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松田
研究五味子药材的规格等级、药理作用及研究方向。选购药材时,需对五味子产区不同产地来源的药材进行收集;制定药材收购筛选的规格等级标准以及质量控制标准;研究制定药材的存贮、保管和养护方法。
作者:马继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掌握治疗皮肤病常见的外用药酊剂、霜剂、粉剂、软膏等的性质、主治功效和禁忌症,根据发病的原因及病理改变的程度,正确选择药物及剂型,并根据皮肤发病的部位,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法。
作者:王燕;凌昆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药鲜品在很多方面有着干品无可替代的优势,而在现实中,医院和药店几乎没有鲜品的使用,本文通过对中药鲜品应用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中药鲜品的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中药鲜品的开发利用和广泛普及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魏晓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优化黄芩苷滴丸制备工艺,考察药物体外释放度。方法以聚乙二醇6000(PEG 6000)-共聚维酮(PVP S630)为基质制备黄芩苷滴丸,以圆整度和重量差异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佳处方和制备工艺条件为:黄芩苷、PEG 6000、PVP S630质量比为1∶9∶1,滴制时药料温度80~90℃,滴距6cm,滴速30滴/min,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冷却温度为10~15℃。制备的滴丸在40min的平均溶出度为86.54%。结论优选的黄芩苷滴丸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能增加药物的溶出度。
作者:毛柳珺;陈薇;廖曾珍;赵志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研究霉菌泡腾片的制备方法,建立初步的质量标准,有利于霉菌泡腾片大量生产,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王志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抽查我院2013年上半年度门诊患者使用口服缓、控释制剂的使用情况。对我院现有口服缓、控释制剂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为临床合理使用缓、控释制剂提供参考。口服缓、控释制剂在门诊使用时存在个别品种服用次数过多、过少、掰服等不合理现象。临床药师应加强药学监护工作,采取干预性措施使缓、控释制剂的应用更安全、有效。
作者:朱颖;原野;黄成琼;吴世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门诊儿科输液处方用药情况,为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保障患儿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随机抽查我院2013年门诊儿科输液处方3600张,并根据临床药理知识、药品说明书以及文献资料,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儿科门诊处方合格率97.70%,不合格率仅2.30%。结论儿科门诊处方使用较为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确保儿童用药安全。
作者:王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为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医院泌尿系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和病原菌分布,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住院女性尿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处于围绝经期分为围绝经期组和非围绝经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发生院内泌尿系感染的情况,记录和分析围绝经期组患者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影响其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围绝经期组女性患者医院泌尿系感染率为22.7%,明显高于非围绝经期组(P<0.05);58例发生泌尿系感染的围绝经期组中共检出病原菌61株,革兰阴性菌41株(67.2%),其中以大肠杆菌常见,革兰阳性菌18株(29.5%),检出真菌2株(3.3%);分析影响住院围绝经期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乡村地区患者,因抑郁、骨质疏松、糖尿病和生殖道肿瘤住院患者,合并有2种以上疾病以及有导尿管留置患者(P<0.05),而患者所处绝经阶段、体重指数以及绝经期功血患者与是否发生院内泌尿系感染无显著相关( 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是住院女性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高危人群,医院在加强基础疾病治疗的同时要加强医院管理工作,对高发人群做好特别防范、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降低其发生院内泌尿系感染的风险。
作者:郑月华;陆帅;虞永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氟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联合自制药醋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方法氟康唑组69例,采用氟康唑周服给药法;伊曲康唑组71例,采用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给药法;氟康唑联合自制药醋组60例,周服氟康唑并每日局部外涂自制药醋。结果氟康唑组与伊曲康唑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氟康唑组、伊曲康唑组分别与氟康唑联合药醋组,其指甲真菌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趾甲(合并指甲)真菌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联合自制药醋治疗指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相似,但氟康唑联合自制药醋治疗趾甲(合并指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优于氟康唑、伊曲康唑。
作者:吴紫筠;吴青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动物实验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的进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国内医学生的实验动物伦理教育还非常薄弱,因此医学生存在漠视动物痛苦、不了解动物权利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忽视该方面的教育和引导。通过调查对比,本文发现在实验课随堂开展实验动物伦理教育,不但让学生了解实验动物权利的意义,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感,为培养良好的医德建立伦理和心理基础。而且改变了医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态度,有效的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作者:宋宇;张慧;牛秉轩;崔泰震;张崇;刘巨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胆通胶囊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总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Zor-bax Extend-C18色谱柱(4.6mm ×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0mL· min -1;紫外检测波长:230 nm、250nm。结果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线性范围分别为0.9890~9.890μg· mL -1、1.0560~10.560μg· mL -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均为 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2%、98.89%(n=9),RSD=2.0%、RSD=1.8%。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谢浙裕;柴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收集本院2013年上报的ADR报告107例,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不良反应涉及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107例ADR中,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多,占86%;以维生素及营养药物使用发生高,占29%,其次为抗感染药物,占20.56%;累及器官中以皮肤损害多,占34.58%,消化系统及全身性损害次之,分别为27.1%、20.56%;年龄上以60岁以上人群发生多,占39.2%。
作者:李梅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随机抽取骨科一区2013年1~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例674份,对其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达56.82%;单一用药、二联用药率分别为99.48%与0.52%;抽取的674份病例中,32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占总病例数的4.75%;共使用了六种抗菌药物,其中头孢唑啉钠、头孢呋辛钠、头孢替安使用频率高。说明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用药品种选择不当、术前给药时机不够准确和术后用药时间较长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作者:林明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蒽醌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药用植物中,并具有较好的药理活性。为了进一步研究蒽醌类化合物的成药性及创新药物研究,对天然蒽醌类药物口服后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体内外代谢产物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张永强;龙婷;牛亚军;汪豪;叶文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滑石( Talcum)和滑石粉( Talc powder)为中药中常用的矿物药。文章综述了滑石的药用历史沿革、炮制工艺、质量控制及储存等方面的内容,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楠;杨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索临床药师参与产科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作用。方法根据产科相关疾病的特点,针对临床医师、护士、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多方面的临床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师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协助解决临床用药问题,为医生、护士和患者提供药学服务,保障孕产妇用药安全,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产科药学服务,对提高专科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刘颖;史道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吲哚-3-甲醇( I3C)是十字花科蔬菜中研究多和重要的一种抗肿瘤成分。目前的研究表明抗肿瘤是其主要的药理作用;但是也有研究发现I3 C有抗炎、抗肥胖等效果;同时以I3 C为前体药物合成的I3 C衍生物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进步。现就I3 C药物开发应用的各环节进行综述,使I3 C的研究更加深入。
作者:孙超;贾玉萍;袁栋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银杏提取物中黄酮醇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Ultimate ColumnTM C18(4.6×150mm,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52∶48);检测波长:370nm;流速:1.0mL· min -1;柱温:30℃。结果银杏黄酮醇苷中槲皮素、山萘素、异鼠李素分别在14.4~72、9~45、13~65μg· mL -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6%( RSD=2.56%)、96.8%( RSD=1.64%)和95.9%( RSD=1.82%)。结论该方法检测结果准确,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银杏提取物中黄酮醇苷的分析。
作者:陈晓明;蔡美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原因、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和预后。方法以“药物性肝损伤”为关键词,检索2000~2012年万方数据库文献,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用药种类、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和预后的相关数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记录7273例患者性别、年龄,其中男性3714例(51.07%),女性3559例(48.93%),年龄小的1岁,大的91岁,平均年龄46.38岁。61篇文献记录了7273例患者用药信息,引起DILI的药物排列前5位的分别是:中(成)药1868例(25.68%)、抗结核药1398例(19.22%)、抗菌药物965例(13.27%)、抗肿瘤药606例(8.33%)、解热镇痛药401例(5.51%)。54篇文献6453例记录了临床表现,其中乏力3184例(49.34%)、黄疸尿黄2974例(46.09%)、纳差2132例(33.04%)、恶心1544例(23.93%)等。52篇文献记录了6471例临床分型,其中肝细胞型损伤4001例(61.83%),胆汁瘀积型1399例(21.62%),混合型922例(14.25%)。54篇文献记录了6393例预后,其中治愈+好转5916例(92.54%),无效、自动出院、恶化及死亡477例(7.46%)。结论临床上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很多,中(成)药和抗结核药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原因,临床应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监测肝功能。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意识。
作者:蔡丽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开放性收集门诊和住院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患者共97例,用帕利哌酮系统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进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检查,自身对照观察;同时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疗效。结果经8周治疗,脑电图轻度异常7例,边缘状态10例,异常发生率为17.5%,多以慢波增多θ活动散在各导为主,未发现有痫样活动。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临床未见患者抽搐发作。结论帕利哌酮治疗后脑电图异常发生率低,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
作者:黄淑来;吴为阁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