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满香;黄越燕;林波;许卫珍;周泉;俞芳;肖纯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临床分期、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324例肺癌患者按TNM分期标准分为Ⅰ+Ⅱ23例,ⅢA期32例,ⅢB期92例,Ⅳ期177例;按辨证分型分为5型阴虚内热78例,气阴两虚63例,瘀热互结33例,肺脾气虚78例,瘀浊壅肺72例.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Ⅰ+Ⅱ)期明显低于ⅢB期和Ⅳ期(P<0.05或P<0.01),Ⅳ期患者D-二聚体明显高于ⅢA期(P<0.05);肺脾气虚组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阴虚内热组(P<0.05)和痰浊壅肺组(P<0.01),其他各组之间无统计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肺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中医分型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D-二聚体有助于中医辨证论治及分期的判断,是肺癌的预后指标之一.
作者:杨彬;舒琦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生大黄敷脐在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6例阑尾切除术患者及84例开腹单纯胆囊切除术患者各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实验组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大黄敷脐用于阑尾切除术及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确切,方法简便,经济实用.
作者:张恽;陈巍杰;高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裸花紫珠片联合思联康治疗病毒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裸花紫珠片和思联康;对照组给予病毒唑、普鲁本辛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66.7%(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裸花紫珠联合思连康治疗病毒性腹泻疗效确切.
作者:杨冬梅;赖登红;孔安礼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经方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梅核气的疗效.方法:收治148例患者,运用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并随症加减,7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结果:治愈65例,显效60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达84.5%.结论: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
作者:钮国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笔者从2000年以来采用针刺、拔火罐加推拿治疗腰椎盘突出症300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00例中男186例,女114例,病程0.5~2年.相应椎旁均有压痛、叩击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直腿抬高试验均阳性.趾背伸肌肌力下降180例,膝反射减弱90例,跟腱反射减弱51例.治疗前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摄片及CT平扫.L3~4椎间盘突出62例,L4~5椎间盘突出154例,L5~S1椎间盘突出84例,其中L3~4、L4~5同时突出47例,L4~5、L5~S1同时突出73例.左侧痛130例,右侧痛137例,双侧痛33例.
作者:郭秋霞;李俊;刘水生;高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全民食盐加碘(Universal salt iodization,USI)前后本地区甲状腺疾病临床资料,分析添加碘盐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方法:分别对本地区USI前、后各3年共733例甲状腺疾病外检病理标本,复查原切片,双盲法再次按现行诊断标准确诊,计算该时间段结节性甲状腺肿占甲状腺疾病外检病例的百分比;分别计算两个时间段内结节性甲状腺肿(简称结甲)性别构成比;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甲状腺机能亢进、桥本氏病的构成比;及结甲的合并病变的构成比,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USI后结节性甲状腺肿在甲状腺疾病外检中所占的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例,女性>男性.在甲状腺疾病类型中,以结甲为多;结甲的合并症以出血和囊性变为常见;结甲中部分病例合并癌变,以乳头状癌的较多见;甲亢、桥本氏病以USI前发病高.结论USI后,对防治碘缺乏病有显著成效;但随着碘摄入量的增加,甲状腺疾病人数增加,以结甲发病人数所占比例为高,合理的科学的补碘,有利于降低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尤其是降低结甲对健康的影响.
作者:尹满香;黄越燕;林波;许卫珍;周泉;俞芳;肖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笔者自2005年6月~2008年5月采用改良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9~76岁;其中横形骨折14例,粉碎性骨折18例;闭合性骨折在损伤后3~5天内手术,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后,患肢石膏托外固定7~10天内手术.
作者:章翔;黄士民;谢建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笔者自2005年12月~2008年4月在临床用四逆散加味治疗石淋证1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例中男9例,女1例;年龄18~58岁,平均32岁.1.2 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中石淋证的诊断标准.10例均经B超检查见到泌尿系统阳性结石征,辨属肝郁气滞而具四肢不温、少腹窜痛、小腹急胀、小便不利、脉弦等症者.
作者:曾建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介绍脐疗法的研究进展情况并进行评价.方法:对2006以来国内相关杂志上的论文进行综述.结果:近3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应用研究、实验研究两个方面.结论:脐疗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脐疗法的标准化和优化方案、脐疗防治疾病的机理和治疗方法、剂型改革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永臣;贾红玲;田思胜;王秀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和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05年元月~2008年4月诊治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西医加扶正化痰平喘汤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率93.3%,对照组70 .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具有明显疗效,显示出中医中药在治疗本病上的独特优势.
作者:孙安礼;杨冬梅;赵善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江一平教授致力于中医肝胆病研究30余年,学验俱丰,注重发挥中西医之长,尤对各类黄疸的遣方用药独具匠心,师古而不泥古,既擅用经方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创制了系列有效方剂.本文就江师在治疗黄疸方面的经验,作一初步探讨.
作者:胡佳;刘翔;徐步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李富玉教授是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中医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全军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解放军总医院特聘教授,中医师承研究生博士生导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业医40余载,学验俱丰.学术上衷中参西、师古而不泥古,理、法、方、药上有很多创新之处,兹就李师学术思想简介如下.
作者:韩培海;高思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疸病,即黄疸,有急性与慢性之分.疸病治脾,一般适宜于慢性疸病伴现脾病症状的患者,即各类病程较长的慢性病毒性肝炎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在利湿退黄同时,合用调理脾脏功能药物的治疗方法.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此深有体会,特论述如下.
作者:蒋雪定;王建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寒热作为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与阴阳、表里、虚实辨证纲领相辅相成.寒热既为症状,又为证名.张仲景继承和创新了<内经>的寒热证治理论,<伤寒论>六经辨寒热,能够判断疾病的病性、正气的强弱并指导临床用药.在六经病中,三阳病多热证,三阴病多寒证,但也有变例.<伤寒论>依据寒热属性各自不同的证候特点,又分为不同形式的寒证、热证及寒热错杂证.
作者:吕黎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为了阐明在广西民间常用的瓜馥木属植物,现通过野外资源调查和原植物标本鉴定,核对药材原植物标本整理了7种在广西民间常用的瓜馥木属植物,并分别记录了他们在广西的分布和功效,为充分利用本属药用植物资源开展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廖志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喜炎平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症状、体征改善的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治疗组无一例不良反应.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较佳.
作者:康雅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60例,按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多潘立酮(吗丁啉)治疗,连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对于糖尿病胃轻瘫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葛佳伊;郑士立;宋丰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测定调经养颜颗粒中人参皂苷Rg1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Alltima C18 (5μm,4.6 mm×200 m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乙腈 0~25分钟,15%→30%;25~31分钟,15%;水0~25分钟,85%→70%;25~31分钟,85%;流速为1.0 ml/ min,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35 ℃.结果:人参皂苷Rg1进样量在1.6080~9.6482μg(r=0.9998)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88%,RSD=1.9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调经养颜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梅荣;王晖;袁海铭;刘良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确立咳喘固本颗粒剂的质量检验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处方中黄芪、白术、防风;采用药典微生物检验标准对咳喘固本颗粒剂进行检测.结果:咳喘固本颗粒剂生产质量状况良好.结论:本研究为咳喘固本颗粒剂的质量检验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杨卫星;陈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地虎前列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地虎前列颗粒中的地龙、淫羊藿、黄芪、甘草进行定性别,结果:地龙、淫羊藿、黄芪、甘草的薄层色谱清晰,且阴性无干扰.结论:建立的鉴别方法可行,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作地虎前列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江丰;袁飞锋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