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孢菌素类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研究

王璐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 抗感染药物, 临床合理应用
摘要:近年来,头孢菌素类抗感染药物于临床治疗期间,应用范围逐渐广泛,凭借抗菌活性显著、抗菌谱广泛、安全性显著以及杀菌作用显著等优点,于医院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外科手术以及泌尿系统中获得广泛应用.本次研究主要就头孢菌素类抗感染药物的特点表现、作用机制、药物分类以及应用情况等加以分析,以此对头孢菌素类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做出充分保证.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乳酸杆菌活菌制剂在孕妇细菌性阴道病治疗中的用药安全性及疗效

    目的 研讨乳酸杆菌活菌制剂治疗孕妇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效果,分析该药物的用药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妇产科接诊的74例孕妇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采用乳酸杆菌活菌制剂,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所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乳酸杆菌活菌制剂治疗孕妇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用药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谢金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清火片中大黄灭菌工艺研究

    目的 比较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对清火片中大黄药材灭菌效果的影响,选择适宜的灭菌方法.方法 用不同灭菌方法对大黄药材进行灭菌处理,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灭菌后检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 干热灭菌效果不如湿热灭菌,湿热灭菌条件下各参数均能起到很好的灭菌效果;采用湿热灭菌105℃-40min、121℃-8min、121℃-15min的灭菌工艺所得大黄结合蒽醌损失较大,采用湿热灭菌100℃-10 min、100℃-20 min及干热灭菌工艺,结合蒽醌没有损失.结论 结合能耗考虑,认为采用100℃下湿热灭菌10 min的方法是清火片中大黄药材灭菌的佳工艺.

    作者:曾金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接诊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计算机SPSS 20.0统计学软件随机分组,对照组(n=43)患者采用牵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观察组(n=43)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同时两组均予以针对性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NIH-CPS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较之对照组74.4%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爽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临床药师对风心病伴房颤、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风湿性心脏病伴房颤、慢性心衰合并利尿剂抵抗患者的药学监护方法,为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风湿性心脏病伴房颤、慢性心衰合并利尿剂抵抗患者的治疗方案设计,通过各项指标及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护为治疗团队提出药物选择建议和剂量调整方案,并进行用药教育开展个体化用药服务.结果 医生采纳了临床药师给出的用药调整方案,患者出院时病情缓解,用药依从性提高.结论 临床药师利用专业知识结构特点为治疗团队提供了合理的用药方案,充分发挥了临床药师在治疗团队中的作用,提高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冯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药麻黄汤加减方治疗急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的效果探讨

    目的 观察中药麻黄汤加减方治疗急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88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麻黄汤加减方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中药麻黄汤加减方治疗急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安全性佳.

    作者:张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安神胶囊对小鼠睡眠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安神胶囊是否具有改善小鼠睡眠的功效.方法 以0.3·kg-1 BW、0.6·kg-1 BW、1.8g·kg-1 BW低、中、高3个剂量组给予小鼠灌胃给药,连续30天后,分别进行直接睡眠实验、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实验和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实验.结果 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相比,对小鼠无直接睡眠作用,对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能明显增加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入睡动物数,高剂量组能明显减少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时间.结论 安神胶囊具有改善小鼠睡眠的功效.

    作者:杨秀静;王江融;李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应用于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108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分组,对照组54例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54例增加孟鲁司特,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59%高于对照组77.78%,FEV1、PEF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孟鲁斯特有效改善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肺功能,安全性高,缩短了治疗时间.

    作者:闫俊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药学干预及应用意义评定

    目的 研究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药学干预及应用意义.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实施药学干预前(2015年1月 ~2015年12月)的1000张喹诺酮类药物处方-对照组和药学干预实施后(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的1000张喹诺酮类药物处方-观察组,将两组的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喹诺酮类药物处方不合理使用率(10.00%)、药物使用频次(271.53±43.65)次、药物利用指数(1.23±0.28)、不良反应发生率(16.00%)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临床中进行药学干预有助于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促进药物利用率的提高,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肖文可;钟柳芳;何梓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抑郁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伴焦虑抑郁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氟哌噻吨利曲辛.采用SDS评分和SAS评分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况.结果 观察组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88.10%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精神状态恢复正常时间和抗抑郁实施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能有效改善伴焦虑抑郁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抑郁焦虑状态.

    作者:陈彦兴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化妆品中没食子酸、芍药苷和丹皮酚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化妆品中没食子酸、芍药苷和丹皮酚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过磷酸甲醇溶液超声提取,以甲醇-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和C18反相色谱柱分离,DAD检测器检测计算3种中药成分含量.结果 没食子酸在0.8~16μg·mL-1,芍药苷在0.5~10μg·mL-1及丹皮酚在0.2~4μg·mL-1范围内浓度和273和230nm紫外光吸收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3种成分方法检出下限分别为和4、2.5和1ng,方法回收率93.1%~106.6%,RSD为0.5%~4.8%.结论 该方法适于快速、高效、准确对化妆品中没食子酸、芍药苷和丹皮酚进行测定.

    作者:吴震;钟庆全;刘小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唑来膦酸联合强骨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强骨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7月至我科门诊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予唑来膦酸治疗1次,观察组为唑来膦酸治疗1次基础上再予强骨胶囊治疗3个月,两组后续均给予钙尔奇、骨化三醇治疗满一年,比较两组骨密度及疼痛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满一年后骨密度、疼痛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骨密度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唑来膦酸钠联合强骨胶囊骨密度改善情况虽不能较单用唑来膦酸钠患者有差异,但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疼痛.

    作者:邓金梅;蔡冬梅;李延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对比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 对使用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 选取120例患有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过治疗.把他们分成两组,每组60例,干预组采用静脉注射泮托拉唑,对照组静脉注射噢美拉唑.结果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干预组少于对照组,临床效果也好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效果都较好.但泮托拉唑的效果更为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更低.

    作者:王晓东;马阮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龙血竭的药效物质基础及经皮渗透的研究进展

    本文对龙血竭的药理作用、质量标准和经皮渗透研究的现状进行概述,初步阐明龙血竭经皮渗透的药效物质基础,为龙血竭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思路和技术方法.

    作者:张子龙;梁奇;谢月;张贵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通关藤多糖的提取及组成分析

    目的 以通关藤为原料分离纯化得通关藤多糖组分TCS4,并进行初步结构分析.方法 将通关藤多糖原料精制,大孔树脂柱除蛋白和色素,离子交换纤维素DEAE-32、葡聚糖凝胶Sephedex G-50分级分离,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纯度,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相对分子质量,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核磁共振等方法初步确定结构.结果 分离纯化得酸性均一多糖组分TCS4,相对分子质量约7000,单糖组成为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摩尔比为1:3.5:1.9:6.9:7.8:10:4.7.结论 通关藤多糖TCS4为首次提取出的小分子量酸性均一杂多糖,不同产地通关藤多糖组成的比例有一定差异.

    作者:周全;庄翌;藤再进;王青;李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用药剂量的不同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35例口服100 mg的阿司匹林治疗,乙组35例口服300 mg的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和治疗第7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第14天、第21天、第28天,乙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甲组和乙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2.9%和85.7%,组间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和8.6%,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C反应蛋白浓度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乙组C反应蛋白浓度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大剂量的阿司匹林与小剂量的阿司匹林相比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林凤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静配中心用药干预实践

    目的 通过对静配中心用药医嘱的审核干预,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利用静配中心全院用药医嘱信息平台,药师进行配液前审核,并对不适宜医嘱及时沟通干预,协助医生纠正不合理用药.结果 通过半年实践,查找出1586份用药不适宜医嘱,涉及21个药品,其中干预成功医生更改医嘱的1469份,干预后未更改医嘱的117份.结论 药师进行配液前医嘱审核干预,有效减少了临床不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了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率.

    作者:张鹰庆;卢园华;梁桂荣;郑晓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药用石斛质量控制新技术研究进展

    从药用石斛的红外近红外鉴定、分子生物鉴定、和指纹图谱研究三个方面综述了近十年来石斛质量控制新技术研究进展.认为今后应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的石斛质量控制体系,为其质量控制及扩大药用资源提供参考.

    作者:张治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乌司他丁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收治的80例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以随机综合序贯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两组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体内毒素含量、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白细计数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在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治疗中应用乌司他丁联合丙种球蛋白可促进患者的症状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科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脑外伤意识障碍应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的观察与护理心得研究

    目的 探讨对于脑外伤合并意识障碍的患者,使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脑外伤意识障碍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治疗组则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认可度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75%,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加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脑外伤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合理推广使用.

    作者:张香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982例我院门诊调剂前不合理处方干预分析

    目的 通过加强门诊处方调剂前审核干预,提升药学服务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16年门诊中、西药房调剂前干预的982张不合理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及干预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我院2016年门诊中、西药房调剂前干预的982张不合理处方中,848张西药不合理处方情况主要为用法、用量不适宜(40.68%)、适应症不适宜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26.42%)、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符(20.75%)、剂型与给药途径不符(6.01%)、联合用药不当的(3.30%)等;中成药不合理处方主要存在问题为证候不适宜;中草药处方不合理情况主要为证候不适宜、用药与诊断不符及用法用量不适宜等.药师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取得良好的干预效果.结论 我院通过采取处方调剂前干预措施,有效地减少了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张敏芳;徐晖;夏丽珍;施淑娟;周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