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体外培养成骨细胞中氟含量的研究

钟近洁;钟近艺;刘景全;白生宾;范淑玲;张亚楼;冯树梅;秦纹;陈龙;李甜;廖礼彬;刘开泰

关键词:核磁共振波谱法, 成骨细胞, 氟
摘要:目的 了解染氟后体外培养成骨细胞中氟的实际含量,以及氟在成骨细胞的分布情况,为探讨氟对成骨细胞损伤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分别染氟0、5、10、20、40 mg/L,在培养第3、10、30天时制备待测样品,每组6份.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法,对染氟后体外培养小鼠成骨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氟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①培养第3天,染氟0、5、10、20、40 mg/L组细胞质中氟含量分别为(0.83±0.65)、(0.54±0.23)、(0.65±0.77)、(0.59±0.87)、(3.64±1.21 )mg/L,其中染氟40 mg/L组明显高于0、5 mg/L组(P均< 0.05).②培养第10天,染氟10、20、40 mg/L组细胞质中氟含量[(4.03±1.23)、(3.66±0.98)、(6.26±2.10)mg/L]高于0、5 mg/L组[(0.78±0.75)、(2.69±0.89)mg/L,P均<0.05],染氟20、40 mg/L组细胞核中氟含量[(1.63±1.19)、(2.17±1.21 )mg/L]高于0、5 mg/L组[(0.65±0.46)、(1.57±0.33 )mg/L,P均<0.05].③培养第30天,染氟10、20、40 mg/L组细胞质中氟含量[(3.99±0.84)、(4.33±1.67)、(5.80±1.38)mg/L]高于0、5 mg/L组[(0.88±0.44)、(2.84±0.43),P均<0.05],而染氟20、40 mg/L组细胞核中氟含量[(3.33±1.46)、(3.53±1.22)mg/L]明显高于0、5 mg/L组[(0.70±0.66)、(1.99±0.76) mg/L,P均<0.05].结论 当成骨细胞处于氟环境时,氟离子很快进入细胞内,并很快在细胞核内积聚,表现出氟与骨组织的特殊亲和性.成骨细胞内氟离子量随着接触时间和接触剂量的增加而升高.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内蒙古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小手牵大手健康教育方式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小手牵大手健康教育方式的干预效果.方法 在内蒙古饮茶型氟中毒病区选择4~6年级小学生进行饮茶型氟中毒的健康教育知识问卷调查,并通过小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其父母的饮茶相关健康行为,对小学生开展有关饮茶型氟中毒的健康教育讲座,发放健康教育材料和低氟砖茶,要求学生向家长讲述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并督促家长改掉有害健康的饮茶行为,培养健康的饮茶行为.1年后,对上述学生再次进行小学生健康知识问卷及其父母健康相关行为的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小学生对饮茶型氟中毒知识知晓率的差异,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相关行为改变率的差异及不同行为干预前后实施率的差异.结果 健康教育1年后,小学生对饮茶型氟中毒知识知晓率[94.3%(33/35)]与之前[14.3%(5/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111,P<0.01).健康教育干预后,健康相关行为总体改变率为68.6%(48/70),其中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健康相关行为的改变率不同,且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改变率也在增加(X2=4.73,P<0.05),但不同年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75,P>0.05).在干预前和干预后,“是否饮用浓茶”,“是否饮用隔夜茶”,“是否饮用长时间煮沸的茶”等危害健康的行为的转变率均有降低(P<0.01).“茶中是否加奶”,“是否饮用及购买低氟砖茶”的行为实施率均有增加(P<0.05),而是否饮砖茶的行为实施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小手牵大手的健康教育干预,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学生对饮茶型氟中毒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其父母能够积极的改变不良饮茶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作者:刘俊;琪木格;李艳红;张慧敏;李振林;陈波;刘慧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慢性砷中毒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α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α在慢性砷中毒大鼠肾脏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将60只清洁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高砷(10.0 mg/kg)、低砷(0.4mg/kg)组和对照(蒸馏水)组,采用自由饮水方式进行染毒,每10天称体质量1次,调节给药量.连续染毒4个月,测血砷、尿砷.取大鼠肾脏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肾脏PKC-α阳性细胞并计数,采用Biomias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其平均灰度值.结果 高砷组和低砷组的SD大鼠肾脏近端小管PKC-α阳性细胞计数[(3.62±1.90)、(10.07±3.22)个/视野]、肾小球PKC-α阳性细胞计数[(3.62±1.90)、(10.07±3.22)个/视野]均低于对照组[(60.00±9.63)、(18.57±2.71)个/视野,P均<0.05),高砷组和低砷组的大鼠尿砷[(7366.62±1086.50)、(1744.31±300.12)μg/L]、血砷[(31.59±9.24)、(16.58±2.08)μg/L]均高于对照组[(18.97±3.58)、(18.97±3.58)μg/L,P均<0.05].高砷组和低砷组的SD大鼠肾脏近端小管、肾小球PKC-α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142.79±11.16、122.15±5.91)均高于对照组(114.33±6.70,P均<0.05).结论 砷可使SD大鼠肾脏PKC-α阳性细胞表达减少,PKC-α在慢性砷中毒大鼠肾脏抑制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被减弱.

    作者:李远慧;钱立全;李金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低氟青砖茶预防饮茶型氟中毒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含氟量低氟青砖茶预防饮茶型氟中毒效果.方法 选择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饮茶型氟中毒病区达来诺日镇罕达罕、哈达英格嘎查作为预防试验点,分别投放含氟量为(204.5±10.2)、(308.2±15.4)mg/kg的低氟青砖茶12个月.观察指标包括预防试验点病情[采用Dean法检测20 ~ 70岁成人氟斑牙,临床及Ⅹ线法检测氟骨症,并根据《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2008)进行诊断]和预防试验前后砖茶、饮水、奶茶、成人尿含氟量(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并计算经奶茶的摄氟量.结果 预防试验点罕达罕嘎查成人氟斑牙检出率为68.89%(62/90),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55.32%(52/94),Ⅹ线氟骨症检出率为65.17%(58/89);哈达英格嘎查成人氟斑牙检出率为54.84%(51/93),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65.69%(67/102),Ⅹ线氟骨症检出率为61.36%(54/88).罕达罕、哈达英格嘎查预防试验前砖茶含氟量分别为(831.4±138.9)、(864.3±134.6)mg/kg,饮水含氟量分别为(0.27±0.05)、(0.54±0.24)mg/L,奶茶含氟量分别为(2.16±1.12)、(2.82±1.38)mg/L,成人尿含氟量分别为(2.78±1.57)、(2.96±1.80)mg/L,经奶茶摄氟量分别为(8.12±5.84)、(6.42±5.04)mg/d;而预防试验后砖茶含氟量分别为(204.5±10.2)、(308.2±15.4)mg/kg,饮水含氟量分别为(0.34±0.11)、(0.62±0.30)mg/L,奶茶含氟量分别为(0.97±0.33)、(1.83±0.66)mg/L,成人尿含氟量分别为(1.29±0.55)、(1.47±0.62)mg/L,经奶茶摄氟量分别为(3.45±2.05)、(3.71±2.07) mg/d.罕达罕、哈达英格嘎查预防试验后砖茶、奶茶、成人尿含氟量和经奶茶摄氟量均明显低于预防试验前(t值分别为14.30、12.97,6.46、3.95,6.69、5.72,6.27、3.57,P均<0.01),罕达罕嘎查经奶茶摄氟量在《人群总摄氟量卫生标准》(WS/T87-1996)允许限量内(< 3.5 mg/d).结论 饮低氟青砖茶可以预防饮茶型氟中毒,尤以含氟量为(204.5±10.2)mg/kg的低氟青砖茶预防效果更为可靠.

    作者:刘庆斌;刘晓波;王树君;刘学慧;于冰;姜志立;王在君;周明仁;璋显坤;田淑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黑龙江省人体寄生虫病防治研究60年

    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在旧中国寄生虫病流行猖獗.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经过6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消除了丝虫病,血吸虫病、疟疾和黑热病的流行范围也大幅度缩小.

    作者:徐之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2007-2009年山东省梁山县和博兴县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山东省梁山县和博兴县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病情,为制订地氟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7 - 2009年,在山东省梁山县、博兴县各抽取100处改水设施,调查使用情况及检测水氟;抽取10户居民,测定家中饮用水含氟量;检查全部监测点(每县3个村)8~12岁在校儿童的牙齿,计算氟斑牙检出率、氟斑牙指数.同时进行尿氟检测.结果 2007 - 2009年,梁山县儿童尿氟中位数分别为2.35、3.73、1.29mg/L,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72.73%(88/121)、78.08%(57/73)、70.64%(77/109),氟斑牙指数分别为1.43、1.76、1.34.博兴县尿氟中位数分别为4.50、6.71、5.64 mg/L,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95.93%(118/123)、99.06%(105/106)、94.41%(152/161),氟斑牙指数分别为2.23、2.54、2.09.结论 山东省梁山县的地氟病防治情况好于博兴县,改水降氟是控制饮水型地氟病的重要措施,在地氟病病区应进一步加大改水降氟工作力度.

    作者:高杰;云中杰;陈培忠;边建朝;王玉涛;李亨祥;高红旭;马爱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云南省重点地方病防治现状与对策

    云南省地理地貌复杂,气候多样,民族众多,生活习惯各异,是全国地方病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2004年以来,为科学有效地防控地方病,实现《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 - 2010年)》目标任务,在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地方病防治项目、卫生部地方病重点监测、卫生部碘缺乏病高危地区重点调查项目、中国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砷筛查、碘缺乏病综合干预)等项目的支持下,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响应,广泛开展重点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落实各项防治措施,进一步健全地方病防治长效机制,巩固防治成果,作者对云南省地方病防治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今后防治对策.

    作者:叶枫;黄文丽;王安伟;李兆祥;杨林;吴鹤松;李加国;张浩伟;赵溯;张海涛;郭玉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宝石CT能谱成像测定甲状腺含碘量的初步探讨

    目的 利用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测量正常甲状腺含碘量,计算甲状腺与胸锁乳突肌含碘量的碘比值,为高碘或缺碘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宝石CT,对来自潍坊医学院的226例怀疑颈部或颈椎疾病患者进行能谱扫描,扫描范围包括甲状腺,胸锁乳突肌.其中男119例,女107例,年龄18 ~ 77岁,平均年龄(46±17)岁.将扫描数据传至AW 4.4工作站,利用GSI Viewer软件处理,找出甲状腺与胸锁乳突肌的佳对比噪声比及其所对应的单能量图像,在碘基图像上测量甲状腺左右叶、两侧胸锁乳突肌含碘量,计算二者含碘量比值.结果 甲状腺左右叶总含碘量为(1.5233±0.4318)mg/cm3,其中左叶为(1.5230±0.4271)mg/cm3,右叶为(1.5236±0.4365)mg/cm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84,P>0.05).男性甲状腺含碘量为(1.6395±0.4105)mg/cm3,女性为(1.4238±0.3832) mg/cm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43,P<0.01).甲状腺与胸锁乳突肌含碘量的碘比值为96.6271±33.2442,其中男性比值为94.6250±37.3621,女性比值为98.0000±29.073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17,P>0.05).随年龄增长甲状腺含碘量呈逐渐下降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6,P< 0.01);其中<40岁组[(1.7256±0.4631) mg/cm3]甲状腺含碘量高于40~60岁组[(1.4517±0.3643 )mg/cm3]和>60岁组[(1.4368±0.3465)mg/cm3,q值分别为5.6195、5.4158,P均<0.0l].结论 宝石CT能谱成像能测定甲状腺含碘量,反映人体碘水平,对高碘或缺碘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邵伟光;刘典美;周茂义;李丽新;刘金刚;赵兴圣;张东雯;岳奎涛;张帅;曹会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2006-2010年河北省布鲁杆菌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河北省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特征及疫情变化趋势,为制订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北省布病2006 - 2010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 - 2010年全省共报告布病病例13 632例,无死亡病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4068/10万、3.4851/10万、4.5701/10万、4.6045/10万、3.5582/10万.11个市均有病例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张家口、承德、保定、邯郸和石家庄5个市,占全省总病例数的90.02%(12 271/13 632).各年各月均有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春夏季为发病高峰期.发病年龄集中于25~ 65岁,占84.57%(11 529/13 632).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3.56:1.00.职业以农民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1.15%(12 425/13 632).结论 河北省布病疫情较为严重,疫情范围逐年扩大,局部地区疫情活跃.要控制布病疫情上升,应加强卫生、畜牧部门密切合作,加强传染源的管理控制,深入开展对高危人群进行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

    作者:姜霞;钱振宇;刘晓丽;李月平;贾肇一;王颖童;孙印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2010年内蒙古包头市人间布鲁杆菌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包头市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流行情况,为综合防治布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对包头市9个区(旗、县)的7 ~ 70岁从事家畜饲养、放牧、屠宰加工和贩卖等行业的重点人群进行调查.按照知情同意原则,采集血样,采用虎红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检测,血清滴度1∶100(++)判定为阳性,布病判定依据《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GB 16885-1997).结果 共采集血样5832份,SAT检出阳性250例,阳性率为4.25%.新发病例数为164人,占2.81%(164/5832).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40~60岁,占66.0%(165/250).布病感染者中,从事家畜养殖业的占80.87%(4757/5882).从地区分布看,达茂旗检出病例多,检出率为12.10%(73/603).结论 继续加大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做好重点人群的布病监测,加强牲畜检疫、免疫是有效控制布病疫情的唯一措施.

    作者:岳军;王宏;解英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氟化物的毒性效应和作用机制

    氟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化学性质活泼,广泛参与了机体内许多化学反应及代谢过程.氟作为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摄入有益于动物机体的生长发育及维持骨骼、牙齿的正常结构和生理机能.但过量氟的摄入可引起机体急性或慢性氟中毒效应.同时,氟中毒作为在特定地理环境中的一种地方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氟不仅损害骨骼和牙齿,也损伤机体的神经系统、内脏器官以及内分泌腺等非骨相组织器官.近年来,氟相关的毒理研究及其分子作用机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本文中主要综述了氟化物对胚胎、器官和细胞的毒性效应和分子机制.

    作者:柴丽红;史艳飞;王晓雯;吴民耀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菌种的分子鉴定

    目的 建立对临床分离分枝杆菌菌种快速、精确鉴定的方法学平台,了解分枝杆菌菌种的分布,为结核分枝杆菌(MTB)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病临床精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330株分枝杆菌分离株来自于2007年5月至2008年12月在哈尔滨市胸科医院诊断为结核病的住院患者.菌株灭活后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结合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DNA序列测定方法进行菌种精确鉴定.结果 330株临床分离菌株全部精确鉴定,其中328株[占99.4%(328/330)]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C),2株[占0.6%(2/330)]为NTM.328株MTBC中,MTB 326株、非洲分枝杆菌(M.African)1株、田鼠分枝杆菌(M.microti)1株,分别占MTBC的99.4% (326/328)、0.3%(1/328)和0.3%(1/328).经测序和基因组同源性分析发现,2株NTM为胞内分枝杆菌(MAC),与MAC的同源性分别为99%和93%,2株菌之间的同源性为93%.结论 建立了临床分离分枝杆菌菌种快速鉴定的方法学平台,临床诊断为结核病的患者MTB比例占绝对优势,也发现有M.African、M.microti和NTM感染.

    作者:邵永珍;范长龙;王娟;纪滨英;全保燕;李迪;江洋深;凌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甲状腺素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鼠海马syntaxin-1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成年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大鼠海马突触前膜蛋白syntaxin-1的表达及不同剂量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的作用,探讨甲减脑损伤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健康3月龄成年SD雄性大鼠44只,体质量250 ~ 300 g,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甲减组、常规治疗组、大剂量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1只.甲减组、常规治疗组和大剂量治疗组每日腹腔注射丙基硫氧嘧啶(PTU) 10 mg/kg;4周后,甲减组继续给予PTU腹腔注射2周,常规治疗组和大剂量治疗组每日分别给予50、200μg/kg左旋甲状腺素腹腔注射2周;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结束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组大鼠血清T3、T4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组大鼠海马syntaxin-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0.65±0.05)、(55.20±3.56)nmol/L]比较,甲减组血清T3、T4[(0.34±0.04)、(43.01±2.95)nmol/L]明显降低(P均<0.05),大剂量治疗组血清T3、T4[(1.11±0.10)、(96.68±6.42)nmol/L]显著升高(P均<0.05);常规治疗组血清T3、T4[(0.63±0.05)、(55.04±3.77)n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甲减组大鼠海马CA1、CA3区起始层、放射层、腔隙层和齿状回(DG)分子层、多形层syntaxin-1蛋白表达水平(0.059±0.016、0.064±0.014、0.068±0.016,0.069±0.017、0.072±0.016、0.070±0.011,0.051±0.012、0.072±0.017)显著高于对照组(0.037±0.008、0.045±0.010、0.042±0.009,0.040±0.010、0.053±0.009、0.042±0.009,0.032±0.007、0.047±0.010,P均<0.05);常规治疗组和大剂量治疗组各层syntaxin-1蛋白表达水平(0.041±0.011、0.046±0.017、0.044±0.014,0.037±0.008、0.051±0.010、0.043±0.010,0.033±0.011、0.045±0.014和0.040±0.010、0.045±0.011、0.043±0.010,0.033±0.009、0.050±0.010、0.041±0.009,0.032±0.009、0.046±0.009)较甲减组降低(P均< 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成年期甲减大鼠海马内syntaxin-1蛋白表达增加,常规剂量甲状腺素替代治疗能使其恢复至正常水平.

    作者:郑燕;宁丹;朱洋波;王芬;朱德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青海省农牧区居民饮用水含碘量检测分析

    为了解青海省农牧区居民饮用水含碘量及分布状况,调整碘缺乏病防控策略,实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的目的,结合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青海省碘缺乏病防治项目》方案,作者于2009年对青海省农牧区34个县(市)居民饮用水进行含碘量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喇翠玲;孟献亚;曹惠萍;李亚楠;陈萍;胡兰盛;姜泓;李生梅;杨佩珍;吴海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慢性氟中毒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线粒体融合分裂基因转录水平观察

    目的 观察慢性氟中毒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线粒体融合分裂基因mRNA含量和活性氧(ROS)水平,探讨其在氟中毒线粒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SD大鼠12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低氟组、高氟组,每组40只.在饮水中加入不同剂量的氟化钠,含氟量分别为<0.5、10、50 mg/L,饲养3、6个月.采用线粒体ROS荧光探针法检测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线粒体ROS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线粒体融合基因Mfn1及分裂基因Fis1、Drp1转录水平.结果 3个月时,与对照组[10.43±5.98、(3.4±0.6)×103、(8.8±1.4)×10、(1.2±0.2)×102]比较,低氟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线粒体ROS水平(11.67±3.49)未见明显改变(P> 0.05),线粒体融合分裂基因Mfn1、Drp1、Fis1 mRNA表达水平未见明显改变[(3.1±0.3)×104、(6.7±2.7)×10、(5.0±0.9)×10,P均>0.05];而高氟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线粒体ROS水平(25.48±6.09)显著升高(P<0.05),线粒体融合分裂基因Mfn1、Drp1、Fis1 mRNA表达水平[(1.0±0.2)×1011、(3.0±1.6)×103、(8.9±3.6)×102]明显升高(P均< 0.05).6个月时,与对照组[25.26±6.41、(3.0±0.8)×109、(5.1±0.8)×103、(2.8±0.7)×102]比较,低、高氟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线粒体ROS水平(63.02±8.15、65.60±7.40)明显升高,线粒体融合基因Mfn1mRNA表达水平[(3.0±0.4)×106、(4.0±0.9)×104]显著降低,分裂基因Fis1、Drp1 mRNA表达水平[(2.0±0.8)×106、(4.0±0.6)×105,(3.8±1.3)×103、(1.3±0.2)×103]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摄入过量的氟导致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ROS水平升高,线粒体融合基因转录降低、分裂基因转录升高,这种改变与染氟时间和剂量呈正相关.线粒体融合分裂基因转录水平改变可能与慢性氟中毒引起的线粒体氧化应激升高有关.

    作者:楼迪栋;刘燕斐;秦双立;张凯琳;于燕妮;官志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Google Earth在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防治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结合Google Earth建立村级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地理信息数据库,为有效地防治和管理地方性砷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年,选择内蒙古托克托县什力圪图村作为调查地区,现场采集该村所有饮用水水样,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水砷.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获取水源相关地理信息,在Google Earth中绘制并建立该村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地理信息数据库.结果 什力圪图村共有5处饮用水水源,分布在北纬40°29′09″~40°29′36″,东经111°28 ′00″~111°29′02″,海拔高度在1010~1021 m.5处水源中,有4处水砷> 0.05 mg/L,1处水砷<0.05mg/L;1处已停用,其余4处分别为该村4个大队的居民提供日常饮用水.结论 应用Google Earth建立的村级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地理信息数据库可以真实、直观地反映病村的实际状况,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防治和管理地方性砷中毒.

    作者:张强;王惠惠;郑怡;王海旭;王达;刘博莹;郑全美;孙贵范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38例儿童急性布鲁杆菌病临床分析

    布鲁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感染机体引起的传染-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传染病.近年来,随着布病疫情的回升,儿童布病患者也大幅增加,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12岁以下儿童急性布病患者38例,均符合《布鲁杆菌病诊断标准》 (WS 269-2007).在布病临床诊疗中,发现儿童与成人在临床表现及抗菌药物应用方面有所不同,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占水;程大伟;陈雪英;谢福杰;李福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重组硫氧还蛋白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组人硫氧还蛋白(TRX)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Balb/c小鼠24只,体质量12~14 g,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病毒组和TRX保护组,每组8只.病毒组和TRX保护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100TCID50柯萨奇B3病毒(CVB3)0.1 ml,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同时,TRX保护组给予尾静脉注射TRX(2 mg/kg),病毒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4 d后处死小鼠,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的表达.结果 ①光镜结果显示,病毒组小鼠心肌细胞有局灶性坏死和炎细胞浸润;TRX保护组心肌细胞可见散在的凝固性坏死和细胞水肿;对照组心肌细胞未见明显异常.②凋亡检测结果显示,病毒组和TRX保护组凋亡指数[(90.23±3.63)%、(20.02±2.41)%]明显高于对照组(0.00±0.00,P均<0.05),TRX保护组凋亡指数较病毒组明显降低(P<0.05).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病毒组和TRX保护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 0.05),TRX保护组Bcl-2蛋白表达较病毒组明显增加(P<0.05);病毒组和TRX保护组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TRX保护组caspase-3蛋白表达较病毒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TRX能够抑制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对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与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李宁;康敏;滕宗艳;张一娜;张海金;李英俊;周令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体外培养成骨细胞中氟含量的研究

    目的 了解染氟后体外培养成骨细胞中氟的实际含量,以及氟在成骨细胞的分布情况,为探讨氟对成骨细胞损伤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分别染氟0、5、10、20、40 mg/L,在培养第3、10、30天时制备待测样品,每组6份.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法,对染氟后体外培养小鼠成骨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氟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①培养第3天,染氟0、5、10、20、40 mg/L组细胞质中氟含量分别为(0.83±0.65)、(0.54±0.23)、(0.65±0.77)、(0.59±0.87)、(3.64±1.21 )mg/L,其中染氟40 mg/L组明显高于0、5 mg/L组(P均< 0.05).②培养第10天,染氟10、20、40 mg/L组细胞质中氟含量[(4.03±1.23)、(3.66±0.98)、(6.26±2.10)mg/L]高于0、5 mg/L组[(0.78±0.75)、(2.69±0.89)mg/L,P均<0.05],染氟20、40 mg/L组细胞核中氟含量[(1.63±1.19)、(2.17±1.21 )mg/L]高于0、5 mg/L组[(0.65±0.46)、(1.57±0.33 )mg/L,P均<0.05].③培养第30天,染氟10、20、40 mg/L组细胞质中氟含量[(3.99±0.84)、(4.33±1.67)、(5.80±1.38)mg/L]高于0、5 mg/L组[(0.88±0.44)、(2.84±0.43),P均<0.05],而染氟20、40 mg/L组细胞核中氟含量[(3.33±1.46)、(3.53±1.22)mg/L]明显高于0、5 mg/L组[(0.70±0.66)、(1.99±0.76) mg/L,P均<0.05].结论 当成骨细胞处于氟环境时,氟离子很快进入细胞内,并很快在细胞核内积聚,表现出氟与骨组织的特殊亲和性.成骨细胞内氟离子量随着接触时间和接触剂量的增加而升高.

    作者:钟近洁;钟近艺;刘景全;白生宾;范淑玲;张亚楼;冯树梅;秦纹;陈龙;李甜;廖礼彬;刘开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2007年全国饮茶型氟中毒现况调查资料的聚类分析

    目的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现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明确全国各病区省级或市级病情的分类层次,以指导饮茶型氟中毒的防治.方法 利用2007年全国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现况调查数据库,以Ⅱ度及以上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聚类指标,对全部调查资料进行聚类分析,绘制聚类图,根据聚类结果进行方差分析以及两两比较.结果 全国饮茶型氟中毒病区从省级层面可分为三类:一类地区包括西藏和四川,二类地区为青海,三类地区包括内蒙古、甘肃、新疆和宁夏.从地市级层面也可分为三类:一类地区包括四川阿坝州、西藏日喀则地区及拉萨市;二类地区包括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呼伦贝尔市、包头市,青海海北州、果洛州、海西州、西宁市、海东地区,四川甘孜州,甘肃陇南市、酒泉市,新疆乌鲁木齐市和博尔塔拉州;其他地市(州、盟)为三类地区.省级及地市级一、二、三类地区Ⅱ度及以上临床氟骨症检出率(35.18%、16.21%、5.22%,41.16%、19.64%、4.19%)任意两类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全国省级层面与地市级层面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程度可以应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分类,聚类分析结果可以为国家有效落实饮茶型氟中毒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韩贺鹏;沈雁峰;王涵;高彦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高龄男性老年人尿碘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高龄男性老年人尿碘水平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为制订老年人的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老年病房体检的75例临床健康的男性老年人,分别进行尿碘、甲状腺功能检测和B超检查.将被调查的对象分为碘适宜组和碘足量组,比较两组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和B超检测结果.结果 本次调查的75例老年男性,年龄为(79.07±4.78)岁,尿碘中位数为198.4 μg/L.有62.67%(47/75)老年人碘营养状况适宜,但仍有部分个体(6.67%,5/75)处于碘过量状态.碘适宜组TSH水平[(1.91±0.82)mU/L]低于碘足量组[(4.98±0.60)mU/L,t=12.58,P<0.05],碘适宜组FT3水平[(4.71±0.56)pmol/L]高于碘足量组[(3.31±0.43) pmol/L,t=12.18,P<0.05],但两组FT4水平[(14.91±3.12)、(14.06±2.79)p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P>0.05).碘足量组甲状腺体积[(20.9±6.1) cm3]高于碘适宜组[(17.9±5.6)cm3,t =2.11,P<0.05].结论 足量碘摄入可能对高龄老人的甲状腺有影响.高龄人群的摄碘量是否应有所降低,应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志鹏;梁爽;房泽慧;张慧;赵春雨;张伟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