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霆婷;姜玉华;蓝孝筑
氩氦刀冷冻是一种只在刀尖冷冻,刀柄保持常温惟一可用氦气解冻的微创靶向冷冻仪器.这种冷热逆转疗法对肿瘤摧毁更为彻底,并可调控肿瘤抗原,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1].此项技术因术后出血少、损伤少、效果好而为患者所接受.2003年7月-2004年10月我院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56例,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薛凤艳;徐金香;孙光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层粘连蛋白(laminin,LN)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重要组成成分,它与肿瘤细胞表达的层粘连蛋白受体(laminin receptor,LN-R)结合产生多种生物学行为,LN-R与大多数肿瘤的转移和预后具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者:刘贵秋;王玉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癌性恶病质(cancer cachexia,CC)主要是由肿瘤毒性产物及机体释放的细胞因子引起的以全身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一种继发性反应,其发生的确切分子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通过对CC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针对发病机制为基础的治疗药物将明显改善CC患者的预后.同时作者提出CC的诊断标准供参考.
作者:赵艳凤;姜达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误诊原因.方法 复习62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应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结果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以鼻塞、涕血和头痛为主要症状,表现为面部中线破坏性病变.病理改变为肿瘤性淋巴样细胞弥漫或散在分布于凝固性坏死和多种炎细胞混合浸润的背景上.所有病例表达T细胞标记,不表达B细胞标记;NK细胞标记阳性5例;EB病毒mRNA阳性56例(90%).结论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误治.免疫组化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方法.患者以T细胞为主,大多有EBV感染.
作者:徐刚;陈德忠;王槐富;何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Maspin属于丝氨酸家族的一种新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胃癌中表现出抑瘤活性.Maspin是1994年Zon等采用杂交消减技术于正常乳腺上皮组织中发现的,其功能相当于抑癌基因.Maspin在恶性肿瘤低表达及其在肿瘤转移细胞中的缺失由转录水平进行调节.
作者:刘胜霞;白玉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骨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多发生于10-20岁的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早期即可出现血源性播散和全身弥漫性转移.传统的治疗方法为行高位截肢术配合大剂量静脉化疗,但仍不能有效地控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预后比较差.
作者:姜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初被鉴别出来是因为它们能诱导异位的软骨和骨形成[1],由于其在大多数肿瘤中均有高表达而成为研究的新热点,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肿瘤细胞内BMPs的表达亚型及程度以及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上,对该蛋白能否成为一种新的判断预后的指标及应用于临床治疗目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就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刘飞;姜藻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70例大肠癌组织及距癌灶3 cm以外的癌旁组织、10 cm以外的正常组织中CyclinDl、CDK4、p16和Pb进行检测.结果 CyclinD1和CDK4在大肠癌中过度表达,分别为36/70(51.4%)和28/70(40.0%),并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反比,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其CyclinD1和CDK4的阳性率分别为70.0%和60.0%,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阳性率分别为44.0%和32.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在大肠癌中为低表达33/70(47.1%),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p16的表达分别为57.1%和71.4%,Rb在大肠癌、癌旁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65.7%、78.6%和85.7%.CyclinD1与CDK4呈正相关关系(P<0.05).CyclinD1与p16、p16与Rb是负相关关系(P<0.05、P<0.05).结论 CyclinD1、CDK4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16的表达可能受Rb蛋白的负调控;CyclinD1的过度表达和p16的低表达在大肠癌发生中起协同作用;
作者:陈小贺;孟文格;李保东;马云龙;付泽娴;谢绍建;蔡建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塞来昔布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抑制机制,探讨塞来昔布对宫颈癌的治疗意义.方法 Hela细胞分以下3组培养:Hela细胞对照组(A),仅用常规培养液(MEM)培养.塞来昔布设置2个浓度亚组,10 μmol/l(B1)、50 μmol/l(B2)在作用48h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增殖状态,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经塞来昔布作用的细胞形态和生长状态都有改变,细胞相对增长缓慢,随浓度的增长,细胞数呈递减的趋势;随着塞来昔布浓度的增加,COX-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塞来昔布可能通过抑制COX-2蛋白的表达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
作者:郑秀娟;李淞漪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以来的190例病例,通过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方进行组织学和细胞学诊断,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sSpeed16多层螺旋CT扫描机做引导,根据患者CT扫描结果确定穿刺体位和穿刺部位,先行病灶部位薄层扫描(层厚一般为5 mm),然后根据扫描图像确定进针点、进针深度和进针角度.采用意大利Modena公司生产的18G半自动切割式活检针,按预先测定的角度、深度穿刺进针,穿刺至病灶边缘,扫描观察穿刺针与病灶的关系;如不合适,调整穿刺针的角度、深度和方向,再次扫描直至确认穿刺针在病灶内.然后取材.结果 本组穿刺的190例病例,181例(95%)获得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仅9例未确诊,5例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在胸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鹏飞;尚乃舰;胡宝茹;孙亚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Ⅱ-Ⅲ期大肠癌根治术后病人的辅助化疗CF+5-Fu与FT-207+L-OHP两种方案的远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CF+5-Fu组58例,给予CF(200 mg)静脉滴注2h+5-Fu(375 mg-500 mg/m2)静脉滴注4-8 h,均为d1-5;FT-207+L-OHP组27例,FT-207(1g)静脉滴注d1-5+L-OHP(80 mg-120 mg/m2)静脉滴注d1.每例化疗三个周期以上,比较1年生存率、1年无病生存率、2年生存率、2年无病生存率及毒副反应.结果 CF+5-Fu与FT-207+L-OHP两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93.1%、88.9%,1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4.5%、81.5%,2年生存率分别为81.8%、82.6%,2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4.5%、73.9%,两组之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毒性反应相比较,CF+5-Fu组高于FT-207+L-OHP组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的是静脉炎;在发生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口腔溃疡、脱发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在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乏力、腹痛腹泻、神经毒性方面,FT-207+L-OHP组均明显高于CF+5-Fu组,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Ⅱ-Ⅲ期大肠癌根治术后病人的辅助化疗CF+5-Fu与FT-207+L-OHP两种方案的远期疗效均较好,两组无统计学差异;CF+5-Fu组毒性反应明显较轻,疗效性价比更高.本文建议基层医院肿瘤科医生仍可优先选择CF+5-Fu方案来治疗Ⅱ-Ⅲ期大肠癌根治术后的病人.
作者:凌军大;谭兴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病例1:女性,31岁,以上腹部隐痛一周为主诉入院,三个月前曾有过类似症状,二日后自行缓解.既往健康,查体无阳性体征.
作者:郝志强;曹高武;付庆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TFF1和HSP70在结肠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1例结肠癌术后组织和15例正常组织TFF1和HSP70表达.结果 结肠癌组织TFF1和HSP70表达率分别为57.7%和70.4%,高于正常组织(26.7%和40%;P=0.03;0.04).TFF1表达与Dukes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P=0.025;0.005).HSP70表达与Dukes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P=0.032;0.031).TFF1和HSP70均与性别、年龄、肿瘤浸润深度、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无关.TFF1和HSP70在结肠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306,P=0.009).结论 本实验首次研究TFF1与HSP70在结肠癌中的表达相关性,提示两者在肿瘤发生中可能存在相互作用.TFF1和HSP70在结肠癌高表达,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周林静;赵长宏;鲁海玲;吕红琼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向多种分化的潜能,具有非对称性有丝分裂是其显著的特征,所谓非对称性有丝分裂是指干细胞增殖分化时形成1个性状与原干细胞完全相同的干细胞和1个分化细胞(暂时性放大细胞),而普通细胞增殖分裂则遵循肿瘤细胞增殖的病理性有丝分裂,形成2个性状完全相同的子代细胞.
作者:刘彦龙;王锡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引言Bcl-2(B-cell lymphoma/leukemia-2)基因是Bcl-2基因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该基因是Tsujimoto等从B滤泡性淋巴瘤染色体断裂点发现的凋亡抑制基因,Bcl-2作为一种重要的凋亡调控基因,他不仅能够抑制细胞凋亡,延长细胞寿命,而且参与细胞增生的调控,他可以调控细胞由G0期向S期转换的时间,其过表达可以延长静止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但不影响细胞的生长.
作者:王若谷;陈国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多功能生长调节因子,对上皮细胞起负性生长调节作用,其生物学效应的发挥均由其相应的受体介导,受体(TβR)的缺失,不表达或突变与肿瘤细胞失去对TGF-β的负性生长调节作用密切相关,本文就TGF-β及其受体与喉癌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白兰;杨桂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部透热全身热疗系统在复治性恶性腹水腹腔化疗治疗中的辅助及增效治疗作用价值及意义.方法 实验组为抽放恶性腹水后腹腔内灌注DDP+5-Fu为主药物后即刻行高功率微波腹部透热全身热疗,恒温期温度41-42 ℃,维持60分钟以上.对照组为仅行腹腔灌注化疗,用药方法同实验组.结果 50例复治恶性腹水总缓解率64%,其中实验组77.3%,对照组46.4%,前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2周及28周,二组不同治疗方法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及程度无统计意义上差异.结论 以腹腔灌注化疗联合经腹透热全身热疗治疗晚期肿瘤恶性腹水较常规单纯腹腔化疗疗效好,且毒副反应少,并有一定程序延长患者生存期作用,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虞喜豪;李新娉;周建梁;王建平;王革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又称为亚急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或De Quervain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甲状腺疾病,可在数周或数月内自然消退.其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多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
作者:李伟;孙冀;裴荣;孙冰;苗素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细胞蜡块(CB)切片检查在乳腺癌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1例乳腺癌的FNAC、CB及手术后常规切片资料进行对照分析.重点对定性诊断、免疫组化及制片优良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乳腺癌FNAC阳性检测率为90.12%,优于CB的83.87%,二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检测准确率;然术前检测ER、PR、C-erbB-2CB相对于FNAC涂片有明显的优势,二者阳性率及优良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B对术前检测ER、PR、C-erbB-2效果良好,同时具有简单、方便、不增加患者痛苦的优点.
作者:潘黎明;徐海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近几年来,以脂肪微粒作为药物载体的靶向转移作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药物脂肪乳剂一经开发,便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益.
作者:卞新荣;赵海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