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

李晨宇;许哲

关键词:米非司酮, 桂枝茯苓胶囊, 子宫肌瘤
摘要: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 ~2017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分别是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米非司酮+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米非司酮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子宫体积和肌瘤体积差异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米非司酮+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肌瘤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控制肌瘤体积,且并不会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紫杉醇和奥沙利铂联合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紫杉醇和奥沙利铂联合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影响疗效及预后的因素.方法 我院105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方案一线化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毒副作用.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根据RECIST标准评价疗效,评估影响预后的因素,监测并分析肿瘤标志物CEA、CA199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随访105例初治、复发转移性晚期胃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7.0个月,105例患者总生存期2.5~29.1个月,中位生存期14.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0个月.其中CR 12例,PR 36例,SD 43例,PD 14例,DCR(疾病控制率)为86.7%,RR(有效率)为45.7%.患者至少接受3个周期的化疗,多不超过12个周期.分层组分析显示:接受过姑息手术的患者、转移部位≤2的患者有效率(CR+PR)更高(P<0.05),且一线治疗过程中CA199的下降是预测疗效的较佳指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接受过姑息手术的患者、转移部位≤2、一线治疗疗效佳的患者预后较好(P<0.05).结论 紫杉醇和奥沙利铂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RR及DCR高,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晚期胃癌一线方案.

    作者:徐倩;施纯玫;陈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

    目的 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利培酮、氨磺必利应用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精神病院收治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4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CDSS与PANSS减分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有效率观察组87.5%(28/32)高于对照组62.5%(20/32),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CDSS、PANSS减分情况比较,P减分、T减分、G减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减分、CDSS减分幅度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2.5%(4/32)与对照组15.6%(5/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氨磺必利在临床疗效、阴性症状、抑郁症状方面均优于利培酮,且安全性较高,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凯;钟建明;叶莉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黄葵胶囊抑制Ⅲ、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氧化应激及纤维化指标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 研究黄葵胶囊对Ⅲ、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DN)肾组织氧化应激及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探究黄葵胶囊治疗DN的机制.方法 将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就治的Ⅲ、Ⅳ期DN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降血糖、降血脂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黄葵胶囊口服,1次5粒,1日3次,持续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肾功能、尿液指标及血清氧化应激及纤维化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Scr、BUN、β2-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UAER、UAlb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MDA、MPO浓度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而SOD活性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Ⅳ-C、PCⅢ、LN、HA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葵胶囊具有拮抗肾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致纤维化因子的释放而改善肾纤维化.

    作者:宋伟峰;罗淑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77例中成药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分析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报的77例中成药ADR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7例患者中,年龄大83岁,小1岁又11个月.中成药注射剂ADR报告47例(61.03%)占首位,中成药外用制剂ADR报告16例(20.78%).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首位,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及其他.丹参注射液的ADR报告例数多,为10例(12.98%),不良反应类型一般的55例,严重的4例,新的18例.结论 临床用药应对中成药不良反应提高警戒,严格掌握适应证,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李细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通关藤多糖的提取及组成分析

    目的 以通关藤为原料分离纯化得通关藤多糖组分TCS4,并进行初步结构分析.方法 将通关藤多糖原料精制,大孔树脂柱除蛋白和色素,离子交换纤维素DEAE-32、葡聚糖凝胶Sephedex G-50分级分离,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纯度,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相对分子质量,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核磁共振等方法初步确定结构.结果 分离纯化得酸性均一多糖组分TCS4,相对分子质量约7000,单糖组成为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摩尔比为1:3.5:1.9:6.9:7.8:10:4.7.结论 通关藤多糖TCS4为首次提取出的小分子量酸性均一杂多糖,不同产地通关藤多糖组成的比例有一定差异.

    作者:周全;庄翌;藤再进;王青;李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胺碘酮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疾病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急诊收治的快速型心律失常疾病患者84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冠心病心律失常常规急诊救治;治疗组在常规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进行救治.比较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例数、快速型心律失常疾病急诊救治效果、心律表现恢复正常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共有2例药物不良反应出现,少于对照组的8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快速型心律失常疾病急诊救治总有效率为90.5%,高于对照组的69.1%,组间差异显著(P<0.05);心律表现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疾病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救治,可以迅速改善心律状态,减少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李绍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至我院进行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的患儿70例进行临床研究.用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补液、纠正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给予利巴韦林、蒙脱石散对症治疗,共计3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尔锌3d.观察两组患儿大便次数和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出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67%,略高于对照组90.00%,但两组无组间差异(P>0.05).结论 锌联合蒙脱石散能够更迅速缓解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李锦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肾炎康复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气阴两虚夹湿瘀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肾炎康复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气阴两虚夹湿瘀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在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124例气阴两虚夹湿瘀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设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其中对照组单独给予患者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给予肾炎康复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变化、24h尿蛋白水平、肌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低于观察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量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肌酐含量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气阴两虚夹湿瘀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而言,可通过肾炎康复片联合贝那普利来改善24h尿蛋白水平,增加临床疗效,有一定临床运用意义.

    作者:施进宝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损伤丸的显微和薄层色谱研究

    目的 建立损伤丸的显微和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显微色谱法对损伤丸中的红花、大黄、土鳖虫的主要显微鉴别特征进行研究,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对损伤丸中的赤芍、三七、当归、川芎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显微色谱法观察到红花的花粉粒、大黄的草酸钙簇晶、土鳖虫的体壁碎片和刚毛.薄层色谱鉴别法检出赤芍、三七、当归、川芎的相应主斑点,且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本文建立的显微和薄层色谱方法专属性高、重现性好,较之前的理化鉴别方法科学、先进,可用于损伤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曹桂萍;王玉龙;马飞翔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真菌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抗真菌药的敏感性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2014年06月~2017年06月真菌血流感染病原学分布及对抗真菌药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临床送检的血培养经Bact/Alert 3D血培养仪培养,经科玛嘉显色平板、YST鉴定卡或API 20C AUX试剂条进行鉴定,用药敏试剂条ATB Fungus3或氟康唑药敏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真菌菌种分布及药敏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血培养分离到的真菌共89株,多分布于高龄老年患者和重症监护室,以白色念珠菌(29,32.58%)、近平滑念珠菌(15,16.85%)、热带念珠菌(14,15.73%)和光滑念珠菌(9,10.11%)为多见,MIC法药敏结果显示对氟康唑敏感性分别为:100%、92.85%、100%、75.00%.76株采用MIC法显示对抗真菌药总敏感性依次为:两性霉素B为100%,5-氟胞嘧啶为97.37%,氟康唑和伏立康唑均为90.78%,伊曲康唑为77.63%.结论 真菌血流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绝大多数真菌对抗真菌药具有较高敏感性,尚未出现对两性霉素B耐药菌株.

    作者:余小丽;陈愉生;林晟;胡辛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藻酸盐敷料对老年高危压疮患者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疗老年高危压疮患者时使用藻酸盐敷料的效果.方法 收集老年高危压疮患者共52例,根据计算机简单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敷料换药,观察组使用藻酸盐敷料治疗,将两组临床疗效以及疮面愈合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8%(P<0.05);观察组治疗7天和14天后的疮面愈合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老年高危压疮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藻酸盐敷料能够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肖妮娜;陈勉珊;吴琦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白芍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白芍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芍水提醇沉物的石油醚及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4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十六烷酸,β-谷甾醇,没食子酸,苯甲酸.结论 通过硅胶柱层析方法对白芍药材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简便可靠,为进一步阐明白芍的效应物质奠定基础.

    作者:笪婧雯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HPLC法测定不同批次麝香保心丸中华蟾酥毒基与脂蟾毒配基的含量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麝香保心丸中华蟾酥毒基与脂蟾毒配基的含量,并比较不同批次麝香保心丸中华蟾酥毒基与脂蟾毒配基的含量差异.方法 采用Welch Topsil CX-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0.5%磷酸二氢钾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40℃;检测波长296nm;体积流量为1.0mL·min-1.结果 四个批次药品中华蟾酥毒基与脂蟾毒配基的含量均符合药典要求.结论 该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准确测定麝香保心丸中华蟾酥毒基与脂蟾毒配基的含量,为蟾酥的限量检查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志东;朱士春;葛朝晖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普瑞巴林与吗啡控释片联合治疗转移性骨癌痛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对转移性骨癌痛患者行普瑞巴林+吗啡控释片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转移性骨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24例.治疗组组行普瑞巴林+吗啡控释片联合治疗,常规组行安慰剂+吗啡控释片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结果 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22例(91.67%)显著高于常规组15例(62.50%),两组治疗前的疼痛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疼痛评分(3.55±0.89)分显著低于常规组(4.52±0.98)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转移性骨癌痛患者行普瑞巴林+吗啡控释片联合治疗,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杨莹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对突发性聋的治疗价值

    目的 探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对突发性聋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选择2014年5月 ~2017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突发性聋治疗的50例患者(50耳)当做研究对象,用数字法将两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24例,对照组患者26例,实验组患者实施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突发性聋效果显著,具有治愈率高以及应用安全的特点,应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作者:段成规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布地奈德和肝素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布地奈德和肝素雾化吸入佐治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将近期(2015年7月 ~2016年7月时期)在本院就诊,以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为诊断并行治疗的60例患儿,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即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30例,及在其基础上配合布地奈德和肝素雾化吸入佐治的雾化组30例.将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疗程结束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00%,治愈率为63.33%,对照组为86.67%,治愈率为33.33%.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上述两组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布地奈德和肝素雾化吸入佐治,可安全且有效的提高临床有效率与治愈率,有在临床上普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孙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减轻刺激性药液致小儿输液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减轻刺激性药液致小儿输液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6月 ~2017年1月,科室收治的小儿输液患儿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纳入37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局部热敷的方法缓解疼痛,观察组患儿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涂抹的方法缓解疼痛.对比两组患儿的输液疼痛情况,以及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70.27%(P<0.05).结论 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涂抹,能够有效减轻刺激性药液致小儿输液疼痛的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浅议避光药品的管理

    本文通过对避光药品管理现状、危害、避光贮藏和避光输液基本概念等的阐述,明确了避光药品管理对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针对动态的避光药品目录建立、避光药品储存、发放、运输、临床使用等环节,探讨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医院避光药品管理.

    作者:徐敏;张立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正交试验优选克白颗粒的成型工艺

    目的 研究克白颗粒的佳成型工艺.方法 用单一辅料及不同比例的混合辅料进行试验,以吸湿百分率、成型性、溶化性、流动性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进行辅料筛选;用L9(34)正交试验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结果 筛选出辅料为单一辅料糊精,佳工艺的药辅比为1:1.3,混料时间7min,浸膏密度为1.22~1.30.结论 制备工艺合理,制粒简单,为克白颗粒的生产提供试验基础.

    作者:王维;蔡银燕;王跃鑫;黄巧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LC-MS/MS研究新型拟肽类蛋白酶体抑制剂在血浆和全血中的稳定性

    目的 对具有潜在抗肿瘤活性的短肽类蛋白酶体抑制剂进行小鼠血浆和全血中的稳定性考察.方法 取小鼠空白血浆和全血,加入一定浓度的1和2溶液,37℃孵育不同时间后取样,采用LC-MS/MS测定化合物在血浆和全血中的剩余药量,分别计算化合物在小鼠全血和血浆中的半衰期与降解速率.结果 化合物在小鼠血浆和全血中的线性范围为70.0~5600.0ng·mL-1,定量下限(LLOQ)为70.0ng·mL-1.日内、日间变异系数(RSD)均小于10%,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化合物与血浆和全血孵育不同时间后,全血药物浓度低于同时间血浆药物浓度,化合物1和2在全血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98h和1.85h,而在血浆中的半衰期分别为7.26h和4.76h.结论 化合物1和2在小鼠血浆中的稳定性高于其在全血中的稳定性,且化合物1在小鼠血浆和全血中的稳定性高于化合物2.

    作者:潘金明;席建军;张建康;赵艳梅;何若愚;庄让笑;刘寿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