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梅
1 病例资料患者,男,21岁.2005年6月13日下午因咽痛、流涕、头痛1天来我院诊治.患者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36.8℃,R18次/min,P82次/min;BP 120/75mmHg,神志清楚,咽部充血,扁桃腺I°肿大,两侧呼吸音稍粗,心(一),肝脾未触及.
作者:姚艳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对乌梅资源、炮制加工、常见伪品鉴别、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现阶段乌梅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乌梅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作者:张飞;李劲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从药品自身因素;使用不当;患者个体差异;说明书不规范等方面分析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水平;改进生产工艺;严格掌握适应症;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证实注射给药的必要性等9条对应措施,大限度地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白乐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剖析当前医院药师职能和职业素质现状,以引起各方面重视,改进工作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方法 回顾其历程,对其现状进行剖析.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认为,我国医院药师目前的工作模式仍处于较低的水平.结论 我国医院药师的工作模式和职业素质很难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急需改进和提高.
作者:黄小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综述了国内近年来对千里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作用、临床研究及分析方法的研究状况.
作者:陈录新;李宁;张勉;张朝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不同级别医院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合理性.方法 按入院前主要就诊门诊的医院级别的不同,92例2型糖尿糖高血压肥胖住院患者分为,A组43例,一级医院就诊为主,B组49例,二级或三级医院就诊为主.通过询问和查阅门诊病历,统计比较两组入院前门诊各种治疗方案的患者比例.结果B组较A组,单用磺脲类方案比例低(8.2% vs 39.5%),含非磺脲类方案比例高(91.8% vs 60.4%),含二甲双胍方案比例高(85.7% vs 48.8%),含ACEI和(或)ARB方案比例高(81.6% vs 46.5%),阿司匹林方案比例高(83.7% vs 41.9%),P<0.05.结论 二级或三级医院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较合理.
作者:欧剑飞;谢昆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临床药学服务是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县级医院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药学服务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笔者从病历和处方检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新药评价、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等入手,将合理用药贯彻药学服务全过程,摸索一条符合自己情况的药学服务之路.
作者:杨倩倩;苏清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控制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通过分析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的直接诱因,人为因素,将全面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的理论有针对性地应用在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各个环节,采取不同的处理对策.结果 全面分析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的各种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并对药学服务在控制临床输液不良反应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结论 全面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在系统控制输液不良反应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佩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讨论我院门诊苯二氮(艹)(卓)类(BDZ)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调查我院门诊2005 年7月1日至9月30日计算机管理系统数据库中门诊处方记录,进行数据分析、计算、排序、统计.结果36~50岁年龄段病人使用多,DDDs排序前三位的依次是阿普唑仑、氯硝西泮、劳拉西泮.结论 基于我院作为精神疾病专科医院,BDZ类药品使用情况基本合理.BDZ类辅助精神药物治疗精神病使用率高.
作者:黄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注射液的安全性.方法 根据临床用药方案,进行家兔血管壁刺激试验、溶血试验和豚鼠过敏性试验,观察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注射液对注射部位的影响及是否产生溶血和过敏反应.结果 溶血和过敏反应均为阴性;血管壁及周围组织结构未见明显刺激性反应,与对照侧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注射液的安全性试验结果提示其符合注射剂要求.
作者:林秀珍;吴国士;黄自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药物咨询是门诊药房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药物咨询服务能够改变传统的药师形象,促使药师自身业务的提高,加强与医护人员和病人的交流,为学习和科研找到方向.
作者:徐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头孢米诺钠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干扰试验要求进行试验,确定头孢米诺钠的细菌内毒素限值,用2个厂家的鲎试剂对3批头孢米诺钠进行干扰试验.结果 头孢米诺钠经稀释至5mb*mL-1浓度时可有效地排除其对鲎试验的干扰作用.结论 头孢米诺钠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检测.
作者:林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用RP-HPLC法测定不同批号的精乌颗粒中的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以探讨本方的临床应用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Alltech色谱柱,检测波长:320nm,流动相:乙腈-水(16∶84),流速:1mL·min-1.结果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在0.2596~2.5960mg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形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1.863414×106X-2.610214×104,r=0.99999,平均回收率为97.42%,RSDO 1.11%,测定3个批号的精乌颗粒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在1.74~1.80mg·g-1.结论 本方法简便、灵敏、准确.
作者:叶建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测定兔血浆中羟基喜树碱含量的方法学.方法 色谱柱为Discovery C18(15cm×4.6mm,5μm),流动相为柠檬酸缓冲液-乙腈-75nmol·L-1-磷酸二氢钾(70∶23∶7),75nmol·L-1磷酸二氢钾中含1%三乙胺.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40℃,荧光检测波长为λex363nm和λem 530nm.结果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3.7656~1957.4468ng·mL-1(r=0.9993).提取回收率和方法回收率分别为 80.90%~103.59%,102.72%~108.16%.日内RSD7.49 %,日间RSD9.40 %.低检测限为5.2ng·mL-1.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操作简便,适用于羟基喜树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何苏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RP-HPLC-DAD)技术分析中药制剂中可能存在的镇静催眠药品.方法 采用RP-HPLC-DAD,用临床常用镇静催眠化学药品进行筛选,对中药催眠制剂进行分析.色谱柱:Symmetry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40∶60),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20nm,卡马西平为内标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所测定的艾司唑仑、硝西泮、三唑仑、地西泮等4种化学药品,能在该色谱条件下与制剂中的中药成分完全分离,结合保留时间和紫外图谱,能快速定性,其浓度也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本方法可用于所测中药制刑中四种镇静催眠药品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作者:张学斌;曾茂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通过对农村医疗机构用药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作者:刘枫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文根据文献和实践,叙述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几类静脉用中草药注射液,并将它们的配置和应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加以概括,为使中草药这种新剂型、新给药途径在临床上使用安全、有效.
作者:林琪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大活络丸为我国著名且常用的中成药,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理气豁痰的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中风瘫痪、痿痹痰厥、口眼歪斜、筋脉拘挛疼痛等证.国内尚未见本品引起的过敏反应的报道,现报告1例如下:
作者:刘可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前医药经济正处在转型经济的大环境之中,高速成长的中国医药市场经过近几年的拼争,药品零售企业各种各样的新形态,新模式、新理念,让业内人士眼花缭乱,面临着重新起步,成长的烦恼,需要明确的方向遵循医药发展规律,才能保证我国医药零售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林俊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例1,男,3岁,因全身多处热液烫伤疼痛0.5h,于2005年11月19日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神清合作,体温36.3℃,心率120次min-1,呼吸22次min-1,体重15kg,神志清楚,急性痛苦病容.
作者:杜青云;林惠卿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