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枢机散敷脐治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100例

张晓军;王绍臣;高午;樊小东;李兴岭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 枢机散, 敷脐, 中西医结合疗法
摘要:2007~2008年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枢机散敷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100例,并与常规治疗5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黛哈散合泻白散加减治疗肺结核咳血42例

    笔者近几年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理上运用黛哈散合泻白散加减治疗肺结核咳血42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2例咳血病人均为Ⅲ型(浸润型)活动性肺结核确诊病人,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37~74岁,平均58岁;咳血病程3~25天,平均9天.

    作者:王谦信;严宇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药结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8例

    目的:探讨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及治疗时机.方法:比较中药结合视网膜光凝与单纯视网膜光凝在治疗效果、预后方面的不同,以及激光治疗时机对于疗效的影响.结果:中药结合视.网膜光凝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视网膜光凝,两者有显著差异,且早期行视网膜光凝优于晚期治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发挥各自优势,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寿武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关于建立毒邪为因理论系统框架的几点构思

    毒邪为独特致病因子,到目前为止尚无统一性的理论论述和确凿的定论.从近全国正规的大学教材上亦无对毒邪有一个明确的阐述和界定.笔者试对建立毒邪为因中医理论与临床作一浮浅构思,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作者:章新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32例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其并发症较重、较多,常因并发黄斑囊样水肿、玻璃体积血、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致视力下降明显,甚至失明,是仅次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致盲性眼底病.本院眼科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建淼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鼻后滴漏型咳嗽临床治疗体会

    鼻后滴漏综合征(postnasal drip syndrome,PNDS)系指后鼻道分泌物经鼻腔下滴,引起的一系列呼吸道症状.常表现为长期咳嗽或咳粘液痰,以晨起及入睡躺下时咳嗽为重,咳嗽多于体位变动时发作或加剧,常频繁清嗓,喉部发痒,咽异物感,灼热感,同时患者常伴有鼻塞、流涕、鼻痒等症.据文献统计,其发病率约占慢性咳嗽的41%,与哮喘、胃食管反流成为导致慢性咳嗽常见的病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导致肺功能下降.

    作者:洪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以针刺为主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进展

    为探讨以针刺为主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总结概括,从头颈部取穴治疗、以体针为主治疗、头针与体针合用、局部取穴和综合疗法五方面对脑梗死的治疗进行阐述,从中可以知道针刺疗法作为治疗中风病的常用方法之一,有肯定疗效,而且成本低廉,应用方便,安全性高.

    作者:赵颖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清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6例

    目的:评价清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病理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观察,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1例CAE患者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予清胃汤,每日2剂;对照组予维酶素片,每次5片,每天3次,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74.29%,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病理结果显示萎缩、肠化、异型增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07%、53.15%、42.86%,对照组相应为51.43%、46.15%、33.33%,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个有效的配方.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马志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辨证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42例

    高度近视又称病理性近视,一般认为屈光度超过-6.00D为高度近视.据报道,在5908名高考生中近视眼比例占61.02%,其中-6.00D以上高度近视占42.2%[1].近几年来,高度近视还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作者:郭继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白花蛇舌草在肝病中的应用

    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一年生草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d.的干燥或新鲜伞草,始载于<广西中药志>.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夏、秋二季采收,鲜用或晒干用.其性味苦、甘、寒.入胃、归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利湿通淋[1].

    作者:刘元杰;李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干燥综合征阴虚内热证病因病机浅析

    本文主要探讨了干燥综合征阴虚内热证的病因病机,认为本病的病因是先天禀赋不足,阴虚燥热;或由调摄不慎,久病失养,外感风、暑、燥、火四邪,阳热亢盛,伤津耗液,导致阴津亏虚,清窍失于濡润而致病,日久则瘀血痹阻,络脉不通,累及皮肤、筋骨,深入脏腑而使病情进展.其主要病机为素体虚弱,阴津亏虚,燥热内盛致瘀血阻滞,阴虚络瘀.

    作者:衣兰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吴佩衡学术思想用治硬皮病肌萎缩

    在著名中医临床大家暨护阳学派大师吴佩衡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为记念护阳大师吴佩衡先生对我国中医药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笔者试将多年研究运用吴老学术思想、用药经验结合业师朱良春先生学术思想和用药经验,溶于一体,治疗各种疑难杂病的临床实践和体会陆续公之于世,和同道共勉.多年来,笔者溶两家之法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科诸多杂难病症,疗效卓著,此文乃继承中求创新之路的见证之一,望能对临床一线的同道有所启发.

    作者:邱志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捏脊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45例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因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某些人不耐承受,表现为一组以慢性过度疲劳为主的全身症候群.由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因未明,现代医学目前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施红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参麦注射液在鼻咽癌放化疗中的减毒作用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在鼻咽癌放化疗中能否减轻副反应并能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方法:参麦针+放化疗81例(观察组),单纯放化疗治疗61例(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参麦注射液50 mL+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配合放化疗同步开始用药.对照组仅用放化疗.结果:观察组口腔反应、白细胞降低的例数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在配合鼻咽癌放化疗时对口腔反应、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都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该药对鼻咽癌放化疗减毒有效.

    作者:姚洁;叶永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分期论治急性胰腺炎20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分期论治急性胰腺炎疗效的临床观察.方法:将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分期论治;对照组20例,采用西医保守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症状体征改善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急性胰腺炎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张涛;潘锋;陈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顺气降逆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12例

    笔者近1年来,采用中药顺气降逆法配合穴位注射山莨菪碱治疗顽固性呃逆1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2例均为我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45~83岁,病程1~30天.

    作者:熊明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肾衰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0例

    目的:观察肾衰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将40例慢性肾衰(CRF)竭患者,给予肾衰方口服,以3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结果:肾衰方治疗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总有效率为65.0%,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增加,U-TP降低,治疗前后比较有差异(P<0.05).尿常规红细胞记数、TC、TC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尿素氮、血肌酐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肾衰方能有效降低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改善CRF患者临床症状,延缓CRF进展.可以改善贫血,可有效提高血RBC,Hb.肾衰方可降低尿蛋白,而对尿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影响.

    作者:翟金海;徐大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自拟中药方治疗血透患者顽固性便秘31例

    顽固性便秘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随着血液净化的不断发展,慢性肾衰竭血透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顽固性便秘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严重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采用自拟中药方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的顽固性便秘31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刘莎莎;张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枢机散敷脐治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100例

    2007~2008年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枢机散敷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100例,并与常规治疗5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军;王绍臣;高午;樊小东;李兴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三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0例

    我院从20C16年1月~2007年12月运用腰椎牵引、小针刀和骶管注射治疗等三联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且疗程短,复发率低,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40例患者为我院骨伤科门诊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CT或MRI)检查确诊.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

    作者:聂海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金克槐耳颗粒治疗Ⅳ期乳腺癌24例

    我科从2005年1月~2007年1月,共观察Ⅳ期乳腺癌患者52例,其中金克槐耳颗粒治疗组24例,全身化疗组28例(对照组),比较了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证候、生存质量、生存期、不良反应等指标,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乳腺癌患者52例,均为女性,年龄41~74岁,平均49岁,根据UICCTNM分期均为Ⅳ期,原发灶全部经过病理活检确定,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细胞ER、PR均为阴性.

    作者:吴英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