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汤剂在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林玉桃

关键词:直肠癌/中医药疗法, 胃癌/中医药疗法, 食疗, 扶正祛邪方/治疗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扶正培本清化汤治疗常见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直肠癌、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采用OFL化疗方案,治疗组加服中药扶正祛邪方,观察消化道反应、生活质量、近期肿瘤客观疗效、免疫功能、血清CEA及CA19-9等变化.结果 两组消化道反应、免疫功能、生活质量、血清CEA及CA19-9对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近期肿瘤客观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扶正祛邪方治疗常见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能有效降低放化疗毒副作用.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内科中重度感染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治疗内科危重症患者中重度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重症内科2011年6月~2012年6月66例中重度感染患者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情况,其中36例初始治疗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0例应用碳青酶烯类抗生素治疗3~5d后降阶梯治疗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结果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初始治疗组有效率86.1%,痊愈率44.4%,细菌学阳性率83.3%,细菌清除率80%;降阶梯治疗30例中重度感染,有效率90%,痊愈率46.7%,细菌学阳性率86.7%,细菌清除率76.9%.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9%,细菌清除率为78.6%,不良反应发生率9.1%.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以作为内科中重度感染患者的初始经验性治疗或者降阶梯治疗,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作者:吴畏;郭延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天然联苄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联苄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类植物中,结构新颖,类型多变,具有神经保护、抗肿瘤、抗菌、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从联苄类化合物的植物来源、化学成分以及生物活性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报导进行综述,为今后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作者:寇泽琪;闫德彪;冯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芩香颗粒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芩香颗粒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芩香颗粒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色谱柱为Thermo C18(4.6mm× 250mm,5μm),以乙腈-0.05%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7nrn,柱温为30℃.结果 甘草苷的线性范围为0.615~4.305μg(r=0.9999),平均回收率(n=9)为99.00%;甘草酸的线性范围为1.083~7.578μg(r=0.9999),平均回收率(n=9)为99.23%.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芩香颗粒中的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柴彦;陆颖;任爱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2008年~2010年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应用分析

    对2008~2010年我院口服降血糖药应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回顾性分析.药物销售金额逐年增长,其中格列齐特、瑞格列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为一线用药.

    作者:吴一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盐酸多西环素脱水物合成工艺研究

    盐酸多西环素脱水反应中,控制脱水反应时间为5h,中和料液pH为2.0,加对甲苯磺酸与氯代物的比率为0.6:1的佳反应条件下,脱水收率能达到80%以上,含量达到96%以上,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较大经济价值.

    作者:季明志;李学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树脂法提取海洋微生物小分子代谢产物的研究

    目的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建立海洋微生物小分子代谢产物库的粗提取方法.方法 以吸附率、解吸率、蛋白与总糖吸附率、指纹图谱为评价目标,对常用的11种不同极性的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筛选.结果 DM11与SD300串联吸附对发酵液中化合物的吸附率达7.528%,总糖与蛋白去除率分别为90.98%和77.69%,且此法几乎不损失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化合物.结论 DM11-SD300串联树脂吸附法能快速有效地提取发酵液中的小分子化合物,为海洋微生物小分子代谢产物库的建立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刘荣丽;廖云莉;黄宏南;周芬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高脂血症患者血浆中阿托伐他汀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脂血症患者血浆中阿托伐他汀的方法.方法 采用Hypersil C18(150mm×4.6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甲醇∶醋酸铵缓冲液(pH 4.5)(32:13:5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0nm,柱温(35℃),进样量为100μL.结果 在0.05μg·mL-1~2.5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血浆内源物质不干扰血样测定.回收率和精密度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结论 本法测定高脂血症患者血浆中阿托伐他汀含量,结果准确、简便,且有适用性.

    作者:肖淋;肖钦;何丽芳;黄玉芳;于静;陈玉心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156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15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两组均同时给予对症及支持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观察组用阿奇霉素加炎琥宁冻干粉,疗程5~7d.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林淑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石楠藤中熊果酸、齐墩果酸的含量

    目的 建立石楠藤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提高江苏省习用中药材石楠藤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HPLC法,以甲醇-0.1mol·L-1乙酸铵(85:15)为流动相,在210nm处检测石楠藤中的熊果酸、齐墩果酸的含量.结果 熊果酸在0.0506~1.0120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n=5);加样回收率为98.05%,RSD为1.8%.齐墩果酸在在0.0534~1.0680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n=5);加样回收率为98.68%,RSD为1.0%.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重现性较好,可用于控制石楠藤的质量.

    作者:吴建伟;张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内标法同时测定保健食品中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

    目的 建立一种用内标法同时测定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Thermo-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A:甲醇,B:水,C:四氢呋喃,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450nm,柱温:30℃,内标物苏丹红Ⅰ.结果 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在1.00~100μg·mL-1线性良好,回收率在分别为104.3%和99.5%,相对标准偏差为1.79和4.43,检出限分别为0.03和0.04μg·g-1.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高效灵敏,能准确的同时测定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

    作者:钟碧萍;黄宏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鱼腥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目的 建立RP-HPLC测定鱼腥草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色谱柱:ODS-C18柱(150×4.6mm,5μm),流动相:甲醇-1%乙酸水(55:45,V/V)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60nm,柱温:30℃.结果 芦丁进样浓度在6.0~144.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4,平均回收率为97.4%(RSD=1.38%);槲皮苷进样浓度在8.0~128.0μg·m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3.3%(RSD=1.82%);槲皮素进样浓度在4.0~96.0μg·m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为87.3%(RSD=1.58%).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度较高、重现性好,为鱼腥草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林丽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发展医药成人教育服务海西生物医药经济建设

    随着海西经济区建设日益推进,福建医药类高职院校成人教育在服务海西生物医药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存在生源问题凸显、人才培养模式陈旧、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医药类高职院校应该科学定位、办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

    作者:叶雅风;何文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特非那定片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特非那定片的有关物质高效液相色谱检查法(HPLC).方法 采用HPLC法,使用Hypersil Phenyl 2(250×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缓冲液-乙腈-三乙胺(650:350:3;检测波长为220nm;流速为1.5mL·min-1;柱温为室温.结果 该色谱条件下,杂质与主成分能完全分离,重复性试验RSD为0.27%(n=6),低检测量为0.005μg,有关物质含量均为0.3%.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特非那定片中杂质含量的测定.

    作者:陈柳生;李鸿亮;王如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百咳静糖浆中橙皮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百咳静糖浆中橙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乙腈-0.4%醋酸溶液(18:82)为流动相洗脱,柱DiamonsilC18(4.6×250mm,5μm),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3nm,柱温40℃.结果 橙皮苷在0.080~0.800μg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n=5.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房华蓉;郑维兵;马骏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我院儿科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随机抽取2012年儿科门诊处方,对有关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儿科门诊处方存在着用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处方不合理等问题,应进一步规范管理.

    作者:池慧琼;黄金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我院神经外科感染的影响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2012年我院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情况,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神经外科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运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查阅2012年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共计1760份,对上半年和下半年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1~6月的神经外科感染率为3.48%(31/892),7~12月为2.88%(25/868),两者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能促进神经外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降低后,神经外科的医院感染率降低.

    作者:赵智慧;王晓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苯巴比妥、卡马西平、艾司唑仑、阿普唑仑、氯硝西泮、奥沙西泮的血药浓度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苯巴比妥(Phenobarbitone PBB)、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CBM)、艾司唑仑(Estazolam ETZ)、阿普唑仑(Alprazolam APZ)、氯硝西泮(Clonazepam CZP)、奥沙西泮(Oxazepam OZP)等血药浓度.方法 取血浆样品在pH=8.0磷酸盐缓冲液条件下用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混合溶剂提取后在55℃水浴氮气中吹干,残渣用甲醇-水(55:45)溶解后进样分析,流动相为甲醇:磷酸盐缓冲液(55:45 pH=3.0),柱温31℃,检测波长230nm,流速0.9mL·min-1.结果 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分别在0.5~100μg·mL-1、0.2~40μg·mL-1,其他组分均在0.02~4.0μg·mL-1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日内和日间差均小于5%,回收率均在97.3%~102.8%,低检测浓度(S/N≥3):苯巴比妥20ng·mL-1,卡马西平5ng·mL-1,其余组分均10ng·mL-1.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临床常规血药浓度检测.

    作者:徐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孟鲁司特钠的不良反应

    分析国内期刊有关孟鲁司特的不良反应报道.孟鲁司特不良反应少见,但发生的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

    作者:熊建群;高晓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盐酸西替利嗪治疗儿童过敏性咳嗽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盐酸西替利嗪治疗儿童过敏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治儿童过敏性咳嗽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口服,2~5岁,1次4mg,6岁以上1次5mg,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2~12岁1次5mg,12岁以上1次10mg,每日1次.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西替利嗪治疗儿童过敏性咳嗽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张宏铃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布拉氏酵母菌预防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亿活)预防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肺炎患儿236例,分为预防组121例,对照组115例,两组均给予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其中预防组在治疗的同时加用布拉氏酵母菌(亿活).对两组继发腹泻的发病率、疗效,止泻时间以及腹泻总疗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预防组继发腹泻23例,发病率为19.01%,对照组腹泻43例,发病率为37.39%(P<0.05).预防组儿童肺炎继发腹泻的止泻时间、腹泻总疗程亦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亿活)能降低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预防性应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激文;李少澍;蔡清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