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芍的化学成分研究

笪婧雯

关键词:白芍, 柱层析, 化学成分
摘要:目的 研究白芍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芍水提醇沉物的石油醚及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4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十六烷酸,β-谷甾醇,没食子酸,苯甲酸.结论 通过硅胶柱层析方法对白芍药材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简便可靠,为进一步阐明白芍的效应物质奠定基础.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药用石斛质量控制新技术研究进展

    从药用石斛的红外近红外鉴定、分子生物鉴定、和指纹图谱研究三个方面综述了近十年来石斛质量控制新技术研究进展.认为今后应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的石斛质量控制体系,为其质量控制及扩大药用资源提供参考.

    作者:张治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米非司酮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在瘢痕子宫、早孕人工流产术前的应用与疗效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在瘢痕子宫、早孕人工流产术前的应用与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接收的瘢痕子宫早孕妇女78例,均自愿终止妊娠行无痛人流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术前口服米非司酮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引导后穹窿置入,对照组孕妇仅口服米非司酮,随后均进行无痛人流术.观察两组孕妇的宫颈软化程度、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宫颈软化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宫颈软化总有效率79.4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6,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孕妇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3,P<0.05).结论 米非司酮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在瘢痕子宫早孕人工流产术前应用,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宫颈松弛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姚纪;王瑞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布地奈德和肝素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布地奈德和肝素雾化吸入佐治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将近期(2015年7月 ~2016年7月时期)在本院就诊,以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为诊断并行治疗的60例患儿,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即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30例,及在其基础上配合布地奈德和肝素雾化吸入佐治的雾化组30例.将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疗程结束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00%,治愈率为63.33%,对照组为86.67%,治愈率为33.33%.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上述两组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布地奈德和肝素雾化吸入佐治,可安全且有效的提高临床有效率与治愈率,有在临床上普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孙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与护理干预方式探析

    目的 探讨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与护理干预方式.方法 将2016年2月~2017年4月7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分组,各纳入39例.所有病人用凝血酶治疗,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整体护理组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上消化道出血干预效果;满意评分、止血时间、住院天数;干预前后患者SAS评分、SDS评分、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整体护理组上消化道出血干预效果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整体护理组满意评分、止血时间、住院天数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干预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血红蛋白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整体护理组SAS评分、SDS评分、血红蛋白水平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与整体护理干预方式效果肯定,可改善症状,缩短疗程,加速止血,改善血红蛋白,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亚莉;孙宝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我院急诊处方点评与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急诊处方用药情况,分析不合理原因,为临床医师开具规范处方提供参考,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保障;方法 对2016年急诊处方点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诊随机抽取的6000张处方中,合理处方5119张,占处方总数的85.32%,不合理处方881张,占处方总数的14.68%;结论 处方点评结果表明,我院急诊用药还存在许多问题,需加强管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黄迎春;林建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减轻刺激性药液致小儿输液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减轻刺激性药液致小儿输液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6月 ~2017年1月,科室收治的小儿输液患儿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纳入37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局部热敷的方法缓解疼痛,观察组患儿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涂抹的方法缓解疼痛.对比两组患儿的输液疼痛情况,以及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70.27%(P<0.05).结论 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涂抹,能够有效减轻刺激性药液致小儿输液疼痛的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黄葵胶囊抑制Ⅲ、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氧化应激及纤维化指标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 研究黄葵胶囊对Ⅲ、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DN)肾组织氧化应激及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探究黄葵胶囊治疗DN的机制.方法 将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就治的Ⅲ、Ⅳ期DN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降血糖、降血脂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黄葵胶囊口服,1次5粒,1日3次,持续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肾功能、尿液指标及血清氧化应激及纤维化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Scr、BUN、β2-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UAER、UAlb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MDA、MPO浓度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而SOD活性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Ⅳ-C、PCⅢ、LN、HA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葵胶囊具有拮抗肾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致纤维化因子的释放而改善肾纤维化.

    作者:宋伟峰;罗淑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情景模拟结合视频技术在耳鼻喉科护生教学中的运用

    目的 采用情景模拟结合视频技术对耳鼻喉科实习护生进行专科急救护理训练,巩固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临床操作技能、增加学习兴趣、增强沟通交流的能力和优化临床决策/评判性思维.方法 区组随机法选择对在耳鼻喉科实习的51名护生采用授课为基础的(LBL)教学法进行带教(对照组).另外随机选取56名护生使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结合视频技术进行培训(实验组).培训前后分别考核其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技能操作、学习兴趣、临床决策/评判性思维、沟通交流的能力.结果 培训前两组在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技能操作、学习兴趣、临床决策/评判性思维、沟通交流的能力上没有差别(P均>0.05).培训后,情景模拟教学法结合视频技术对耳鼻咽喉科护生的急救护理教学中效果显著,好于传统教学法(P均<0.05).结论 情景模拟教学法结合视频技术对耳鼻喉科实习护生急救护理能力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在护生的实习带教中值得推广.

    作者:陈荣;詹陈菊;罗警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雷珠单抗治疗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

    目的 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科确诊为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共17例(17眼),所有患者均行1次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0.5mg(0.05mL),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佳矫正视力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改变.结果 平均佳矫正视力治疗前为(0.23±0.16),治疗后1个月、6个月分别为(0.28±0.17)、(0.30±0.08);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平均值治疗前为(476±230)μm,治疗后1个月、6个月分别为为(270±127)μm、(307±104)μm.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1个月后,患者视力提高,黄斑水肿减轻,视力和神经上皮层厚度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6个月后,患者视力提高欠佳,黄斑水肿有所减轻,视力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上皮层厚度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1个月后视力提高,黄斑水肿减轻,效果好;治疗6个月后,视力回退,长期效果需增加患者例数及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观察.

    作者:李琼;张卉颖;郜忠海;陈靖;江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α-硫辛酸与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针对α-硫辛酸与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展开讨论,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自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的就诊治疗患者,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总计95例.在分组研究中,应用抽签法完成,随机划分为两个研究组,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α-硫酸锌治疗;对照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甲钴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6%,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而言,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α-硫酸锌治疗,可帮助患者在身体病痛的缓解上取得更好的效果,大限度的帮助患者得到良好的康复,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且不会产生严重的耐药性,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将α-硫辛酸推广应用.

    作者:李春红;李秀琴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药颗粒剂治疗急性乙型黄疸型肝炎40例

    目的 探讨对急性乙型黄疸性肝炎患者行中药颗粒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乙型黄疸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40例.西医组仅行西药护肝治疗,中医组在西医组的基础上行中药颗粒剂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中医组的治疗有效率38例(95.00%)显著高于西医组28例(70.00%),两组治疗前的ALT以及TBIL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中医组的ALT和TBIL指标均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 对急性乙型黄疸肝炎患者行中药颗粒剂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治疗效果十分理想.

    作者:程战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表现,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2016年1月 ~2016年12月发生于我院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历,收集整理病案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在患者中发生率为0.88%,引发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包括辨证施药、药物过敏史、用药疗程、用药剂量、配液放置时长和注射量过大等.结论 我院整体用药安全性良好,重点排查中药注射剂中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更加安全、合理地用药.

    作者:马鸣;寻广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舒筋活络丸中蛇床子素、异欧前胡素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舒筋活络丸中蛇床子素、异欧前胡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Thermo BDS HYPERSIL C18(250mm×4.6mm,5μm)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2mL·min-1,检测波长为蛇床子素322nm、异欧前胡素310nm,进样量10μL,柱温为40℃.结果 蛇床子素进样浓度在3.53~70.6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异欧前胡素进样浓度在4.38~87.67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8).蛇床子素、异欧前胡素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07%,98.50%,RSD分别为1.21%,1.09%(n=6).结论 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可为其提高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

    作者:曹朴琼;杨必浩;熊文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补脾治瘫丸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制定补脾治瘫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法对方中黄芪、山药、赤芍、僵蚕、酸枣仁、党参、当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黄芪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1:79),检测波长为250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5℃.结果 显微鉴别特征明显,其他药材无干扰;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葛根素在164~820μg(r=0.9998)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99%,RSD=0.1%.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补脾治瘫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魏秋宇;马海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新型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的固相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目的 寻找高效、长效的新型GLP-1受体激动剂.方法 非洲爪蟾GLP-1(XenGLP-1)的半衰期较短,设计三个半胱氨酸改构的Xen-GLP-1类似物,优选高降糖活性的多肽进一步PEG化修饰.结果 PEG-XenGLP-1缀合肽具有优异的长效降糖活性.结论 从动物源寻找新型GLP-1类药物是降糖药物研究的新思路.对GLP-1类多肽进行PEG化修饰,可在降糖活性保持的前提下显著延长多肽的半衰期.

    作者:费颖颖;陈心雨;韩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非那雄胺联合M受体拮抗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采用非那雄胺M受体拮抗剂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方法 将在我院就诊,近期(2013年01月~2017年09月时期)收治以两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为诊断的患者302例,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对照组151例患者予M受体拮抗剂,联合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非那雄胺.对比两组患者的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大尿流率Qmax及残余尿量RUV.结果 联合组IPSS、OABSS评分RUV及每周尿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Qmax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2%,联合组仅为4.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膀胱过度活动患者采用非那雄胺联合M受体拮抗剂治疗可有效降低IPSS、OABSS评分与残余尿量,提高大尿流率,效果理想有在临床上普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杨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艾可合剂醇提取工艺优化

    目的 优选艾可合剂醇提取的佳工艺.方法 以柴胡皂苷a、芍药苷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浓度和用量、回流提取时间和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艾可合剂的优选提取工艺为6倍量乙醇(60%)提取3次,每次提取2h.结论此工艺对芍药苷、柴胡皂苷a的提取率高,为合剂剂型改进为胶囊剂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潘旭东;黄燕;林雄;何丽芳;张敏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利培酮导致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利培酮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精神科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服用利培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利培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主要为锥体外系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失眠、焦虑、体重增加、血清催乳素升高等.结论 利培酮作为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它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仍然较高,涉及多个系统、器官,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做到早期预防、密切观察、准确判断、及时干预.

    作者:高宏强;尤加永;张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归芪补血口服液对失血性贫血小鼠血象的影响

    目的 探讨归芪补血口服液对失血性贫血小鼠血象的影响.方法 将72只KM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硫酸亚铁组和归芪补血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1日灌胃1次,连续灌胃28天,给药23天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别采用尾静脉放血法,连续放血3天,造成失血性贫血动物模型,末次给药后30min取血,观察给药后各组小鼠血象指标和脏器系数.结果 小鼠造成失血性贫血模型后,归芪补血口服液可显著升高血象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容积、网织红细胞计数、血小板总数、白细胞总数(P<0.05),可有效抑制免疫器官的萎缩和抑制体重减轻(P<0.05).结论 归芪补血口服液有良好的补血效果,同时具有免疫器官保护作用.

    作者:林彩霞;王捷;马劼;许立拔;高玲;巫玲玲;蒋伟哲;孔晓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奥拉西坦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用药效果观察及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分析奥拉西坦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用药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降压、口服阿司匹林及对症治疗的对照组(43例),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择奥拉西坦治疗的观察组(43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自理量表(ADL)、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状态均有所改善.两组患者的临床状态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28.36±2.42)分与ADL评分(66.24±10.23)分均优于对照组的MMSE评分(20.57±4.39)分、ADL评分(52.74±9.68)分,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2例,占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5例,占11.63%,差异显著(P<0.05),结论 奥拉西坦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用药作用明显,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作者:刘东炜;全仁子;黄守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