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霞;姜树林;孙殿军
据1975年《奈曼旗鼠疫流行情况》记载,内蒙古奈曼旗1922年以来在144个嘎查村发生人间鼠疫183次,1943-1945年流行较广.1950年以来经细菌学判定鼠间鼠疫疫点59处,1954、1955年流行较猛烈.
作者:阿尔斯冷;宝扎根;王艳芝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对常规方法制备的鼠疫菌F1抗原、抗体的组分进行分析,并观察其免疫交叉反应.方法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分析抗原、抗体的组分;应用蛋白印迹观察其与相关细菌的免疫交叉反应.结果 常规方法制备的鼠疫F1抗原、抗体组分复杂,混杂有其他多种蛋白;假结核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大肠埃希菌、鼠伤寒沙门菌的全膜蛋白与F1抗体存在交叉反应.结论 常规方法制备的鼠疫F1抗原、抗体不纯,影响鼠疫免疫学诊断的特异性.
作者:石丽媛;王鹏;唐雪;黄鹏;董珊珊;于国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福建省漳浦县历史上曾有鼠疫流行[1],为了解漳浦县人间鼠疫和动物间鼠疫疫情,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控制疫情的流行和蔓延,根据省卫生厅鼠疫监测工作会议精神及全国鼠疫监测方案要求,漳浦县卫生防疫站对鼠疫宿主动物鼠类及媒介蚤类进行监测,现将2000-2004年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姚建有;张坤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人肝再生增强因子(ALR)转基因表达对细胞周期素B2启动子(cyclin B2p)转录的调节作用,从而进一步探讨ALR的生物学作用及机制.方法 根据文献确定细胞周期素B2p区域,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细胞周期素B2p,克隆至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CAT3-Basic中,构建pCAT3-cyclin B2p报告载体;以该质粒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系,同时与ALR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LR共转染HepG2细胞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报告基因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pCAT3-cyclin B2p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CAT3-cyclin B2p与pcDNA3.1(-)-ALR共转染HepG2细胞系的CAT表达活性是pCAT3-Basic空载体的25.13倍,是pCAT3-cyclin B2p单转染的2.60倍.结论 人ALR对细胞周期素B2p基因的转录表达具有反式激活作用.
作者:邵凤娟;成军;马英骥;郭江;刘妍;王巧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为人畜共患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北京市的布病多年来一直未有大的流行.近年来由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畜牧业发展较快,出现了多次畜间局部疫情爆发,进而导致人间疫情的发生.
作者:李文玲;杨学明;李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膀胱癌T24细胞,取指数生长期T24细胞裸鼠皮下接种,成瘤后连续7 d尾静脉分别注射As2O3(5、10 mg·kg-1·d-1)、丝裂霉素(MMC)及生理盐水.应用电镜、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了癌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细胞的凋亡和Caspase 3蛋白的表达.结果 电镜下As2O3组可见典型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分析,As2O3组可见癌细胞凋亡峰,凋亡率分别为10.67%和23.42%,明显高于对照组(0.83%);免疫组化检测As2O3组Caspase 3蛋白表达(33.54%和56.2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6.25%).结论 As2O3可以通过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
作者:王岩;赵晓梅;杨倩;潘尚哈;王涌泉;安瑞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贵州省龙里县20年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地氟病)防治效果,为今后地氟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资料回顾性方法,分析近20年来龙里县在防治地氟病工作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国家投入为主改良炉灶降氟和开展健康教育干预防治地氟病3个阶段的监测结果.结果 ①煤、玉米和辣椒含氟量分别超过了900、200、400 mg/kg,水氟正常(<1 mg/L).②以国家投入为主改良炉灶降氟效果明显好转,但诱发不少消极因素.③健康教育干预后村民防治地氟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转变率增高,学生氟斑牙指数由原来的2.59下降为1.60,尿氟由原来的2.41 mg/L下降至1.45 mg/L.结论 龙里县地氟病发生主要是村民不良健康生活习惯引起,以国家投入为主改良炉灶降氟收效甚微,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是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防治地氟病投入少、见效快的好方法.
作者:张宏民;罗正文;聂晶;温同安;平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新疆出血热(XHF)的自然界分布状况.方法 对采自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伊犁谷地和东疆盆地23个县(市)的96份病原材料分别接种Vero-E6细胞,病原材料经细胞培养后,胰酶消化制备细胞片,应用免疫荧光试验(IFA)对细胞片进行病毒检测.结果 96份病原材料中,检出新疆出血热病毒颗粒阳性材料16份,分布地区包括巴楚、于田、轮台、民丰、尉梨、莫索湾、吐鲁番和木垒.结论 巴楚、于田、轮台、尉梨、莫索湾和木垒地区存在新疆出血热的自然界分布,而民丰和吐鲁番仅从羊血液标本中查出阳性,不能说明该地区存在新疆出血热的自然界分布.
作者:王信惠;冯崇慧;孟卫卫;阿扎提;木合塔尔;邰新平;布仁明德;戴翔;张渝疆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青海省近10年鼠疫流行势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996-2005年青海省鼠疫监测和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称多县存在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近10年动物鼠疫流行猛烈,主要分布在海西西部和青南高原,流行季节为每年的5~11月,高峰期为6~9月;人间鼠疫的流行期在每年的5~10月,高峰期为8~10月,鼠疫临床分型以肺型居多,约占41.86%,腺型为37.21%,败血型为18.61%.但首发病例仍以腺鼠疫居多,人间病例的消长与捕猎旱獭活动的时间有关.结论 青海省近10年动物鼠疫和人间鼠疫有上升的趋势.
作者:李敏;王国钧;崔百忠;慕有;田富彰;杨晓艳;杨汉青;张珊瑚;张青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鼠疫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与鼠疫细菌培养的检菌结果,选择灵敏、简便、快速的鼠疫诊断方法.方法 用鼠疫菌感染小鼠、大耳白兔、豚鼠,动物死亡后取肝、脾脏;大耳白兔死亡后,在室温(18~22℃)下自然腐败,并于第0、15、60天取脾脏;取人感染鼠疫尸体的肺脏;将上述样品同时进行RIHA和细菌培养,计算鼠疫菌阳性率,比较两种方法的检菌效果.结果 动物和人被鼠疫菌感染后,鼠疫RIHA的阳性率(100%)明显高于细菌培养(87%);对腐败材料鼠疫菌的检测,RIHA诊断效果明显优越于细菌培养,尤其在菌培养阴性的情况下,仍能检查出鼠疫菌抗原(抗体滴度为1∶102 400).结论 RIHA在鼠疫诊断中,具有敏感、简便和快速的特点,有助于及时确定疫源的存在和疫情的判定,在实际工作中便于应用和推广,希望早日成为鼠疫实验室诊断标准.
作者:王祖郧;戴瑞霞;魏柏青;祁芝珍;杨晓艳;辛有全;张珊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不同碘摄入水平对大鼠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分为低碘(LI)组、正常碘(NI)组、5倍、10倍、50倍、100倍高碘(5HI、10HI、50HI、100HI)组,在喂养3、6、12个月后处死,分别检测血清总T4(TT4)、总T3(TT3)、游离T3(FT3)、游离T4(FT4)、反T3(rT3)水平,以及甲状腺组织中T4、T3、rT3水平.结果 3个月时血清TT4、FT4、TT3、FT3、rT3以及甲状腺组织中T4、T3、rT3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4.07、67.80、15.51、27.71、19.73、61.51、40.67、53.86,P<0.01);6个月时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8.80、58.75、19.64、17.22、47.21、46.01、47.22、126.87,P<0.01);12个月时甲状腺组织中T4、T3、rT3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44、17.69、29.23,P<0.01).与NI组相比较,LI组血清和甲状腺组织内各激素水平明显降低,而高碘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摄入碘量的增加,血清各激素和甲状腺组织内T3水平出现逐渐降低趋势.结论 碘缺乏和碘过量均可导致大鼠甲状腺功能低下,而碘缺乏的作用更明显;大鼠对长期高碘摄入比碘缺乏具有更强的耐受性,只有在长期补充过量碘(>50倍正常需要量)才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
作者:刘嘉玉;张墨玲;阎玉芹;侯秉璋;叶振坤;林来祥;聂秀玲;孙毅娜;王琨;叶艳;陈祖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掌握陕西省克山病病情变化及环境因素的改变对克山病发病的影响,科学的指导和评价陕西省克山病防治和科研工作.方法 在陕西省旬邑县土桥镇东曹村设立监测点,对全部常住人口进行临床检查、描记心电图,对克山病病人及可疑病例拍摄2 m后前位X线胸片.观察全县范围内急型、亚急型、慢型克山病的发病及转归情况.对监测点人群发硒、粮硒水平进行测定,调查病区人群经济水平及膳食结构.结果 ①2005年监测点东曹村无急型、亚急型克山病发病,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检出率分别为3.79%和0.35%;监测人群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11.38%,人均发硒(0.579±0.012)mg/kg,粮食硒(0.089±0.082)mg/kg.②2005年旬邑县无急型、亚急型克山病发病,自然慢型克山病发病率为0.53/万,慢型克山病患病率为2.86/万.结论 陕西省旬邑县克山病病情总体处于平稳低发态势,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新发病例出现,说明病区环境中仍然存在着与克山病有关的一些致病因素,并对病区人群构成潜在的威胁.因此,继续加强病情监测,仍是今后陕西省克山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作者:杨杰;何新科;吕晓亚;陈平;邓建侠;燕晓峰;刘婷;何玲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相关基因,并对这些基因的功能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将8 464条小鼠PCR产物按微聚阵排列点样于化学涂层的载玻片上,制成基因芯片;用柯萨奇B3(CVB3)病毒感染BALBc小鼠,在感染后的第4、8、21天,分别将正常和病毒性心肌炎心肌中mRNA逆转录,合成荧光分子(cy3/cy5)掺入的cDNA链制备表达谱探针,芯片杂交和严格洗片后,用ScanArray3000荧光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利用计算机分析病毒性心肌炎心肌与正常心肌中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酶基因(PIM-3)、血管形成因子基因(Ang)-1、组织相容性基因-2的表达,并对获得的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小鼠在CVB3感染后的第4、8、21天,心肌中分别发现了1 684、284、98条差异表达基因;PIM-3、Ang-1、组织相容性基因-2的表达被持续抑制.结论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可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PIM-3、Ang-1、组织相容性基因-2的差异表达可能与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和发展有关.
作者:赵德超;于波;高彦辉;吴健;周令望;钟学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诺氟沙星预防鼠疫的效果.方法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成人剂量,用施新猷的动物折算系数法换算成家兔每日用药剂量60 mg/kg,分2次以灌胃法给实验3组动物预防用药3 d,第4天分别用含菌1.5×107个/只剂量感染实验3组和对照组动物.实验3组动物继续用药6 d后停药,观察诺氟沙星预防鼠疫的效果.结果 实验3组动物存活率100%,对照组动物存活率为0.结论 诺氟沙星预防实验感染动物鼠疫效果显著.
作者:郑谊;李敏;李海龙;王国钧;杨晓艳;田涛;祁芝珍;戴瑞霞;张青雯;辛有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汇总青海省3个大骨节病病区自1982-2005年的监测结果,分析大骨节病的发生、发展和影响其病情消长的相关因素.方法 按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对贵德、兴海、班玛3个监测点7~12岁儿童进行流行病学、临床检查及右手X线拍片.采集发、粮、土等样品,进行含硒量测定.结果 贵德、兴海、班玛病区大骨节病临床、X线检出率分别在0~55.78%、11.37%~59.20%;0~48.68%、25.86%~50.38%;0~63.38%、0~52.63%.病区大骨节病病情缓慢下降,有一定的年度波动.硒测定结果表明,兴海、贵德大骨节病病区内外环境硒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兴海、贵德病区,大骨节病病情严重、活跃,班玛病区大骨节病自然消退.病区居民食用自产粮以及粮食收割、储藏不科学与大骨节病密切相关.
作者:李强;赵志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动态观察不同钙营养条件下过量氟对大鼠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影响.方法 以SD雄性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3×2×3析因设计,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高钙对照组、高钙氟化钠组、常钙对照组、常钙氟化钠组、低钙对照组、低钙氟化钠组.分别饲以含钙量不同的合成饲料,各对照组饮用去离子水,各氟化钠组饮用含氟100mg/L的去离子水.每8周处死一批大鼠,观察氟斑牙发生情况,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清氟、骨氟,用比色法测定血清钙,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PTH水平.结果 不同钙营养条件下加氟组大鼠均出现氟中毒;随染氟时间延长,不同钙营养条件下氟中毒大鼠的血清PTH活性升高,尤其高钙和低钙氟中毒大鼠血清PTH活性比常钙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或0.01);在实验初期常钙和高钙氟中毒大鼠血清钙低于其对照组(P<0.01),后期高钙氟中毒大鼠血清钙明显低于其对照组(P<0.05).结论 长期摄入过量氟可使机体血清PTH水平代偿性增高以维持血钙保持在正常范围内;长期摄入过量钙可减少氟在体内的蓄积.
作者:于钧;孙殿军;王伟;徐春蓓;吴玉;石玉霞;高彦辉;宋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山东省聊城市水源性高碘地区分布规律和居民碘营养状况,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防止高碘性甲状腺肿(甲肿)的流行.方法 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为单位对居民饮用水碘、碘盐覆盖率及合格率进行基线调查;按照LQAS方法对聊城市4县1区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及当地居民生活习惯进行调查,并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检测水样1 232份,水碘为(161.4±133.5)μg/L,范围2~1 820μg/L,91.2%的乡镇水碘均值>10μg/L或<300μg/L;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与尿碘、碘盐覆盖率之间的关系完全呈现一致性.结论 聊城市绝大部分地区属于适碘区;部分地区存在高碘性甲肿流行,是由于居民饮用高碘水和食用加碘盐共同作用的结果.停止饮用高碘水和加碘盐的供应可以防止高碘性甲肿的流行.
作者:唐肇昶;姜祥坤;梁伟;张蕾;杨金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氟化物在不同时间段对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核心结合因子α1(cbfa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6个染氟组(0.1、1.0、100.0、1 000.0、10 000.0、20 000.0μg/L),分别在5个染氟时间段(2、4、24、48、72 h)收集培养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bfa1蛋白含量和表达,应用RT-PCR方法检测染氟48 h cbfa1 mRNA的表达.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2.13±0.07),成纤维细胞染氟48 h时,cbfa1蛋白含量在0.1、1.0、100.0、1 000.0、20 000.0μg/L组[(2.35±0.08)、(2.28±0.09)、(2.32±0.09)、(2.25±0.08)、(2.28±0.09)]及染氟72 h的10 000.0μg/L组(2.48±0.22)明显升高;染氟48 h,cbfa1 mRNA表达呈升高趋势,其中10 000.0μg/L组(1.29±0.30)与对照组(1.02±0.12)比较,明显增强;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染氟48 h的0.1μg/L组成纤维细胞内可见明显cbfa1阳性表达.②在成骨细胞,染氟组cbfa1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增加;染氟48 h时,0.1、1.0、100.0、1 000.0μg/L组cbfa1 mRNA表达较对照组(1.27±0.20)升高,其中0.1μg/L组(1.34±0.19)明显升高.结论 氟能提高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cbfa1蛋白含量,促进cbfa1和cbfa1 mRNA表达,成纤维细胞可能在氟骨症骨周化骨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井玲;齐玲;李彤;李广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蛇纹石除氟砖茶水对大鼠血、肝、肾单个核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 用活化蛇纹石将含氟为5.0、50.0 mg/L的砖茶水分别除氟至1.5 mg/L,予以Wistar大鼠自由饮用,同时设立对照组和未除氟组,共分5组,计70只喂养3个月.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观察血、肝、肾单个核细胞DNA百分含量、尾长和尾动量.结果 除氟组血、肝、肾3种单个核细胞DNA损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氟5.0、50.0 mg/L砖茶水组血单个核细胞DNA损伤与对照组、除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氟50.0 mg/L砖茶水组大鼠肝细胞DNA损伤与对照组、除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砖茶水组肾单个核细胞DNA损伤与对照组、除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发现活化蛇纹石除氟砖茶水(含氟量1.5 mg/L)引起大鼠DNA损伤.
作者:石玉霞;姜树林;孙殿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营养性低钙与慢性氟中毒细胞内钙超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饮水加入氟化钠进行大鼠染毒实验,配以低钙饮食,应用Fura-2/AM荧光指示剂标记单细胞,显微荧光标记测定慢性氟中毒大鼠肝、肾、脑细胞内游离钙([Ca2+]i)的变化.结果 氟可刺激细胞内[Ca2+]i水平增高,正常饮食投氟组肝、肾、脑细胞内[Ca2+]i水平分别为(124.11±11.35)、(127.20±14.40)、(136.75±15.91)nmol/L,与正常饮食对照组(86.37±27.55)、(95.65±8.75)、(99.20±12.89)n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1、4.706、4.953,P<0.05);低钙饮食+氟组肝、肾、脑细胞内[Ca2+]i水平[(151.57±19.61)、(162.62±31.41)、(158.79±27.65)nmol/L]与低钙饮食对照组[(103.17±14.29)、(103.59±11.40)、(115.26±30.91)n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9,P<0.05;t=8.581、6.003,P<0.01);低钙饮食+氟组骨病变明显;细胞内[Ca2+]i水平与血清离子钙(i[Ca])、总钙(t[Ca])呈负相关(r=-0.59).结论 慢性氟中毒可致机体组织细胞钙超载,低钙可加重氟中毒时的细胞内钙超载,提示细胞内钙超载可能参与氟骨症发病机制并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文岚;孙玲;薛立娟;吴岩;李广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