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元元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黄白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Hypersil C18(4.6mm×250mm,5μm),乙腈-0.033mol·L-1磷酸二氢钾(28:7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45nm,柱温为35℃.结果 实验表明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在1.8112~9.0560 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78%,RSD=1.19%(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黄白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丽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血栓通的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甙,它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性、促进微循环的作用.本实验通过观察血栓通对甘油所致ARF兔血液流变性的影响,进一步证明血栓通对微循环的改善作用.
作者:雷蕾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新疆兵团系统首先在农二师医疗机构实行统一的由兵团医药公司作为受托主体的药房托管经营,我院作为农二师的师级医院积极响应兵团领导的号召,把药房交给兵团公司进行管理,成为兵团系统首家将药房托管给企业的医院运行半年来,可以说是有利也有弊.
作者:林巍;张卫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某院住院部三外科室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评价其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 抽查2005年11月~2006年5月出院病历资料,统计该科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并按抗菌药物的费用比、DDD指数、联合用药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患者药费/住院费(%)和抗菌药费/总药费(%)分别为19.65%和32.78%,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部分存在用药时间过长、选择品种不合适等现象.结论 某院三科室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大多数品种的DUI基本合理,部分预防性用药未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应引起重视.
作者:杨嘉永;刘碧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一种确定葡萄糖红外光谱鉴别中压片佳条件的科学方法,以获得理想的红外光谱图.方法 以3因素的3个水平,即葡萄糖:溴化钾(mg:mg)分别为0.3:100、0.5:100、1.0:100,压片压力分别为180MPa、24MPa、30MPa,压片时间分别为2min、3min、3min,按正交设计实验,以输出的红外光谱图的基线值和强吸收峰的透光率T%为指标,从而确定压片佳条件.结果 以葡萄糖与溴化钾比例1.0:100,压力为30MPa,压片时间为2min为佳条件,基线在94%透光率以上,强吸收峰在透光率5%以下.结论 正交法优选葡萄糖红外光谱鉴别中压片条件,能以较少次数操作获得满意结果,为改变传统经验做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作者:金淑芝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考察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两者的大吸收波长,并测定两药配伍后不同时间的含量及吸收曲线变化;用酸度计测定两药配伍后pH值并观察外观变化.结果 奥硝唑在320nm,头孢噻肟钠在234.5nm处有大吸收.混合液在4h内外观澄明,无沉淀产生;混合吸收曲线未发生改变,也未见其他吸收峰产生;含量、pH值均无明显变化.6h后两药含量测定结果略降低,8h后混合液紫外光谱发生改变.结论 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4h内稳定性较好,临床上两药配伍使用应在4h内完成.
作者:王蕾;王军;付翠香;路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以霉酚酸为原料合成霉酚酸钠,对合成产物进行理化性质,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高压液相等分析测定,并将这些分析结果与霉酚酸进行比较.
作者:陈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药历的概念、内容、模式、临床意义及建立规范化药历面临的问题.方法 综合近年来国内文献有关药历方面的资料,归纳分析整理.结果 依照本文可初步建立比较完整、规范的药历.结论 药历作为临床药师必备资料,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推动临床药学工作开展,为病人建立规范化药历势在必行.
作者:许佼;尹文光;张浩;牛绍利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住院医师抗生素应用情况,以利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 按设计好的内容,对2006年11-12月份住院病历中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登记.结果 :抗生素使用率61.9%,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者占10.2%.抗生素使用的频率头孢菌素类多为34.9%,氟喹诺酮类23.8%,其次为硝基咪唑类17.5%,青霉素类11.1%.单用抗菌药物占35.4%,2联占56,7%,3联占7.9%.给药途径以静脉为主,不合理的现象主要为:给药方式、联合应用和预防性用药不当及频繁更换用药等.结论 加强抗生素的监督和管理,避免滥用及不合理现象的发生,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作者:陈丽红;蔡美贤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化和社会对医疗需求的提高,迫切需要药学人员参与临床的药物治疗和药物保健,医院临床药学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然而,由于原来医院药学的定位模式与药学人员的本身的知识结构,阻碍了医院临床药学的发展,本文就综合性医院的临床药学的存在问题和发展的切入点及临床药学工作的范畴来阐明临床药学的工作重点和发展前景.
作者:孙季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我院儿科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2006年儿科住院病历350份进行分析.结果 不合理用药病历占总病历数的4.6%,主要在药物选用、用药时间、用法用量、药物联用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 药师与医生应互相配合,共同为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而努力.
作者:周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本文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西尼地平与人血清白蛋白(HSA)间的相互作用.根据Stern-Volmer方程确定了西尼地平对人血清白蛋白的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通过计算求得生理条件下(pH=7.4)西尼地平与HSA的结合常数为3.3×105,结合位点数为1.24.实验考察了pH及微量金属离子对药物与HSA相互作用的影响.后根据热力学方法确定了该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力.
作者:尚姝;杜迎翔;孙雯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硬胶囊生产过程中影响装量稳定性的各种因素.方法 通过大量生产实践,查找出硬胶囊大生产过程中导致装量不稳定的一系列原因,总结出影响硬胶囊装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控制方法.结果 影响硬胶囊装量因素为工艺,环境和设备.结论 经过大量生产实践,通过控制工艺、环境、设备3个主要影响硬胶囊装量因素,从而稳定硬胶囊的装量差异.
作者:胡水保;杜月红;吴卿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麻仁丸(水丸)中的芍药苷和橙皮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XTerra(R)RP185μm色谱柱,流动相:A: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0nm,柱温30℃.结果 本法可同时测定芍药苷和橙皮苷的含量,其分别在0.001596~0.03192mg·mL-1(r=0.9999)和0.01224~0.2448 mg·mL-1(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成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4%和99.50%.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麻仁丸(水丸)质控方法之一.
作者:林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静脉输液混合配制是一项重要的医疗工作,PIVA的建立,改变了传统的药学服务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论是传统模式还是PIVA模式,各具优点与不足.笔者就有关问题做一探讨,与同行商榷,目的是更好地做好静脉输液混合配制工作,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作者:张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甘草酸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保肝药物,常用的有甘草酸单胺、复方甘草酸苷、甘草酸二铵、甘草酸二铵脂质配位体及异甘草酸镁等.本文就甘草酸类药物在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陈冬裕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阿普唑仑的含量及含量均匀度.方法 采用日本岛津VP-ODS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流速:0.7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 阿普唑仑线性范围为8.96~89.6 μg·mL-1(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7%(RSD=1.2%).结论 本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靠,适用于阿普唑仑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晓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解决对乙酰氨基酚片的脆碎度问题.方法 以脆碎度、崩解度、溶出度为指标,通过处方筛选确定优化的生产工艺.结果 预胶化淀粉对对乙酰氨基酚片脆碎度的改善明显优于微晶纤维素、麦芽糊精.结论 优化处方的预胶化淀粉能保证对乙酰氨基酚片的脆碎度等相关质量要求.
作者:郑志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男宝胶囊中人参、白术、牡丹皮进行定性鉴定,对处方中鹿茸、人参、杜仲、白术、黄芪、熟地黄、肉桂、山茱萸进行显微鉴别.
作者:杨敏聪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不同清炒品中蒽醌的含量变化,为决明子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方法 醋酸镁显色,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决明子不同清炒品中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的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 清炒温度越高,决明子中游离蒽醌含量越高,结合蒽醌含量越低.
作者:励娜;杨荣平;张小梅;龚桥;王宾豪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