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安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74例慢性胃炎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n=89)和对照组(n=85),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两组在总有效率,痊愈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用于慢性胃炎的治疗,对于改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很有意义的,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岑光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从痰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证候分类、治疗原则及代表方剂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元代医家王珪的痰病论治思想.
作者:田伟;刘治中;刘理想;张玉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机体通过气化作用而实现物质转化、能量转化和形能转化,维护着人体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气化病是指人体气化稳态失常而导致的疾病,大致分为阳化太过、阳化不及、阴化太过、阴化不及四大类.气化与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气化病是由于脏腑失调,气化失司所致.脾胃是人体气化之枢杻,与气化病的发生关系为密切.笔者从中焦脾胃入手论治多种气化病,取得较明显的临床疗效.
作者:何晓晖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偏头痛相关中成药在其治疗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对现有偏头痛相关中成药文献进行归纳整理,提炼中成药治疗偏头痛作用特点.结果:中成药在偏头痛中的治疗策略主要是个体化治疗和分期治疗.中成药可以预防、治疗偏头痛,并通过共患疾病的治疗减少偏头痛发作频度.结论:中成药为偏头痛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章正祥;黄晓明;曹克刚;范吉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风温肺热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观察,探讨风温肺热病卫气营血辨证与血清胱抑素C的关系.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9例病例根据<温病学>分为卫、气、营、血四组,并进行风温肺热病证候评分,同时采集血液标本送检.收集齐病例后,比较各组间风温肺热病证候评分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结果:血分组风温肺热病证候评分较气分组、卫分组显著升高(P<0.01),与营分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营分组风温肺热病证候评分较气分组、卫分组显著升高(P<0.01);气分组风温肺热病证候评分较卫分组显著升高(P<0.01);血分组血清胱抑素水平C较营分组、气分组、卫分组显著升高(P<0.01);营分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较气分组、卫分组显著升高(P<0.01);气分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卫分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风温肺热病严重程度与肾功能损伤密切相关.
作者:朱亮;徐月妹;王重卿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中医专业教育无疑是中医教育的主体内容.如何夯实专业基础,提高专业水平,一直是中医教育探讨的主题.几十年的中医教育改革,始终围绕着课时问题、教材问题和教师问题而展开.
作者:蒋力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从温肾通督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意义.方法: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分析,认为肾虚精亏、筋骨失养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病机关键;而督脉痹阻、阳气失运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经络学基础;风寒湿邪外袭、跌仆闪挫损伤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重要诱因.在临床上,通过温补肾气、疏通督脉可补充督脉阳气、促进督脉阳气运行复常,得以温化/或祛除阻遏于腰府、下肢之风寒湿邪/或痰浊瘀血,从而达到濡养筋骨、通络止痛之目的.结论:温肾通督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途径.
作者:何兴伟;Fadi Salim Saiyaf;谢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小儿疳积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一种病证,其特征为形体消瘦,饮食不调,甚则皮肤干燥松驰,精神烦躁或萎靡不振,动作、智力发育迟缓,并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紊乱和慢性营养障碍(不良)的表现.病久则容易合并其他疾病甚至危及生命[1].家父蔡金波教授(1943.9-2008.2)焚膏继晷,著述颇丰,在治疗小儿疳积较有心得.笔者自幼随先父侍诊,现从辨病、辨证、寻因、药疗等方面简要整理先父临床经验,以飨读者.
作者:蔡志军;蔡志滨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我科于1995年开始,对哮喘证进行冬病夏治,采用灭活卡介苗肺腧穴穴位注射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67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作者:邹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素体阴虚风寒郁热在世界各种医学之中,中医对人类体质的研究是颇具特色的.在这方面,中医研究不但更为全面,而且理论研究渊远丰富,尤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中医体质学说一直贯穿于临床诊断与治疗.
作者:姚荷生;姚梅龄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如何界定症状的辨证意义级差是目前中医辨证理论规范化、客观化研究中没有克服的难题.提出以三种方法结合的三维一体方式探讨症状的辨证意义级差.三维即经典文献、古今病案资料、当代临床验证三方面资料结合,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庞大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探讨出临床常见证型的症状的辨证意义级差.
作者:雍小嘉;徐姗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法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优于对照组的65.4%(P<0.05).结论: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主要病机,健脾益气法是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主要治法,补中益气汤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有确切疗效.
作者:吕国雄;徐秀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肾灵汤联合抗生素治疗腹膜透析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腹膜透析腹膜炎患者予以抗生素治疗,同时口服肾灵汤,每日1剂,连续使用18天.结果:30例患者总有效率100%.结论:肾灵汤联合抗生素治疗腹膜透析腹膜炎的疗效较好.
作者:吴国庆;章念伟;饶克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对12例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其中创伤致软组织缺损9例,慢性溃疡2例,瘢痕切除术后1例.皮瓣面积大12 cm×9 cm,小3 cm×4 cm.结果:12例皮瓣全部存活,1例远端部分坏死,经游离植皮后创面愈合,所有软组织缺损均修复,骨骼、肌腱外露均覆盖.随访3个月~1.5年,平均1年,皮瓣色泽弹性良好,外观及功能满意.1例皮瓣有感觉恢复.结论:该皮瓣血管蒂恒定,较少变异,血运可靠,皮瓣切取面积较大,旋转弧度大,手术操作简单,不损伤知名血管等,可广泛用于小腿、足踝等部位外伤、溃疡、瘢痕切除所致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敏波;罗明华;饶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黄对急性胆囊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胆囊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患者随机分成大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抗生素抗炎、镇静、解痉、止痛、营养支持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大黄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大黄粉5g吞服,3次/天.结果:两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内毒素(LPS)含量基本一致(P>0.05).治疗开始后,大黄组IL-6、LPS含量下降速度均明显快于对照组(均P<0.05),大黄组IL-10含量升高速度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d内排便总次数大黄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SIRS好转时间大黄组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大黄对急性胆囊炎合并SIRS患者的血浆IL-6、IL-10、LPS含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SIRS的病程好转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立强;罗汝斌;于立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系指胫骨内髁骨折、双髁骨折及伴有干骺端和骨干分离的平台骨折)18例按Schatzker分为Ⅴ型16例,Ⅵ型 2例,均采用前外侧和后内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缺损处充植明胶海绵,合并韧带和半月板损伤同时一期修复或内固定,术后予以CPM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关节面均得到恢复,力线均恢复正常,效果良好.结论:双切口双钢板联合在髓腔内充植明胶海绵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固定稳固,能防止关节面塌陷,结合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减少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潘小平;杨杰保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风湿性膝关节炎属变态反应性疾病,目前认为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与病毒感染也有一定关系.其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畴,因感受风、寒、湿、热所致,故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以及舒经通络为治疗痹症的基本原则.正清风痛宁主要成份为青藤碱,具有良好的祛风除湿、活血止痛、通经活络之功效,本院疼痛科在2006年9月-2009年10月期间,收治门诊和住院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81例,其中采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4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吴克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益视颗粒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17册WS3-B-3307-98>收载的品种.处方由制何首乌、木香、当归等14味中药组成.功能滋肾养肝,健脾益气,调节视力.用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引起的青少年近视及视力疲劳者.原标准中没有鉴别项,也没有含量测定.为了更好地控制本品质量,本文采用HPLC法对方中制何首乌进行了含量测定研究.经方法学研究表明,该法操作简便,方法稳定可靠,可以作为本产品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王丽;李忠贵;饶印保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的发生及演变过程十分复杂,牵扯的组织器官很多,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医学界还没有寻找到单一有效、快捷的治疗方法,其治疗仍需要多环节、长期的治疗,这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大量而长期用药的毒副作用,药物引起的肝肾功能异常,各种药物之间的相互协调性并不确定,感染的防治环节需要的时间很长,抗生素在应用过程中引起的耐药或诱发的二重感染,使得抗感染不能延续及二重感染给患者生命造成的危害,还有治疗坏疽的局部用药缺乏等问题,均是西医治疗过程中不可克服的弊端.
作者:曹东明;胡振明;蔡卫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当归六黄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6例采用当归六黄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对照组28例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两组比较,P<0.05.结论:当归地黄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甲状腺腺机能亢进症,与单用西药组比较,疗效明显.
作者:吴昌安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