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跃
目的 探讨地市级中医院开展中药饮片临方炮制工作规范化管理.方法和结果结合实践阐述中药临方炮制必须在遵循中医药传统文化精髓和继承中医药临床实践经验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和管理机制,注重人才梯队培养,不断改进炮制工艺,提高临方炮制质量,满足临床用药需求.结论实现中药饮片临方炮制标准化、统一化、规范化管理需要多方努力.
作者:张铭玉;陈武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宫血宁辅助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66例,按照用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宫血宁胶囊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检测比较HGB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观察记录控制出血时间以及完全止血时间;测定E2、FSH、LH、P水平.结果 干预后,两组HGB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HG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薄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控制出血以及完全止血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E2、FSH、LH、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宫血宁胶囊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HGB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迅速调控出血,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可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作者:庄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接诊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计算机SPSS 20.0统计学软件随机分组,对照组(n=43)患者采用牵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观察组(n=43)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同时两组均予以针对性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NIH-CPS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较之对照组74.4%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爽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减轻刺激性药液致小儿输液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6月 ~2017年1月,科室收治的小儿输液患儿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纳入37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局部热敷的方法缓解疼痛,观察组患儿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涂抹的方法缓解疼痛.对比两组患儿的输液疼痛情况,以及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70.27%(P<0.05).结论 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涂抹,能够有效减轻刺激性药液致小儿输液疼痛的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分析临床急性湿疹患者应用黄芩的治疗效果与药理分析.方法 收集我院在1年内收治的急性湿疹患者10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治疗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黄芩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瘙痒皮损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性湿疹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芩治疗能够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有着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本文通过对避光药品管理现状、危害、避光贮藏和避光输液基本概念等的阐述,明确了避光药品管理对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针对动态的避光药品目录建立、避光药品储存、发放、运输、临床使用等环节,探讨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医院避光药品管理.
作者:徐敏;张立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审核过程中遇到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和干预,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方法 运用审核系统软件对2016年7~12月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归类,并进行不合理分析.结果 审核发现的不合理处方共5800张,其不合理类型主要有溶媒选用错误,溶媒量不合理,用药间隔安排不合理,用药频次不合理和配伍禁忌等.结论 我院PIVAS对医嘱进行严格把关,及时纠正不合理医嘱;同时不断努力提升药师的专业素质,不断完善审核系统功能.
作者:周海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本文对龙血竭的药理作用、质量标准和经皮渗透研究的现状进行概述,初步阐明龙血竭经皮渗透的药效物质基础,为龙血竭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思路和技术方法.
作者:张子龙;梁奇;谢月;张贵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加味宁神膏结合子午流注灸法与重酒石酸唑吡坦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临床疗效之差异.方法 将符合CCMD3标准的不寐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加味宁神膏结合子午流注灸法与重酒石酸唑吡坦治疗,疗程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加味宁神膏结合子午流注灸法助眠疗效与重酒石酸唑吡坦相近似,而加味宁神膏可滋阴降火,滋养肝肾,故能一并改善患者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咽干燥、耳鸣头晕等一系列阴虚火旺的症状.治疗组患者停止接受治疗后仍有92.6%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而对照组患者在停止服药4周后26.7%患者睡眠障碍情况复发.又因加味宁神膏为纯中药制剂,长期服用亦不产生药物依赖性,临床停药后未见戒断反应.结论加味宁神膏结合子午流注灸法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而且因其具有滋阴交通心肾之功,还能同时改善患者肾阴不足,心肾不交体质,在停药后继续改善其睡眠质量.
作者:黄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讨两种剂量布地奈德与孟鲁司特联合用于儿童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196例儿童哮喘随机平均归入两组试验,两组均在孟鲁司特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不同剂量布地奈德治疗,其中Ⅰ组1次0.5mg,Ⅱ组1次1.0mg,观察两组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接受肺功能(FEV1、FEV1/FVC)指标检测,测定值相比治疗前均显著改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观察期间有口干或心悸等副反应,但发生率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 在孟鲁司特给药的基础上,对儿童哮喘患者使用1.0mg与0.5mg剂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均可明显改善肺功能,且安全可靠.
作者:宋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 ~2017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分别是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米非司酮+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米非司酮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子宫体积和肌瘤体积差异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米非司酮+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肌瘤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控制肌瘤体积,且并不会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晨宇;许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针对国产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及护理展开讨论,为日后的临床医护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患者总计186例.在选取年份上,18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集中在2015年6月~2017年6月.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于术后,按照随机数表法,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国产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干预;对照组患者,应用口服避孕药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表现.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盆腔肿块复发率、盆腔疼痛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明显,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应用国产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可帮助患者更好的治疗疾病,对患者的身体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充分减少患者的病痛折磨.同时,在护理工作中,应切实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完成,尽量的提高护理水平,促使患者身心健康得到提升,促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巩固.建议在今后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干预中,将国产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推广应用.
作者:刘玉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对乳腺癌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 对我院从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46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用药和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6例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116例,稳定11例,进展2例,总有效为91.10%.发生毒副反应多的白细胞下降(占56.16%),其次为粒细胞下降(占52.05%)、恶心呕吐(占21.92%).调查142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7.89%.结论 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效果较好,治疗期间采取科学的护理方法,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强治疗效果.
作者:姚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寻找高效、长效的新型GLP-1受体激动剂.方法 非洲爪蟾GLP-1(XenGLP-1)的半衰期较短,设计三个半胱氨酸改构的Xen-GLP-1类似物,优选高降糖活性的多肽进一步PEG化修饰.结果 PEG-XenGLP-1缀合肽具有优异的长效降糖活性.结论 从动物源寻找新型GLP-1类药物是降糖药物研究的新思路.对GLP-1类多肽进行PEG化修饰,可在降糖活性保持的前提下显著延长多肽的半衰期.
作者:费颖颖;陈心雨;韩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我院2014年06月~2017年06月真菌血流感染病原学分布及对抗真菌药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临床送检的血培养经Bact/Alert 3D血培养仪培养,经科玛嘉显色平板、YST鉴定卡或API 20C AUX试剂条进行鉴定,用药敏试剂条ATB Fungus3或氟康唑药敏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真菌菌种分布及药敏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血培养分离到的真菌共89株,多分布于高龄老年患者和重症监护室,以白色念珠菌(29,32.58%)、近平滑念珠菌(15,16.85%)、热带念珠菌(14,15.73%)和光滑念珠菌(9,10.11%)为多见,MIC法药敏结果显示对氟康唑敏感性分别为:100%、92.85%、100%、75.00%.76株采用MIC法显示对抗真菌药总敏感性依次为:两性霉素B为100%,5-氟胞嘧啶为97.37%,氟康唑和伏立康唑均为90.78%,伊曲康唑为77.63%.结论 真菌血流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绝大多数真菌对抗真菌药具有较高敏感性,尚未出现对两性霉素B耐药菌株.
作者:余小丽;陈愉生;林晟;胡辛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针对α-硫辛酸与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展开讨论,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自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的就诊治疗患者,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总计95例.在分组研究中,应用抽签法完成,随机划分为两个研究组,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α-硫酸锌治疗;对照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甲钴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6%,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而言,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α-硫酸锌治疗,可帮助患者在身体病痛的缓解上取得更好的效果,大限度的帮助患者得到良好的康复,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且不会产生严重的耐药性,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将α-硫辛酸推广应用.
作者:李春红;李秀琴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收治的80例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以随机综合序贯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两组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体内毒素含量、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白细计数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在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治疗中应用乌司他丁联合丙种球蛋白可促进患者的症状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科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1例精神异常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帮助.方法 分析病例,查阅文献,对本例不良反应的现象和原因进行判断和分析.结果 多索茶碱和地塞米松联用导致精神异常的不良反应可能性很大.结论 提示临床医生对相对较为安全的多索茶碱引起警惕.临床药师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判分析、干预、监测,对患者的安全用药意义重大.
作者:陈盈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优选艾可合剂醇提取的佳工艺.方法 以柴胡皂苷a、芍药苷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浓度和用量、回流提取时间和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艾可合剂的优选提取工艺为6倍量乙醇(60%)提取3次,每次提取2h.结论此工艺对芍药苷、柴胡皂苷a的提取率高,为合剂剂型改进为胶囊剂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潘旭东;黄燕;林雄;何丽芳;张敏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至我院进行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的患儿70例进行临床研究.用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补液、纠正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给予利巴韦林、蒙脱石散对症治疗,共计3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尔锌3d.观察两组患儿大便次数和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出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67%,略高于对照组90.00%,但两组无组间差异(P>0.05).结论 锌联合蒙脱石散能够更迅速缓解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李锦芬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