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HL患者血清TNF-α、LDH水平及与血沉的相关性研究

张瑞丽;张景萍;张静;李新华;张开明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 肿瘤坏死因子-α,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 乳酸脱氢酶, 血沉
摘要: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血清TNF-α、sTNFRI、LDH、球蛋白、白蛋白水平及血沉的变化和意义.方法严格选取25例初诊NHL患者和26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及sTNFRI水平,采用OLYMPUS 600血生化仪测定血清LDH、球蛋白及白蛋白水平,采用魏氏法测定血沉.结果NHL患者血清TNF-α、sTNFRI、LDH、球蛋白水平及血沉值均高于对照组,且血清TNF-α、sTNFRI、LDH、球蛋白水平与血沉值均具有相关性;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无显著性,NHL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血沉值成负相关.结论NHL患者TNF-α、sTN-FRI、LDH、球蛋白、白蛋白改变与血沉增快均有关系,其中TNF-α、白蛋白及LDH作用较大.
实用肿瘤学杂志相关文献
  • Smad4蛋白在胆道癌中的表达与意义

    胆道癌(Biliary tract carcinoma,BTCa)由于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转移性,因而往往预后差,死亡率高.BTCa的早期诊断非常困难,大多发现时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机会.BTCa患者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BTCa的生物学行为,因此,了解BTCa的生物学行为特点,进而制订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作者:施红旗;刘庆伟;楼善贤;朱寿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甲状腺微小癌27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特点,提高甲状腺微小癌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2005年5月间27例甲状腺微小癌的病理改变特点,27例用光镜,其中11例做免疫组织化学,1例做特殊染色,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检索.结果24例为女性发病,24例为单发结节,20例合并甲状腺其它良性疾病发生.甲状腺癌组织分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25例,滤泡型乳头状微小癌1例,髓样癌1例;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者3例,病理检查均阴性.免疫组织化学结果:髓样癌TG(-)、Cal(+)、CgA(+)、CEA(+)、Syn(-)、并且淀粉样物质染色(±)、余10例乳头状微小癌TG(+)、Cal(-)、CK(+)、CgA(-)、p53(±).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女性发病率高,多为单发结节,以乳头状癌为主,掌握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仔细检查,可提高检出率.

    作者:刘红胜;金利刚;翟梅娟;赵再秋;章美珍;黄雅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腹腔热灌注化疗透热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NRL-001型热疗系统透热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位于盆腹部恶性肿瘤病人68例,腹腔穿刺,通过静脉留置管腹腔灌注DDP+5-Fu等药物,所有液体均用水浴锅保证液体温度43℃~45℃.并采用NRL-001热疗系统对病灶部位加热,时间90min~120min,直肠温度维持40℃~43℃.结果胃癌RR为60.8%,肝癌RR为57.1%,肠癌RR为60%,卵巢癌RR为71.4%,总缓解率63.2%.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加内生场透热治疗能明显提高盆腹腔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

    作者:任林广;徐广伟;宋连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NHL患者血清TNF-α、LDH水平及与血沉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血清TNF-α、sTNFRI、LDH、球蛋白、白蛋白水平及血沉的变化和意义.方法严格选取25例初诊NHL患者和26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及sTNFRI水平,采用OLYMPUS 600血生化仪测定血清LDH、球蛋白及白蛋白水平,采用魏氏法测定血沉.结果NHL患者血清TNF-α、sTNFRI、LDH、球蛋白水平及血沉值均高于对照组,且血清TNF-α、sTNFRI、LDH、球蛋白水平与血沉值均具有相关性;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无显著性,NHL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血沉值成负相关.结论NHL患者TNF-α、sTN-FRI、LDH、球蛋白、白蛋白改变与血沉增快均有关系,其中TNF-α、白蛋白及LDH作用较大.

    作者:张瑞丽;张景萍;张静;李新华;张开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米非司酮对高转移卵巢癌细胞株HO-8910PM蛋白水解作用的影响

    目的研究高转移卵巢癌细胞株HO-8910PM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情况及米非司酮对HO-8910PM细胞水解基质蛋白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H0-8910PM卵巢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情况;采用水解空斑法检测不同浓度米非司酮对HO-8910PM细胞的体外水解人血浆基质蛋白空斑的变化.结果HO-8910PM细胞MMP-10及MMP-9表达较高,MMP-2表达较低;10 μmol/L、20μmol/L米非司酮培养48小时可显著降低具有蛋白水解作用的HO-8910PM细胞的百分比(P<0.01),而5 μmol/L米非司酮组无明显变化(P>0.05);不同浓度的米非司酮(5 μmol/L、10 μmol/L、20μmol/L)明显缩小HO-8910PM细胞的平均水解空斑面积.结论HO-8910PM细胞可表达MMP-10、MMP-9、MMP-2;米非司酮可抑制HO-8910PM细胞体外水解基质蛋白的能力.

    作者:刘海霞;王晶;初银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环氧合酶-2反义寡核苷酸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COX-2反义寡核苷酸(AS-ODNs)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Hela细胞分以下6组培养:Hela细胞对照组(A),仅用常规培养液培养Opitin-MEM/MEM;正义组(B):加入正义COX-2核苷酸至终浓度10μmol/l+lipofectin+Opitin-MEM;脂质体组(C)lipofectin+Opitin-MEM.每组设4个复孔;反义寡核苷酸转染组(D)设置3个浓度亚组,分别转染AS-ODNs至终浓度为5 μmol/l(D1)、10μmol/1(D2)、15 μmol/l(D3);在转染后24、48、72、96、120小时采用MT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状态,根据测得的OD值画细胞生长曲线.结果(1)与其他组相比,经AS-ODNs的细胞形态和生长状态都有明显改变,可见细胞生长状态差,增长缓慢该组细胞OD值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2)根据各组细胞的OD值,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可见对照组、正义组、脂质体组生长曲线呈明显上升的趋势;AS-ODNs作用的三个亚组则呈下降趋势,且随浓度的增高,细胞生长曲线下降幅度增大,其抑制效果与作用时间有关,转染后48~72小时抑制效果强,如果不行AS-ODNs补充,120小时抑制效果基本消失.结论COX-2反义寡核苷酸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李淞漪;帅茨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PLF方案治疗42例晚期胃癌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醛酸氢叶酸、5-氟脲嘧啶对晚期胃癌初治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全组42例患者,应用紫杉醇、LV/5-Fu(紫杉醇60mg/m2 d1、8,LV100mg/m2 d2-6,5-Fu 500mg/m2 d2-6)方案治疗21天重复,至少完成2个周期.结果总有效率52.4%(22/42),其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9例,稳定13例,进展7例,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黏膜炎.结论紫杉醇联合醛氢叶酸、5-氟脲嘧啶对初治的晚期胃癌患者疗效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王晓红;白淑平;赵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紫杉醇加顺铂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紫杉醇加顺铂治疗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采用紫杉醇加顺铂方案治疗51例难治性NSCLC,所有病人均接受2~3个周期治疗.结果CR3例,PR18例,总有效率(CR+PR)为41.2%(21/51);稳定与进展各5例,临床有效率(CR+PR)为70.6%(36/51).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TTP)4.0月.主要毒副作用为脱发、白细胞减少、贫血、胃肠道反应,未发生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结论紫杉醇加顺铂方案治疗进展期NSCLC疗效较好,病人耐受性良好.

    作者:杨新妹;王晓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VEGF-C与肿瘤转移

    VEGF-C特异的促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肿瘤血管生成标志物,在肿瘤血管生成、淋巴管生成及肿瘤转移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抑制其表达或阻断其效应从而抗肿瘤转移是目前国外研究热点.现就VEGF-C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梦秋;陆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球蛋白与G-CSF配伍对化疗后血液系统的影响

    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及综合支持疗法.手术治疗对早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好,但是对晚期患者常采用化疗.为此抗癌新药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作者:周建华;隋广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直肠癌扩大根治术中几个原则问题的探讨

    目的探讨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直肠系膜全切除(TME)原则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81年9月~1995年10月782例经扩大根治术的大肠癌病人的资料.术中遵循TME原则及扩大淋巴结清除的方法清除直肠癌上方、侧方及部分下方淋巴结.应用常规病理学的方法观察其侧方淋巴转移的规律并以直接方法统计侧方转移阳性病例的生存率.结果(1)侧方淋巴转移是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的转移途径,约占该部位直肠癌的12.5%;(2)侧方淋巴转移易发生在低分化腺癌及粘液腺癌.肉眼类型中的有浸润倾向者,侧方淋巴转移与浸润深度有关;(3)侧方转移者的五年生存率为42.2%.结论腹膜返折以下的进展期直肠癌应该在TME的同时行侧方淋巴清除,如此可以避免转移淋巴结及系膜组织的残留,提高生存率.

    作者:张云斌;徐海涛;董新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胞必佳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胞必佳和顺铂(DDP)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毒性.方法79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胸水.A组单用胞必佳,B组胞必佳与DDP联合应用.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60.0%,B组总有效率87.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毒副反应对比无显著性(P>0.05).结论胞必佳联合DDP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明显高于单药胞必佳的疗效.

    作者:席妍;王彦荣;孙艳丽;杨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CD4+CD25+T调节性细胞与肿瘤

    免疫系统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产生了数种机制控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逃避胸腺阴性选择[1~3]实现自身免疫耐受.包括克隆清除(clonal deletion)、免疫无能(Tcells anergy)和免疫忽视(ignorance)[4,5].

    作者:黄海林;王为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多药耐药基因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多药耐药基因MDR1/P-gp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Vision法)检测36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其中高分化组21例、低分化组各15例)以及15例正常涎腺组织中MDR1/P-gp的表达.结果MDR1/P-gp在粘液表皮样癌及正常涎腺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阳性部位主要见于细胞膜.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和正常涎腺组织MDR1/P-g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0%(17/21)、73.3%(11/15)和26.7%(4/15),组间两两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DR1/P-gp是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多药耐药产生的重要细胞机制,检测MDR1/P-gp可为临床拟定化疗方案提供依据,也可作为判断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组织分化程度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潘娟新;徐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低频超声治疗肿瘤的机理研究进展

    1 前言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15 KHz~20 KHz的弹性机械振荡,大致可以分为低频:1.5×104-5Hz、中频:105-7Hz和高频107-9Hz三档.低频超声在溶栓、骨折、骨关节病.软组织损伤以及抗感染和炎症等疾病的治疗中有较为肯定的作用.

    作者:石林;姜藻;吴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与结直肠肿瘤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氧化氮(NO)研究跨入了迅猛发展的阶段,许多调节功能及其在病理生理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被逐渐认识,特别是NO在致癌和致突变过程中表现的双重性,更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NO、一氧化氮合酶(NOS)与结直肠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于丽波;董新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复发及转移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2000年1月~2003年10月对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实行保乳手术,其中1例为术后复发,再次行局部切除术.对比分析原发肿瘤与复发肿瘤组织的标记物.结果原发肿瘤与复发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基本相同.与正常乳腺相比,c-erbβ-2在乳腺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施行保乳手术是未来治疗的一种趋势,技术上可行.要掌握该术式的适应症及术后综合治疗手段.术后复发或转移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作者:徐伟;于守江;韩北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维生素D3对黑色素瘤细胞株生长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维生素D3对黑色素瘤细胞株A375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唑氮蓝比色(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光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和凋亡率,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酶标记(TUNEL)法计数凋亡细胞.结果10-7mol/L的1.25(OH)2D3可以抑制A375增生,改变细胞周期时相分布,致G0/G1期阻滞,加强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紫杉醇的作用,促进细胞凋亡.结论维生素D3可以作为细胞凋亡诱导剂,成为新一种黑色素肿瘤治疗药物.

    作者:郑天虎;贺岩;李莹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p53、p16、FHIT基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中p53、p16、FHIT基因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p53、p16、FHIT的表达和组织学分型、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p53与肺癌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年龄有显著性差异,与分型、吸烟史、性别无关;p16与肺癌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差异,与分型、年龄、性别、吸烟史均无关.FHIT与肺癌的分型、吸烟史、性别有显著性差异,与分期、年龄、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p53、p16基因改变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53、p16基因蛋白异常表达可作为评价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而FHIT基因表达缺失是常见事件.

    作者:杨文君;吴翔燕;俞友娟;陈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低剂量环磷酰胺联合人参皂甙Rg3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

    目的采用低剂量环磷酰胺(CTX)联合人参皂甙Rg3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化疗后的晚期(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临床随机研究,治疗组(38例):CTX 50mg每日一次联合参一胶囊20mg每日两次口服,3~6个月;对照组(34例):化疗后不用任何药物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下降,T淋巴细胞亚群CD4+及CD4+/CD8+升高,病人生存质量及生存期提高.结论晚期NSCLC患者化疗后联合应用低剂量CTX联合人参皂甙Rg3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期.

    作者:李洪滨;刘玮璐;张清媛;康欣梅;赵文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实用肿瘤学杂志

实用肿瘤学杂志

主管:哈尔滨医科大学

主办:黑龙江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