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蕾;姜季;张明岩;王影;尤艳;王艳
目的 探讨常规核磁共振(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107例经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运用常规MRI序列、常规MRI联合DWI序列对直肠癌进行术前T分期,于检查后1周内行手术治疗并取得病理结果,将影像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两种方法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的准确性. 结果 107例患者中,常规MRI检查诊断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84.11%(90/107),与病理T分期间一致性检验较好( Kappa=0.652,P<0.001);常规MRI+DWI检查诊断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性为90.65%(97/107),与病理学T分期间一致性检验较好(Kappa=0.732,P<0.001). 结论 与常规MRI序列相比,常规MRI 联合DWI 诊断直肠癌T 分期准确性更高,可为临床提供较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琪璠;张修石;于友涛;张红霞;于秋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局部控制率及近期疗效. 方法 从2006年1月-2013年1月收集了187例肝癌患者,共209个病灶. 其中有112个为邻近肺、膈肌、腹壁、结肠、胃和胆囊区的病灶. 对以上209个病灶进行微波消融治疗,病灶平均直径为3.92 cm. 消融治疗后一个月行增强CT检查,术后每三个月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肝功能、AFP水平及生活质量进行随访,评价其有效性. 结果 186个病灶达到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率为88 .99%. 对于<3 cm的病灶完全消融率可达100%. 23个病灶消融后出现局部肿瘤进展. 17例患者出现临床轻度并发症,轻微并发症发生率约为5.82%. 在本研究中未出现死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 对于<5 cm的肝癌病灶,包括对位于特殊危险区域的肝癌病灶进行微波消融是安全可行的;尤其是对于<3 cm的小肝癌患者,微波消融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尹立楠;刘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大肠癌已经成为威胁世界各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需要大量的卫生资源对其进行防治. 经济学评价能为提高卫生资源在大肠癌症防治领域的配置效率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对已发表大肠癌筛查经济学评价研究从发表时间、地域、评价方法、研究角度、投入产出测量、模型和策略推荐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系统综述.
作者:黄卫东;于洪娟;郑二维;贺长志;赵晓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Biglycan及FAK信号通路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构建Biglycan过表达的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并采用FAK抑制剂处理. 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空载体抑制剂处理组、Biglycan过表达组和Biglycan 过表达抑制剂处理组,处理时间为24h .通过Western blot 及MTT 检测的方法,观察各组HCT116 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及FAK、p-FAK、PCNA、p53 的表达情况.结果 过表达Biglycan 能够显著促进HCT116 细胞的增殖以及FAK 的磷酸化(P <0.01),并导致PCNA 表达水平的显著升高和p53 表达水平的显著抑制(P <0.01);而FAK 抑制剂PF-562271 作用能够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能力,Biglycan对p-FAK、PCNA、p53 蛋白表达水平的调控被抑制(P <0.01).结论 Biglycan通过促进FAK 信号通路的活化调控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邢晓静;谷小虎;肖景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血管生成以及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旨在探讨胃癌中HER-2表达的临床意义,为胃癌患者术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和临床基础.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室2012年3月-2013年7月行手术切除的原发胃癌组织398例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363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Immunohis-tochemistry,IHC)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HER-2阳性表达率,同时分析HER-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血管生成以及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 结果 (1)胃癌组织中HER-2的阳性表达率为14.07%(56/398),显著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0(0/363)(P<0.05);(2)Lauren分型、肿瘤部位、脉管浸润情况、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与HER-2阳性表达相关(P<0.05),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生长方式与HER-2表达无相关性(P>0.05). T分期中,T4 期的HER-2表达率高于(T1 +T2 +T3)期,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56例HER-2阳性表达组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值为58.63 ±19.97,342例HER-2阴性表达组的MVD值为49.04 ±19.25,具有统计学差异,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两组间呈正相关( r=4.33,P<0.001);(4)早期复发率方面,HER-2阳性表达组1年、1.5年复发率分别为16.00%、38.00%,高于HER-2阴性表达组的8.81%、25.53%,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HER-2在胃癌组织中存在着过度表达,HER-2的过度表达与胃癌患者的Lauren分型、肿瘤部位、脉管浸润情况、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生长方式无关;HER-2的过度表达与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呈正相关;HER-2的过度表达与术后的早期复发可能存在相关性,需待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作者:郑国良;郑志超;赵岩;张涛;张剑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近期,科学家们合作完成了首个实体瘤3D计算机模型. 该模型不仅刻画了一种致命肿瘤的形状,还展现了它的生长、突变以及演变的过程. 这个模型有助于人们对肿瘤内部异质性的理解,以及肿瘤的生长转移机制和治疗效果的评价.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科学家已经知道,激活生长因子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能够促进很多种肿瘤的继续恶化. 如果用一种细胞因子或者分子能够阻止肿瘤中生长因子受体的激活,那么癌细胞继续扩增就可能被遏制住. 研究人员们找到了一种细胞因子能够关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 EGFR)的表达,这种细胞因子的深入研究可能会给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实用肿瘤学杂志》为肿瘤领域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广大肿瘤专业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肿瘤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诊疗经验以及与肿瘤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 为提高本刊的载文质量,缩短发表周期,及时、准确、快速的将肿瘤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的成果呈现给读者,我刊拟招聘肿瘤相关专业的兼职审稿人若干名.
作者:《实用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发现及应用对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DCLK1是首次被发现只存在于肿瘤干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干细胞的标志物. DCLK1在胃肠道癌、食道癌、胆管癌和神经胶质瘤等肿瘤细胞中均有表达,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迁移复发都密切相关. 尽管DCLK1作为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还存在很多未知,但是DCLK1为肿瘤的靶向特异性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前景.
作者:吕福莲;高翔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研究人员发现,降低氧气传感分子PHD2的表达可削弱乳腺癌转移(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的能力. 乳腺癌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死因,主要死于癌细胞的转移. 抑制PHD2可能在治疗乳腺癌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摘自:Cell Report).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研究人员们通过研究证明皮肤癌、乳腺癌和大肠癌细胞经常会产生大量前列腺素E2 ( PGE2 ) ,这种分子能够减弱免疫系统对病变细胞的正常应答,帮助癌细胞进行隐藏,这一过程使得肿瘤能够快速生长,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免疫治疗方法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Biglycan对局部黏着斑激酶( Focal adhesion kinase,FAK)活化的影响,探索其是否通过调控FAK信号通路影响结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方法 构建过表达Biglycan的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并施加FAK抑制剂处理. 实验设置空白对照组(HCT116)、空载体对照组(Vector),空载体抑制剂处理组(Vector+PF-562271)、Biglycan过表达组(Biglycan)和Biglycan过表达抑制剂处理组(Bigly-can+PF-562271). 抑制剂处理24 h后,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FAK、p-FAK在各组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采用Transwell实验分析各组结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结果 Biglycan过表达后会显著提高FAK的磷酸化水平,促进HCT116细胞的侵袭和迁移(P<0.01);FAK抑制剂PF-562271能够明显降低p-FAK的表达,逆转Biglycan对结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有影响( P<0.01). 结论 Biglycan通过激活FAK信号通路影响结肠癌细胞系HCT116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谷小虎;肖景东;邢晓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1 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 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3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试验影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实用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生活事件、情绪状态及个性行为特征等心理社会应激因素与甲状腺癌发病的相关性,为更有效的防治甲状腺癌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经病理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例组102人和病理为甲状腺良性疾病的对照组114人,采用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测试其生活事件、情绪反应及应对方式等三个方面. 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劳累过度(OR=3.198)、子女前途问题(OR=7.785)、忧郁(OR=6.014)、焦虑(OR=18.853)、将情绪压到心底(OR=7.836)是甲状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而愉快的情绪状态(OR=0.054)和能够尽快忘掉不愉快的应对方式(OR=0.093)是甲状腺癌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结论 某些负性生活事件、消极的情绪及应对方式与甲状腺癌的发病相关,而保持心情愉快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甲状腺癌发病的几率.
作者:丁兆明;陈琢;陈丽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Kaposi型血管内皮瘤是一种定义为中间型的血管肿瘤. 本文对1例发生于小肠系膜Kapo-si型血管内皮瘤患者的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 该例患者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症状,影像学示肠系膜巨大软组织肿块并侵犯回肠,临床未见卡梅诺现象( Kasabach-mer-ritt phenomenon,KMP) ,光镜下可见海绵状脉管样结构,部分区域间质伴淋巴细胞聚集灶,其间散在较多由短梭形细胞瘤构成的结节,结节内瘤细胞呈纵横交错排列并形成条索或裂隙样血管. 免疫组化:CD31 (+),CD34(+),D2-40(+),C-Kit(-),SMA(-),Ki-67(1%).
作者:徐俊;罗天航;薛绪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血红素加氧酶-1(HO-1)是一种重要的抗炎、抗凋亡、抗氧化及耐药相关基因. 在生理状态下,人体正常组织中的HO-1蛋白呈低表达. 在遭受酒精、辛辣及热烫等持续刺激时,其表达升高.HO-1的表达异常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基因多态性及分解血红素产生的代谢产物(胆红素、Fe2+、CO)参与的多条信号通路的激活,并影响多种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 另外,在许多肿瘤中HO-1表达水平上调,不仅影响肿瘤微环境中氧化应激水平对肿瘤细胞生长及增殖的调节,而且还能诱导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 因此,HO-1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
作者:任全广;杨盛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脑胶质瘤中CDK4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脑胶质瘤组织和8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DK4和β-Catenin的表达,并将其按WHO 2000年神经系统肿瘤病理学分级标准进行分类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45例脑胶质瘤组织中CDK4和β-Catenin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和77.8%,与癌旁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DK4和β-Catenin的表达均与WHO分级和组织学分型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DK4和β-Caten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P<0.01),二者表达均阳性患者恶性程度高. 结论 脑胶质瘤中CDK4和β-Catenin的表达增高可能与胶质瘤的恶性变和恶性胶质瘤的发生有关,二者相结合有望成为胶质瘤恶性评估的重要指标.
作者:董天华;沈欣;梁亚男;刘宇;佟丹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OLC1表达与结直肠肿瘤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 OLC1表达情况,采用单变量及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OLC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71.3%(107/150)结直肠癌组织中OLC1呈高表达. OLC1的表达情况与结直肠癌的UICC分期和组织分化具有显著相关性( P<0 .001) , 癌组织染色强阳性与弱阳性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6.6%和95.3%(P<0.0001). 结论 OLC1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和预后有关,也是结直肠癌一个新的重要生物标记.
作者:刘静蕾;姜季;张明岩;王影;尤艳;王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为提高稿件处理效率,缩短文稿刊出时间,本刊已经开通《实用肿瘤学杂志》在线投稿审稿系统,网址为www.syzlxzz.com. 该系统主要包含作者投稿查稿、专家审稿和编辑处理稿件三个部分. 作者可直接在网上投稿并查询稿件审理进度,外审专家可以在线审稿.
作者:《实用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ECLIPSE计划系统对局部晚期喉癌适形放疗(3DCRT)和逆向调强适形放疗( IMRT)计划作剂量学比较,评估不同照射方法的优缺点. 方法 选择6例病理证实的局部晚期喉癌患者,用ECLIPSE对每例患者分别作出3DCRT和IMRT计划. 根据靶区V95%、D5%、D95%、靶区大值、小值及平均值和正常组织受量D50、D33、D5、Dmax和Dmean来比较这两种计划剂量学的差异. 结果 两种不同计划中的靶区分布中,GTV和GTVnd差别不大,但对于亚临床区CTV和某些正常组织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对局部晚期喉癌原发灶及阳性淋巴结,3DCRT和IMRT计划均有较好覆盖. 但在亚临床病灶方面,IMRT比3DCRT包含靶区更好一些,且IMRT减少了腮腺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
作者:孙迪;云惟康;葛晓峰;陈林;胡洪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