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特非那定片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研究

陈柳生;李鸿亮;王如意

关键词:特非那定, 特非那定片, HPLC, 有关物质
摘要:目的 建立特非那定片的有关物质高效液相色谱检查法(HPLC).方法 采用HPLC法,使用Hypersil Phenyl 2(250×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缓冲液-乙腈-三乙胺(650:350:3;检测波长为220nm;流速为1.5mL·min-1;柱温为室温.结果 该色谱条件下,杂质与主成分能完全分离,重复性试验RSD为0.27%(n=6),低检测量为0.005μg,有关物质含量均为0.3%.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特非那定片中杂质含量的测定.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我院神经外科感染的影响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2012年我院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情况,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神经外科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运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查阅2012年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共计1760份,对上半年和下半年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1~6月的神经外科感染率为3.48%(31/892),7~12月为2.88%(25/868),两者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能促进神经外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降低后,神经外科的医院感染率降低.

    作者:赵智慧;王晓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用于治疗脑出血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由于脑出血后昏迷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治疗后两组清醒时间和脑血肿量.结果 两组脑出血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增加,治疗组治疗后清醒时间比对照组要短,脑血肿的量也明显减少,其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临床观察疗效而言,治疗组的效果比对照组明显优于,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合纳洛酮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

    作者:叶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米福和复方米非司酮终止早期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米福和复方米非司酮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妊娠早期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米福,对照组给予复方米非司酮,两组均于第三天加服米索前列醇.观察分析两组流产率、完全流产率、孕囊排出时间、阴道流血时间,并比较分析两组完全流产率与有无药物流产史的关系.结果 ①观察组完全流产率94%,孕囊排出时间6h以内者73%,阴道流血<7d者94%;对照组分别为82%、84%及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中既往有药物流产史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 VS 25%,P>0.05).结论 米福中的米非司酮为低有效剂量,可提高完全流产率,疗效优于复方米非司酮,有药物流产史患者仍可选用.

    作者:朱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3种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急性膀胱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氟罗沙星等3种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急性膀胱炎的成本-效果.方法 90例急性膀胱炎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B组给予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治疗,C组给予氟罗沙星治疗,疗程均为5d.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A、B、C 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0%、83%、86%.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73、7.01 、3.70.在A组基础上每增加一个单位疗效,B组所追加的成本为12.96元,C组所追加的成本为1.34元.结论 氟罗沙星组较为经济合理.

    作者:李正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孟鲁司特钠的不良反应

    分析国内期刊有关孟鲁司特的不良反应报道.孟鲁司特不良反应少见,但发生的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

    作者:熊建群;高晓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天麻素注射液质量标准中细菌内毒素检查的探索性工作

    目的 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质量标准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一致性.方法 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E[1]进行实验和结果判断.结果 天麻素注射液按细菌内毒素限值L为0.125EU/mg进行实验,结果均符合规定.结论 天麻素注射液可经更深入广泛的实验来提高统一的试验方法和标准.

    作者:潘建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正确使用吸入剂预防和治疗哮喘病

    吸入给药在哮喘治疗中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哮喘病人的特点、疾病的特点以及药物的特点三方面进行哮喘治疗药物的药学监护,指导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吸入剂,预防和治疗哮喘.

    作者:潘俊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5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 应用胰激肽原酶治疗45例早期DR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与拜阿司匹林和复方丹参片治疗的40例对照比较,研究该药对DR患者视网膜病变、视力、眼底变化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视力、视网膜病变分级等比对照组均有好转,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胰激肽原酶能有效逆转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改善眼底微循环,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疗效.

    作者:蔡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HPLC法同时检测金银花露中6种防腐剂含量

    目的 建立了金银花露中6种防腐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以0.025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磷酸调pH 3.7)-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别在波长228nm、258nm处测定6种防腐剂的含量.结果 9个生产厂家的19批金银花露中,有7个生产厂家的16批样品检出苯甲酸,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的一种或两种.2个生产厂家的3批样品未检测出上述6种防腐剂.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中药液体制剂中常见防腐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瑾;丁晴;栾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我院控制药品比例的方法与实施

    为有效降低药品比例,本文从加强医院综合目标管理,通过加强医院基本药品目录制订、药品的准入以及药品使用等一系列管理措施,以提高医生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品费用,从而有效控制药品比例.

    作者:何杰文;范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骨化三醇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和探讨骨化三醇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予控制血压、血糖、改善血脂等常规治疗,骨化三醇组予常规治疗及骨化三醇治疗,治疗时间为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及两组的疗效差异.观测指标主要有24h尿蛋白的测定、hs-CRP以及糖化血红蛋白、Ca2+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24h尿蛋白、hs-CRP均比治疗前改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骨化三醇组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HbA1c均较治疗前改善,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Ca2+两组间及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骨化三醇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可加强常规治疗的作用,减轻患者蛋白尿并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郑学展;许义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聚焦超声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联合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慢性宫颈炎与聚焦超声加西瓜霜喷剂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 390例确诊的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根据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A(聚焦超声联合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治疗组B(聚焦超声联合西瓜霜喷剂治疗)和对照组(聚焦超声治疗)各130例,对3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23%,治疗组A总有效率为90.00%,治疗组B总有效率为81.54%.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总率为85.38%,治疗组A总有效率98.46%,治疗组B总有效率为86.92%,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3个月后3组的总有效率均较治疗2个月后的疗效明显增加.结论 聚焦超声联合聚甲酚磺醛溶液或联合西瓜霜喷剂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均优于单纯聚焦超声治疗,且聚焦超声联合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敏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内科中重度感染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治疗内科危重症患者中重度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重症内科2011年6月~2012年6月66例中重度感染患者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情况,其中36例初始治疗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0例应用碳青酶烯类抗生素治疗3~5d后降阶梯治疗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结果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初始治疗组有效率86.1%,痊愈率44.4%,细菌学阳性率83.3%,细菌清除率80%;降阶梯治疗30例中重度感染,有效率90%,痊愈率46.7%,细菌学阳性率86.7%,细菌清除率76.9%.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9%,细菌清除率为78.6%,不良反应发生率9.1%.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以作为内科中重度感染患者的初始经验性治疗或者降阶梯治疗,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作者:吴畏;郭延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鱼腥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目的 建立RP-HPLC测定鱼腥草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色谱柱:ODS-C18柱(150×4.6mm,5μm),流动相:甲醇-1%乙酸水(55:45,V/V)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60nm,柱温:30℃.结果 芦丁进样浓度在6.0~144.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4,平均回收率为97.4%(RSD=1.38%);槲皮苷进样浓度在8.0~128.0μg·m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3.3%(RSD=1.82%);槲皮素进样浓度在4.0~96.0μg·m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为87.3%(RSD=1.58%).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度较高、重现性好,为鱼腥草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林丽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虎标万金油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验证

    目的 建立虎标万金油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方法 依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ⅩⅢ C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通过对样品阳性菌的回收率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虎标万金油样品按本文供试液的制备方法处理后,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采用常规法进行测定,5株试验菌的回收率均超过70%;控制菌也是采用常规法进行测定,阳性菌试验组有检出,阴性对照组未检出.结论 经验证该方法可用于虎标万金油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准确有效.

    作者:苏智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草珊瑚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萃取、重结晶和现代色谱技术对福建产草珊瑚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草珊瑚全草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ithospermoside (1),10a-hydroxy-1-oxoeremophila-7(11),8(9)-dien-8,12-olide (2),异东莨菪葶(isoscopoletin,3),秦皮乙素(esculetin,4),芦丁(rutin,5),金丝桃苷(hyperoside,6),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7),大黄酚(chrysophanol,8),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9),木栓酮(friedelin,10),乌苏酸(ursolic acid,11),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2),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13),棕榈酸(palmitic acid,14),1-棕榈酸甘油酯(monopalmitin,15),5-羟甲基糠醛(5-hydroxylmethylfurfural,16),β-D-葡萄糖(β-D-glucose,17).结论 化合物1、2、3、7、8、9、10、12、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3、7、9、10、12、15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7、9、10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付菊琴;梁敬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舒芬太尼与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及对胃肠功能影响的比较

    目的 比较吗啡、舒芬太尼用于病人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对胃肠功能影响.方法 60例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30例.A组镇痛药配方为吗啡5mg+氟哌利多2.5mg+1%罗哌卡因15mL+0.9%生理盐水共计100mL;B组舒芬太尼50μg代替A组配方中的吗啡.设置负荷剂量为5mL,背景剂量为1h 3mL,自控药量1次2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病人术后24h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泵使用情况、不良反应以及肠鸣音、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 吗啡组在术后24h的镇痛效果优于舒芬太尼组(P<0.05).吗啡组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发生率高(P<0.05).舒芬太尼组肠鸣音、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吗啡组.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低浓度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腹部手术PCEA,镇痛效果弱于吗啡,但不良反应少,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缩短.

    作者:赵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HSCCC的分离原理、特点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对高速逆流色谱技术(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HSCCC)的分离原理及特点,溶剂体系的选择,影响分离效果的因素及其在中药、抗生素、蛋白质等方面的应用作了综述.

    作者:曹智启;邓华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盐酸多西环素脱水物合成工艺研究

    盐酸多西环素脱水反应中,控制脱水反应时间为5h,中和料液pH为2.0,加对甲苯磺酸与氯代物的比率为0.6:1的佳反应条件下,脱水收率能达到80%以上,含量达到96%以上,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较大经济价值.

    作者:季明志;李学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内标法同时测定保健食品中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

    目的 建立一种用内标法同时测定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Thermo-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A:甲醇,B:水,C:四氢呋喃,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450nm,柱温:30℃,内标物苏丹红Ⅰ.结果 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在1.00~100μg·mL-1线性良好,回收率在分别为104.3%和99.5%,相对标准偏差为1.79和4.43,检出限分别为0.03和0.04μg·g-1.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高效灵敏,能准确的同时测定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

    作者:钟碧萍;黄宏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