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利强;张玮;赵广高;郑里翔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观察复方青黛软膏治疗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90例湿疹患者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再分层随机分试验组(复方青黛软膏)47例和对照组(冰黄肤乐软膏)43例,每日各外用2次,观察2周.结果:两组总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试验组内亚急性湿疹的总有效率高于急性、慢性湿疹(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复方青黛软膏外用安全性高,临床疗效类似于冰黄肤乐.尤适宜亚急性湿疹外用.
作者:唐海燕;刁庆春;刘毅;李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心肾不交型失眠,临床以心烦不寐、或时寐时醒、心悸多梦为主要表现.治疗当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为原则.
作者:滕斐;张永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浅析<伤寒论>、<金匮要略>方中桂枝的应用特点,从发汗解表、调和营卫、平冲降逆、温经通脉、温通心阳、温肾化气等6个方面予以探讨,以求仲景遣药组方之妙.
作者:于海;李秀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概述慢性肌筋膜炎的发病机理,介绍毫火针治疗慢性肌筋膜炎的方法,多角度地分析探讨了其治疗原理和机制,阐明其科学性和实用性,为开展这项临床工作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
作者:钟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调查分析中成药说明书中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项存在的问题,为完善药品说明书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药房中成药说明书129 份,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6 年颁布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及其他参考资料对不同剂型的中成药说明书中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项项欠缺情况进行统计并考察其文字表述的规范性.结果:在所调查的129份中成药说明书中,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明确叙述的标注率分别为34.88%、46.51%、78.29%;2 个剂型的说明书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述欠完整、规范.结论:中成药说明书仍需要不断完善,其表述的不完整现象应引起重视并加强监管.
作者:林润好;魏燕华;何金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江西雷公藤各部位雷公藤甲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色谱柱为Dikma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0分钟25%A→10分钟30%A→20分钟35%A,流速1.0 mL·分-1,检测波长218 nm,柱温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显示,根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为9.13μg/g,茎中雷公藤甲素未检出,叶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为10.87μg/g.雷公藤根和叶中雷公藤甲素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17-99.18%(RSD 为1.74-4.33%)(n=3 × 3)和102.02-103.33%(RSD为2.19-4.57%)(n=3×3).雷公藤甲素进样量在2-8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叶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略高于根中含量,因叶易于再生,可替代根作为制备雷公藤甲素的资源.本法能准确、简便测定雷公藤各部位雷公藤甲素的含量,为江西产雷公藤质量评价、资源开发和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建群;刘一文;舒积成;张锐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本文乃笔者从跟随陈祖皋老中医临证实践中整理出的4个儿童期久咳案,从4个不同的侧面介绍陈祖皋老中医运用镇肝利咽、温肺豁痰、蠲饮平逆、气阴双补等法辨证治疗久咳的宝贵经验,也有益于内科、儿科临床诊治,以此也可一窥陈老先生的临证辨治思路和用药特色.
作者:侯春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65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予益肾补血汤口服联合灌肠方保留灌肠.2周为一疗程,两个疗效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四周后临床症状改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有提高,血肌酐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益肾补血汤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可有效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皮鹰;钟阳红;章小稳;刘满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从陆英中提取三萜酸类成分的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了陆英三萜酸类成分的提取工艺,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结果:采用85%乙醇作提取溶媒、提取两次,每次2h,能较好的提取陆英三萜酸类成分;采用三次水沉除杂和0.1%活性炭脱色处理后,陆英三萜酸类成分的含量能达到90%以上.结论:该方法能较好提高陆英三菇酸的得率和纯度.
作者:严建良;吴安明;何杨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种病变,多发于30-50岁经产妇.患者以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和进行性加重痛经为主要临床表现,痛苦较大[1].西医药物治疗以性激素导致患者较长时间闭经为主要手段,但治疗效果不理想,且副作用大,终多选择手术治疗[2].中医辨治有一定优势,既可缓解症状,又可调经治本.
作者:杜欢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针灸疗法是中医学遗产的一部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也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是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可能在其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针灸也不例外,针灸不良反应指的是在临床正确辨证施治原则下使用针灸防治疾病时出现的、非预想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或有害反应.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组织器官损伤、交叉感染、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如虚弱、过敏反应)等,由于临床错误的使用导致的其他意外情况,以及造成的患者疾病加重的情况.笔者在临床上碰到2例患者,针灸后癫痫发作,将对其介绍及分析,希望给临床针灸工作提供帮助.
作者:戴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汗证是汗液外泄异常的一种病证,多为人体阴阳失调,营卫失和,腠理开阖不利而致,临床上有自汗、盗汗、脱汗、战汗之分,亦有局部的额汗、手足汗、半身汗之别,但以自汗、盗汗为临床常见病证,现结合笔者临证辨治体会,将其分述如下,望同道指正.
作者:侯美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夏桂成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尤为重视经后期的治疗,治疗原则以滋阴养血为主,提出动静结合等思想观念,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江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刺疏通调理足阳明胃经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足阳明胃经上的有效腧穴,采取针刺疏通调理足阳明胃经法,使经络和腧穴的作用有效的结合起来治疗肥胖症60例,结果:显效21例,有效3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经T 检验分析,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5),结论:该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安全有效,并对血脂及血糖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胡伟勇;邹娴;薛云姝;曹正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子午流注纳甲法增强常规针刺治疗经前期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探寻本病治疗的更加方法.方法:在常规辩证针刺取穴的基础上,配合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以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结果:子午流注纳甲法合并常规临床疗效更佳.提示:此法治疗经前综合症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探索价值,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牧真;侯书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肝主疏泄,藏血,藏魂,五脏易动肝气,肝居右,中焦脾胃之运化升降,均赖肝之疏泄.肺金居上,又克制肝木,肺气不足,木易反侮,而形成木火刑金之证;肾主水,滋养肝木,肝为女子之先天,故补肾填精,又不能忽视肝木的和调,精血同源,故补肾则要调肝,因肝郁可抑制肾精,阻止肾精的滋生,亦可抑制和干扰脾胃和心肺功能;心主神志,神志失调又会波及于肝,因恚事主合于肝,肝脏容易受溅,因此中医辨证要有主次之分,有时兼证转为主证,主证匿而为兼,二是脏腑的失调也易动肝气,引起肝气郁结.
作者:章新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围绝经期是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后一次月经后一年,即绝经过渡期至后一次月经后一年.围绝经期高血压是指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高血压,表现为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候群,同时伴有血压升高,并可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作者:陈龙群;王雄力;陈丽芬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介绍已故武汉市中医医院院长、名老中医黄寿人大夫关于高血压病诊治的学术思想.
作者:夏循礼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小儿腹泻多是由于外感邪气致使脾失健运,或者伤食导致脾胃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表现为腹泻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等.临床上伤食泻、寒湿泻、湿热泻、脾肾阳虚泻为常见,根据各种证型,多采用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等推拿手法配合艾灸神阙穴治疗,取得很好疗效.
作者:刘园;李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从阴虚与痰湿相兼致病的病理关系、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施治用药进行了探讨.
作者:刘善京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