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林;唐由君
我科从2005年1月~2007年1月,共观察Ⅳ期乳腺癌患者52例,其中金克槐耳颗粒治疗组24例,全身化疗组28例(对照组),比较了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证候、生存质量、生存期、不良反应等指标,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乳腺癌患者52例,均为女性,年龄41~74岁,平均49岁,根据UICCTNM分期均为Ⅳ期,原发灶全部经过病理活检确定,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细胞ER、PR均为阴性.
作者:吴英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肝益合剂治疗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抗肝纤维化机制.方法:将60例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肝益合剂,每次1袋,每日2次温服;对照组20例,口服水飞宾胶囊,35mg/粒,每次3粒,每日2次.2组均90日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 Ⅲ),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血清PCⅢ、LN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HA、ⅣC、ALT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肝煎剂有良好抗肝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保护肝细胞、抑制胶原合成并促进其降解有关.
作者:赵俊彪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清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病理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观察,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1例CAE患者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予清胃汤,每日2剂;对照组予维酶素片,每次5片,每天3次,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74.29%,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病理结果显示萎缩、肠化、异型增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07%、53.15%、42.86%,对照组相应为51.43%、46.15%、33.33%,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个有效的配方.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马志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健脾疏肝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用健脾疏肝法之中药治疗,对照组用脂必妥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经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B超体征改善程度经治疗后,两组体征均有较明显的改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肝功能检查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氨酰转移酶(γ-GT),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中TG与对照组比较还有组间显著性差异.结论:健脾疏肝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
作者:来丽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芎芷石膏汤加减对鼻后滴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芎芷石膏汤治疗痰热阻窍型鼻后滴流综合征患者,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鼻窦影像学改善情况.结果:32例符合鼻后滴流综合征诊断标准且证属痰热阻窍型患者中,治愈3例,显效8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结论:芎芷石膏汤加减治疗痰热阻窍型鼻后滴流综合征疗效满意.
作者:谢纬;陈生;高雪;熊广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混合液放置时间与药物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银杏达莫注射液25 ml与500 ml 5%葡萄糖、10%葡萄糖、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放置0、1.0、2.0、3.0、4.5后考察配伍液的性状、pH值、不溶性微粒及吸收度的变化.结果:银杏达莫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性状、pH值无明显变化,吸收度、不溶性微粒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银杏达莫过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应在3 h内使用.
作者:张耀东;周学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针灸对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患者,以关元、归来、肾俞、三阴交为主穴针灸,辅以辨证配穴,依虚证、实证选择补泻手法,观察部良性列腺增生症患者证素积分与IPss、QOL评分、膀胱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大尿流率等指标,进行针灸干预前后比较.结果:针灸可以干预证素积分,轻、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针灸干预前后,除PV外,I-PSS、QOL评分、RU、Qmax等均有明显改善.提示针灸不仅能以变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证候病理变化程度,而且客观指标也能得到改善.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针灸干预前后I-PSS、QOL评分、Ru、Qmax、PV等无明显改善.结论:针刺对本病轻、中度有效,证素积分作为中医疗效指标和证候转化量指标是可行的.
作者:范洪力;李灿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鼻后滴漏综合征(postnasal drip syndrome,PNDS)系指后鼻道分泌物经鼻腔下滴,引起的一系列呼吸道症状.常表现为长期咳嗽或咳粘液痰,以晨起及入睡躺下时咳嗽为重,咳嗽多于体位变动时发作或加剧,常频繁清嗓,喉部发痒,咽异物感,灼热感,同时患者常伴有鼻塞、流涕、鼻痒等症.据文献统计,其发病率约占慢性咳嗽的41%,与哮喘、胃食管反流成为导致慢性咳嗽常见的病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导致肺功能下降.
作者:洪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及治疗时机.方法:比较中药结合视网膜光凝与单纯视网膜光凝在治疗效果、预后方面的不同,以及激光治疗时机对于疗效的影响.结果:中药结合视.网膜光凝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视网膜光凝,两者有显著差异,且早期行视网膜光凝优于晚期治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发挥各自优势,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寿武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笔者自2000~2006年对67例股骨颈骨折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7例,男47例,女20例,年龄63~91岁,平均74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27例.新鲜骨折51例,陈旧性骨折15例,病理骨折1例.
作者:朱炜;夏勇;宁锋;丁永佰;黄国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h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e wall.的干燥根茎,又称味连、雅连、云连.性味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临床应用广泛.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
作者:谢光远;杨金梅;龚千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是较为常见而又严重的运动性损伤,据统计,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病率约为60人/(10 000·年).随着群众体育的普及和发展,ACL损伤的患者逐年增加.
作者:吴军;谢水华;李思云;成兴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从姜黄素对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角度,探讨姜黄素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机理.方法: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及人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用琼脂糖刮除法检测姜黄素对牛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姜黄素能明显抑制牛内皮细胞增殖,对非内皮细胞包括肿瘤细胞也有抑制作用,但同内皮细胞相比,差异显著,说明姜黄素能特异性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姜黄素能显著抑制牛内皮细胞迁移,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其抑制作用呈明显量效关系.结论:姜黄素是一种特异性血管生成抑制荆: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可能是姜黄素抑制血管生成的机理之一.
作者:梁斌;黄美健;丁志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分期论治急性胰腺炎疗效的临床观察.方法:将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分期论治;对照组20例,采用西医保守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症状体征改善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急性胰腺炎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张涛;潘锋;陈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肾衰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将40例慢性肾衰(CRF)竭患者,给予肾衰方口服,以3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结果:肾衰方治疗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总有效率为65.0%,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增加,U-TP降低,治疗前后比较有差异(P<0.05).尿常规红细胞记数、TC、TC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尿素氮、血肌酐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肾衰方能有效降低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改善CRF患者临床症状,延缓CRF进展.可以改善贫血,可有效提高血RBC,Hb.肾衰方可降低尿蛋白,而对尿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影响.
作者:翟金海;徐大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医文献中没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个病名,根据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当属中医学痛经、月经不调、不孕及癥瘕范畴.何嘉琳主任医师是何氏女科第四代传人,全国名老中医,从事妇科临床40余年,经验颇丰,尤其是对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有其独到的一面.
作者:邢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本文通过对吴又可与俞根初关于邪伏膜原证的治疗方法加以比较,试图探究两位医家对这一证候的治疗思想之异同.同时,对临证使用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应用注意也加以探讨.
作者:张宏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毒邪为独特致病因子,到目前为止尚无统一性的理论论述和确凿的定论.从近全国正规的大学教材上亦无对毒邪有一个明确的阐述和界定.笔者试对建立毒邪为因中医理论与临床作一浮浅构思,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作者:章新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我院从20C16年1月~2007年12月运用腰椎牵引、小针刀和骶管注射治疗等三联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且疗程短,复发率低,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40例患者为我院骨伤科门诊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CT或MRI)检查确诊.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
作者:聂海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针刺内麻点麻醉(以下简称针麻)应用于鼻腔手术,镇痛效果确切,后效应时间长,无麻药的毒副作用.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针麻产生的效果也有不同,所以,我们针对针刺麻醉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了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结果发现接受心理干预的病人针麻效果优于其他针麻病人.现将73例针麻麻醉手术病人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郑冬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