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冀风云
目的探讨亚低温缺血预处理(MHIP)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I/R)肠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对照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亚低温预处理组(MHIP).观察各组肠组织超微结构及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肠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光密度值明显增高,与假手术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缺血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及亚低温预处理组与缺血预处理组比较小肠组织Bcl-2蛋白表达光密度值增高(P<0.01,P<0.05),Bax蛋白表达光密度值降低(P<0.01,P<0.05),Bcl-2/Bax光密度比值明显增高.结论缺血预处理可通过上调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与下调Bax基因的蛋白表达,抑制肠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细胞凋亡以保护缺血再灌注肠损伤,亚低温能增强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
作者:高卉;周水生;罗德生;雷平;万敬之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能否改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呼吸功能.方法分别设乌司他丁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8例,观察治疗前后呼吸频率、氧合指数、PaCO2、胸片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呼吸频率、PaCO2、胸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改善.结论乌司他丁有助于改善SARS患者的呼吸功能.
作者:田卓民;杜昀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腹部外伤(包括开放性及闭合性)造成门静脉损伤虽然发生比率不高,但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创伤.由于门静脉收集大量的腹腔回流静脉血,供应肝脏75%的血液,所以门静脉损伤后会出现严重的失血性休克及肝脏低灌流的表现[1],必须及时妥当地诊断和处理.我们近期对19例腹部外伤性门静脉损伤进行诊断处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评;宋一民;李爱东;周毅;宋春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 病例简介患者,男,46岁,因误服过氧乙酸2 d,意识障碍1 d于2003-06-16入院.入院前2 d误服过氧乙酸原液1口,部分吐出,其后呕吐出胃内容物,当时无不良反应,未曾就诊.
作者:王英;冀风云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肺组织炎症反应的分子病理机制.方法采用失血性休克I/R家兔模型,进行动脉血气、肺湿/干(W/D)比值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C3a、C5a、白蛋白含量和中性粒细胞数量的测定,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光镜检查.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象分析检测肺组织IKK-β mRNA表达、NF-κB活性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肺组织IKK-β mRNA表达、NF- κB活性和BALF中上述各项检测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肺组织明显炎症病理改变.结论 NF-κB信号通路激活诱发的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释放可能是I/R过程中脏器损伤的重要病理机制.
作者:尹文;虎晓岷;李云龙;支少敏;袁静;张金山;黄杨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并比较老年人急性胰腺炎(AP)与非老年AP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老年AP 47例,对照组为非老年AP 55例,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指标异常.比较两组异常肝功能指标、符合重症人数、转手术率及死亡率.病程第4周末,比较两组异常肝功能指标治愈率.结果①老年AP组符合重症人数、转手术率及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②老年AP组GGT、SB、SB'较对照组显著增高;③病程第4周末,老年AP组增高的ALT、AST、GGT指标治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AP致肝脏损害病情重、预后差,异常肝功能指标恢复缓慢,提示肝脏的储备和修复能力差,故应加强对原发病的治疗以防止肝功能进一步恶化或衰竭,以期降低死亡率.
作者:芮铭安;马绍骏;王曹锋;盛净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免疫逃逸的机制及测定IFN-γ、IL-10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急性白血病初发患者血浆中IFN-γ、IL-10的水平.结果①急性白血病初发患者血液中IFN-γ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IL-10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②急性白血病患者经化疗后完全缓解(CR)组、部分缓解(PR)组、耐药死亡组治疗前血浆中IFN-γ浓度依次降低,IL-10浓度依次升高,其中CR组、PR组IFN-γ浓度明显高于耐药死亡组,3组间IL-10相比差别有显著性.结论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以Th2型细胞因子占优势状态,造成肿瘤局部的免疫抑制状态,可能是急性白血病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肿瘤局部Th1型细胞因子严重缺乏,而Th2型细胞因子明显升高,提示预后不良.因此临床上可通过对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测定来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和预后.
作者:杨云;张王刚;乔义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急性肺损伤/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以肺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屏障损伤、急性炎症反应、富含蛋白的肺水肿为特征的ALI.自从它第一次被Ashbaugh等描述后,许多人就其发病机制从基础病理、病理生理到临床改变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目前认为,ALI的中心机制是瀑布性炎症反应,其中因高凝和低纤溶状态导致的纤维蛋白在肺组织和脉管腔沉着是其特征之一.纤维蛋白沉着并不只发生在ALI的修复期,而是在早期已经启动并决定晚期纤维增殖的程度.
作者:史雪梅;黄亮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肌的急性缺血性坏死,属冠心病(CHD)的严重类型,而血脂异常是CH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降脂治疗能显著降低伴高血脂CHD患者的病死率、病残率和其他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率[1];而据有关文献报道,他汀类降脂药物对于血脂正常的CHD患者也可取得上述类似的疗效[1~3].本研究在血脂正常AMI患者中,将阿托伐他汀与治疗AMI常规方法联合应用,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AMI患者是否具有抗心肌缺血和对日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
作者:周强;裴瑞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重组人类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165)对真皮下血管网皮片(free skin grafts with preserved subcutaneous vascular network,PSVN)成活的作用.方法在8只纯白色家猪脊腹两侧各形成6个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分别厚为3、4和5 mm.分别在对照组皮片下和实验组皮片下局部应用生理盐水和VEGF165.术后12 d,测量各组PSVN皮片的成活率及皮片新生血管密度.结果术后12 d时,3 mm实验组皮片成活率及新生血管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4 mm和5 mm实验组皮片的成活率为76.15%和50.0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5.61%和13.49%(P<0.05).4 mm和5 mm实验组皮片真皮下新生血管密度为14.34个/mm2和4.30个/mm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0个/mm2和0.72个/mm2(P<0.05).结论人类重组VEGF165能够提高带有较厚皮下脂肪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的成活.
作者:王雪莹;路来金;张志新;刘志刚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患者,女,23岁,平素体健,因外服眩晕停约20片(25 mg/片),企图自杀.服药后1 h内渐感头痛,继而呼之不应,急送我院.查体:T 37 ℃,P 104次/min,R 24次/min,BP 100/80 mmHg,深昏迷,颈软.
作者:陈宗宁;张建兰;邓永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各类心胸外科手术中医源性心脏大血管损伤(ICVI)28例的救治体会,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对症采取的措施.方法大多数病例采用手指按压后用无损伤垫片针褥式缝合,如无法直接缝合止血,即用手指按压出血处,然后迅速做供血插管及肝素化措施,建立体外循环,再予止血.结果 28例在术中采用各种止血方法均获得成功,后因1例肾缺血时间过长并发急性肾衰而死亡(死亡率3.57%),其他病人均康复出院.结论 ICVI造成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术者操作不良及手术经验不足而引起,另一部分是组织粘连紧密或晚期癌肿浸润而引起,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特别是褥式垫片缝合及Prolene线连续缝合或附加止血辅助物可以使手术获得成功,必要时尽早建立心肺体外转流技术,但关键是在术中预防此类合并症的发生.
作者:金小寅;蒋锡初;游庆军;李晓林;王嘉伟;辛定一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感染所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感染所致MODS患者17例,应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血浆置换(PE)进行治疗,治疗期间用Swant-Ganz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检测氧代谢指标.结果与CBP前比较,CBP治疗后,体血管阻力指数(SVRI)明显改善,平均动脉压(MAP)回升,心率(HR)下降,肺动脉压及肺动脉楔压(PAP、PCWP)也明显降低,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上升(P<0.01),氧供及氧耗均有所增加(P<0.05),动脉血乳酸含量明显降低(P<0.01),混合静脉血氧分压、静脉血氧饱和度及氧摄取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CBP可改善MODS患者的全身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患者的氧供,但对氧摄取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蒋崇慧;徐华;程少均;梁宏开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近年来,超长心肺复苏(CPR)成功的报道增多,针对特殊病因、特殊情况的超长CPR逐渐受到重视,我院急诊科2001-01以来对16例病人进行了超过30 min的CPR,终出院5例,死亡1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玉青;王丽萍;孟彦丽;王海英;胡洁;许文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应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观察丹参防治左室肥厚的作用机制.方法 18只8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成3组;1组于8周处死,另2组分别经腹腔注射丹参或蒸馏水(1 mL*kg-1*d-1),共10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肾上腺素(E)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脂质(LPO)、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结果①丹参组大鼠SBP及LVMI指标与高血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②丹参可抑制NE、DA含量的降低和E含量的增高;③丹参可增强心肌组织SOD和GSH-Px活性,减少LPO的生成;④丹参可降低左心室肥厚组织AngⅡ含量.结论丹参能有效地防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发生.其作用机制与丹参调整和改善心脏局部儿茶酚胺、氧自由基代谢有关,而且还与丹参抑制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代谢相关.
作者:柳锋;郑智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 急诊医学、危重病急救医学的概念1.1 急诊医学的概念急诊医学是研究急诊患者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医学,是近30 a发展起来的独立临床学科.其服务对象是急诊患者,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都有各科的急诊患者,急诊医学的服务手段应按各科急诊常规进行.急诊科负责急诊医学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而急诊科的主要业务首先应该是威胁生命的危重病急救患者.
作者:杨兴易;林兆奋;赵良;杨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在血管外科急诊中,下肢动脉硬化继发血栓形成,因其发病率低、诊断困难而常导致误诊误治.近10年来,本院共收治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129例,其中下肢动脉血栓形成11例,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91例,并发下肢动脉血栓形成10例,现就其急诊治疗做一探讨.
作者:平玉坤;徐旭军;张舸;黄海英;张鸿坤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以右胸部刀刺伤20 min急诊入院.查体:BP 95/50 mmHg,神志清楚,精神差,呈重度贫血貌,双侧胸廓对称,右胸壁腋前线第4肋间约长3 cm皮肤裂伤进胸腔,腋前线第5肋间约长1 cm皮肤裂伤至肌肉层.听诊右肺呼吸音弱,未闻及干湿性口罗音.
作者:马胡赛;王生满;管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致伤因素不断增加,现代创伤呈现的伤情重而复杂,其救治成功率尚不容乐观.众多研究表明,如何减少或避免多发性创伤早期全身性损害是有效提高创伤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的关键因素.现代观念认为,创伤、感染等重症疾患虽然可能源于不同诱因,但终都会引起自身的免疫失控,导致过激的炎症反应及免疫障碍.因此,深刻认识多发伤早期SIRS与CARS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有助于临床救治.
作者:李世蒙;霍正禄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双管道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昏迷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行性、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2例重症COPD呼吸衰竭昏迷患者因拒绝采用有创通气而经面罩双管道无创呼吸机救治的结果.结果 22例次中好转19例(86.4%),3例因拒绝气管插管而死亡(13.6%).结论双管道无创呼吸机对重症COPD呼吸衰竭昏迷患者疗效肯定,在严密观察及时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的前提下,多数重症病例(86.4%)可避免气管插管,有着良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作者:翟成凯;张祥杰;张清君;李丽芳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