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外伤致门静脉系统损伤的分类及处理

许评;宋一民;李爱东;周毅;宋春芳

关键词:腹外伤, 门静脉系统, 门静脉损伤, 分类, 腹部外伤, 诊断和处理, 现报道如下, 失血性休克, 诊断处理, 肝脏, 外伤性, 开放性, 静脉血, 闭合性, 血液, 收集, 灌流, 腹腔, 创伤, 比率
摘要:腹部外伤(包括开放性及闭合性)造成门静脉损伤虽然发生比率不高,但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创伤.由于门静脉收集大量的腹腔回流静脉血,供应肝脏75%的血液,所以门静脉损伤后会出现严重的失血性休克及肝脏低灌流的表现[1],必须及时妥当地诊断和处理.我们近期对19例腹部外伤性门静脉损伤进行诊断处理,现报道如下.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眩晕停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昏迷1例

    患者,女,23岁,平素体健,因外服眩晕停约20片(25 mg/片),企图自杀.服药后1 h内渐感头痛,继而呼之不应,急送我院.查体:T 37 ℃,P 104次/min,R 24次/min,BP 100/80 mmHg,深昏迷,颈软.

    作者:陈宗宁;张建兰;邓永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乌司他丁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肺保护作用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能否改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呼吸功能.方法分别设乌司他丁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8例,观察治疗前后呼吸频率、氧合指数、PaCO2、胸片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呼吸频率、PaCO2、胸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改善.结论乌司他丁有助于改善SARS患者的呼吸功能.

    作者:田卓民;杜昀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CT对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影像分析

    目的探讨CT对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诊断价值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胸部的影像学资料.评估CT对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影像学特点.结果 2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中14例存活3周以上,8例于2周内死亡,以此将病例分成2组.第1组,较规律观察组,按时间分成中毒早期(2 d以内)、中期(3~14 d),中后期(14 d以上).早期CT表现以肺通气过度、毛玻璃密度为相对特征,占57.1%(8/14).中期以广泛毛玻璃密度、肺间质改变、肺实性变和渗出性病变为主,占92.9%(13/14).晚期病变呈迁延改变,转归决定影像特征.肺渗出实变、肺纤维化仍为主要影像征表现.第2组,以肺实变和渗出为主要表现,并提示预后差.CT检查具有病变发现早、提供影像信息多、表现相对特异的优势.结论 CT检查对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发现和进展分析具有明显优势,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欣;李志远;段玉玲;马梦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亚低温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的影响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抗利尿激素(ADH)、醛固酮(ALD)的影响.方法 65例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及常温对照组.亚低温组入院或术后6 h入ICU行亚低温治疗,治疗前后24 h、3 d与7 d分别测定血ADH、ALD含量变化,并与常温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ADH、ALD水平均下降,但治疗后24 h,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第3天、第7天,亚低温组血ADH、ALD值较常温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亚低温组病死率(21.9%)明显低于对照组(39.4%),且远期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明显降低脑出血患者应激激素水平,减轻继发性脑水肿,对脑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起保护作用,明显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银清;陈汉民;余锦刚;尹家和;黄国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前列腺素E1对ARDS病人TNF-α IL-1β IL-6 IL-8的影响

    目的观察PGE1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8的影响,探讨PGE1治疗ARDS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61例ARDS病人随机分为PGE1治疗组和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ARDS机械通气即刻、48 h、5 d时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8的水平.结果 PGE1治疗组在ARDS机械通气48 h、5 d时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8活性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PGE1可降低ARDS病程细胞因子活性.

    作者:朱贵月;魏长良;朱兴雷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医源性心脏大血管损伤的外科处理

    目的总结各类心胸外科手术中医源性心脏大血管损伤(ICVI)28例的救治体会,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对症采取的措施.方法大多数病例采用手指按压后用无损伤垫片针褥式缝合,如无法直接缝合止血,即用手指按压出血处,然后迅速做供血插管及肝素化措施,建立体外循环,再予止血.结果 28例在术中采用各种止血方法均获得成功,后因1例肾缺血时间过长并发急性肾衰而死亡(死亡率3.57%),其他病人均康复出院.结论 ICVI造成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术者操作不良及手术经验不足而引起,另一部分是组织粘连紧密或晚期癌肿浸润而引起,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特别是褥式垫片缝合及Prolene线连续缝合或附加止血辅助物可以使手术获得成功,必要时尽早建立心肺体外转流技术,但关键是在术中预防此类合并症的发生.

    作者:金小寅;蒋锡初;游庆军;李晓林;王嘉伟;辛定一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右心室穿透伤术中心跳骤停75分钟复苏成功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以右胸部刀刺伤20 min急诊入院.查体:BP 95/50 mmHg,神志清楚,精神差,呈重度贫血貌,双侧胸廓对称,右胸壁腋前线第4肋间约长3 cm皮肤裂伤进胸腔,腋前线第5肋间约长1 cm皮肤裂伤至肌肉层.听诊右肺呼吸音弱,未闻及干湿性口罗音.

    作者:马胡赛;王生满;管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多发性创伤早期SIRS与CARS

    随着社会的发展,致伤因素不断增加,现代创伤呈现的伤情重而复杂,其救治成功率尚不容乐观.众多研究表明,如何减少或避免多发性创伤早期全身性损害是有效提高创伤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的关键因素.现代观念认为,创伤、感染等重症疾患虽然可能源于不同诱因,但终都会引起自身的免疫失控,导致过激的炎症反应及免疫障碍.因此,深刻认识多发伤早期SIRS与CARS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有助于临床救治.

    作者:李世蒙;霍正禄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感染性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感染所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感染所致MODS患者17例,应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血浆置换(PE)进行治疗,治疗期间用Swant-Ganz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检测氧代谢指标.结果与CBP前比较,CBP治疗后,体血管阻力指数(SVRI)明显改善,平均动脉压(MAP)回升,心率(HR)下降,肺动脉压及肺动脉楔压(PAP、PCWP)也明显降低,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上升(P<0.01),氧供及氧耗均有所增加(P<0.05),动脉血乳酸含量明显降低(P<0.01),混合静脉血氧分压、静脉血氧饱和度及氧摄取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CBP可改善MODS患者的全身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患者的氧供,但对氧摄取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蒋崇慧;徐华;程少均;梁宏开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老年急性胰腺炎致肝脏损害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并比较老年人急性胰腺炎(AP)与非老年AP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老年AP 47例,对照组为非老年AP 55例,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指标异常.比较两组异常肝功能指标、符合重症人数、转手术率及死亡率.病程第4周末,比较两组异常肝功能指标治愈率.结果①老年AP组符合重症人数、转手术率及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②老年AP组GGT、SB、SB'较对照组显著增高;③病程第4周末,老年AP组增高的ALT、AST、GGT指标治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AP致肝脏损害病情重、预后差,异常肝功能指标恢复缓慢,提示肝脏的储备和修复能力差,故应加强对原发病的治疗以防止肝功能进一步恶化或衰竭,以期降低死亡率.

    作者:芮铭安;马绍骏;王曹锋;盛净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双管道无创呼吸机救治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昏迷患者的安全性探讨

    目的探讨双管道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昏迷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行性、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2例重症COPD呼吸衰竭昏迷患者因拒绝采用有创通气而经面罩双管道无创呼吸机救治的结果.结果 22例次中好转19例(86.4%),3例因拒绝气管插管而死亡(13.6%).结论双管道无创呼吸机对重症COPD呼吸衰竭昏迷患者疗效肯定,在严密观察及时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的前提下,多数重症病例(86.4%)可避免气管插管,有着良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作者:翟成凯;张祥杰;张清君;李丽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丹参防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效应与对儿茶酚胺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目的应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观察丹参防治左室肥厚的作用机制.方法 18只8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成3组;1组于8周处死,另2组分别经腹腔注射丹参或蒸馏水(1 mL*kg-1*d-1),共10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肾上腺素(E)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脂质(LPO)、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结果①丹参组大鼠SBP及LVMI指标与高血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②丹参可抑制NE、DA含量的降低和E含量的增高;③丹参可增强心肌组织SOD和GSH-Px活性,减少LPO的生成;④丹参可降低左心室肥厚组织AngⅡ含量.结论丹参能有效地防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发生.其作用机制与丹参调整和改善心脏局部儿茶酚胺、氧自由基代谢有关,而且还与丹参抑制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代谢相关.

    作者:柳锋;郑智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早期诊断脓毒症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危重病人在脓毒症及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时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38例入选患者分为脓毒症组和SIRS组,分别采用BRAHMS快速半定量法(PCT-Q)和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浓度,同时比较两组间高体温(BT)、白细胞计数(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评价PCT、CRP、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BT在SIRS患者中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PCT在脓毒症组较SIRS组显著升高(±s分别是2.72±1.07分和1.55±0.76分,P=0.001),两组间CRP、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BT比较无差异,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由高到低分别为PCT、CRP、BT、中性粒细胞分类和白细胞计数(AUC分别是0.80、0.64、0.64、0.61、0.43).结论 PCT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脓毒症的可靠指标,其他传统炎症指标在区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SIRS中的意义有限.

    作者:刘慧恒;李培杰;陈天铎;杨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心房颤动的心房重构

    心房颤动心房重构是指房颤后心房肌发生电生理、生化、解剖结构和收缩功能上改变(即电重构、生化重构、收缩功能重构、解剖重构),也称为心房心肌病.心房重构在房颤的发生、复发及维持方面起着明显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以下是国内外近几年来的一些研究结果.

    作者:张云明;张红;郭君;韩松岩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AS)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 72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者(包括高血压病患者和血压正常者).其中男472例,女252例,年龄34~82(60.28±9.44)岁.以标准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计算机定量分析系统(QCA)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计算CAS.所有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年龄、性别、体重指数、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TDs)、24 h大平均动脉压、升主动脉内径(Ao)、高血压病史、Ⅱ型糖尿病病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与CAS有显著相关关系.经多因素I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 STDs和Ao与CAS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24 h STDs、Ao与CAS密切相关,是高血压病患者和血压正常者冠心病发生发展的良好的预测指标,并可应用于临床指导冠心病危险人群的早期干预.

    作者:张戈;楚天舒;阮志敏;光雪峰;左明鲜;李玉萍;杨瑞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亚低温缺血预处理对鼠缺血/再灌注肠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亚低温缺血预处理(MHIP)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I/R)肠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对照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亚低温预处理组(MHIP).观察各组肠组织超微结构及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肠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光密度值明显增高,与假手术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缺血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及亚低温预处理组与缺血预处理组比较小肠组织Bcl-2蛋白表达光密度值增高(P<0.01,P<0.05),Bax蛋白表达光密度值降低(P<0.01,P<0.05),Bcl-2/Bax光密度比值明显增高.结论缺血预处理可通过上调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与下调Bax基因的蛋白表达,抑制肠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细胞凋亡以保护缺血再灌注肠损伤,亚低温能增强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

    作者:高卉;周水生;罗德生;雷平;万敬之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并环磷酰胺治疗狼疮脑病的临床观察

    狼疮脑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严重病症,是SLE病情危重的临床征兆,也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对近5年来的45例狼疮脑病患者分别采用双冲击(激素+环磷酰胺)疗法与单冲击(激素)疗法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孟庆芳;孔德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急性过氧乙酸神经系统损害1例报道

    1 病例简介患者,男,46岁,因误服过氧乙酸2 d,意识障碍1 d于2003-06-16入院.入院前2 d误服过氧乙酸原液1口,部分吐出,其后呕吐出胃内容物,当时无不良反应,未曾就诊.

    作者:王英;冀风云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严重眼球破裂伤羟基磷灰石义眼台Ⅰ期植入

    严重眼球破裂伤若行眼球摘除或眼内容除去术,术后出现严重的眼窝凹陷,造成外观缺陷,给患者造成心灵创伤.Ⅱ期植入既延长了疗程,又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我们对我院的9例严重眼外伤行眼内容除去+羟基磷灰石义眼台Ⅰ期植入7例,眼球摘除+义眼台Ⅰ期植入2例,术后抗炎对症治疗3~12个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艳枫;刘平;宫剑英;高维奇;李志坚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盐酸甲氯芬酯和灯盏花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目的观察盐酸甲氯芬酯和灯盏花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04例发病48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治疗组给予盐酸甲氯芬酯和灯盏花注射液静滴,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和胞二磷胆碱注射液静滴,疗程28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量检测.结果在临床疗效评定中,治疗组总显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达71.1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8.08%(P<0.01);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量检测显示,2组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盐酸甲氯芬酯和灯盏花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鲍贤俊;叶军强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