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血红素加氧酶-1(HO-1)是一种重要的抗炎、抗凋亡、抗氧化及耐药相关基因. 在生理状态下,人体正常组织中的HO-1蛋白呈低表达. 在遭受酒精、辛辣及热烫等持续刺激时,其表达升高.HO-1的表达异常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基因多态性及分解血红素产生的代谢产物(胆红素、Fe2+、CO)参与的多条信号通路的激活,并影响多种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 另外,在许多肿瘤中HO-1表达水平上调,不仅影响肿瘤微环境中氧化应激水平对肿瘤细胞生长及增殖的调节,而且还能诱导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 因此,HO-1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
作者:任全广;杨盛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OLC1表达与结直肠肿瘤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 OLC1表达情况,采用单变量及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OLC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71.3%(107/150)结直肠癌组织中OLC1呈高表达. OLC1的表达情况与结直肠癌的UICC分期和组织分化具有显著相关性( P<0 .001) , 癌组织染色强阳性与弱阳性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6.6%和95.3%(P<0.0001). 结论 OLC1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和预后有关,也是结直肠癌一个新的重要生物标记.
作者:刘静蕾;姜季;张明岩;王影;尤艳;王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胃肠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来源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是GIST获得治愈的唯一希望. 为了提高手术根治性切除率,降低手术风险,提高生活质量,伊马替尼( IM)开始被尝试应用于GIST的术前治疗. 方法 本研究回顾8例GIST术前辅助治疗后手术的诊疗经过. IM每日一次400 mg口服,严密随访,评价疗效,并通过多学科讨论确定手术时机. 用药时间12周~40周. 对IM术前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予以评价. 结果 术前治疗部分缓解率62.5%.本组病例未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 全部病例均获R0 切除,未出现术中肿瘤破裂. 术后恢复顺利. 结论 针对进展期胃部巨大GIST及近贲门区GIST,在多学科诊疗团队的监护下,术前辅助IM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裴文晔;张峻;闫芙军;王萍;赵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局部控制率及近期疗效. 方法 从2006年1月-2013年1月收集了187例肝癌患者,共209个病灶. 其中有112个为邻近肺、膈肌、腹壁、结肠、胃和胆囊区的病灶. 对以上209个病灶进行微波消融治疗,病灶平均直径为3.92 cm. 消融治疗后一个月行增强CT检查,术后每三个月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肝功能、AFP水平及生活质量进行随访,评价其有效性. 结果 186个病灶达到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率为88 .99%. 对于<3 cm的病灶完全消融率可达100%. 23个病灶消融后出现局部肿瘤进展. 17例患者出现临床轻度并发症,轻微并发症发生率约为5.82%. 在本研究中未出现死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 对于<5 cm的肝癌病灶,包括对位于特殊危险区域的肝癌病灶进行微波消融是安全可行的;尤其是对于<3 cm的小肝癌患者,微波消融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尹立楠;刘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1 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 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3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试验影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实用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一稿两投(一稿多投)是指同样的文稿或实质性内容相同的文稿投寄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媒体. 重复发表是指同样的文稿或实质性内容相同的文稿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媒体发表,无论是印刷版媒体还是电子媒体.
作者:《实用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本文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RET( Rearranged during transfection)原癌基因及编码产物的结构,参与细胞内信号的转导方式,以及RET基因与甲状腺癌、乳腺癌、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RET基因编码酪氨酸激酶受体,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RET原癌基因重排在乳头状甲状腺癌中较常见,其在乳腺癌、肺癌中的重排研究近来受到关注. 此外,RET也是肿瘤治疗的一个有意义的靶点.
作者:孙冀;苗素生;裴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近期,科学家们合作完成了首个实体瘤3D计算机模型. 该模型不仅刻画了一种致命肿瘤的形状,还展现了它的生长、突变以及演变的过程. 这个模型有助于人们对肿瘤内部异质性的理解,以及肿瘤的生长转移机制和治疗效果的评价.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科学家已经知道,激活生长因子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能够促进很多种肿瘤的继续恶化. 如果用一种细胞因子或者分子能够阻止肿瘤中生长因子受体的激活,那么癌细胞继续扩增就可能被遏制住. 研究人员们找到了一种细胞因子能够关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 EGFR)的表达,这种细胞因子的深入研究可能会给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实用肿瘤学杂志》为肿瘤领域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广大肿瘤专业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肿瘤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诊疗经验以及与肿瘤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 为提高本刊的载文质量,缩短发表周期,及时、准确、快速的将肿瘤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的成果呈现给读者,我刊拟招聘肿瘤相关专业的兼职审稿人若干名.
作者:《实用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 ,筛选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危险因素. 方法 24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经超声检查,并手术治疗有明确病理诊断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将术前结节的超声特征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 筛选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危险因素. 结果 经过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纵横比≥1、微钙化、低回声是甲状腺癌患病的影响因素. 本次研究同时发现微钙化可做为预测甲状腺癌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论 超声医生可以在临床诊断中,参考本研究筛选出的危险因素作为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及转移的辅助指标. 在未来,前瞻性的更大规模的同类研究仍有必要.
作者:冯卓颖;鹿瑶;苏雁欣;都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生活事件、情绪状态及个性行为特征等心理社会应激因素与甲状腺癌发病的相关性,为更有效的防治甲状腺癌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经病理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例组102人和病理为甲状腺良性疾病的对照组114人,采用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测试其生活事件、情绪反应及应对方式等三个方面. 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劳累过度(OR=3.198)、子女前途问题(OR=7.785)、忧郁(OR=6.014)、焦虑(OR=18.853)、将情绪压到心底(OR=7.836)是甲状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而愉快的情绪状态(OR=0.054)和能够尽快忘掉不愉快的应对方式(OR=0.093)是甲状腺癌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结论 某些负性生活事件、消极的情绪及应对方式与甲状腺癌的发病相关,而保持心情愉快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甲状腺癌发病的几率.
作者:丁兆明;陈琢;陈丽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研究人员们通过研究证明皮肤癌、乳腺癌和大肠癌细胞经常会产生大量前列腺素E2 ( PGE2 ) ,这种分子能够减弱免疫系统对病变细胞的正常应答,帮助癌细胞进行隐藏,这一过程使得肿瘤能够快速生长,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免疫治疗方法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为提高稿件处理效率,缩短文稿刊出时间,本刊已经开通《实用肿瘤学杂志》在线投稿审稿系统,网址为www.syzlxzz.com. 该系统主要包含作者投稿查稿、专家审稿和编辑处理稿件三个部分. 作者可直接在网上投稿并查询稿件审理进度,外审专家可以在线审稿.
作者:《实用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发现及应用对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DCLK1是首次被发现只存在于肿瘤干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干细胞的标志物. DCLK1在胃肠道癌、食道癌、胆管癌和神经胶质瘤等肿瘤细胞中均有表达,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迁移复发都密切相关. 尽管DCLK1作为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还存在很多未知,但是DCLK1为肿瘤的靶向特异性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前景.
作者:吕福莲;高翔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常规核磁共振(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107例经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运用常规MRI序列、常规MRI联合DWI序列对直肠癌进行术前T分期,于检查后1周内行手术治疗并取得病理结果,将影像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两种方法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的准确性. 结果 107例患者中,常规MRI检查诊断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84.11%(90/107),与病理T分期间一致性检验较好( Kappa=0.652,P<0.001);常规MRI+DWI检查诊断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性为90.65%(97/107),与病理学T分期间一致性检验较好(Kappa=0.732,P<0.001). 结论 与常规MRI序列相比,常规MRI 联合DWI 诊断直肠癌T 分期准确性更高,可为临床提供较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琪璠;张修石;于友涛;张红霞;于秋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测定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血脂水平,探讨血脂异常与远处转移的关系,及化疗后血脂水平变化与近期疗效的关系. 方法 收集154例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空腹血脂水平,远处转移组患者化疗2周期后第14天再次测定血脂水平. χ2 检验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及基线血脂水平与远处转移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配对t检验分析远处转移组患者化疗后血脂各指标变化与疗效关系. 结果 乳腺癌远处转移与肿块大小、区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高TC、高TG及高LDL-C血症有关(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块大小(OR=1.563)、区域淋巴结转移(OR=1.983)、高TC血症(OR=1.502)、高TG血症(OR=1.877)是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远处转移组中化疗有效组( PR+SD) ,TC、TG及LDL-C水平有降低趋势,HDL-C水平有升高趋势,疗效PR组TG水平降低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高脂血症与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远处转移相关,有效的抗肿瘤治疗可降低血脂水平. 动态监测血脂水平可作为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远处转移及疗效评价的辅助参考指标.
作者:李欢;井明晰;孙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Biglycan及FAK信号通路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构建Biglycan过表达的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并采用FAK抑制剂处理. 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空载体抑制剂处理组、Biglycan过表达组和Biglycan 过表达抑制剂处理组,处理时间为24h .通过Western blot 及MTT 检测的方法,观察各组HCT116 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及FAK、p-FAK、PCNA、p53 的表达情况.结果 过表达Biglycan 能够显著促进HCT116 细胞的增殖以及FAK 的磷酸化(P <0.01),并导致PCNA 表达水平的显著升高和p53 表达水平的显著抑制(P <0.01);而FAK 抑制剂PF-562271 作用能够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能力,Biglycan对p-FAK、PCNA、p53 蛋白表达水平的调控被抑制(P <0.01).结论 Biglycan通过促进FAK 信号通路的活化调控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邢晓静;谷小虎;肖景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通路在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迁移中的显著作用决定了该信号通路在癌细胞的进展过程中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TGF-β通过经典和非经典的这两类信号转导途径来改变细胞的表型,发挥着肿瘤抑制或肿瘤促进的作用. TGF-β通过诱导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来驱动肿瘤细胞进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上皮细胞获得新的间充质的表型,使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增强. 这证明了TGF-β通路是促进肿瘤发展的因素. 然而也有相反的证据表明,癌细胞中TGF-β信号转导途径的缺失与阻断也可以导致肿瘤细胞转移能力的增强. 这篇综述回顾TGF-β对肿瘤微环境组成部分的调节和这种调节如何引起肿瘤进展作相关研究.
作者:刘本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ECLIPSE计划系统对局部晚期喉癌适形放疗(3DCRT)和逆向调强适形放疗( IMRT)计划作剂量学比较,评估不同照射方法的优缺点. 方法 选择6例病理证实的局部晚期喉癌患者,用ECLIPSE对每例患者分别作出3DCRT和IMRT计划. 根据靶区V95%、D5%、D95%、靶区大值、小值及平均值和正常组织受量D50、D33、D5、Dmax和Dmean来比较这两种计划剂量学的差异. 结果 两种不同计划中的靶区分布中,GTV和GTVnd差别不大,但对于亚临床区CTV和某些正常组织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对局部晚期喉癌原发灶及阳性淋巴结,3DCRT和IMRT计划均有较好覆盖. 但在亚临床病灶方面,IMRT比3DCRT包含靶区更好一些,且IMRT减少了腮腺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
作者:孙迪;云惟康;葛晓峰;陈林;胡洪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