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娜;杨荣平;张小梅;龚桥;王宾豪
目的 从分子极性表面积和分子量预测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 根据半经验自洽场分子轨道AM1法得到的优化构型用Monte Carlo法计算得到分子量和分子极性表面积.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从药物的分子量、分子极性表面积预测14种β-受体阻断剂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数学模型.回归方程采用statistics60软件做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得到.结果 β-受体阻断剂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与分子量(MW)、氢键给体表面积(SH)和氢键受体表面积(So,N)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回归方程为:fb=1.89-6.50×10-1So.N+6.24×10-4SH2+1.41×10-4MW*So.N(n=13,R=0.8891).结论 β-受体阻断剂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与分子量和分子极性表面积密切相关.从分子极性表面积预测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可用于相关的药动学参数的研究.
作者:詹淑玉;傅旭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先进机构,为什么你选择台湾大学做为你进修学习的地方?柯飞(第一作者)受到这样的询问不下千百遍.六年前第一次拜访台湾大学林仁寿教授的研究室,他替我打开了中草药与类固醇研究的大门,并展示了兽医永续医学(SustainableMedicine)的展望.因此机缘成熟,美梦成真,居然获进入林教授的研究室,希望能将传统中草药的知识与源自印度大陆的印度草药知识相融合,并且使二者与现代医学知识相融合,从而开创可先用于动物而后可用于人类的永续医学的新观念.台湾经济部门已经贯彻实施了一项科技发展计划,用于加快重要科技行业的建立,而这也正是台湾传统中草药行业自身提升及改革的一个机会.本文论述台湾中草药研究的现状及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柯飞;吴两新;杨乃彦;林仁寿;陈明珠;黄迪;罗淑芳;陈崇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根据2005年中国药典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对双黄连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量方法进行了探索.结果 证明该法快速、灵敏、简便.
作者:王蓓蓓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调查本市定点零售药店的购药清单,研究定点零售药店的药物使用情况,为定点零售药店合理使用药物以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随机抽取本市2006年7月~2006年12月定点零售药店购药清单10413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二部临床用药须知》和《新编药物学》规定,参阅药品使用说明书,应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DI)作为评价合理用药的技术指标,分析定点零售药店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我市定点零售药店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戴琳;余兴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我院通过开展门诊药房药物咨询工作,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品,为临床医疗提供药学服务,有利于药学人员加强与患者、医生和护理人员的联系,增加患者用药依从性,加强用药合理性,使药物的使用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目的,并且促进药学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
作者:刘澍楠;唐国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复方氨基酸(15)双肽(2)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干扰试验原则[1],分别用两个厂家鲎试剂对3批供试品进行干扰试验.结果 当供试品稀释28.4倍时可排除对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干扰作用.结论 复方氨基酸(15)双肽(2)注射液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是可行的.
作者:陈友爱;李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用分光光度法鉴别真假燕窝和半定量测定燕窝的含量.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利用燕窝中唾液酸与酸性茚三酮形成的稳定物质,在470nm处有大吸收峰的特点来鉴别和含量测定.结果 该方法鉴别、测定数百批样品,重现性,回收率均良好.已应用于本公司燕窝原料质量标准控制达1年之久.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有效、可行,可作为企业原料质量控制的标准.
作者:黄雪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法测定瘦身轻逸片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KromasilC18(5μm,4.6×150mm,大连依利特);流动相:甲醇-0.2%磷酸(83:17);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1.0mL·min-1.结果 大黄素浓度在3.84μg·mL-1-26.88μg·mL-1.大黄酚浓度在6.56μg·mL-1-45.92μg·mL-1之间,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大黄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9.01%,RSD为1.30%;大黄酚的平均含量为98.96%,RSD为2.4%.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胡伟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癫痫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抗癫痫药物(苯巴比妥、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的血药浓度监测数据.结果 达有效血药浓度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6.58%、64.26%、17.31%.结论 临床处方抗癫痫药物应根据血药浓度来调整剂量.
作者:张兰;王增寿;朱光辉;蒋硕民;张慧;崔虓;吴伟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综述补钙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及意义.目前,我国人体普遍缺钙,特别是妇女、儿童及老年人较为突出,合理科学的补钙对人体健康和防治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程元元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临床上在采用单一药物难以奏效时,医生就会选择其他的药物进行联合应用,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治疗疾病,多是为了增强药物的疗效.但是,如果两种或多种药物配伍不当,不但不能增强疗效,而且还会出现小于原来单用一种药物的效果,有些配伍甚至使副作用或毒性增强,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本文列举临床上常见的配伍禁忌,以保证用药的安全和有效,防止医疗事故发生.
作者:石夏莹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从实验方法方面介绍溶血性试验方法的研究进展;为进行相关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方法 以国内外大量近期有代表性的文献为依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结果 各有优缺点,其中以紫外分光光度法被推崇.结论 在各种溶血性试验方法中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比较适合的方法.
作者:章宝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胃复舒胶囊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34:60:6:0.2);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0nm,柱温:30℃.结果 盐酸小檗碱的线性范围0.01756 μg~0.1756 μg,r=0.9999;黄芩苷线性范围0.04696 μg~0.4696 μg,r=0.9999;平均回收率盐酸小檗碱为99.76%,RSD为1.26%(n=9);黄芩苷为100.66%,RSD为1.10%(n=9).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结果可靠,可用于胃复舒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周瑾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本文综述了固相萃取技术(SPE)的基本原理、类型及应用条件、操作步骤,SPE技术的新进展以及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近况和发展前景.
作者:庄苒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骨松宝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LC法对续断、赤芍和川芎进行定性鉴别,用HPLC法测定淫羊藿苷的含量.结果 定性鉴别分离度好、专属性强;淫羊藿苷含量测定在0.1162~1.162 μg范围内具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8%,RSD为1.03%.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林晓艺;陈志桃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唑肟钠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pH3.6的缓冲溶液(取柠檬酸1.42g和磷酸氢二钠1.73g,加水溶解并稀释成1000mL)-乙腈(9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流速1.0mL·min-1,进量样为20μL.理论塔板数按头孢唑肟峰计不低于2000.结果 在0.05236mg·mL-1~1.0472mg·mL-1的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y=7640405x-23773,r=0.9999.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的含量测定.
作者:刘援朝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甘草酸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保肝药物,常用的有甘草酸单胺、复方甘草酸苷、甘草酸二铵、甘草酸二铵脂质配位体及异甘草酸镁等.本文就甘草酸类药物在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陈冬裕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苯甲醇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流动相:甲醇-水(50:50);检测波长为257nm.结果 苯甲醇在91.42μg~274.2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0.5%(n=9).结论 本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
作者:王富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介绍我院抗菌药物分线管理前后临床用药的使用情况.方法 对分线前(2005年)与分线后(2006年)的抗菌药物按照用药频度(DDDs)排序.结果 分线管理后抗菌药物占用药金额的百分比下降2.53%,2006年度用药频度(DDDs)排名前十位的抗菌药物中没有出现三线药物品种.
作者:谢燕斌;陈美金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住院医师抗生素应用情况,以利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 按设计好的内容,对2006年11-12月份住院病历中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登记.结果 :抗生素使用率61.9%,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者占10.2%.抗生素使用的频率头孢菌素类多为34.9%,氟喹诺酮类23.8%,其次为硝基咪唑类17.5%,青霉素类11.1%.单用抗菌药物占35.4%,2联占56,7%,3联占7.9%.给药途径以静脉为主,不合理的现象主要为:给药方式、联合应用和预防性用药不当及频繁更换用药等.结论 加强抗生素的监督和管理,避免滥用及不合理现象的发生,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作者:陈丽红;蔡美贤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