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徐凯
目的 建立复方聚甲酚磺醛软膏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XI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 通过试验确定复方聚甲酚磺醛软膏细菌数和控制菌采用薄膜过滤法,霉菌和酵母菌数采用直接接种法.结论 此方法可用于复方聚甲酚磺醛软膏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苏智阳;李彩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利咽颗粒中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 BDS C18柱(4.6×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36∶64),检测波长为266nm,流速为1.0mL· min-1,柱温为30℃.结果 本法精密度高,稳定性好,次野鸢尾黄素浓度在1.4464~8.6784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7.5%,RSD为1.11%.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林方;林学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依托泊苷与DNA的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光谱法,结合Ⅰˉ效应、离子强度的影响及DNA熔点测定,分析依托泊苷与DNA光谱效应.结果 DNA对依托泊苷的内源荧光有明显的猝灭作用,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结合常数KA=2.02×10 -4L·mol-1,结合位点数n=0.89.结论 依托泊苷与DNA的结合作用方式可能为沟槽作用.
作者:蔡向阳;江茂生;邱君志;郑新宇;李清禄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消糜栓中樟脑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PEG2000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FID检测器.结果 樟脑进样量在30ng~480ng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6%.结论 本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消糜栓中樟脑的定量分析.
作者:潘健;刘文;陈文秋;余敏灵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氧化应激是体内活性氧化物产生多于清除的氧化还原反应失衡的病理状态.对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综述了氧化应激致胰岛素抵抗的信号传导途径,旨在为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的抗氧化药物治疗及信号途径药物干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或靶点.
作者:张冬燕;刘保林;刘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1999~2011年,对服用山豆根中毒反应的有关文献19篇(共计92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2例中年龄小的为3岁,大的为68岁;中毒发生时间短的为15 min,长的为8d;中毒剂量小的为89,大的为100g;中毒反应表现多的为消化系统,受损重的为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受损较轻,未涉及其它系统;未见死亡病例.
作者:鄢英慧;潘坤官;郑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患者,男,55岁,诊断为“药物中毒、重症肺炎(吸人性)、Ⅰ型呼吸衰竭、抑郁症”入住ICU.1时25分入科起一直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治疗,4min后肝功能检测提示ALT为352U· L-1,AST为187U· L-1.1min后因患者躁狂加用氟哌啶醇针剂5mg,肌注,每8h 1次,1min后ALT立刻升至10时29分,AST上升至552U· L-1,期间患者的其他治疗药物未更改,因此高度怀疑肝酶的突然升高与氟哌啶醇相关,停用氟哌啶醇针剂后第二天ALT迅速降为547U· L-1,AST迅速降为140U·L-1.之后肝酶呈持续下降趋势,至2时50分ALT为213U· L-1,AST为56U· L-1.因此,考虑患者此次肝损害由氟哌啶醇所致.
作者:杨巧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考察4个不同生产厂家的氯化钾缓释片体外释放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2010版《中国药典》溶出度测定法第二法装置进行体外释放度实验,采用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计算累计释放百分度.结果 A、D两个生产厂家的缓释片体外释放度符合中国药典的相关规定.结论 各生产厂家氯化钾缓释片体外释放度,存在差异,临床用药不宜随意更换生产厂家,以保持疗效稳定性.
作者:陈立;陈宇星;朱兆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为药学科普宣传和药学培训等提高针对性,促进区域内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通过按咨询人身份、咨询内容分类汇总分析2011年1月至6月门诊药房药事咨询窗口登记资料,找出同类咨询人关注的类似问题.结果与结论 排在前两位的咨询人是医生(占总咨询人的50%)和患者中的年轻女性(占总咨询人的18%),咨询的药品类别主要集中在抗生素和化学合成的抗菌药、解热镇痛抗炎药上,大关注点是药品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
作者:胡庆平;金玲萍;熊学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栀子与水栀子异同点,为临床正确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从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反应、药理作用、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寻找栀子与水栀子异同点.结果 栀子与水栀子在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反应、药理作用、化学成分等方面分别具有不同点和相同点.结论 栀子与水栀子应该区别使用.
作者:刘知远;吴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优选山茱萸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方法 采用L9(34)正交表设计实验,以山茱萸总黄酮为考察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优选提取工艺;采用多巴速率氧化法,测定其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乙醇浓度对提取效果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经优化后的佳提取工艺条件为:6倍量50%乙醇,提取3次,每次1h.结论 优选工艺得到的山茱萸总黄酮含量高,且其具较强的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
作者:陈志春;王英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中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水(含0.1%冰醋酸-2%醋酸铵)(A):乙腈(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45nm.结果 在以上色谱条件下,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分离效果好.结论 此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黄连等含小檗碱型生物碱中药材及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林川;王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结合传统医药中民族医药的开发研究现状及闽台两地少数民族医药的发展等,对闽台两地民族医药的开发思路及前景进行探讨,以供两地民族医药的开发利用参考.
作者:徐瑞芳;赵燕海;杨成梓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分析整理两性霉素B及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临床应用过程发现的不良反应及护理经验,以便提醒临床医务人员在应用该药时引起注意及重视,并提供参考.
作者:杨苏芬;王丹;何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微量苯氧羧酸类药物的毛细管开管柱电色谱分析方法.方法 基于三胺键合开管柱,研究毛细管电泳、离子交换以及在线场放大作用,应用于苯氧羧酸类药物的毛细管电色谱分离.结果 在优条件下,实现了2-苯氧基丙酸(2-PPA)、2,4-二氯苯氧基乙酸(2;4-D)、2-(2-氯苯氧基)丙酸(2,2-CPPA)、2-(3-氧苯氧基)丙酸(2,3-CPPA)的分离检测,检测限为8.0×10-8~~5.0×10-8mol· L-1,应用于实际水样加标检测,回收率为84.0% ~92.3%,RSD< 12%.结论 毛细管电色谱技术对苯氧羧酸类药物分离方法简单,效果良好.
作者:齐国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快速准确测定发酵液中新霉素B组分含量的HPLC-ECD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Agilent zorbax-SB C18(5μm,4.6×250mm)色谱柱,以25mL·L- 1TFA+ 6mL·L-1NaOH(50%,w/w)作为流动相,流速0.7mL· min-1;柱后衍生液0.5MNaOH溶液,流速1mL·min-1;电化学参数,E1=+0.1V,E2=+0.8V,E3=- 0.6V.结果 新霉素B在进样量0.1~2.0μg的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1.01(RSD=2.09%,n=9.结论 方法操作简便,经济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新霉素发酵过程的含量测定.
作者:沈联兵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分析我院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整治前(2011年3月~7月)和整治后(2011年8月~12月)的门急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频度(DDDs)、使用强度(DDD)等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DDDs较整治前下降了25.4%,抗菌药物处方和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了43.26%、16.17%,使用强度(DDD)下降了35.12%,病原菌送检率增长83.89%,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下降了28.6%,不合理使用率下降90.16%.
作者:冯东辉;丘海轶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菝葜乙酸乙酯提取物体内抗移植性肿瘤的作用及其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为菝葜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菝葜乙酸乙酯提取物灌饲接种过H22的荷瘤小鼠,并通过测定其抑瘤率、胸腺指数、脾指数及碳廓清指数(K值)和吞噬指数(a值)来进一步探讨其抗瘤活性和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 菝葜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抗移植性肿瘤H22的作用,抑瘤率达43.3%;同时对机体也有明显的提高免疫力作用.结论 菝葜具有抗移植肿瘤的作用,并可提高荷瘤小鼠的机体免疫力.
作者:王红英;黄燕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快速、高效的NRPS基因筛选体系,从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具有潜在合成多肽类次级代谢产物的活性菌株,为定向获得新的含氨基酸抗生素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选择性培养分离获得海洋放线菌,通过快速抗菌活性初筛,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对初筛活性菌株进行NRPS基因筛选,进一步对阳性菌株进行16S rDNA排重.结果 利用建立的NRPS基因筛选体系对初筛具有抗菌活性的295株放线菌进行筛选,得到12株阳性菌株,分别属于小单孢菌属、链霉菌属和疣孢菌属.结论 利用PCR技术建立了快速、高效的NRPS基因筛选体系,为多肽类活性化合物的获得提供了基因学的依据.
作者:陈路劼;赵薇;林如;谢阳;江红;连云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石黄抗菌胶囊中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50∶50∶1),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8nm.结果 黄芩苷在15.025~72.125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加样回收率为98.94% (RSD% =2.65%,n=5).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且分离效果好,专属性强,可用于石黄抗菌胶囊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王荔青;王鼎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