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LC-DAD法研究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含量测定方法

张萍;黄越;刘超

关键词: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 HPLC-DAD, 含量测定
摘要:目的:建立新的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DAD方法,以0.05mol· L -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25%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5)∶乙腈(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7nm。结果盐酸表柔比星在1~1000mg· mL -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58%( n=9)。结论本方法简单通用,准确性好,可用于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含量测定的检查。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黄芩苷滴丸的制备工艺优选

    目的:优化黄芩苷滴丸制备工艺,考察药物体外释放度。方法以聚乙二醇6000(PEG 6000)-共聚维酮(PVP S630)为基质制备黄芩苷滴丸,以圆整度和重量差异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佳处方和制备工艺条件为:黄芩苷、PEG 6000、PVP S630质量比为1∶9∶1,滴制时药料温度80~90℃,滴距6cm,滴速30滴/min,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冷却温度为10~15℃。制备的滴丸在40min的平均溶出度为86.54%。结论优选的黄芩苷滴丸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能增加药物的溶出度。

    作者:毛柳珺;陈薇;廖曾珍;赵志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临床药师参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管理的作用和方法。方法切身与患者及医师沟通交流,为医师提供专业的药品信息,对患者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开展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临床,提供有效的药学服务,提高了患者抗凝监测的依从性,减少了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临床药师可通过为医师提供药学信息,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参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华法林抗凝治疗,体现自身价值。

    作者:余靓平;陈文婵;宋洪涛;欧阳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金牡感冒片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金牡感冒片的佳制粒工艺。方法按L9(34)进行考察金牡感冒片的佳成型工艺,即膏粉比、辅料(淀粉:糊精)、粘合剂淀粉浆浓度3个因素,以颗粒的外观、流动性,片芯外观、硬度为指标,筛选出佳的成型工艺参数。结果以膏粉比1.1∶1、辅料(淀粉∶糊精=2∶1)、粘合剂(9%淀粉浆)的制粒工艺为颗粒的佳成型条件。结论优选的金牡感冒片制粒工艺稳定可靠、操作简便,为中试及放大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作者:吴亚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2011年~2013年本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2011年~2013年期间本院抗菌药物使用变化情况。方法统计本院2011年~2013年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比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比例由2011年的14.57%下降至2013年的8.65%;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6.56%下降至8.5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1月的61.65%下降到2013年12月的39.6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69下降到32;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药比例由2011年6月的85%下降到2013年12月的15.93%;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由61.2%上升至100%,至2013年12月稍降至95%;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给药时间≤24 h由2011年6月的52.45%上升至2013年12月的92.5%;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给药时间正确率一直保持在90.00%以上。结论通过认真贯彻执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规定,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有了显著改善。

    作者:翁淑琴;肖淋;韩莹;何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两种治疗方法药物经济学的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两种抗菌药物治疗方法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102例AECOPD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美洛西林舒巴坦钠治疗组( A组)和头孢米诺钠治疗组( B组),住院天数为7~14 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以其评估治疗的效果,然后运用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敏感度分析方法及用药频度( DDDs)进行分析。结果 A组和B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95.00%( 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3%、2.50%;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9.19±2.17)d和(8.90±1.98)d,总成本分别为(7695.18±2993.02)元、(9648.49±2631.41)元,统计学分析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C/E和ΔC/ΔE均低于B组且敏感度分析结果与成本-效果分析的结果保持一致。另外,DDDsA <DDDsB,两组 DDDs值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治疗AECOPD,美洛西林舒巴坦钠较头孢米诺钠经济、有效、合理。

    作者:林丽钦;杨亚英;林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的影响

    目的:评价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开放性收集门诊和住院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患者共97例,用帕利哌酮系统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进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检查,自身对照观察;同时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疗效。结果经8周治疗,脑电图轻度异常7例,边缘状态10例,异常发生率为17.5%,多以慢波增多θ活动散在各导为主,未发现有痫样活动。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临床未见患者抽搐发作。结论帕利哌酮治疗后脑电图异常发生率低,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

    作者:黄淑来;吴为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一种蒲黄伪品的鉴别

    目的:研究一种新出现的蒲黄伪品的鉴别方法。方法通过观察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对蒲黄真伪品进行比较鉴别。结果真品与伪品在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现象和薄层色谱四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4种方法相互结合,能有效地鉴别蒲黄真伪。

    作者:曾茂贵;李颖;王典瑜;黄官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我院含毒性药材中成药的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现有含毒性药材的中成药品种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临床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概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含毒性药材的中成药品种,并对其毒性成分、功效分类、用药金额、用药频度、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我院共有中成药220种,其中含毒性药材的中成药为56种。我院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排名靠前含毒性药材的中成药以理血剂、妇科类用药为主。对我院2008年~2013年中成药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共收集中成药不良反应报表41份,其中14份含毒性药材。结论毒性药材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引起不良反应的概率较大。临床使用应慎重,以保障用药安全。

    作者:何芬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盐酸阿莫地喹片溶出度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对盐酸阿莫地喹片的溶出度检查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C第二法对其溶出度进行检查。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342 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采用该方法测定盐酸阿莫地喹片,分别在pH 1.2、4.5、6.8的缓冲溶出介质及水4种溶出介质中,以浓度对吸收度进行线性回归,盐酸阿莫地喹在4~25μg · mL -1范围内浓度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以上4种溶出介质中的平均回收率和标准偏差均符合要求。结论本法测定盐酸阿莫地喹片溶出量方法可行,可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岳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HPLC法测定银杏提取物中黄酮醇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银杏提取物中黄酮醇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Ultimate ColumnTM C18(4.6×150mm,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52∶48);检测波长:370nm;流速:1.0mL· min -1;柱温:30℃。结果银杏黄酮醇苷中槲皮素、山萘素、异鼠李素分别在14.4~72、9~45、13~65μg· mL -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6%( RSD=2.56%)、96.8%( RSD=1.64%)和95.9%( RSD=1.82%)。结论该方法检测结果准确,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银杏提取物中黄酮醇苷的分析。

    作者:陈晓明;蔡美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专项整治”对我院骨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对我院骨科抗菌药物管理与使用的影响,为后续工作提供指导依据,以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方法随机抽取2011的1月~2011年7月、2013年1月~2013年7月我院骨科患者出院病历各700份,就整治前后我院骨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整治后我院抗菌药物AUD下降明显,在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方面进步显著。结论经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我院骨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不足,需进一步加大干预力度,使抗菌药物在骨科应用更趋合理。

    作者:邹力;胡德波;李胜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咪喹莫特、鬼臼毒素等4种外用药物治疗尖锐湿疣的药物经济学研究

    目的: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对4种外用药物治疗尖锐湿疣方案的成本-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对咪喹莫特、鬼臼毒素、5-氟尿嘧啶、重组人干扰素4个不同外用药物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咪喹莫特成本-效果比较低,总有效率较高。结论咪喹莫特外治尖锐湿疣方案为较佳方案。

    作者:高松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五味子药材的栽培、炮制、药理、化学成分及其伪品综述

    研究五味子药材的规格等级、药理作用及研究方向。选购药材时,需对五味子产区不同产地来源的药材进行收集;制定药材收购筛选的规格等级标准以及质量控制标准;研究制定药材的存贮、保管和养护方法。

    作者:马继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临床药师参与产科药学服务实践与分析

    目的:探索临床药师参与产科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作用。方法根据产科相关疾病的特点,针对临床医师、护士、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多方面的临床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师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协助解决临床用药问题,为医生、护士和患者提供药学服务,保障孕产妇用药安全,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产科药学服务,对提高专科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刘颖;史道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左炔诺孕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曼月乐(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联合妈富隆(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脱环率。方法选择2010月1月~2012年12月就诊于浙江省象山县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的8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时间顺序分别设为A、B两组,A组宫内放置曼月乐,B组放置曼月乐后连续服用妈富隆40d。结果 A、B两组经治疗后痛经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子宫体积明显缩小,月经量也呈持续减少趋势;统计A组总有效率92.68%,B组总有效率97.5%,两者差异有意义( P<0.05);A组发生脱环2例,B组未发生脱环。结论曼月乐联合妈富隆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是一种简便、安全、更有效的微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巧月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吲哚三甲醇的研究进展

    吲哚-3-甲醇( I3C)是十字花科蔬菜中研究多和重要的一种抗肿瘤成分。目前的研究表明抗肿瘤是其主要的药理作用;但是也有研究发现I3 C有抗炎、抗肥胖等效果;同时以I3 C为前体药物合成的I3 C衍生物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进步。现就I3 C药物开发应用的各环节进行综述,使I3 C的研究更加深入。

    作者:孙超;贾玉萍;袁栋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菊花保健口香糖的研制

    以菊花目标提取物为主要原料,配以胶基、山梨醇、CMC-Na、阿司巴甜、柠檬酸等其他辅料一起研制而成的新型保健口香糖。对其配方进行筛选和优化,得出佳配料比。

    作者:王佳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于隐性知识视角的《医药商品学》教学初探

    目的:探讨医药商品学教学中隐性知识的传递及发掘。方法基于隐性知识的角度,分析医药商品学课程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方式和考评模式等。结果与结论在医药商品学课程中存在许多隐性知识,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应遵循加强隐性知识外显化的教学思路,促进更深层次的教学创新,终实现培养知识创新型专业人才的目标。

    作者:林津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07例分析

    收集本院2013年上报的ADR报告107例,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不良反应涉及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107例ADR中,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多,占86%;以维生素及营养药物使用发生高,占29%,其次为抗感染药物,占20.56%;累及器官中以皮肤损害多,占34.58%,消化系统及全身性损害次之,分别为27.1%、20.56%;年龄上以60岁以上人群发生多,占39.2%。

    作者:李梅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中药治疗近况

    对近年来中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为今后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蔡和利;肖林榕;林栋;王礼彬;马善美;郑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