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0例

孙安礼;杨冬梅;赵善辅

关键词: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 急性发作, 扶正化痰汤, 中西医结合疗法
摘要:目的:探讨和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05年元月~2008年4月诊治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西医加扶正化痰平喘汤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率93.3%,对照组70 .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具有明显疗效,显示出中医中药在治疗本病上的独特优势.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芪归补血汤治疗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症-气阴两虚证48例

    目的:观察芪归补血汤治疗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症-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芪归补血汤,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参芪十一味颗粒,每日3次,每次1袋(2 g),冲服;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指标为两组病例的中医证候疗效及周围血象.结果:(1)综合疗效: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白细胞计数: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均比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照组比较,芪归补血汤可以显著提高白细胞减少症-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

    作者:严小军;黄新平;刘庆庆;肖书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广西瓜馥木属药用植物资源

    为了阐明在广西民间常用的瓜馥木属植物,现通过野外资源调查和原植物标本鉴定,核对药材原植物标本整理了7种在广西民间常用的瓜馥木属植物,并分别记录了他们在广西的分布和功效,为充分利用本属药用植物资源开展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廖志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四逆散加味治疗石淋10例

    笔者自2005年12月~2008年4月在临床用四逆散加味治疗石淋证1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例中男9例,女1例;年龄18~58岁,平均32岁.1.2 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中石淋证的诊断标准.10例均经B超检查见到泌尿系统阳性结石征,辨属肝郁气滞而具四肢不温、少腹窜痛、小腹急胀、小便不利、脉弦等症者.

    作者:曾建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咳喘固本颗粒剂薄层色谱鉴别及微生物检查

    目的:确立咳喘固本颗粒剂的质量检验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处方中黄芪、白术、防风;采用药典微生物检验标准对咳喘固本颗粒剂进行检测.结果:咳喘固本颗粒剂生产质量状况良好.结论:本研究为咳喘固本颗粒剂的质量检验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杨卫星;陈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裸花紫珠片联合思连康治疗病毒性腹泻36例

    目的:观察裸花紫珠片联合思联康治疗病毒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裸花紫珠片和思联康;对照组给予病毒唑、普鲁本辛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66.7%(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裸花紫珠联合思连康治疗病毒性腹泻疗效确切.

    作者:杨冬梅;赖登红;孔安礼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无排卵性不孕症临床研究及新展望

    女性不孕症是妇科临床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无排卵是导致不孕症的重要因素,占女性不孕症的20%~38%.无排卵是排卵功能障碍,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之间功能失调所致.如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黄体功能不全(LPD)、高泌乳血症(HP)等因素均可以引起卵泡发育不良,或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导致排卵障碍而出现不排卵.本病属中医学闭经、月经不调、不孕症等范畴.

    作者:刁军成;方家;李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医药干预综合疗法治疗蝮蛇咬伤150例

    目的:观察中医药干预综合疗法治疗蝮蛇咬伤临床疗效.方法:300例蝮蛇咬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运用中医药干预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运用西医治疗方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2%,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局部症状与体征积分差异有显著性,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中医药干预综合疗法治疗蝮蛇咬伤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喻文球;王万春;刁军成;龚丽萍;李金娥;谌莉媚;邱桂荣;钟吉富;陈庚生;任豪;许来斌;李燕芳;章建平;王丹;严张仁;吴允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脐疗法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目的:介绍脐疗法的研究进展情况并进行评价.方法:对2006以来国内相关杂志上的论文进行综述.结果:近3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应用研究、实验研究两个方面.结论:脐疗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脐疗法的标准化和优化方案、脐疗防治疾病的机理和治疗方法、剂型改革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永臣;贾红玲;田思胜;王秀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试论疸病治脾

    疸病,即黄疸,有急性与慢性之分.疸病治脾,一般适宜于慢性疸病伴现脾病症状的患者,即各类病程较长的慢性病毒性肝炎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在利湿退黄同时,合用调理脾脏功能药物的治疗方法.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此深有体会,特论述如下.

    作者:蒋雪定;王建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四肢骨折早期肿痛33例

    目的:客观评价加味血府逐瘀汤对四肢骨折早期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设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普食、常规制动、抬高患肢的基础上,观察组服用加味血府逐瘀汤,对照组静滴20%甘露醇.设置治疗前及治疗2、4、7天4个时相点,观察疼痛和肿胀变化情况,疗程为7天.治疗结束后查血液流变学指标、复查肝肾功能.结果:加味血府逐瘀汤和20%甘露醇都有减轻骨折早期肿痛的作用.治疗2天后的疗效相当;对疼痛和肿胀的缓解程度在治疗4天后观察组已明显优于对照组,尤其是对疼痛的缓解更为明显.在治疗7天后观察组对疼痛和肿胀治疗的显效率为96.97%,对照组为77.78%.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四肢骨折早期肿痛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且用药安全.

    作者:钟发明;肖伟平;黄军;吕劲;李勇;汤敏予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食盐碘化前后733例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

    目的:观察全民食盐加碘(Universal salt iodization,USI)前后本地区甲状腺疾病临床资料,分析添加碘盐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方法:分别对本地区USI前、后各3年共733例甲状腺疾病外检病理标本,复查原切片,双盲法再次按现行诊断标准确诊,计算该时间段结节性甲状腺肿占甲状腺疾病外检病例的百分比;分别计算两个时间段内结节性甲状腺肿(简称结甲)性别构成比;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甲状腺机能亢进、桥本氏病的构成比;及结甲的合并病变的构成比,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USI后结节性甲状腺肿在甲状腺疾病外检中所占的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例,女性>男性.在甲状腺疾病类型中,以结甲为多;结甲的合并症以出血和囊性变为常见;结甲中部分病例合并癌变,以乳头状癌的较多见;甲亢、桥本氏病以USI前发病高.结论USI后,对防治碘缺乏病有显著成效;但随着碘摄入量的增加,甲状腺疾病人数增加,以结甲发病人数所占比例为高,合理的科学的补碘,有利于降低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尤其是降低结甲对健康的影响.

    作者:尹满香;黄越燕;林波;许卫珍;周泉;俞芳;肖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李富玉学术思想探析

    李富玉教授是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中医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全军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解放军总医院特聘教授,中医师承研究生博士生导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业医40余载,学验俱丰.学术上衷中参西、师古而不泥古,理、法、方、药上有很多创新之处,兹就李师学术思想简介如下.

    作者:韩培海;高思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近年来,有关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资料丰富,现分别从辨证论治及单味中药、中西药合用、其他疗法等方面对目前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作了综述.

    作者:马峥;江一平;李娅娅;韩裕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江一平治黄疸经验

    江一平教授致力于中医肝胆病研究30余年,学验俱丰,注重发挥中西医之长,尤对各类黄疸的遣方用药独具匠心,师古而不泥古,既擅用经方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创制了系列有效方剂.本文就江师在治疗黄疸方面的经验,作一初步探讨.

    作者:胡佳;刘翔;徐步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结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30例

    目的:评价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结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6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局部放疗DT=30~50 Gy,观察组同时采用10%鸦胆子油乳30 ml+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21天为一疗程,分别以症状、X线片评价治疗的主观疗效和客观疗效,观察KPS评分变化,1年生存率及白细胞计数变化等指标.结果: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结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完全缓解率63.3%(19/30),部分缓解率33.3%(10/33),总有效率96.7%(29/30),KPS评分较疗前增加者占93.3%(28/30),随访1年生存率明显升高(P<0.01),白细胞计数减少亦轻(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结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有增效减毒作用.

    作者:吴鹤;叶永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肝源性糖尿病研究概况

    肝脏是调节体内糖代谢主要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主要靶器官,对调节糖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肝脏功能异常可引起糖代谢的障碍,严重者可引起糖尿病.各种肝病导致肝实质损害,诱发糖代谢紊乱,临床表现以高血糖、葡萄糖耐量减低为特征[l].这种继发于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称之为肝源性糖尿病(hepatogenous diabetes,HD),属2型糖尿病但又与之有所不同,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治疗要兼顾肝损害和糖尿病两个方面,其原则在治疗原发肝病的同时,通过现代综合治疗,使血糖得到控制.因此,医生要根据肝源性糖尿病的特点,明确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目的和降低血糖的达标标准,以便合理地进行综合治疗[2].

    作者:樊启辉;蔡灿林;胡齐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血浆D-二聚体与肺癌临床分期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临床分期、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324例肺癌患者按TNM分期标准分为Ⅰ+Ⅱ23例,ⅢA期32例,ⅢB期92例,Ⅳ期177例;按辨证分型分为5型阴虚内热78例,气阴两虚63例,瘀热互结33例,肺脾气虚78例,瘀浊壅肺72例.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Ⅰ+Ⅱ)期明显低于ⅢB期和Ⅳ期(P<0.05或P<0.01),Ⅳ期患者D-二聚体明显高于ⅢA期(P<0.05);肺脾气虚组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阴虚内热组(P<0.05)和痰浊壅肺组(P<0.01),其他各组之间无统计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肺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中医分型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D-二聚体有助于中医辨证论治及分期的判断,是肺癌的预后指标之一.

    作者:杨彬;舒琦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罗氏内异方联合腹腔镜手术对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血清MMP-9、TIMP-1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罗氏内异方联合腹腔镜手术对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MMP-9、TIMP-1及MMP-9/ TIMP-1的影响.方法: 将39例不孕且经腹腔镜证实为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予腹腔镜术后联合口服罗氏内异方;对照组19例,腹腔镜术后未追加药物治疗.同时对入组的病人都行B超监测排卵,在排卵前后指导同房.观察2组患者术后3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术后3个月、随访6个月的受孕情况;同时检测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血清MMP-9、TIMP-1 的水平,计算MMP-9/TIMP-1值.结果:(1)术后3个月,痛经、肛门坠胀感、性交痛、下腹痛症状在2组均有改善,其疗效在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受孕者共14例,受孕率70.0%,流产1例;对照组受孕者6例,受孕率31.6%,流产3例.2组患者受孕率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术后3个月MMP-9、MMP-9/TIMP-1值在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在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TIMP-1在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在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氏内异方联合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有效方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并提高受孕率,其疗效机理可能与降低MMP-9、提高TIMP-1的表达,平衡MMP-9/TIMP-1的水平,抑制子宫内膜的侵袭、种植有关.

    作者:陶莉莉;陈小平;吴彤;史云;曾诚;谢蓬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0例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60例,按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多潘立酮(吗丁啉)治疗,连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对于糖尿病胃轻瘫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葛佳伊;郑士立;宋丰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TCD评价葛根素治疗不同证型颈性眩晕的疗效

    颈性眩晕以发作性体位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笔者采用葛根素治疗颈性眩晕,结合中医辨证分型,将葛根素用于不同人群,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评价其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78例入选患者为2005年3月~2008年9月住院患者,均符合<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1]中提出的颈性眩晕诊断标准,经耳鼻喉科和头颅CT检查排除引起眩晕的耳源性及脑源性疾病.

    作者:吴永丽;卢益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