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丽群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是较为常见而又严重的运动性损伤,据统计,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病率约为60人/(10 000·年).随着群众体育的普及和发展,ACL损伤的患者逐年增加.
作者:吴军;谢水华;李思云;成兴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桃红水动,柳绿风扬;莺歌燕舞,霞蒸日上.在这花团锦簇的春天,五万名江中学子,豪情满怀地迎来了母校五十周年庆诞.
作者:蒋力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胆囊积液(除外总胆管因结石、肿瘤、畸形等梗阻因素外)主要多见于由于胆囊壁慢性炎症改变,影响胆囊壁对胆汁中水分的吸收,浓缩胆汁的功能下降所致,与中医支饮病类似,故笔者效法仲景治饮的理论,取己椒苈黄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因胆囊炎性改变所致的胆囊积水肿大,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从姜黄素对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角度,探讨姜黄素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机理.方法: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及人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用琼脂糖刮除法检测姜黄素对牛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姜黄素能明显抑制牛内皮细胞增殖,对非内皮细胞包括肿瘤细胞也有抑制作用,但同内皮细胞相比,差异显著,说明姜黄素能特异性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姜黄素能显著抑制牛内皮细胞迁移,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其抑制作用呈明显量效关系.结论:姜黄素是一种特异性血管生成抑制荆: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可能是姜黄素抑制血管生成的机理之一.
作者:梁斌;黄美健;丁志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笔者近1年来,采用中药顺气降逆法配合穴位注射山莨菪碱治疗顽固性呃逆1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2例均为我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45~83岁,病程1~30天.
作者:熊明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鼻后滴漏综合征(postnasal drip syndrome,PNDS)系指后鼻道分泌物经鼻腔下滴,引起的一系列呼吸道症状.常表现为长期咳嗽或咳粘液痰,以晨起及入睡躺下时咳嗽为重,咳嗽多于体位变动时发作或加剧,常频繁清嗓,喉部发痒,咽异物感,灼热感,同时患者常伴有鼻塞、流涕、鼻痒等症.据文献统计,其发病率约占慢性咳嗽的41%,与哮喘、胃食管反流成为导致慢性咳嗽常见的病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导致肺功能下降.
作者:洪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因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某些人不耐承受,表现为一组以慢性过度疲劳为主的全身症候群.由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因未明,现代医学目前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施红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其并发症较重、较多,常因并发黄斑囊样水肿、玻璃体积血、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致视力下降明显,甚至失明,是仅次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致盲性眼底病.本院眼科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建淼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均采用穴位贴敷疗法.结果:治愈28例,显效43例,好转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结论: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防治儿童哮喘缓解期疗效显著,不仅可以控制疾病的复发,而且还能达到预防的目的.
作者:康雅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h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e wall.的干燥根茎,又称味连、雅连、云连.性味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临床应用广泛.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
作者:谢光远;杨金梅;龚千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2007~2008年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枢机散敷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100例,并与常规治疗5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军;王绍臣;高午;樊小东;李兴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本文通过对吴又可与俞根初关于邪伏膜原证的治疗方法加以比较,试图探究两位医家对这一证候的治疗思想之异同.同时,对临证使用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应用注意也加以探讨.
作者:张宏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复方三七治伤胶囊的镇痛、抗炎、消肿作用.方法: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复方三七治伤胶囊的镇痛作用;用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考察复方三七治伤胶囊的抗炎作用;用钝铁杵自由落体制造大鼠非开放式软组织损伤模型,观察复方三七治伤胶囊的消肿作用.结果:复方三七治伤胶囊对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对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鼠的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复方三七治伤胶囊有明显的镇痛、抗炎、消肿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作者:宋小勇;张信岳;陆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对混合痔术后患者创口疼痛、出血、水肿、坠胀、创口愈合的影响与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试验组用中药熏洗、浸泡,对照组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结果:试验组在混合痔术后疼痛、坠胀、出血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黄丽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芎芷石膏汤加减对鼻后滴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芎芷石膏汤治疗痰热阻窍型鼻后滴流综合征患者,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鼻窦影像学改善情况.结果:32例符合鼻后滴流综合征诊断标准且证属痰热阻窍型患者中,治愈3例,显效8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结论:芎芷石膏汤加减治疗痰热阻窍型鼻后滴流综合征疗效满意.
作者:谢纬;陈生;高雪;熊广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混合液放置时间与药物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银杏达莫注射液25 ml与500 ml 5%葡萄糖、10%葡萄糖、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放置0、1.0、2.0、3.0、4.5后考察配伍液的性状、pH值、不溶性微粒及吸收度的变化.结果:银杏达莫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性状、pH值无明显变化,吸收度、不溶性微粒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银杏达莫过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应在3 h内使用.
作者:张耀东;周学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笔者近几年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理上运用黛哈散合泻白散加减治疗肺结核咳血42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2例咳血病人均为Ⅲ型(浸润型)活动性肺结核确诊病人,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37~74岁,平均58岁;咳血病程3~25天,平均9天.
作者:王谦信;严宇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以疏肝滋肾法组方的中药治疗高催乳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疏肝滋肾法)和时照组(溴隐亭),每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中催乳素(PRL)和相关激素水平、症状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疏肝滋肾法组方的中药可显著降低PRL,对相关激素有良性调节作用,治疗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改善症状、不良反应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滋肾法是治疗高催乳素血症的有效疗法.
作者:李秀然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分期论治急性胰腺炎疗效的临床观察.方法:将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分期论治;对照组20例,采用西医保守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症状体征改善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急性胰腺炎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张涛;潘锋;陈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在著名中医临床大家暨护阳学派大师吴佩衡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为记念护阳大师吴佩衡先生对我国中医药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笔者试将多年研究运用吴老学术思想、用药经验结合业师朱良春先生学术思想和用药经验,溶于一体,治疗各种疑难杂病的临床实践和体会陆续公之于世,和同道共勉.多年来,笔者溶两家之法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科诸多杂难病症,疗效卓著,此文乃继承中求创新之路的见证之一,望能对临床一线的同道有所启发.
作者:邱志济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