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药师参与阿莫西林胶囊致过敏性休克患者的药学服务

张蓓蓓

关键词:不良反应, 过敏性休克, 药学服务, 阿莫西林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品不良反应处理的方法和意义。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阿莫西林胶囊致过敏性休克患者的药学服务,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关处理意见,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对不良反应病人的药学监护,提出合理建议,促进合理用药。结论临床药师作为治疗团队的中重要的一员,可以从患者用药以及不良反应的药学监护出发参与临床治疗工作,提高自身价值。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评价

    随机抽取骨科一区2013年1~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例674份,对其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达56.82%;单一用药、二联用药率分别为99.48%与0.52%;抽取的674份病例中,32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占总病例数的4.75%;共使用了六种抗菌药物,其中头孢唑啉钠、头孢呋辛钠、头孢替安使用频率高。说明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用药品种选择不当、术前给药时机不够准确和术后用药时间较长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作者:林明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西甲硅油乳剂在超声肠镜检查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口服稀释西甲硅油乳剂在超声肠镜检查术中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试验组在检查前口服磷酸钠盐后给予西甲硅油乳剂30mL加温水500mL口服;对照组在检查前口服磷酸钠盐后常规加温水500mL口服。比较两组肠道内气泡量比较、术后腹胀不适程度以及操作医生对图像的舒适满意度。检查结束由检查医生立即给予评价记录;腹胀情况在病人检查结束后1h内进行评价。结果两组肠道内气泡量比较、术后腹胀程度比较以及操作医生对图像的舒适满意度,试验组明显均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西甲硅油在超声肠镜术前稀释口服,能达到良好的祛泡效果,获得较满意的图像,且能起到预防术后腹胀的作用。

    作者:姜利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某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药物治疗现状与中国治疗指南的比较

    目的:将某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与《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进行比较,探讨其药物治疗现状的合理性,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并为实行临床路径和按病种收费提供参考。方法抽取该医院2012~2013年满足条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历,统计用药情况,并与《中国指南2010》进行对比。结果大部分药物使用合理,部分药物的使用与《中国指南2010》存在差异。结论该院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案与《中国指南2010》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进一步改善。

    作者:郑斌;刘茂柏;陈灵屹;林燕喃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冬季进补需根据个人体质辨证选药

    通过对冬季属性、体质类型及中医虚证理论的阐述,提示人们冬令时节使用中药与食物进补时,需根据个人体质情况,遵循中医辨证施补的原则,对症立方选药,方可达到扶持虚弱,补养身体之目的。

    作者:黄南龙;邱宝玉;张碧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临床药师参与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药学监护与用药评价

    通过对1例病毒性脑炎合并癫痫患者提供药学监护,治疗方案的分析评价和优化,出院用药教育等,实现该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的药物治疗目标。

    作者:沈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我院干部门诊处方点评与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干部门诊处方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促进合理用药,保障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随机抽取干部门诊2012年1月~2013年12月处方,每月各抽100张,共计2400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合格率为97.88%,人均用药(均指合并处方)为4.1种,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100%,抗菌药使用百分率为6.8%,注射剂使用百分率为7.2%,人均药费为377.99元,患者平均年龄为73.76岁。显示诊断不符或临床诊断不全、药品用法用量有误、重复用药等情况。结论我院干部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改进。

    作者:江清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于DDD和ABC法分析我院2011年~2013年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

    目的:通过两种方法分析本院2011年~2013年的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及库存管理有效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和ABC分析法对本院2011年~2013年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院中药注射剂的品种,使用比例、逐渐下降;心脑血管类、肿瘤用药类使用频率,用药金额都占主体地位,中药注射剂DDDs排序前15位的品种都属于ABC分析法中的A类注射液。结论本院中药注射剂用药基本合理,但是还应继续加大对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监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程心玲;吴学辉;肖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两种治疗方法药物经济学的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两种抗菌药物治疗方法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102例AECOPD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美洛西林舒巴坦钠治疗组( A组)和头孢米诺钠治疗组( B组),住院天数为7~14 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以其评估治疗的效果,然后运用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敏感度分析方法及用药频度( DDDs)进行分析。结果 A组和B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95.00%( 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3%、2.50%;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9.19±2.17)d和(8.90±1.98)d,总成本分别为(7695.18±2993.02)元、(9648.49±2631.41)元,统计学分析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C/E和ΔC/ΔE均低于B组且敏感度分析结果与成本-效果分析的结果保持一致。另外,DDDsA <DDDsB,两组 DDDs值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治疗AECOPD,美洛西林舒巴坦钠较头孢米诺钠经济、有效、合理。

    作者:林丽钦;杨亚英;林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我院围绝经期女性泌尿系统感染及其病原菌分布的临床分析

    目的:为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医院泌尿系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和病原菌分布,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住院女性尿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处于围绝经期分为围绝经期组和非围绝经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发生院内泌尿系感染的情况,记录和分析围绝经期组患者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影响其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围绝经期组女性患者医院泌尿系感染率为22.7%,明显高于非围绝经期组(P<0.05);58例发生泌尿系感染的围绝经期组中共检出病原菌61株,革兰阴性菌41株(67.2%),其中以大肠杆菌常见,革兰阳性菌18株(29.5%),检出真菌2株(3.3%);分析影响住院围绝经期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乡村地区患者,因抑郁、骨质疏松、糖尿病和生殖道肿瘤住院患者,合并有2种以上疾病以及有导尿管留置患者(P<0.05),而患者所处绝经阶段、体重指数以及绝经期功血患者与是否发生院内泌尿系感染无显著相关( 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是住院女性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高危人群,医院在加强基础疾病治疗的同时要加强医院管理工作,对高发人群做好特别防范、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降低其发生院内泌尿系感染的风险。

    作者:郑月华;陆帅;虞永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紫贻贝粗多糖的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紫贻贝粗多糖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乙醇沉淀、Sevage法除蛋白后得到贻贝粗多糖。对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测定,考察其抗氧化能力。结果在10~60μg· mL -1浓度范围内,紫贻贝粗多糖显示良好的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及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并且随着紫贻贝多糖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同时,在此浓度范围内紫贻贝粗多糖的浓度与抗氧化活性呈较好的量效关系。结论紫贻贝粗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作者:邹艳君;雷荣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映体海松烷二萜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对映体海松烷二萜类化合物是海松烷二萜中数量多的生物活性分子之一,其广泛存在于菊科、豆科、大戟科等双子叶植物中,尤其在菊科豨莶属中大量存在。对映体海松烷二萜的基本母环是三环二萜,其拥有多种药理活性,尤其是它针对 NF-κB,IL-1等的作用。本文对近10年以来国内外报道的对映体海松烷二萜类化合物进行了汇总,并对其生物活性研究进行综述,评估了这类化合物作为抗炎,抗菌药物的开发潜力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其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作者:路云龙;薛晓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应用进展

    突发性耳聋因发病原因不明、机制复杂,病情进展迅速等原因,如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听力的永久丧失。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在防病治病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中药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多药理靶点的作用模式,且毒副作用小,在突聋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简要综述了中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章;胡永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药炮制对药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影响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调剂和制剂的不同需要,并结合药材的自身特性对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方法和技术,对药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有着重要影响。

    作者:林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3种给药方案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研究氟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联合自制药醋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方法氟康唑组69例,采用氟康唑周服给药法;伊曲康唑组71例,采用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给药法;氟康唑联合自制药醋组60例,周服氟康唑并每日局部外涂自制药醋。结果氟康唑组与伊曲康唑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氟康唑组、伊曲康唑组分别与氟康唑联合药醋组,其指甲真菌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趾甲(合并指甲)真菌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联合自制药醋治疗指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相似,但氟康唑联合自制药醋治疗趾甲(合并指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优于氟康唑、伊曲康唑。

    作者:吴紫筠;吴青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滑石炮制研究概况

    滑石( Talcum)和滑石粉( Talc powder)为中药中常用的矿物药。文章综述了滑石的药用历史沿革、炮制工艺、质量控制及储存等方面的内容,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楠;杨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胞磷胆碱钠片的溶出度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胞磷胆碱钠片的溶出度。方法采用转篮法测定胞磷胆碱钠片的溶出度,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其浓度。以C18柱为色谱柱,磷酸二氢钠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1nm。结果在0.44~3.96μg· mL -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7%,RSD=1.2%。结论该分析方法结果准确,适用于胞磷胆碱钠片的溶出度测定。

    作者:刘丹;林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应用尼可地尔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应用尼可地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患者286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43例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14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尼可地尔,比较患者治疗后的校正的血流分级血流帧数( CTFC)以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CTFC、心绞痛的发作频率以及持续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应用尼可地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冠状动脉远端血流灌注延迟现象,缓解患者心绞痛病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杜静茹;杜心清;周昆林;刘清权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胆通胶囊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总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胆通胶囊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总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Zor-bax Extend-C18色谱柱(4.6mm ×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0mL· min -1;紫外检测波长:230 nm、250nm。结果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线性范围分别为0.9890~9.890μg· mL -1、1.0560~10.560μg· mL -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均为 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2%、98.89%(n=9),RSD=2.0%、RSD=1.8%。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谢浙裕;柴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医药院校增强实验动物伦理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动物实验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的进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国内医学生的实验动物伦理教育还非常薄弱,因此医学生存在漠视动物痛苦、不了解动物权利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忽视该方面的教育和引导。通过调查对比,本文发现在实验课随堂开展实验动物伦理教育,不但让学生了解实验动物权利的意义,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感,为培养良好的医德建立伦理和心理基础。而且改变了医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态度,有效的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作者:宋宇;张慧;牛秉轩;崔泰震;张崇;刘巨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阿奇霉素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 AM)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 MP)肺炎口服与注射两种给药途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11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数字发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口服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5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44%(χ2=2.825,P<0.05),观察组的发热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59%(χ2=6.729,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注射给药较口服给药途径见效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翠卿;李黎;李建修;欧银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