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临江;洪霞
我科从2006年7月-2009年7月间应用中药金水宝联合抗结核短程督导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涂阳初治患者4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翔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20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在输卵管通液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红藤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单用输卵管通液和抗炎治疗.结果:治疗组1个疗程后痊愈85例,有效10例,继续治疗1个疗程后仍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受孕率55%,对照组术后受孕率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输卵管通液术合红藤汤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安全效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敖亚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退黄降酶汤对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进行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退黄降酶汤,疗程均为2周.结果:两组在临床总疗效,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肝功能指标TBIL、ALT恢复情况及治疗时间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配西医常规疗法在本病治疗中有互补作用,可提高疗效.
作者:方华珍;丁成华;胡珂;兰佳;程雪姣;王玉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本文分析了连建伟教授运用补中益气汤的经验.连教授运用补中益气汤以患者右关脉虚大,重按虚弱无力为辨证重点;临床运用该方常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灵活多变;并总结了运用补中益气汤的方药化裁.
作者:郭超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小儿疳积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一种病证,其特征为形体消瘦,饮食不调,甚则皮肤干燥松驰,精神烦躁或萎靡不振,动作、智力发育迟缓,并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紊乱和慢性营养障碍(不良)的表现.病久则容易合并其他疾病甚至危及生命[1].家父蔡金波教授(1943.9-2008.2)焚膏继晷,著述颇丰,在治疗小儿疳积较有心得.笔者自幼随先父侍诊,现从辨病、辨证、寻因、药疗等方面简要整理先父临床经验,以飨读者.
作者:蔡志军;蔡志滨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剖宫产适应症的扩大,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剖宫产术后肠蠕动障碍,常引腹痛、腹胀等不适.由于产妇胃肠胀气,延长了禁食时间,不利于产后康复.为探讨能缩短剖宫产术后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减少术后腹胀、肠粘连、恶露量的方法,我院对剖宫产术后适时肛塞卡前列甲酯栓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玉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便秘是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之一,其中结直肠及肛门功能异常导致的便秘,称为功能性便秘.有研究表明本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9.18%,60岁以上达14.84%[1].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治疗上尚无理想药物.笔者采用车前番泻颗粒(艾者思)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军英;何凌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先兆流产是临床上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多发生在孕早期,称为早期先兆流产. 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腹痛、腰酸、阴道流血等症状.西医常规治疗一般首选黄体酮等药物保胎,但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黄体酮及其衍生物大剂量保胎有致畸作用.为寻找安全有效的保胎药物,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我院采用杭州回音必药厂生产的纯中药制剂孕康口服液治疗先兆流产50例,取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奕芳;张健民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桃核承气汤抗垂体后叶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各给药组注射垂体后叶素后不同时间点第Ⅱ导联心电图ST段变化值(△ST值)以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桃核承气汤能明显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变化,提高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桃核承气汤具有显著对抗垂体后叶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
作者:周雅萍;刘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疏肝理气、补肾健脾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疏肝理气、补肾健脾中药为的水煎内服方(必要时候联合使用西药甲福明等双胍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4例,连续治疗6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肥胖、多毛、痤疮及黑棘皮症)、血清激素水平.结果:肥胖评分(BMI)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多毛、痤疮及黑棘皮症等症状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血清睾酮(T)水平比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胰岛素实验中空腹胰岛素值与治疗前比显著下降(P<0.01). 结论:以疏肝理气、补肾健脾方可以显著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卵巢功能.
作者:胡小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甘利欣注射液治疗毒蛇咬伤致中毒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毒蛇咬伤致中毒性肝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甘利欣注射液,对照组予能量合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肢局部症状消退时间及ALT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肢局部症状消退时间与ALT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两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甘利欣注射液治疗毒蛇咬伤致中毒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较好,患肢局部症状消退及ALT恢复正常较快.
作者:王丹;戴小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低能量平衡膳食结合运动是安全有效的减肥方法.方法:19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实施科学低能量平衡膳食加适当的运动,每月监测体重、体脂、体质指数和其他相关指标,持续1年,后评价营养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的体重、体质指数和体脂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减少(P<0.05).结论:建立在健康饮食原则基础上的低能量平衡膳食加适当的运动,在肥胖治疗中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应秋霞;华金中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风湿性膝关节炎属变态反应性疾病,目前认为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与病毒感染也有一定关系.其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畴,因感受风、寒、湿、热所致,故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以及舒经通络为治疗痹症的基本原则.正清风痛宁主要成份为青藤碱,具有良好的祛风除湿、活血止痛、通经活络之功效,本院疼痛科在2006年9月-2009年10月期间,收治门诊和住院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81例,其中采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4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吴克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素体阴虚风寒郁热在世界各种医学之中,中医对人类体质的研究是颇具特色的.在这方面,中医研究不但更为全面,而且理论研究渊远丰富,尤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中医体质学说一直贯穿于临床诊断与治疗.
作者:姚荷生;姚梅龄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如何界定症状的辨证意义级差是目前中医辨证理论规范化、客观化研究中没有克服的难题.提出以三种方法结合的三维一体方式探讨症状的辨证意义级差.三维即经典文献、古今病案资料、当代临床验证三方面资料结合,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庞大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探讨出临床常见证型的症状的辨证意义级差.
作者:雍小嘉;徐姗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丹酚酸B是从唇形科植物丹参中提取的一种水溶性成分,是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研究表明,它具有改善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抑制心血管收缩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方面的心血管药理活性.丹酚酸B在化学结构上为一含有酚羟基的有机酸类化合物,较不稳定,而且在丹参药材中与其结构类似的成分较多,采用常用的色谱法较难分离,在复方制剂中难度更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该成分新的含量测定方法,为丹参类中药制剂的开发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王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黄对急性胆囊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胆囊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患者随机分成大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抗生素抗炎、镇静、解痉、止痛、营养支持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大黄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大黄粉5g吞服,3次/天.结果:两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内毒素(LPS)含量基本一致(P>0.05).治疗开始后,大黄组IL-6、LPS含量下降速度均明显快于对照组(均P<0.05),大黄组IL-10含量升高速度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d内排便总次数大黄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SIRS好转时间大黄组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大黄对急性胆囊炎合并SIRS患者的血浆IL-6、IL-10、LPS含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SIRS的病程好转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立强;罗汝斌;于立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制备靶向缓释葛根素纳米球,并对其形态、载药量、包封率及药物利用率等纳米球质量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葛根素-PLGA纳米球,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外观形态,利用HPLC测定药物含量.结果:制得葛根素-PLGA-NS,其平均包封率为81.5%,平均载药量为2.05%,平均粒径为170.5 nm.结论:葛根素靶向缓释纳米球基本达到设计要求,该制剂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药物靶向载体系统.
作者:徐群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当归六黄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6例采用当归六黄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对照组28例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两组比较,P<0.05.结论:当归地黄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甲状腺腺机能亢进症,与单用西药组比较,疗效明显.
作者:吴昌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风温肺热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观察,探讨风温肺热病卫气营血辨证与血清胱抑素C的关系.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9例病例根据<温病学>分为卫、气、营、血四组,并进行风温肺热病证候评分,同时采集血液标本送检.收集齐病例后,比较各组间风温肺热病证候评分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结果:血分组风温肺热病证候评分较气分组、卫分组显著升高(P<0.01),与营分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营分组风温肺热病证候评分较气分组、卫分组显著升高(P<0.01);气分组风温肺热病证候评分较卫分组显著升高(P<0.01);血分组血清胱抑素水平C较营分组、气分组、卫分组显著升高(P<0.01);营分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较气分组、卫分组显著升高(P<0.01);气分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卫分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风温肺热病严重程度与肾功能损伤密切相关.
作者:朱亮;徐月妹;王重卿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