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钙片辅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雷燕飞

关键词:冠心病, 阿托伐他汀钙片,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摘要: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辅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T-pro BNP、FIB、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LVEF和6MWT显著升高,而LVEDD和LVESD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LVEF和6MWT显著高于对照组,而LVEDD和LVESD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辅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冠心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心功能,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正交试验优选克白颗粒的成型工艺

    目的 研究克白颗粒的佳成型工艺.方法 用单一辅料及不同比例的混合辅料进行试验,以吸湿百分率、成型性、溶化性、流动性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进行辅料筛选;用L9(34)正交试验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结果 筛选出辅料为单一辅料糊精,佳工艺的药辅比为1:1.3,混料时间7min,浸膏密度为1.22~1.30.结论 制备工艺合理,制粒简单,为克白颗粒的生产提供试验基础.

    作者:王维;蔡银燕;王跃鑫;黄巧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厦门地区学龄前儿童发育过程中CYP3A酶活性特征研究

    目的 了解厦门地区学龄前儿童发育过程中CYP3A酶活性特征.方法 采用RP-HPLC二级管阵列法检测尿样中6β-羟基氢化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浓度,以两者浓度比值反应CYP3A酶活性.结果 528名学龄前儿童酶活性呈左偏态分布,中位数为4.28,95%参考值范围为1.90~7.69;3~6岁各年龄组间酶活性存在差异(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随年龄增加,酶活性总体有下降趋势,3岁组高于4、6岁组(P<0.05),但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万隽;张晓光;陈瑶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我院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安全用药研究

    目的 归纳总结我院中药制剂所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特点,分析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对我院2011年10月到2016年10月所发生的102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制定安全用药对策.结果 102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存在有个体差异,中药注射药剂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例数占首位,心脑血管病用药发生率高.结论 引起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与个体因素、临床说明书用药、不规范使用等因素有关.

    作者:卢运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某院2015~201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某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上报的98例ADR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及年龄、给药途径、ADR涉及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8例ADR报告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女61例,62.24%;男37例,37.76%);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高(37例,37.76%);口服给药为导致ADR的主要途径(57例,58.17%);抗感染药物发生ADR例数多(32例,32.65%);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41例,41.84%).结论 应加强合理用药监管,强化监测,完善相应制度,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邓景岳;江川;黄玉芳;韩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利培酮导致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利培酮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精神科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服用利培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利培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主要为锥体外系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失眠、焦虑、体重增加、血清催乳素升高等.结论 利培酮作为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它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仍然较高,涉及多个系统、器官,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做到早期预防、密切观察、准确判断、及时干预.

    作者:高宏强;尤加永;张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白芍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白芍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芍水提醇沉物的石油醚及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4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十六烷酸,β-谷甾醇,没食子酸,苯甲酸.结论 通过硅胶柱层析方法对白芍药材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简便可靠,为进一步阐明白芍的效应物质奠定基础.

    作者:笪婧雯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克罗米芬联合HMG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效果及对排卵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对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应用克罗米芬联合尿促性素(HMG)治疗的疗效及对排卵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8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增加HMG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激素水平、排卵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妊娠率59.32%高于对照组38.98%,FSH、LH、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水平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及成熟卵泡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克罗米芬联合HMG能够促进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及排卵数,提高妊娠率.

    作者:邵继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奥拉西坦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用药效果观察及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分析奥拉西坦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用药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降压、口服阿司匹林及对症治疗的对照组(43例),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择奥拉西坦治疗的观察组(43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自理量表(ADL)、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状态均有所改善.两组患者的临床状态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28.36±2.42)分与ADL评分(66.24±10.23)分均优于对照组的MMSE评分(20.57±4.39)分、ADL评分(52.74±9.68)分,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2例,占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5例,占11.63%,差异显著(P<0.05),结论 奥拉西坦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用药作用明显,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作者:刘东炜;全仁子;黄守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清火片中大黄灭菌工艺研究

    目的 比较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对清火片中大黄药材灭菌效果的影响,选择适宜的灭菌方法.方法 用不同灭菌方法对大黄药材进行灭菌处理,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灭菌后检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 干热灭菌效果不如湿热灭菌,湿热灭菌条件下各参数均能起到很好的灭菌效果;采用湿热灭菌105℃-40min、121℃-8min、121℃-15min的灭菌工艺所得大黄结合蒽醌损失较大,采用湿热灭菌100℃-10 min、100℃-20 min及干热灭菌工艺,结合蒽醌没有损失.结论 结合能耗考虑,认为采用100℃下湿热灭菌10 min的方法是清火片中大黄药材灭菌的佳工艺.

    作者:曾金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应用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应用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选择我院急诊科收治的4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对象,按入诊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20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嚼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而甲组患者加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评价甲乙两组患者的疗效和NIHSS评分.结果 乙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少于甲组患者(χ2=5.983,P=0.014).甲组患者的NIHSS评分少于乙组(t=5.348,P=0.000).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治疗有效率高,且明显改善患者的NIHSS评分.

    作者:陈秋玲;曹成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头孢菌素类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研究

    近年来,头孢菌素类抗感染药物于临床治疗期间,应用范围逐渐广泛,凭借抗菌活性显著、抗菌谱广泛、安全性显著以及杀菌作用显著等优点,于医院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外科手术以及泌尿系统中获得广泛应用.本次研究主要就头孢菌素类抗感染药物的特点表现、作用机制、药物分类以及应用情况等加以分析,以此对头孢菌素类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做出充分保证.

    作者:王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二代噻唑烷二酮类引起的肝毒性回顾性分析

    目的 对二代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引起的肝毒性病例报告进行回顾分析,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并查阅相关原始文献,对2000年1月~2012年8月关于罗格列酮或者吡格列酮所导致的肝毒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引起的肝毒性共有31例,男性多于女性,均引起AST、ALT、TB和AP不同程度的高于正常值,21例出现肝性脑病,24例出现黄疸.肝毒性的转归情况是:11例患者停用吡格列酮或罗格列酮肝功能恢复正常(占35.5%),1例行肝移植(占3.2%),19例死亡(占61.3%).结论临床上应加强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应用时的肝功能检测,以减少严重肝损伤的发生.

    作者:蔡加琴;魏晓霞;庄捷;孙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采用 α1b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1.43%)明显大于对照组(74.28%),P<0.05.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出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4.28%).结论 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岳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脑外伤意识障碍应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的观察与护理心得研究

    目的 探讨对于脑外伤合并意识障碍的患者,使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脑外伤意识障碍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治疗组则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认可度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75%,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加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脑外伤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合理推广使用.

    作者:张香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安神胶囊对小鼠睡眠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安神胶囊是否具有改善小鼠睡眠的功效.方法 以0.3·kg-1 BW、0.6·kg-1 BW、1.8g·kg-1 BW低、中、高3个剂量组给予小鼠灌胃给药,连续30天后,分别进行直接睡眠实验、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实验和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实验.结果 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相比,对小鼠无直接睡眠作用,对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能明显增加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入睡动物数,高剂量组能明显减少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时间.结论 安神胶囊具有改善小鼠睡眠的功效.

    作者:杨秀静;王江融;李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门、急诊超说明书用药的处方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的 了解某院门、急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并进行分析,为规范医院超说明书用药行为提供对策参考.方法 抽取某院2015年1~12月门、急诊处方,根据药品说明书内容,统计分析其中超说明书用药情况.结果 抽取1200张处方,共有109张超说明书用药,主要包括超适应症(48.62%)、改变给药途径(24.77%)、超剂量(18.35%)等.结论 门、急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较为普遍,患者用药存在安全隐患,建议相关部门及早制定超说明书用药管理规范,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杨丽雄;蔡丽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至我院进行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的患儿70例进行临床研究.用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补液、纠正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给予利巴韦林、蒙脱石散对症治疗,共计3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尔锌3d.观察两组患儿大便次数和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出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67%,略高于对照组90.00%,但两组无组间差异(P>0.05).结论 锌联合蒙脱石散能够更迅速缓解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李锦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多潘立酮、奥美拉唑联合用药对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两组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均根据其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哮喘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多潘立酮,研究组加用多潘立酮、奥美拉唑.结果 经数据统计分析可知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优(P<0.05),两组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23%、70.21%;治疗后两组FEV1、PEF等指标均较之前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肺功能治疗后改善效果更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64%、6.38%(P>0.05).结论 应用常规哮喘治疗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多潘立酮可获得更为理想的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

    作者:蔡金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补脾治瘫丸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制定补脾治瘫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法对方中黄芪、山药、赤芍、僵蚕、酸枣仁、党参、当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黄芪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1:79),检测波长为250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5℃.结果 显微鉴别特征明显,其他药材无干扰;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葛根素在164~820μg(r=0.9998)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99%,RSD=0.1%.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补脾治瘫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魏秋宇;马海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中脑黑质区多巴胺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有活性氧生成增多、钙稳态失衡和ATP生成减少.文章对造成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机制作一综述,期望为探索以改善线粒体功能为靶点的抗帕金森药物提供参考.

    作者:林瑶;许茜;蔡晶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