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耿标;杨南然;郭玲儿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与布地奈德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我院于2016年04月 ~2017年04月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随机划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占4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布地奈德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孟鲁司特钠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处理,观察其肺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①研究组临床治疗总疗效达到了97.5%;常规组临床治疗总疗效达到了82.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VC(用力肺活量)、PEF(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等均得到显著改善,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研究组FVC(用力肺活量)、PEF(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改善情况,比常规组更优,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与布地奈德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肯定,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肺部功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建议临床将其作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首选方案.
作者:郑怀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假丝酵母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3~2016年临床分离的380株假丝酵母菌科室分布及5种抗真菌药的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380株假丝酵母菌中,感染率高的三种分别是白假丝酵母菌272株(72.89%)、光滑假丝酵母菌41株(11.05%)、热带假丝酵母菌14株(3.95%);主要分布在内一科、内二科(肿瘤化疗及糖尿病)、外一科;在年龄分布上,感染主要以45岁以上的患病者为主,15~45岁是其次,15岁以下感染率少;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和氟胞嘧啶敏感率均高,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敏感率较低,2株都柏林假丝酵母菌则对氟康唑仅为中度敏感.结论 医院感染的假丝酵母菌感染主要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对常见抗真菌药物药敏结果敏感性较好.
作者:杨礼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某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上报的98例ADR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及年龄、给药途径、ADR涉及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8例ADR报告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女61例,62.24%;男37例,37.76%);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高(37例,37.76%);口服给药为导致ADR的主要途径(57例,58.17%);抗感染药物发生ADR例数多(32例,32.65%);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41例,41.84%).结论 应加强合理用药监管,强化监测,完善相应制度,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邓景岳;江川;黄玉芳;韩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对突发性聋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选择2014年5月 ~2017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突发性聋治疗的50例患者(50耳)当做研究对象,用数字法将两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24例,对照组患者26例,实验组患者实施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突发性聋效果显著,具有治愈率高以及应用安全的特点,应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作者:段成规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加味宁神膏结合子午流注灸法与重酒石酸唑吡坦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临床疗效之差异.方法 将符合CCMD3标准的不寐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加味宁神膏结合子午流注灸法与重酒石酸唑吡坦治疗,疗程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加味宁神膏结合子午流注灸法助眠疗效与重酒石酸唑吡坦相近似,而加味宁神膏可滋阴降火,滋养肝肾,故能一并改善患者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咽干燥、耳鸣头晕等一系列阴虚火旺的症状.治疗组患者停止接受治疗后仍有92.6%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而对照组患者在停止服药4周后26.7%患者睡眠障碍情况复发.又因加味宁神膏为纯中药制剂,长期服用亦不产生药物依赖性,临床停药后未见戒断反应.结论加味宁神膏结合子午流注灸法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而且因其具有滋阴交通心肾之功,还能同时改善患者肾阴不足,心肾不交体质,在停药后继续改善其睡眠质量.
作者:黄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讨早产儿呼吸暂停(AOP)患者运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收治且符合标准的60例AOP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归入两组(30例/组)试验,Ⅰ组接受氨茶碱治疗,Ⅱ组接受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对比评估两组的救治结果.结果 Ⅰ、Ⅱ组的抢救总有效率依次为66.7%和86.7%,Ⅱ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观察期间均有产生并发症,但Ⅱ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AOP患儿实施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药效显著,并可明显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荐.
作者:刘镇滔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辅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T-pro BNP、FIB、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LVEF和6MWT显著升高,而LVEDD和LVESD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LVEF和6MWT显著高于对照组,而LVEDD和LVESD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辅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冠心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心功能,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雷燕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帕金森病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中脑黑质区多巴胺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有活性氧生成增多、钙稳态失衡和ATP生成减少.文章对造成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机制作一综述,期望为探索以改善线粒体功能为靶点的抗帕金森药物提供参考.
作者:林瑶;许茜;蔡晶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寻找高效、长效的新型GLP-1受体激动剂.方法 非洲爪蟾GLP-1(XenGLP-1)的半衰期较短,设计三个半胱氨酸改构的Xen-GLP-1类似物,优选高降糖活性的多肽进一步PEG化修饰.结果 PEG-XenGLP-1缀合肽具有优异的长效降糖活性.结论 从动物源寻找新型GLP-1类药物是降糖药物研究的新思路.对GLP-1类多肽进行PEG化修饰,可在降糖活性保持的前提下显著延长多肽的半衰期.
作者:费颖颖;陈心雨;韩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利培酮、氨磺必利应用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精神病院收治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4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CDSS与PANSS减分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有效率观察组87.5%(28/32)高于对照组62.5%(20/32),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CDSS、PANSS减分情况比较,P减分、T减分、G减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减分、CDSS减分幅度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2.5%(4/32)与对照组15.6%(5/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氨磺必利在临床疗效、阴性症状、抑郁症状方面均优于利培酮,且安全性较高,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凯;钟建明;叶莉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参照新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进行点评,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2016年1月~12月开展的Ⅰ类切口手术共1609例进行点评,统计并分析其用药合理性.结果 1609例患者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共200例,预防使用率为12.4%;具备用药指证占比为32.5%;用药时机准确率为35.0%,不合理的给药时机主要表现为术后开始给药;所选用抗菌药物涉及9类17个品种,按使用比例排名前三位分别为头孢替安、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地嗪钠;用药疗程普遍偏长,平均用药时间为3.9天.结论 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无指证用药、给药时机不当、药物选择起点偏高、用药疗程普遍偏长等问题,需进一步加强学习,同时加大管理与干预力度,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作者:夏娴娴;杨阳;顾海娟;徐艳艳;郭小红;卫榕;梅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利培酮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精神科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服用利培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利培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主要为锥体外系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失眠、焦虑、体重增加、血清催乳素升高等.结论 利培酮作为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它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仍然较高,涉及多个系统、器官,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做到早期预防、密切观察、准确判断、及时干预.
作者:高宏强;尤加永;张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科确诊为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共17例(17眼),所有患者均行1次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0.5mg(0.05mL),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佳矫正视力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改变.结果 平均佳矫正视力治疗前为(0.23±0.16),治疗后1个月、6个月分别为(0.28±0.17)、(0.30±0.08);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平均值治疗前为(476±230)μm,治疗后1个月、6个月分别为为(270±127)μm、(307±104)μm.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1个月后,患者视力提高,黄斑水肿减轻,视力和神经上皮层厚度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6个月后,患者视力提高欠佳,黄斑水肿有所减轻,视力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上皮层厚度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1个月后视力提高,黄斑水肿减轻,效果好;治疗6个月后,视力回退,长期效果需增加患者例数及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观察.
作者:李琼;张卉颖;郜忠海;陈靖;江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讨论LH-160氦氖激光联合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现随机选取2015年3月 ~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78例,分成观察组39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LH-160氦氖激光联合丙种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退热时间、口腔溃疡面恢复时间、手足疱疹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退热时间、口腔溃疡面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1.79%,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H-160氦氖激光联合丙种免疫球蛋白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中有着确切的效果,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患儿退热以及口腔溃疡面恢复更加迅速,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作者:温红秀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藏药五味黄连丸(黄连、红花、诃子、渣驯膏、麝香)中药根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和山柰素的RP-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RP-HPLC.Phenomenex ODS C18色谱柱(250×4.6mm,5μm);以乙腈-0.0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50:50)(每100mL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0.4g,再以磷酸调节pH值为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6nm;柱温35℃;流速1.0mL·min-1;结果 线性范围分别为:药根碱1.5664~31.3284μg·mL-1(r=0.9978),表小檗碱1.6987~33.9736μg·mL-1(r=0.9973),黄连碱3.7294~74.5884μg·mL-1(r=0.9993),巴马汀3.3976~67.95μg·mL-1(r=0.9994),盐酸小檗碱22.7242~227.2424μg·mL-1(r=0.9988),山柰素1.121~22.42μg·mL-1(r=0.999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药根碱100.19%、(RSD=1.92%,n=6),表小檗碱98.74%(RSD=1.57%,n=6),黄连碱98.58%(RSD=1.22%,n=6),巴马汀100.47%(RSD=1.84%,n=6),小檗碱为101.28%(RSD=1.88%,n=6),山柰素为99.53%(RSD=1.97%,n=6).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五味黄连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星;鲁晓光;仲格嘉;冯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具有潜在抗肿瘤活性的短肽类蛋白酶体抑制剂进行小鼠血浆和全血中的稳定性考察.方法 取小鼠空白血浆和全血,加入一定浓度的1和2溶液,37℃孵育不同时间后取样,采用LC-MS/MS测定化合物在血浆和全血中的剩余药量,分别计算化合物在小鼠全血和血浆中的半衰期与降解速率.结果 化合物在小鼠血浆和全血中的线性范围为70.0~5600.0ng·mL-1,定量下限(LLOQ)为70.0ng·mL-1.日内、日间变异系数(RSD)均小于10%,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化合物与血浆和全血孵育不同时间后,全血药物浓度低于同时间血浆药物浓度,化合物1和2在全血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98h和1.85h,而在血浆中的半衰期分别为7.26h和4.76h.结论 化合物1和2在小鼠血浆中的稳定性高于其在全血中的稳定性,且化合物1在小鼠血浆和全血中的稳定性高于化合物2.
作者:潘金明;席建军;张建康;赵艳梅;何若愚;庄让笑;刘寿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加强门诊处方调剂前审核干预,提升药学服务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16年门诊中、西药房调剂前干预的982张不合理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及干预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我院2016年门诊中、西药房调剂前干预的982张不合理处方中,848张西药不合理处方情况主要为用法、用量不适宜(40.68%)、适应症不适宜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26.42%)、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符(20.75%)、剂型与给药途径不符(6.01%)、联合用药不当的(3.30%)等;中成药不合理处方主要存在问题为证候不适宜;中草药处方不合理情况主要为证候不适宜、用药与诊断不符及用法用量不适宜等.药师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取得良好的干预效果.结论 我院通过采取处方调剂前干预措施,有效地减少了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张敏芳;徐晖;夏丽珍;施淑娟;周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归芪补血口服液对失血性贫血小鼠血象的影响.方法 将72只KM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硫酸亚铁组和归芪补血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1日灌胃1次,连续灌胃28天,给药23天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别采用尾静脉放血法,连续放血3天,造成失血性贫血动物模型,末次给药后30min取血,观察给药后各组小鼠血象指标和脏器系数.结果 小鼠造成失血性贫血模型后,归芪补血口服液可显著升高血象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容积、网织红细胞计数、血小板总数、白细胞总数(P<0.05),可有效抑制免疫器官的萎缩和抑制体重减轻(P<0.05).结论 归芪补血口服液有良好的补血效果,同时具有免疫器官保护作用.
作者:林彩霞;王捷;马劼;许立拔;高玲;巫玲玲;蒋伟哲;孔晓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应用于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108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分组,对照组54例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54例增加孟鲁司特,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59%高于对照组77.78%,FEV1、PEF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孟鲁斯特有效改善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肺功能,安全性高,缩短了治疗时间.
作者:闫俊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讨乳酸杆菌活菌制剂治疗孕妇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效果,分析该药物的用药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妇产科接诊的74例孕妇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采用乳酸杆菌活菌制剂,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所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乳酸杆菌活菌制剂治疗孕妇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用药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谢金春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