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讨早产儿呼吸暂停(AOP)患者运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收治且符合标准的60例AOP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归入两组(30例/组)试验,Ⅰ组接受氨茶碱治疗,Ⅱ组接受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对比评估两组的救治结果.结果 Ⅰ、Ⅱ组的抢救总有效率依次为66.7%和86.7%,Ⅱ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观察期间均有产生并发症,但Ⅱ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AOP患儿实施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药效显著,并可明显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荐.
作者:刘镇滔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研究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分析其中存在的使用量的异常增加问题,进而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于不合理的情况及时上报医务处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利用信息系统抽取我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期间抗菌药物的使用信息,按药品名称汇总,使用数量、金额以及强度等标准开展排序工作.参照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件等规定,针对其使用问题开展配套的合理性评价工作.结果与结论 重症医学科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应注意把握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和二重感染.
作者:卢沛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维生素K1在预防PT时间延长的肝病患者出血中的作用和其利弊.方法 通过医院电子系统,回顾性随机抽取2015年6月到7月使用维生素K1治疗的住院肝脏疾病患者,收集维生素K1使用前和使用5天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药物剂量、给药频次、溶媒、疗程、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Child-Turcotte-Pugh(CTP)积分法评估患者肝功能的受损程度.结果 维生素K1主要用于CTP C和B级患者;76例患者维生素K1使用前和使用5天后的PT、IN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92例患者中大部分的用药疗程大于5天,其中用药疗程长为65天,短为1天,平均用药15天;92例患者均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溶媒量为50mL占26.1%.结论 虽然目前仍缺乏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来证明给予维生素K1能有效纠正肝脏疾病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但是维生素K1仍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肝硬化和终末期肝病患者的重要治疗药物.因此,建议临床对PT时间延长的肝病患者检测其血清维生素K1含量,如果无法获得维生素K1血药浓度的病人给予维生素K110mg·d-1治疗5天后,凝血指标PT、INR未见改善时,可停止使用维生素K1.为了避免维生素K1在输注过程中由于常温自然光的曝露导致含量降解,影响药物疗效,推荐用50mL溶媒配制维生素K1,以60滴/分速度给药.
作者:许学文;胡盈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对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应用克罗米芬联合尿促性素(HMG)治疗的疗效及对排卵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8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增加HMG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激素水平、排卵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妊娠率59.32%高于对照组38.98%,FSH、LH、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水平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及成熟卵泡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克罗米芬联合HMG能够促进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及排卵数,提高妊娠率.
作者:邵继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