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鸣鸣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脂肪肝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联合穴位埋线可有效降低血脂、改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姗;罗莎;梁彩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不同粒径木香粉体中去氢木香内酯的溶出度,探讨粒径对粉体有效成分溶出的影响.方法:采用桨法进行体外溶出试验,HPLC法测定不同粒径木香粉体中去氢木香内酯在不同时间点的溶出量,计算其累积溶出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木香细粉的溶出率高,普通粉体次之,超微粉体低.结论:对于具有挥发性的药材,适当的粉碎粒度会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但粒径过小反而会使溶出度降低.
作者:年娟娟;史亚军;焦璇;王媚;郭东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体质辨识实施自我管理的影响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2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片降血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利用中医体质辨识分型建立社区健康档案并予以中西医结合干预(包括定期随访、定期健康教育讲座、中医食疗、健身运动指导).观察时间为1年.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的各指标评分及血糖控制状况.结果:1年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等多个方面(包括运动锻炼、认知性症状的管理实践、与医务人员沟通)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血糖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中医体质辨识分型针对性地实施自我管理可提高患者对糖尿病自我管理的能力,有助改善血糖控制.
作者:关洁明;邹光锋;游敏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医德医风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提高医学生医德素养是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医古文》作为中医药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可以在提升医学生的医德素养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通过深入挖掘《医古文》中的传统医德理论、医德案例、医德榜样群像等医德教育资源,运用传统诵读教学法、经典案例交流探讨法、现代影像视听观摩法等教学方法,加强《医古文》课程内涵建设,培养医学生良好的人格,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
作者:段鸣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桂枝汤加减联合电视纵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手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电视纵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另予桂枝汤加减治疗2周.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全身均未出现代偿性汗出.结论:桂枝汤加减联合电视纵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T2~T4)治疗手汗症能有效改善患者胸交感神经切断术后代偿性出汗,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尚龙华;马悦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2014年7月我院收治产后胃下垂1例,经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该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段某,女,33岁,公司职员.患者素来体质不佳,28岁时剖腹产下一女后渐渐开始反复出现饮食后腹胀、下坠感,偶有嗳气、恶心、反酸(晨起时明显)等不适,腹中水振声响,饮水后明显加重,伴咽喉异物感,便秘,2 ~3d一次,夜寐一般.
作者:刘连;徐杨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健脾温肾汤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服用健脾温肾汤.结果:128例中,服药短者1周,长者8周,治愈107例,占83.59%;好转13例,占10.15%;无效8例,占6.25%;总有效率占93.75%.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腹泻有独到的优势,且安全、简便、经济、有效.
作者:刘睿;皮鹰;李拥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理阴煎合补中益气汤在临床的应用.方法:临床个案分析以及文献研究.结果:理阴煎合补中益气汤能温补脾肾,治疗肠梗阻、发热等急症,亦可用来治疗内科杂症及妇科疾病.张景岳对理阴煎论述精详,李东垣提出补中益气汤,李士懋老师常两方合用,以脉定证,治疗脾肾两虚证,疗效卓著,为临床应用开辟了新思路.结论:如脉见寸弱,尺脉动数或细数或弦或劲,而按之力减者,加之一二脾肾两虚的症状,无论内科杂症还是妇科疾病,均可以理阴煎与补中益气汤合方灵活加减应用.
作者:扈有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传统中医认为,消渴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为病机特点,在现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脾失健运为病因病机的观念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南方地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环境及降糖药物等因素影响下脾胃虚弱化更为明显,导致在脾失健运的基础上,易兼夹痰湿热之邪,形成以脾虚为本,湿热为标的湿热困脾证.
作者:梁嘉朗;刘希茜;张格弟;胡齐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对肥胖的病因病机进行论述,认为脾肝功能失职易致肥胖,探讨肥胖与郁证之间的关系,为肥胖症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张星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明代江西旴江著名医学家涂绅,善于总结,发微创新,所撰《百代医宗》由太医院颁行.是书悉涉各科,有论有方,方论兼重,极富实用,在明代即誉为“医学之指南,百代之宗主”.书中设有《百代医宗·卷七·咽喉论》专篇,详论喉病,辨治风格独特.其辨识喉病详列十八症,辨识声病有“失声哑声不同论”,提倡针药并治及内外合治,急则患部放血和吹药以祛痰消肿,缓则推《内经》从治以制火利喉,所论系统而详明.涂氏鲜明和独特的学术思想及临床风格,对后世旴江医学喉科流派的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作者:李思宏;谢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栀子作为药食两用药材,应用十分广泛.但近年来临床上发现其具有一定的肾毒性、肝毒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推广与应用.本文从栀子毒性的古今述要、栀子主要成分、毒性、影响栀子毒性的因素等方面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今后对栀子的进一步开发研究及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方文娟;苗琦;罗光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回顾分析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4月-2014年3月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资料36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36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受伤至手术的间隔时间短为2d,长为12d,平均间隔时间为(4.2±0.7)d.所有患者均采取内外侧联合入路手术的治疗方法.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按照Mayo评分标准进行评价,36例患者中优20例,良13例,中1例,差2例,优良率为91.67%.患者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10±15.0)°,前臂旋转活动度为(135±10.0)°.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手术能够及时恢复肘关节的稳定,早期功能锻炼对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昉;甘球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温阳止泻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证)患者按比例1:1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温阳止泻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和四神丸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止泻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满意且作用安全.
作者:高素;王捷虹;刘力;唐旭东;于勇;展笑丽;李玄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痴呆(血管性痴呆)是在各种脑血管疾病基础上,因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而导致的以记忆、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痴呆综合征,其发病占我国所有痴呆的10% ~50%.本文从中医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两个方面,对痴呆(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治疗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张智慧;白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乳房修护治疗仪在治疗产后乳房胀痛护理中的疗效.方法:产后乳房胀痛12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抓抖法护理产后乳房;观察组采用便携式乳房修护治疗仪联合按摩法护理产后乳房,比较两组方法护理乳房胀痛的缓解效果.结果:乳房胀痛缓解有效率观察组98%,对照组83%,两组比较x2=8.107,P<0.05.结论:采用乳房修护治疗仪联合按摩比采用抓抖法护理乳房疗效更好.
作者:张仙梦;郑彩换;王淑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周围性面瘫是神经内科临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也是针灸治疗的有效病种.合谷穴是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的几个穴位之一,尤其是合谷穴的远道治疗作用,“面口合谷收”即为对其广泛应用的高度概括,因而合谷也成为临床治疗面瘫的必用穴之一.但是在有关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中,取哪侧合谷穴的论述却不甚统一,就此笔者做了如下总结.
作者:李梦甜;李志道;吕福全;焦娟娟;许阳阳;王文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雷公藤甲素(Tri)又称雷公藤内酯、雷公藤内酯醇,是从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中分离的二萜内酯化合物,具有较为显著的抗炎作用,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用药后能明显感觉关节肿痛减轻,主要的作用机制是其对细胞因子、免疫淋巴细胞、酶类、对核内转录因子NF-B、抑制血管生成、诱导细胞凋亡以及对炎症介质的作用.
作者:李清宋;邓晓霞;林色奇;刘红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BOLD钉配合中药熏蒸治疗MasonⅡ型、未累及桡骨颈的Mason Ⅲ型桡骨小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10例Mason Ⅲ型桡骨小头骨折予切开复位BOLD钉内固定,术后予中药熏蒸对症治疗.结果:术后Mason Ⅱ型平均分93分,其中优16例、良5例、可2例、差0例;Mason Ⅲ型平均分91分,其中优7例、良2例、可1例、差0例.结论:BOLD钉配合中药熏蒸治疗Mason Ⅱ型及未累及桡骨颈的Mason Ⅲ型桡骨小头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易,固定稳妥,且配合中药熏蒸治疗,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功能恢复良好,骨折愈合良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京芳华;苏川涛;钟志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胆囊区(右上腹压痛点)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方法: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胆囊区中药穴位贴敷;结果:观察组在总有效率及3日内缓解疼痛率、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对于辅助治疗急性胆囊炎具有一定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作者:严容;张美云;窦英磊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