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海琳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对原发性痛经大鼠的作用.方法:以原发性痛经大鼠脾脏NK细胞活性和子宫内膜PGE2、PGF2a含量为观察指标,并与西药芬必得作对照观察.结果:中药高剂量组NK细胞活性显著提高,子宫内膜中PGF2a含量降低、PGE2含量增加,效果优于西药(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对原发性痛经大鼠具有提高大鼠脾脏NK细胞活性、降低大鼠子宫内膜中PGF2a含量和增加PGE2含量的作用.这可能是临床运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内在机理之一.
作者:齐峰;赵舒;崔健美;邱昌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表现为面部淡褐色或深褐色的不规则的斑片,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病程长,难治愈,现代医学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然中医药治疗此病有独特疗效.笔者跟从浙江省杭州市名中医汪明德教授学习多年,发现很多患者面部色斑与妇科疾病密切相关,汪师从治疗妇科疾病角度治疗黄褐斑往往能收到良好功效,兹将汪师治疗妇女面部黄褐斑的经验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作者:周倩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神应养真丹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神应养真丹,对照组采用胱氨酸片、谷维素.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但痊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顾海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药药浴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86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予维生素C、钙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我科协定方(皮肤外洗2号方)中药药浴,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7%,对照组为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皮肤外洗2号方中药浴治疗慢性湿疹较外用炉甘石洗剂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董冬香;龚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介绍孙希焕教授辨证论治小儿夜啼的临床经验.认为小儿夜啼是以肝经积热为病因病机之疾患;治疗以清肝泄热除烦为大法,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潘永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妊娠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症状无异于一般性周围性面瘫,表现为病变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由于人群的特殊性,针灸治疗在常规基础上有所修改.
作者:程维芬;陈晶晶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期可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活动期病机多以肠腑湿热为主,兼有脾虚不运,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兼健脾行气;缓解期病机则以脾肾阳虚为根本,可兼夹有湿热、瘀血、积滞等病理因素,治疗上当以温补脾肾为主,佐以祛湿消瘀.
作者:曹婷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勃起功能障碍(ED)是糖尿病(DM)常见的并发症,国内外报道的由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DMED)的发病率为19%-86.3%,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5倍,其病因病机复杂,治疗难度较大,严重影响了男性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中医药治疗DMED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难题.本文从中医发病机制、治疗原则和具体治法方面,将DMED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吴强;戴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荨麻疹是皮肤科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对本病很早就有了认识,并提出了治则和方药.本文通过对腧穴热敏灸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病例收集,分析、总结腧穴热敏灸在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机理及方法.
作者:邹国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皮疹多形性,易渗出,对称分布,瘙痒剧烈,慢性病程,反复发作,有演变成慢性湿疹的倾向,难于治愈的特点.近年来,湿疹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可能与大气及环境污染、食品添加剂的广泛应用、现代人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有关.多数患者可在短期内治愈,少数患者可进行性加重,甚至发展成红皮病而危及生命.中医治疗湿疹具有特色,本着标本兼顾,内外并治,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治疗原则,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徐金枝;龚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竹叶青蛇咬伤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病人随机单盲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静滴痰热清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肿胀开始消退时间、肿胀完全消退时间、止痛时间及疗程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痊愈率高,而肿胀开始消退时间、肿胀完全消退时间、止痛时间及疗程等指标两组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竹叶青蛇咬伤能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吴泽铭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补气活血汤对慢性肾炎中医辨证属脾肾气虚兼有血瘀患者蛋白尿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肾炎患者45例,其中男23例,女22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减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补气活血汤可降低慢性肾炎辨证属脾肾气虚兼有血瘀患者的尿蛋白,延缓肾功能的下降.
作者:王晓星;刘贤亮;郑昌志;李传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取肩关节周围穴位为主进行针刺,并于针柄上加艾灸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1个疗程为10天),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愈48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3例.有效率95.1%.结论:温针灸治疗肩周炎效果理想.
作者:俞国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医症状对于证候有着一定的重要程度,在建立规范数据库的基础上,以<方剂学>中正方信息为实验数据,引入TFIDF方法得到正方主治症状对于证候的重要程度的客观值,并总结特征症状对于证候的权重应大于平均权重,由此可发现证候的特征症状范围.
作者:杨霞;邹圣容;王燕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塞因塞用和通因通用治法属于反治法.罗陆一教授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40余载,中医理论深厚,笔者有幸跟师罗教授,现将其在临床中应用塞因塞用和通因通用治法验案数例报道如下,供同道借鉴参详.
作者:邢洁;罗陆一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方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加十二指肠半结扎术建立混合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61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和假手术组(n=17)和实验组两组(每组17只),以相同的方式复制动物模型后分别给予疏肝和胃方中药和达喜灌胃(各17只).测定大鼠食管下段pH值及胃液pH值,在光镜下观察食管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并应用免疫组化和放免的方法检测环氧合酶(COX)-2和前列腺素(PGE2)在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组织的表达.结果:(1)模型组,实验组比假手术组食道下端PH降低(P<0.01),而胃液PH升高(P<0.01).(2)中药组、西药组较模型大鼠食管粘膜炎症明显改善(P<0.01).(3)在正常组大鼠食管组织中COX-2无表达,模型组表达阳性,且显著高于中药组COX-2的表达(P<0.01).(4)模型组比正常组大鼠食管粘膜PGE2含量明显增高(P<0.01),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肝和胃方能改善RE大鼠食管粘膜的病理状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调控模型大鼠食管粘膜COX-2的表达,下调PGE2的含量,减轻食管炎症.
作者:程艳梅;王高峰;王宏伟;孙永顺;孙曼平;朱生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弱视是一种先天或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由于进人眼内的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视觉剥夺)和(或)两眼视觉输入不等引起的清晰物像与模糊物像之间发生竞争(两眼相互作用异常),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远视力≤0.8且不能矫正的疾患.一般眼科检查无任何器质性损害,常以功能性因素为主[l],弱视患病率为0.14%-4.32%[2].中华眼科学会儿童弱视斜视防治组,1985年在全国各地普查37 745名受检儿童中,弱视占2.8%.全国约4亿儿童估计有1千多万儿童患弱视,为数相当惊人.因此弱视的发现与治疗非常重要.
作者:彭智谋;朱优凤;陈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支持向量机用于中药药性判别中的可行性,探索中药基原性状影响药性的共性特征及其规律性.方法:收集<中华本草>中收录的药性明确、基原性状详尽且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药1 728种,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与药性有关的性状指标,再以支持向量机对中药药性判别分类.结果:构建了含有24个基原性状指标与药性相关性分析的判别模型;测试组864种中药中,热性药的判别正确率为67.99%,寒性药的判别正确率为77.05%,整体正确率为73.61%.结论:24个基原性状指标与中药药性有关,支持向量机能够进行药性快速识别.
作者:王鹏;王振国;薛付忠;商庆新;张永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二至五叶汤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将231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二至五叶汤,对照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去女贞子、旱莲草,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率74.14%,总有效率为88.79%,对照组治愈显效率46.09%,总有效率70.43%,两组治愈显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二至五叶汤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显著.
作者:徐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总结综合治疗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先择96例患者行有针对的综合治疗,随访评价治疗效果.结果:9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3-6个月,平均4.5个月,参照徐农等[1]的评定标准拟定优26例,良45例,一般20例,差5例,总有效率94.8%.肘关节活动范围平均达到120°.结论:综合疗法对肘关节功能障碍具有肯定的疗效,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作者:熊兴勇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