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哺乳期乳腺癌37例临床分析

朱丽英

关键词:妊娠哺乳期乳腺癌,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手段及预后因素.方法 1985年-1995年收治的妊娠哺乳期乳腺癌37例,占同期收治乳腺癌的2.14%,回顾分析此37例病例的临床表现、临床分期、治疗、预后.结果 本组病例总的5年生存率为57.1%,其中妊娠早期为62.5%、中期为58.4%、晚期为50.0%、哺乳期为57.1%.妊娠时间不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妊娠哺乳期乳腺癌预后差,提高对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实用肿瘤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静脉滴注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的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每日静脉滴注一次,1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WHO三阶梯止痛药物.结果 观察组止痛显效率为87.5%,对照组止痛显效率为66.7%,观察组止痛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具有很好的治疗癌性疼痛的作用.

    作者:王婉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RET、HBME-1和Ki67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RET、HBME-1和Ki67基因蛋白的表达.方法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采用二步法(PV-9000)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4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7例未分化癌、5例髓样癌、4例滤泡性癌、1例低分化岛状癌及1例鳞状细胞癌中上述3种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中3种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而良性病变中的不同类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HBME-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阳性率高于滤泡性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的表达,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Ki67在未分化癌阳性率高于乳头状癌的表达,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RET、HBME-1和Ki67的同时检测可作为良恶性甲状腺肿瘤鉴别诊断的指标,其中以HBME-1的敏感性佳,RET次之,Ki67高表达可能是去分化、浸润和转移的标志.在甲状腺良性肿瘤中RET、HBME-1和Ki67同时阳性应视为恶变的高危状态.

    作者:王翠芳;孙洁;滕猛;宦大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液基细胞学与阴道镜联合应用对宫颈癌前期病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 评价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hin prep Cytology Test,TCT)与阴道镜联合应用诊断宫颈癌前期病变的准确性.方法 2004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对10 129例已婚受检者行TCT检查,其中对1 452例阳性诊断结果做阴道镜活检.细胞学诊断采用TBS分级系统,阳性诊断包括上皮细胞异常,诊断结果与阴道镜活检诊断对照.结果 10 129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中,1 452例(14.33%)细胞学检查异常,其中ASC 477例(占4.71%),LSIL 462例(占4.56%),HSIL 366例(占3.61%),AGC 129例(占1.27%),CA 18例(占0.18%).在细胞学检查异常的1 452例病例中,宫颈活检慢性炎占55.99%,CINⅠ占25.41%,CINⅡ占14.05%,CINⅢ/原位癌27例占1.86%,CA 39例占2.69%,TCT与阴道镜下宫颈活检阳性符合率为86.02%.结论 TCT检查与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检查结合可提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朱镭;戴智莉;王晶;陈秀玮;耿晓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分化相关基因NDRG-1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肿瘤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严重的一类疾病,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居第二位,仅次于心血管系统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恶胜肿瘤死亡率将逐步增加.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对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NDRG-1基因作为近年来发现的与细胞分化相关的新基因,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各国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仅就NDRG-1基因与肿瘤相关性做一综述.

    作者:王立玮;何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碘125粒子植入应用的安全性评价

    目的 监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术中盆腔植入碘125粒子对周围环境及病人本身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直肠癌根治术后12例,术中盆腔植入碘125粒子3例.测量粒子植入过程中手术时周围放射污染情况,及术后病人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结果 手术操作过程中放射污染未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直肠并发症未见增多,统计学无显著差异.结论 直肠癌手术中应用碘125粒子预防局部复发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

    作者:贾云鹤;吕国庆;刘铮;白植军;朱立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LN-R mRNA及其蛋白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层粘连蛋白受体(laminin receptor,LN-R)mRNA及其蛋白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LN-R mRNA及其蛋白在65例MFH组织的表达,并与10正常纤维组织对照.结果 LN-RmRNA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和66.2%.LN-RmRNA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率与MFH的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LN-R mRNA及其蛋白阳性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 LN-R与MFH的发生有关,能较好反映MFH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作为判断其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刘贵秋;王玉学;郝克强;郝玢;李正民;高峥嵘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 对38例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患者采取了以下措施:(1)观察并记录发病情况、症状及演变过程;(2)记录呕吐物及引流胃液的量和性状;(3)配合医师进行相关检查;(4)加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5)及时禁食,持续胃肠减压;(6)静脉营养支持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7)观察应用胃动力药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术后胃瘫综合征与病人的精神因素,饮食改变,未行有效的胃肠减压等因素有关.结论 对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病人实施有效的护理,可预防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并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蔡丽雯;康少玉;郝雅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癌痛护理

    目的 研究癌症疼痛的可控性.方法 通过对疼痛的评估,运用三接替止痛对疼痛进行系统护理.结果 60%以上的病人疼痛可以减轻.结论 通过科学护理,疼痛不但可以减轻,疼痛周期可以延长,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和医务人员的工作成效.

    作者:史晓云;隋丽娜;王大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奈西雅预防化疗引起胃肠道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奈西雅注射剂(盐酸雷莫司琼)预防顺铂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的疗效及其毒副作用,并与格拉司琼注射液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奈西雅组和格拉司琼组.结果 收治患者120例,奈西雅组60例和格拉司琼组60例,在化疗后0-12 h,奈西雅对恶心的控制率虽然与格拉司琼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有效率前者96.7%,高于后者93.3%;而0-18 h、0-24 h,奈西雅对恶心的有效率及完全控制率均高于格拉司琼,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第2天、第3天奈西雅对恶心的有效率及完全控制率分别为73.3%和58.3%,明显高于格拉司琼48.3%和41.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说明奈西雅对化疗引起的延迟恶心有明显的疗效.在化疗后0-12 h,奈西雅止吐的有效率98.3%,高于格拉司琼90.0%,虽然统计学上无显著性,但奈西雅却优于格拉司琼.而0-18 h、0-24 h,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奈西雅作用时间较格拉司琼长.第2天、第3天奈西雅止吐的有效率明显高于格拉司琼,P<0.005,迟发性呕吐的疗效尤为明显.奈西雅的不良反应轻,主要为头重感、头痛、口干、便秘等.结论 奈西雅能有效地预防化疗药物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其疗效明显优于格拉司琼,是很好的化疗止吐药.

    作者:洪滨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实体肿瘤研究的难点及趋势

    早在一百年前就有研究指出:实体肿瘤是由恶性上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所组成的,正常情况下它们是不会流动的.众所周知,实体瘤的发病率远高于流体瘤,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健康.数十年来,随着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高通量技术如肿瘤基因组水平的大范围测序、基于染色体组学、药物组学和蛋白组学相关技术的运用,国内外学者对实体瘤的特定肿瘤生物学及发病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实体肿瘤的发生机制、转移、药物靶向治疗研究的有关难点及趋势作一综述.

    作者:杨壹羚;褚嘉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肺癌多药耐药及生物逆转

    肺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身化疗在肺癌的治疗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抗肿瘤药物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新的抗肿瘤药物不断发现,化疗方案不断改进,化疗的疗效也不断提高.但化疗药物的交叉耐药性即多药耐药性的存在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作者:张楠;魏素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外阴平滑肌肉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3岁,一个月前无意间发现左侧大阴唇近阴道口处有一大小约4 cm×3 cm× 2 cm包块,无破溃及触痛,于当地医院行外阴肿物部分切除术后病理回报为:外阴纤维肉瘤,故来我院行进一步治疗.追问病史,该患于当地医院手术前无任何不适,元肛门坠涨感,无发热.查体见:外阴发育良好,已婚经产型,左侧大阴唇近阴道口处有一大小约4 cm×3 cm×2 cm包块,表面呈粉红色,破溃,包块蒂部较深,与周围组织无明显黏连,活动度尚可,质地较韧,无压痛,阴道黏膜略红,伸展度良好,分泌物量多,色黄,异味大,宫颈柱状,Ⅱ度糜烂,宫体前位常大,活动度良好,无压痛,双侧附件未触及异常.

    作者:崔坤;韩世愈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癌症化疗患者便秘的护理

    便秘是癌症化疗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便秘可致病人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甚至烦躁、焦虑等,临床上这一症状常被医护人员所忽视,以致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影响了化疗的顺利进行.2006年1月-2006年12月将收住我科的150例癌症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法,针对其便秘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护理,旨在探讨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以减轻病人便秘及相关症状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高峰;李淑芹;吕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Her-2和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目的 探讨癌基因Her-2和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0例人乳腺癌中Her-2和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互关系及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间的联系.结果 40例乳腺癌组织中Her-2表达阳性率为35%(14/40),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阴性激素受体状态密切相关(P<0.05);Cox-2表达阳性率为47.5%(19/40),与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阴性激素受体状态密切相关(P<0.05);二者表达与肿瘤大小无关,两者的表达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 Cox-2在乳腺癌中高水平表达且与Her-2密切相关,提示乳腺癌中Her-2和Cox-2存在相互调控机制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罗智勇;吴亚群;张林;徐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Survivin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的meta分析

    目的 研究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998年-2007年国内专业期刊发表的6篇相关原始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前列腺癌组与正常前列腺组、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增生组、低分化组与高分化组、C+D期组与A+B期组、转移组与未转移组表达Survivin蛋白的比较,其OR值分别为:65.61、52.46、8.66、8.93和6.96,95%CI分别为(15.30,281.24)、(12.39,222.21)、(3.41,22.02)、(3.71,21.51)和(1.82,26.59).Survivin蛋白的阳性率前列腺癌组显著高于正常前列腺组和前列腺增生组、低分化组显著高于高分化组、C+D期组显著高于A+B期组、转移组显著高于未转移组.结论 Survivin蛋白的高表达而引起的细胞凋亡抑制,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检测Survivin蛋白的表达有助于了解前列腺癌的生物学特性,为指导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提供信息.

    作者:朱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治疗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指子宫颈癌的癌前病变,根据细胞异常的程度将CIN分为三级,CIN Ⅰ级相当子宫颈轻度非典型增生;CINⅡ级相当子宫颈中度非典型增生;CINⅢ级相当子宫颈重度非典型增生和(或)子宫颈原位癌.CINⅠ、CINⅡ和CINⅢ发展为癌的危险性分别为15%、30%和45%;甚至CINⅡ和CINⅢ可以直接发展为浸润癌,而不经过CIN(或原位癌)阶段,从宫颈癌前病变到癌的演变一般10年左右,这将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时间.所谓宫颈癌是可以预防、可以治愈的疾病,其关键也在于此期的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阻断其癌变的重点与关键.目前,针对CIN的治疗方法包括:电熨、电凝、冷冻、激光、微波宫颈锥切术、子宫全切术中医中药及化学药物光动力学治疗等诸多方法,如何规范合理地选择治疗是临床上既常见,又非常重要的问题.治疗方法的选择要根据病变的级别、病变范围、患者年龄、婚育状况、随诊条件以及技术设备等因素综合考虑.不管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治疗,一定要对患者进行严密随访[1].

    作者:戴智莉;耿晓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原发性脾脏血管肉瘤的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脏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5例原发性脾脏血管肉瘤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表现.结果 本病临床研究无特异性,B超、CT、MRI等影像检查有助于发现病变,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标记显示瘤细胞表达CD34、F8和Vim,不表达CK、DES、LCA、S100,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结论 原发性脾脏血管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度较高的血管源性肿瘤,预后差.病理诊断上应与血管瘤、纤维肉瘤等相鉴别.

    作者:苏丽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妊娠哺乳期乳腺癌3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手段及预后因素.方法 1985年-1995年收治的妊娠哺乳期乳腺癌37例,占同期收治乳腺癌的2.14%,回顾分析此37例病例的临床表现、临床分期、治疗、预后.结果 本组病例总的5年生存率为57.1%,其中妊娠早期为62.5%、中期为58.4%、晚期为50.0%、哺乳期为57.1%.妊娠时间不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妊娠哺乳期乳腺癌预后差,提高对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朱丽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结直肠癌组织中PDGFRβ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PDGFRβ的表达,并对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PDGFRβ的表达,统计学分析PDGFRβ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中PDGFRβ阳性率为78.7%,高表达率为65.6%;正常结直肠组织中PDGFRβ阳性率为41.5%,无高表达;结直肠癌中PDGFRβ高表达率与Dukes分期正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PDGFRβ的表达尚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中存在PDGFRβ高表达,PDGFRβ的高表达率与Dukes分期正相关,结直肠癌中PDGFRβ的表达可能是肿瘤进展的标志.PDGFRβ的表达尚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作者:朱浩图;韩军;马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NK细胞及DCs在肺鳞癌组织中的浸润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肺鳞癌组织中NK细胞和DCs浸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用单克隆CD57抗体和S-100抗体标记NK细胞和DCs,检测肺鳞癌组织中浸润NK细胞和DCs的数量,分别比较NK细胞和DCs浸润的程度与肺鳞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长期生存组中NK细胞、DCs浸润的密度为(23.3±12.2)/HPF和(7.6±3.3)/HPF,均高于短期生存组的(9.0±11.9)/HPF和(2.9±1.2)/HPF(P=0.027,P=0.016),高浸润的NK细胞和DCs组中,平均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45.3个月和50.5个月,显著高于低浸润的NK和DCs,分别为31.9和25.6个月(P=0.032,P=0.006).结论 在肺鳞癌中,NK细胞和DCs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数量与肿瘤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可作为判断肺鳞癌预后的指标之一,两者联合检测意义较大,但两者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张廷平;张百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实用肿瘤学杂志

实用肿瘤学杂志

主管:哈尔滨医科大学

主办:黑龙江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