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庆杰;李培杰;张正义;秦静;王映珍;孙志江;昝香艺
心肺复苏是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急救技术.本文总结了在现场心肺复苏(成人)教学中学员常见错误以及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同时介绍了如何纠正这些错误的方法.
作者:郑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基因469K/E多态性与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的相关性.方法 对231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分析ICAM-1基因469K/E多态性.并根据基因型分两组,即ICAM-1基因KK+KE型组(n=86)和EE型组(n=145),比较两组MI发病率、心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等指标的差异,以评价MI的危险因素.结果 KK+KE型组MI、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EE型组(P<0.0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心血管病家族史、总胆固醇、糖尿病后,KK+KE型组患MI的风险性是EE型组的3.42倍(P<0.01).而在回归中引入高血压病自变量后,KK+KE型患MI的风险性下降(OR=3.03,P=0.03),进一步引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自变量后,ICAM-1基因型与MI间不再存在相关性(P=0.23).结论 ICAM-1基因KK+KE型是MI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能通过改变血压和HDL-C水平影响MI发病.
作者:李玉会;曹磊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对创伤性颅脑损伤保护的机制.方法 45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另取15例健康查体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发病第1、3、7、14天血清CRP水平.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均明显增高,且与GCS评分呈负相关;治疗组治疗2周后血清CRP水平显著降低,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体内存在着炎症反应,辛伐他汀具有抗炎作用,有可能促进颅脑损伤的恢复.
作者:相毅;孙昭胜;刘秀丽;张金荣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脓毒性心肌病是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严重并发症,多种分子机制参与了脓毒症诱导的心肌功能障碍(sepsis-induced myocardial dysfunction,SIMD).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转导途径是体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MAPK家族中的p38-MAPK参与了SIMD分子信号及凋亡机制.探讨p38-MAPK的分子结构,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特点,以及p38-MAPK在SIM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王大伟;周荣斌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肋间神经冷冻用于开胸手术后止痛的效果.方法 228例常规后外侧切口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应用不同的术后镇痛方法.对照组采用临时肌肉注射曲马多镇痛;患者应用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冷冻组应用-60 ℃探头进行开胸肋间隙及上下各一肋间神经冷冻90 s.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估,同时记录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各组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第1秒末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实测值.结果 冷冻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弱于PCIA组和对照组(P<0.05),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冷冻组FEV1值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可以有效地减轻开胸术后患者的疼痛,并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雪峰;周晶;张健;张铁娃;付凯;姜久仰;禹亮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哮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始终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由突发致死性哮喘(Sudden-onset fatal asthma,SFA)或致死性哮喘(FA)所引起,其疾病恶化迅速[1],即使采用经典的药物治疗,甚至联合应用气管镜肺泡灌洗、全麻及肌松剂,以及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技术,但致死、致残率仍非常高.
作者:徐磊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急性砷化氢中毒多由于工业生产环境中砷化氢浓度过高,经呼吸道吸入引起,如不及时诊治可导致严重后果.近,我科收治了2例急性砷化氢中毒病例,为提高认识,结合近五年来文献报道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吴天明;黄亮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beta 1-adrenergic receptor,β1-AR)自身抗体浓度及其与患者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CHF患者78例,正常体检者82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抗β1-AR自身抗体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进行6 min步行试验(six-minute walking test,6MWT)以评价患者心功能,并研究抗体浓度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HF患者抗β1-AR自身抗体浓度显著升高(P<0.05),与走距(r=0.43,P<0.05)及LVEF(r=0.51,P<0.05)呈正相关.结论 CHF患者血清抗β1-AR自身抗体浓度的增高可能是患者心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该抗体浓度可协助判断CHF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
作者:章浩;许国根;徐远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的患者(原无明确心脏病病史)QT间期离散度(QTd)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ICU内进行CVVH治疗的危重患者,于血液滤过前及血液滤过后6、12、24 h、其后每天描记12导联心电图,并计算平均QTd值.检出心律失常者30例为研究组,另选30例未检出心律失常者设为对照组.结果 研究组滤过前QTd和QTcd的值分别是(48.30±18.52)ms和(22.72±9.16)ms,滤过后QTd和QTcd的值分别是(63.26±20.48)ms和(27.36±10.06)ms;对照组滤过前QTd和QTcd的值是(49.62±13.18)ms和(23.04±7.92)ms,对照组滤过后QTd和QTcd的值分别是(48.86±13.06)ms和(22.87±7.89)ms.研究组QT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VVH后发生心律失常组(研究组)QTd明显延长,因此,监测QTd的变化应用于连续性CVVH危重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是早期用药,预防心脏严重情况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韩力;高岩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颅底骨折并鼻腔大出血的急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急诊五年来收治的23例颅底骨折并鼻腔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 结果治愈20例,死亡3例.结论 对颅底骨折并鼻腔大出血的患者,采用动脉栓塞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明显.动脉栓塞治疗已成为颅底骨折大出血的急诊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李克鹏;陆士奇;陆骏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伤后早期应用生态免疫肠内营养(EIEN)对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生态免疫营养组(EIEN组,20例)、免疫肠内营养组(IEN组,20例)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20例),营养支持治疗8 d,于伤后1、3、5、8 d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CD4+、CD25+、Treg细胞的比率变化及ELASA法检测血清中IL-10、IFN-γ水平.结果 EIEN、IEN及EN支持8 d后各组患者Treg细胞比率与伤后1 d比较显著增高,且EIEN组Treg细胞比率显著低于IEN组和EN组(P<0.05,P<0.01).伤后8 d各组血清IFN-γ水平与伤后1 d比较显著降低,且EIEN组IFN-γ水平显著高于IEN组和EN组(P<0.05,P<0.01).伤后8 d各组血清IL-10水平与伤后1 d比较显著增高,且EIEN组IL-10水平显著低于IEN组和EN组(P<0.05).结论 EIEN虽无法逆转伤后Treg细胞比率的升高,但可减缓其增高的趋势,且在改善严重多发伤患者免疫抑制的作用方面要优于IEN和EN.
作者:唐朝晖;余彦;白祥军;孙小星;姚平;邹声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闭合性腹部损伤(BAI)的临床特点和术前救治措施,规范BAI的术前救治方案.方法 回顾10年间我院急诊救治1020例B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救治结果.结果 本组1020例患者中,964例行急诊手术,急诊抢救治愈904例,抢救成功率93.8%,术中、术后死亡60例.结论 快速进行伤情评估,准确拟定诊疗计划,有效进行血容量维持,合理进行急诊规范化救治,能大限度地提高BAI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尹文;严首春;熊利泽;郝璐;路伟;刘健;余厚友;黄杨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上海市2007年自杀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以本市急救中心2007年记录完整且初步诊断为各种伤害的病例数据和同期全市人口数据为基础,对其中的自杀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一年中本市因各种伤害而需者共有32 484例,分别为创伤30 742例(94.64%)、中毒1208例(3.72%)、自杀347例(1.07%)、中暑117例(0.36%)、电击伤35例(0.11%)和溺水35例(0.11%).自杀患者男女比为3.96:1,老年和青年人自杀的比例显著高于中年人和少儿.自杀患者的高峰日期和时点分别为05-29和17:51.结论 上海市自杀患者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点,应建立一个全市较为完善的自杀伤害监测网络.
作者:车在前;郭荣峰;周伟君;盛慧球;裴桂芹;宋艳艳;陈尔真;陆一鸣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用安全皮肤试验法鉴别真假青霉素过敏.方法 对自称有严重青霉素过敏史患者51例,以青霉素皮试液分别行斑贴、点刺及不同浓度的皮内试验.结果 51例中有17例(33.3%)确诊为严重青霉素过敏,34例(66.7%)排除了青霉素过敏.结论 安全皮肤试验法安全、可靠,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卢丽艳;赵辉;周晓燕;田爱萍;潘磊;李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29岁.2007-11-21入院,入院前22 h,因家庭琐事而自服甲状腺片80片(10 mg/片).口服后11 h又口服了甲状腺片1100片.
作者:李永胜;杨蓉佳;杨小秦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医院参与型和独立型模式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对浙江省11地市68家机构进行了调查分析,比较医院参与型和独立型急救模式发挥的作用和优缺点.结果 在68家被调查机构中,2家属于独立型,66家属于医院参与型.80%以上的工作是由医院参与型急救中心完成.医院参与型急救中心医务人员对较复杂的急救技能掌握率较高,而对常用急救技能掌握率偏低.结论 医院参与型急救模式是当前的主要急救模式,对地区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和意义.今后应加强引导、管理和监督,使其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蔡文伟;叶再元;王显荣;涂建锋 刊期: 2008年第07期
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对伤病员进行分类后送时,卡片伤票显现出明显的不足之处,其记载内容有限,费时,分类后送效率低,容易破损、丢失和被污染,不便携带.电子伤票作为记载和传输伤员救治信息的一种载体,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作者:王美堂;何建;李刚;冯睿;张玲;王汇;张红燕;霍正禄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对猫脑挫裂伤灶周围神经元在急性期的时间空间规律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改良的Feeney法制作猫脑挫裂伤模型,取挫裂伤周皮层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Annexin V联合PI标记,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伤后不同时间挫裂伤周神经元凋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脑挫裂伤周围伤后1 就有神经元凋亡出现,伤后12 h凋亡达高峰,离挫裂伤灶越近,凋亡越重.结论 猫脑挫裂伤后周围早期就有凋亡现象,挫裂伤周神经元凋亡的机制和作用仍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郝淑煜;刘佰运;李欢;蔡蕾;刘颖;历俊华;王忠诚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经尾静脉注入鞭毛蛋白后,不同时相点大鼠肺水肿以及肺部炎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210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分三批,每批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经尾静脉注入鞭毛蛋白致伤,2、4、6、12、24、48 h 时6个不同时相点检测组,共七组.正常对照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致伤组大鼠给予鞭毛蛋白50 μg/kg,静注后分别于2、4、6、12、24、48 h时,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毛细血管通透性(Evans blue含量);肺组织湿干比值(W/D);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以及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肺组织与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0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 静注鞭毛蛋白后,随时间的增加,大鼠PaO2下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肺W/D增加;BALF的细胞计数增加;外周血、肺组织及BALF中,TNF-α、IL-1β含量增加,IL-10含量减少.在致伤组与对照组之间,以上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注鞭毛蛋白后,致大鼠肺急性炎症损伤具有时间差异性.
作者:胡明冬;徐剑铖;周长喜;杨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宽QRS 波心动过速是急救车上经常遇到的心律失常.易将室性心动过速误诊为室上速伴差异性传导,或是将预激心房颤动误诊为室速.两者的鉴别较为困难,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室颤等严重后果.胺碘酮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能够终止多种室上性和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不影响室内传导,不加重心力衰竭.本文收集了我急救中心自2007-01~2007-09在急救车上应用胺碘酮治疗宽QRS 波心动过速32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敏;余猛进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