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梅
目的 探讨头孢呋辛联合炎琥宁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结合35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入院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炎琥宁治疗(对照组175例)以及头孢呋辛+炎琥宁治疗(观察组175例),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同时统计患儿发热、咳嗽、憋喘、肺部湿啰音等症状的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憋喘、肺部湿啰音等症状的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1.1%)与对照组患儿(8.6%)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头孢呋辛联合炎琥宁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效果显著,能促使患儿症状快速改善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振雄;谭柳群;刘绍德;李智坚;麦秋良;覃羡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并解析石蜡油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 ~2015年期间我院普外科确诊的54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7例,试验组患者应用石蜡油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用泻剂进行治疗,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和常规泻剂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相比较,石蜡油的应用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是相对可观的.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6%,与对照组63.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石蜡油在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中的应用,和他类泻剂相比较,能够大幅度优化临床治疗效果,副作用小,故此石蜡油在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中具有普及与应用价值.
作者:刘洪福;邓伟;赖剑;曾翔辉;范琳锋;曾祥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对于脑外伤合并意识障碍的患者,使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脑外伤意识障碍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治疗组则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认可度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75%,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加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脑外伤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合理推广使用.
作者:张香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寻找高效、长效的新型GLP-1受体激动剂.方法 非洲爪蟾GLP-1(XenGLP-1)的半衰期较短,设计三个半胱氨酸改构的Xen-GLP-1类似物,优选高降糖活性的多肽进一步PEG化修饰.结果 PEG-XenGLP-1缀合肽具有优异的长效降糖活性.结论 从动物源寻找新型GLP-1类药物是降糖药物研究的新思路.对GLP-1类多肽进行PEG化修饰,可在降糖活性保持的前提下显著延长多肽的半衰期.
作者:费颖颖;陈心雨;韩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以通关藤为原料分离纯化得通关藤多糖组分TCS4,并进行初步结构分析.方法 将通关藤多糖原料精制,大孔树脂柱除蛋白和色素,离子交换纤维素DEAE-32、葡聚糖凝胶Sephedex G-50分级分离,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纯度,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相对分子质量,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核磁共振等方法初步确定结构.结果 分离纯化得酸性均一多糖组分TCS4,相对分子质量约7000,单糖组成为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摩尔比为1:3.5:1.9:6.9:7.8:10:4.7.结论 通关藤多糖TCS4为首次提取出的小分子量酸性均一杂多糖,不同产地通关藤多糖组成的比例有一定差异.
作者:周全;庄翌;藤再进;王青;李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克白颗粒的佳成型工艺.方法 用单一辅料及不同比例的混合辅料进行试验,以吸湿百分率、成型性、溶化性、流动性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进行辅料筛选;用L9(34)正交试验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结果 筛选出辅料为单一辅料糊精,佳工艺的药辅比为1:1.3,混料时间7min,浸膏密度为1.22~1.30.结论 制备工艺合理,制粒简单,为克白颗粒的生产提供试验基础.
作者:王维;蔡银燕;王跃鑫;黄巧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头孢他啶与热炎宁联合用药方法在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的优势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头孢他啶+热炎宁)和对照组(头孢他啶)各4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5%>82.5%)相对更高,而不良反应发生率(2.5%<10%)相对更低,退热时间、咳嗽症状消失时间以及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相对更短,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他啶与热炎宁联合用药方法在小儿肺炎临床治疗的优势作用显著,能够帮助患儿更快、更好的恢复,全面维护其身体健康.
作者:杨伟琴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研究间苯三酚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于我院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的患者62例,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30),于术前开始给予实验组给予静滴间苯三酚,对照组给予静滴山莨菪碱,两组均进行ESWL,术中保持药品滴注.术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手术开始后10min及20min时的疼痛得程度及术后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手术开始后10min和20min两个时间点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85.0%,明显高于对照组52.7%(P<0.05);实验组术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44.5%(P<0.05).结论 间苯三酚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可行性较好,值得在泌尿系统结石的临床治疗中推广.
作者:曹义国;李文科;蔡昌龙;谭秉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他汀类药物联合氯吡格雷在老年进展性脑梗死(SIP)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 ~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SIP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氯吡格雷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行他汀类药物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SIP,可提高疗效、促进善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安全可靠.
作者:杨耿标;杨南然;郭玲儿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滋肾调冲汤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性月经失调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于本院接受医治的90例黄体功能不足性月经失调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医治方法,分设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研究组予以滋肾调冲汤医治,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医治,比对两组医治前后激素水平、中医症候评分与月经失调评分以及基础体温高温相时间与黄体中期的P值.结果 医治后研究组激素水平、中医症候评分与月经失调评分以及基础体温高温相时间与黄体中期P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体功能不足性月经失调患者行滋肾调冲汤医治可降低体内激素水平,并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医治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聂丰;顾艳丽;明昌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分析对胸部开放性手术患者实施地佐辛与氟比洛芬酯联合麻醉对术后烦躁状态的控制作用.方法 选取129例拟行胸部开放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n=43,实施常规方法+地佐辛麻醉)、B组(n=43,实施常规方法+氟比洛芬酯麻醉)和联合组(n=43,实施常规方法+地佐辛+氟比洛芬酯麻醉).对比拔管即刻、拔管30 min后镇静量化评分变化,并对比苏醒后即刻、苏醒10 min后躁动量化评分变化及躁动发生率.结果 不同时刻三组镇静量化评分、躁动量化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其中本组内镇静量化评分和躁动量化评分均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各时刻联合组评分均远低于A组和B组(P<0.05),且A组与B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联合组躁动发生率为2.33%,远低于A组的11.63%和B组的13.95%(P<0.05),而A组与B组躁动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胸部开放性手术患者给予地佐辛与氟比洛芬酯联合麻醉镇静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控制术后烦躁状态.
作者:许哲;李晨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帕金森病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中脑黑质区多巴胺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有活性氧生成增多、钙稳态失衡和ATP生成减少.文章对造成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机制作一综述,期望为探索以改善线粒体功能为靶点的抗帕金森药物提供参考.
作者:林瑶;许茜;蔡晶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科确诊为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共17例(17眼),所有患者均行1次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0.5mg(0.05mL),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佳矫正视力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改变.结果 平均佳矫正视力治疗前为(0.23±0.16),治疗后1个月、6个月分别为(0.28±0.17)、(0.30±0.08);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平均值治疗前为(476±230)μm,治疗后1个月、6个月分别为为(270±127)μm、(307±104)μm.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1个月后,患者视力提高,黄斑水肿减轻,视力和神经上皮层厚度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6个月后,患者视力提高欠佳,黄斑水肿有所减轻,视力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上皮层厚度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1个月后视力提高,黄斑水肿减轻,效果好;治疗6个月后,视力回退,长期效果需增加患者例数及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观察.
作者:李琼;张卉颖;郜忠海;陈靖;江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之间到本院进行治疗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肝肾功能均正常,无对参附注射液存在不良反应史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参附注射液治疗组,两组患者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参附注射液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治疗时程均为10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 参附注射液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够有效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减少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并广泛使用.
作者:罗跃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强骨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7月至我科门诊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予唑来膦酸治疗1次,观察组为唑来膦酸治疗1次基础上再予强骨胶囊治疗3个月,两组后续均给予钙尔奇、骨化三醇治疗满一年,比较两组骨密度及疼痛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满一年后骨密度、疼痛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骨密度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唑来膦酸钠联合强骨胶囊骨密度改善情况虽不能较单用唑来膦酸钠患者有差异,但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疼痛.
作者:邓金梅;蔡冬梅;李延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对乳腺癌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 对我院从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46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用药和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6例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116例,稳定11例,进展2例,总有效为91.10%.发生毒副反应多的白细胞下降(占56.16%),其次为粒细胞下降(占52.05%)、恶心呕吐(占21.92%).调查142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7.89%.结论 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效果较好,治疗期间采取科学的护理方法,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强治疗效果.
作者:姚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 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山莨菪碱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为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9%,对照为77.5%,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0.2%,对照组为6.1%,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采取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可以快速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伟东;申兵;童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利培酮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精神科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服用利培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利培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主要为锥体外系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失眠、焦虑、体重增加、血清催乳素升高等.结论 利培酮作为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它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仍然较高,涉及多个系统、器官,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做到早期预防、密切观察、准确判断、及时干预.
作者:高宏强;尤加永;张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更好的普米克令舒和异丙托溴铵雾化治疗时护理的方法.方法 针对喘息患儿,用普米克令舒和异丙托溴铵配制成4 mL药液,选用合适型号的雾化泵进行雾化治疗,1日2次,1次8~10 min.对使用压缩泵雾化普米克令舒及异丙托溴铵时的各环节的操作心得进行归纳总结,包括良好的环境准备、选择适当的雾化时机、雾化前患儿口鼻的清洁、父母的宣教、雾化过程中及雾化后的观察及处理.结果 72.5%的患儿对床边雾化治疗有抵触行为,而在专用雾化室,有抵触行为的患儿为38.7%;刚进食的患儿出现哭闹、不配合的比例为50%,饥饿的患儿出现哭闹、不配合的比例为66.7%,进食后2h的患儿出现哭闹、不配合的比例为18.7%;40.0%鼻腔有较多分泌物的患儿雾化后喘息减轻或缓解.鼻腔无分泌物的患儿雾化后喘息减轻或缓解的比例为88.9%;经过宣教的家长错误操作的比例为15%,未经过宣教的家长错误操作的比例为50%.雾化时患儿出现心率明显增快或者出现气促、发绀等表现者的比例为5.8%,给予暂停雾化、吸氧后上述症状可缓解,能再继续雾化;雾化后有40.9%的患儿出现口腔、咽喉部痰液增多,4.9%出现发绀、气促表现,给予吸氧、吸痰等处理后上述症状可缓解.结论 适当的护理措施可确保雾化治疗婴幼儿喘息急性发作,改善喘息症状和肺功能.
作者:王华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研究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分析其中存在的使用量的异常增加问题,进而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于不合理的情况及时上报医务处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利用信息系统抽取我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期间抗菌药物的使用信息,按药品名称汇总,使用数量、金额以及强度等标准开展排序工作.参照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件等规定,针对其使用问题开展配套的合理性评价工作.结果与结论 重症医学科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应注意把握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和二重感染.
作者:卢沛珠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