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洁
目的:对手性拆分方法及其分类加以综述,另外还对手性拆分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方法以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并结合一些药物对新近发展起来的手性药物拆分技术做了介绍。结果与结论临床应用的手性药物,除天然和半合成药物外,人工合成的手性药物仍以外消旋体供药为主。随近20年来药学研究的深入,已表明药物对映体具有不同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毒性也存在差异,由此可知,建立和发展快速而灵敏的分离(或拆分)和测定对映体药物的方法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作者:吴秀兰;江金凤;覃丽娟;王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对映体海松烷二萜类化合物是海松烷二萜中数量多的生物活性分子之一,其广泛存在于菊科、豆科、大戟科等双子叶植物中,尤其在菊科豨莶属中大量存在。对映体海松烷二萜的基本母环是三环二萜,其拥有多种药理活性,尤其是它针对 NF-κB,IL-1等的作用。本文对近10年以来国内外报道的对映体海松烷二萜类化合物进行了汇总,并对其生物活性研究进行综述,评估了这类化合物作为抗炎,抗菌药物的开发潜力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其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作者:路云龙;薛晓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特发性矮小症(ISS)第八天,血清中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浓度变化与疗效的关系。方法60例特发性矮小症儿童,用rhGH治疗,剂量为0.15IU/(kg· d),疗程6个月;检测治疗前、治疗第八天、治疗第六个月末血清中IGF-1、IGFBP-3的浓度及身高变化;治疗第八天血清中IGF-1、IGFBP-3浓度升高30%以上者分为敏感组,低于10%以下为非敏感组,对比两组血清浓度变化并比较相应的身高速率( GV)。结论 ISS儿童用rhGH治疗第八天血清中IGF-1、IGFBP-3浓度升高30%以上,预示未来用rhGH改善其成人终身高的疗效较好。
作者:杨立础;谢志明;张宇;李温慈;郑靖阳;林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信息系统更新前后处方合格率变化情况,指导信息管理部门提高信息管理水平,推动临床合理开具处方,促进提高处方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参照《国家处方集》、《处方管理办法》、《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与文件,对我院门诊信息系统更新前后同期处方合格率与不合格处方类型进行分类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门诊信息系统更新后,处方合格率由之前的93.6%提高到95.6%,不合格处方中的不规范处方数减少较明显,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变化较小。结论信息系统的更新对门诊处方合格率的影响不容忽视,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信息管理水平,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江艳英;吴载柽;谢丽珊;黄巧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突发性耳聋因发病原因不明、机制复杂,病情进展迅速等原因,如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听力的永久丧失。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在防病治病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中药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多药理靶点的作用模式,且毒副作用小,在突聋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简要综述了中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章;胡永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吲哚-3-甲醇( I3C)是十字花科蔬菜中研究多和重要的一种抗肿瘤成分。目前的研究表明抗肿瘤是其主要的药理作用;但是也有研究发现I3 C有抗炎、抗肥胖等效果;同时以I3 C为前体药物合成的I3 C衍生物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进步。现就I3 C药物开发应用的各环节进行综述,使I3 C的研究更加深入。
作者:孙超;贾玉萍;袁栋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 AM)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 MP)肺炎口服与注射两种给药途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11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数字发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口服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5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44%(χ2=2.825,P<0.05),观察组的发热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59%(χ2=6.729,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注射给药较口服给药途径见效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翠卿;李黎;李建修;欧银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我院2013年1月到12月高血压患者使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本院的计算机HIS系统,收集门诊2013年1月到12月高血压患者使用抗高血压药的处方记录,对销售数量、销售金额等进行统计,并计算DDDs值和DDC值。结果2013年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的销售金额位于前3位的为替米沙坦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缬沙坦分散片;DDDs值位于前3位的抗高血压药物为富马酸比索洛尔胶囊、螺内酯片及缬沙坦分散片;其日治疗费用分别为1日1.07、0.24、2.09元。结论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临床上也存在钙离子拮抗剂的应用偏少的现象。
作者:李芳桂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应用尼可地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患者286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43例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14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尼可地尔,比较患者治疗后的校正的血流分级血流帧数( CTFC)以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CTFC、心绞痛的发作频率以及持续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应用尼可地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冠状动脉远端血流灌注延迟现象,缓解患者心绞痛病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杜静茹;杜心清;周昆林;刘清权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对前期筛选得到的埃博霉素产生菌Myxobacteria sp.Ery 1369,通过单因素筛选结合正交试验进行发酵培养基优化,同时对摇瓶发酵的主要影响因子温度、转速、初始 pH 等进行实验探讨,确定了佳培养条件:土豆淀粉0.8%,酵母提取物0.5%,葡萄糖0.3%,CaCl2·2H2O 0.05%,MgSO4·7H2 O 0.15%,XAD-163%,初始pH值7.4,种子菌龄72h,500mL三角瓶装液量100mL,接种量20%,摇床转速200r· min -1,发酵温度30℃;佳发酵时间为8d,其埃博霉素B产量相比对照提高45%以上,为埃博霉素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作者:唐文力;张祝兰;王德森;杨煌建;任林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茯苓多糖是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为了更好的开发与利用茯苓药材,本文从茯苓多糖的提取以及药理方面对其研究进行总结,为茯苓多糖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许甜甜;聂松柳;沈炳香;吴德玲;金传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我院干部门诊处方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促进合理用药,保障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随机抽取干部门诊2012年1月~2013年12月处方,每月各抽100张,共计2400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合格率为97.88%,人均用药(均指合并处方)为4.1种,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100%,抗菌药使用百分率为6.8%,注射剂使用百分率为7.2%,人均药费为377.99元,患者平均年龄为73.76岁。显示诊断不符或临床诊断不全、药品用法用量有误、重复用药等情况。结论我院干部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改进。
作者:江清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调查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临床分离的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phoenixTM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临床分离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按美国CLSI 2012标准判断,用WHONET 5.4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401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039株,占25.90%,革兰阴性菌2971株,占74.10%。菌株量排前5位的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和耐甲氧西林的溶血葡萄球菌( MRSH)的检出率分别为62.20%、98.52%。尚未发现耐利奈唑胺、呋喃妥因、万古霉素菌株,但对替考拉宁已有耐药菌株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检出率分别为40.03%、68.45%、22.73%。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的耐药率均高于50%;铜绿假单胞菌仅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于3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大部分抗菌药严重耐药,仅对左氧氟沙星、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低于20%,尚未检出对多粘菌素耐药的菌株。结论我院临床分离的病原菌耐药形势严峻,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魏小娟;倪政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严重的副作用影响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同时,肿瘤细胞的耐药现象也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抗菌肽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分,部分抗菌肽表现出高选择性的抗肿瘤活性,并且其特殊的作用机制避免肿瘤细胞耐药的发生。因此,抗菌肽可作为一类新型抗肿瘤药物。
作者:陈巍;严益民;邓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通过对1例病毒性脑炎合并癫痫患者提供药学监护,治疗方案的分析评价和优化,出院用药教育等,实现该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的药物治疗目标。
作者:沈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紫贻贝粗多糖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乙醇沉淀、Sevage法除蛋白后得到贻贝粗多糖。对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测定,考察其抗氧化能力。结果在10~60μg· mL -1浓度范围内,紫贻贝粗多糖显示良好的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及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并且随着紫贻贝多糖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同时,在此浓度范围内紫贻贝粗多糖的浓度与抗氧化活性呈较好的量效关系。结论紫贻贝粗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作者:邹艳君;雷荣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我院现有含毒性药材的中成药品种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临床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概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含毒性药材的中成药品种,并对其毒性成分、功效分类、用药金额、用药频度、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我院共有中成药220种,其中含毒性药材的中成药为56种。我院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排名靠前含毒性药材的中成药以理血剂、妇科类用药为主。对我院2008年~2013年中成药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共收集中成药不良反应报表41份,其中14份含毒性药材。结论毒性药材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引起不良反应的概率较大。临床使用应慎重,以保障用药安全。
作者:何芬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监测甲氨蝶呤血药浓度指导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和解救方案,保证用药合理、有效、安全。方法①将30例次HD-MTX化疗的ALL患者按甲氨蝶呤剂量不同分组,每组15例次,Ⅰ组3g/m2,Ⅱ组5g/m2。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法)测定化疗结束后0、20、44h(必要时追加68h、92h采血点)所测得的血药浓度监测,指导亚叶酸钙( CF)解救,同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和Ⅰ组、Ⅱ组两组化疗前后患者肝肾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②按照①中HPLC法所测得的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将30例ALL患者分为排泄延迟组和非排泄延迟组,并分析甲氨蝶呤排泄延迟与不良反应之间的联系。结果①于0、20和44h时,高剂量Ⅱ组的血药浓度均比低剂量Ⅰ组血药浓度高。相应的是,高剂量Ⅱ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剂量Ⅰ组高;②排泄延迟组肝肾功能异常的比例明显比非排泄延迟组高。结论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监测可提高治疗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对CF个体化解救、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段自皞;沈炳香;刘铖;聂松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我院部分用于静脉给药的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标注情况,及其对静脉用药安全的影响,探讨如何完善药品说明书相关信息。方法收集以静脉滴注给药的药品说明书,分别统计“剂量”、“频次”、“用药间隔”、“溶媒”、“输液速度或持续时间”、“静脉输液配置后稳定时间”“配伍禁忌”等信息是否标注明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部分药品说明书中关于给药剂量、频次、间隔时间、溶媒等信息的标注不够完整或不够明确。结论静脉用药的药品说明书应进一步完善“用法用量”信息,规范静脉滴注用药,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林少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胆通胶囊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总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Zor-bax Extend-C18色谱柱(4.6mm ×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0mL· min -1;紫外检测波长:230 nm、250nm。结果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线性范围分别为0.9890~9.890μg· mL -1、1.0560~10.560μg· mL -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均为 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2%、98.89%(n=9),RSD=2.0%、RSD=1.8%。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谢浙裕;柴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