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庆;章念伟;饶克瑯
素体阴虚风寒郁热在世界各种医学之中,中医对人类体质的研究是颇具特色的.在这方面,中医研究不但更为全面,而且理论研究渊远丰富,尤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中医体质学说一直贯穿于临床诊断与治疗.
作者:姚荷生;姚梅龄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甘利欣注射液治疗毒蛇咬伤致中毒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毒蛇咬伤致中毒性肝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甘利欣注射液,对照组予能量合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肢局部症状消退时间及ALT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肢局部症状消退时间与ALT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两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甘利欣注射液治疗毒蛇咬伤致中毒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较好,患肢局部症状消退及ALT恢复正常较快.
作者:王丹;戴小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活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益气化痰活血汤口服)32例,对照组(西药力平脂口服)30例,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FINS)、 瘦素(LEP)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痰活血汤可以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瘦素和胰岛素抵抗,疗效优于力平脂.
作者:戚国勇;徐海虹;童林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偏头痛相关中成药在其治疗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对现有偏头痛相关中成药文献进行归纳整理,提炼中成药治疗偏头痛作用特点.结果:中成药在偏头痛中的治疗策略主要是个体化治疗和分期治疗.中成药可以预防、治疗偏头痛,并通过共患疾病的治疗减少偏头痛发作频度.结论:中成药为偏头痛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章正祥;黄晓明;曹克刚;范吉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益视颗粒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17册WS3-B-3307-98>收载的品种.处方由制何首乌、木香、当归等14味中药组成.功能滋肾养肝,健脾益气,调节视力.用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引起的青少年近视及视力疲劳者.原标准中没有鉴别项,也没有含量测定.为了更好地控制本品质量,本文采用HPLC法对方中制何首乌进行了含量测定研究.经方法学研究表明,该法操作简便,方法稳定可靠,可以作为本产品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王丽;李忠贵;饶印保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服用以健脾解毒为基本治则的中药汤剂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复发与转移率及3年无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全部88例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后病人,随机分短期服药组38例,长期服药组50例,均用自拟健脾解毒汤辨证加减,短期服药组每年服药时间3-10个月,第1年服药83-180剂 ,2年内累计服药不足300剂;长期服药组每年服药时间10个月-4年,第1年服药308-361剂,前2年累计服药600剂以上.结果:与短期服药组相比,长期服药组病人的脾气虚证候及大便不畅、腹胀、肛门或下腹坠胀等症状得到更好的改善,复发转移率更低(P<0.05),3年无病生存率也更高(P<0.05).结论:健脾解毒法是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后基本的治法,较长时间服药能更好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降低复发转移危险,提高无病生存率.
作者:黄兆明;黄振步;陶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小儿疳积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一种病证,其特征为形体消瘦,饮食不调,甚则皮肤干燥松驰,精神烦躁或萎靡不振,动作、智力发育迟缓,并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紊乱和慢性营养障碍(不良)的表现.病久则容易合并其他疾病甚至危及生命[1].家父蔡金波教授(1943.9-2008.2)焚膏继晷,著述颇丰,在治疗小儿疳积较有心得.笔者自幼随先父侍诊,现从辨病、辨证、寻因、药疗等方面简要整理先父临床经验,以飨读者.
作者:蔡志军;蔡志滨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笔者对少数病程长,胃痛反复发作,一般止痛药无效,而无条件或不适宜手术治疗及要求保守治疗的顽固性病例,采用中药治疗13例,颇有效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炳森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风温肺热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观察,探讨风温肺热病卫气营血辨证与血清胱抑素C的关系.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9例病例根据<温病学>分为卫、气、营、血四组,并进行风温肺热病证候评分,同时采集血液标本送检.收集齐病例后,比较各组间风温肺热病证候评分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结果:血分组风温肺热病证候评分较气分组、卫分组显著升高(P<0.01),与营分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营分组风温肺热病证候评分较气分组、卫分组显著升高(P<0.01);气分组风温肺热病证候评分较卫分组显著升高(P<0.01);血分组血清胱抑素水平C较营分组、气分组、卫分组显著升高(P<0.01);营分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较气分组、卫分组显著升高(P<0.01);气分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卫分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风温肺热病严重程度与肾功能损伤密切相关.
作者:朱亮;徐月妹;王重卿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从温肾通督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意义.方法: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分析,认为肾虚精亏、筋骨失养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病机关键;而督脉痹阻、阳气失运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经络学基础;风寒湿邪外袭、跌仆闪挫损伤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重要诱因.在临床上,通过温补肾气、疏通督脉可补充督脉阳气、促进督脉阳气运行复常,得以温化/或祛除阻遏于腰府、下肢之风寒湿邪/或痰浊瘀血,从而达到濡养筋骨、通络止痛之目的.结论:温肾通督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途径.
作者:何兴伟;Fadi Salim Saiyaf;谢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的发生及演变过程十分复杂,牵扯的组织器官很多,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医学界还没有寻找到单一有效、快捷的治疗方法,其治疗仍需要多环节、长期的治疗,这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大量而长期用药的毒副作用,药物引起的肝肾功能异常,各种药物之间的相互协调性并不确定,感染的防治环节需要的时间很长,抗生素在应用过程中引起的耐药或诱发的二重感染,使得抗感染不能延续及二重感染给患者生命造成的危害,还有治疗坏疽的局部用药缺乏等问题,均是西医治疗过程中不可克服的弊端.
作者:曹东明;胡振明;蔡卫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法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优于对照组的65.4%(P<0.05).结论: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主要病机,健脾益气法是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主要治法,补中益气汤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有确切疗效.
作者:吕国雄;徐秀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桃核承气汤抗垂体后叶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各给药组注射垂体后叶素后不同时间点第Ⅱ导联心电图ST段变化值(△ST值)以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桃核承气汤能明显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变化,提高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桃核承气汤具有显著对抗垂体后叶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
作者:周雅萍;刘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丹酚酸B是从唇形科植物丹参中提取的一种水溶性成分,是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研究表明,它具有改善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抑制心血管收缩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方面的心血管药理活性.丹酚酸B在化学结构上为一含有酚羟基的有机酸类化合物,较不稳定,而且在丹参药材中与其结构类似的成分较多,采用常用的色谱法较难分离,在复方制剂中难度更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该成分新的含量测定方法,为丹参类中药制剂的开发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王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据统计,全球现有20多亿人感染过乙肝病毒(HBV),其中有 3.5亿人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1].我国属HBV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 HBsAg阳性率达9.09%.根据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HBsAg阳性,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可诊断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目前对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以干扰素或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收效甚微,且对于是否予以治疗,尚未达到统一意见.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临床无明显症状,但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发现疾病的预警因子HBV- DNA,研究表明HBV- DNA载量是影响乙肝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即使是低HBV - DNA载量也有可能发展为严重的肝病[3].
作者:毛桂红;施维群;张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以长期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或大便性状异常为主要症状.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尚无一种药物能完全有效地治疗各种类型的IBS,仅可在不同程度、有针对性的改善IBS症状[1].
作者:梅丽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当归六黄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6例采用当归六黄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对照组28例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两组比较,P<0.05.结论:当归地黄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甲状腺腺机能亢进症,与单用西药组比较,疗效明显.
作者:吴昌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我科从2006年7月-2009年7月间应用中药金水宝联合抗结核短程督导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涂阳初治患者4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翔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如何界定症状的辨证意义级差是目前中医辨证理论规范化、客观化研究中没有克服的难题.提出以三种方法结合的三维一体方式探讨症状的辨证意义级差.三维即经典文献、古今病案资料、当代临床验证三方面资料结合,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庞大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探讨出临床常见证型的症状的辨证意义级差.
作者:雍小嘉;徐姗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退黄降酶汤对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进行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退黄降酶汤,疗程均为2周.结果:两组在临床总疗效,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肝功能指标TBIL、ALT恢复情况及治疗时间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配西医常规疗法在本病治疗中有互补作用,可提高疗效.
作者:方华珍;丁成华;胡珂;兰佳;程雪姣;王玉臣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