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活血化痰解郁汤治脑梗死后抑郁症45例

曹利民;胡志诚

关键词:脑梗死后抑郁, 活血化疾解郁汤, 中医药疗法
摘要:目的:研究活血化痰解郁汤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5例用活血化痰解郁汤、对照组40例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疗效评定有效率、抑郁症疗效评定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活血化痰解郁汤对脑梗死后抑郁有较好疗效.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肝益合剂治疗肝纤维化30例

    目的:观察肝益合剂治疗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抗肝纤维化机制.方法:将60例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肝益合剂,每次1袋,每日2次温服;对照组20例,口服水飞宾胶囊,35mg/粒,每次3粒,每日2次.2组均90日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 Ⅲ),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血清PCⅢ、LN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HA、ⅣC、ALT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肝煎剂有良好抗肝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保护肝细胞、抑制胶原合成并促进其降解有关.

    作者:赵俊彪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32例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其并发症较重、较多,常因并发黄斑囊样水肿、玻璃体积血、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致视力下降明显,甚至失明,是仅次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致盲性眼底病.本院眼科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建淼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吴又可与俞根初对邪伏膜原治疗方法之比较

    本文通过对吴又可与俞根初关于邪伏膜原证的治疗方法加以比较,试图探究两位医家对这一证候的治疗思想之异同.同时,对临证使用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应用注意也加以探讨.

    作者:张宏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参麦注射液在鼻咽癌放化疗中的减毒作用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在鼻咽癌放化疗中能否减轻副反应并能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方法:参麦针+放化疗81例(观察组),单纯放化疗治疗61例(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参麦注射液50 mL+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配合放化疗同步开始用药.对照组仅用放化疗.结果:观察组口腔反应、白细胞降低的例数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在配合鼻咽癌放化疗时对口腔反应、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都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该药对鼻咽癌放化疗减毒有效.

    作者:姚洁;叶永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

    笔者自2000~2006年对67例股骨颈骨折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7例,男47例,女20例,年龄63~91岁,平均74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27例.新鲜骨折51例,陈旧性骨折15例,病理骨折1例.

    作者:朱炜;夏勇;宁锋;丁永佰;黄国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膜后血肿35例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腹膜后血肿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水清;严宇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药结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8例

    目的:探讨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及治疗时机.方法:比较中药结合视网膜光凝与单纯视网膜光凝在治疗效果、预后方面的不同,以及激光治疗时机对于疗效的影响.结果:中药结合视.网膜光凝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视网膜光凝,两者有显著差异,且早期行视网膜光凝优于晚期治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发挥各自优势,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寿武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肾衰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0例

    目的:观察肾衰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将40例慢性肾衰(CRF)竭患者,给予肾衰方口服,以3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结果:肾衰方治疗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总有效率为65.0%,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增加,U-TP降低,治疗前后比较有差异(P<0.05).尿常规红细胞记数、TC、TC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尿素氮、血肌酐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肾衰方能有效降低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改善CRF患者临床症状,延缓CRF进展.可以改善贫血,可有效提高血RBC,Hb.肾衰方可降低尿蛋白,而对尿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影响.

    作者:翟金海;徐大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白花蛇舌草在肝病中的应用

    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一年生草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d.的干燥或新鲜伞草,始载于<广西中药志>.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夏、秋二季采收,鲜用或晒干用.其性味苦、甘、寒.入胃、归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利湿通淋[1].

    作者:刘元杰;李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分期论治急性胰腺炎20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分期论治急性胰腺炎疗效的临床观察.方法:将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分期论治;对照组20例,采用西医保守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症状体征改善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急性胰腺炎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张涛;潘锋;陈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42例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症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和诊断技术的提高,多数患者可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且以药物保守治疗的治愈率高达90%左右.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未破裂宫外孕,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爱武;盛爱华;阮新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在葡萄糖注射液和氯化钠注射液中稳定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混合液放置时间与药物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银杏达莫注射液25 ml与500 ml 5%葡萄糖、10%葡萄糖、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放置0、1.0、2.0、3.0、4.5后考察配伍液的性状、pH值、不溶性微粒及吸收度的变化.结果:银杏达莫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性状、pH值无明显变化,吸收度、不溶性微粒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银杏达莫过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应在3 h内使用.

    作者:张耀东;周学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金克槐耳颗粒治疗Ⅳ期乳腺癌24例

    我科从2005年1月~2007年1月,共观察Ⅳ期乳腺癌患者52例,其中金克槐耳颗粒治疗组24例,全身化疗组28例(对照组),比较了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证候、生存质量、生存期、不良反应等指标,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乳腺癌患者52例,均为女性,年龄41~74岁,平均49岁,根据UICCTNM分期均为Ⅳ期,原发灶全部经过病理活检确定,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细胞ER、PR均为阴性.

    作者:吴英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越鞠丸治疗抑郁症的机理探讨

    越鞠丸出自金代朱丹溪的<丹溪心法>,为治疗郁证代表方.本文分析了中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对越鞠丸这一古方在治疗抑郁症的中医学和现代医学机理分别作一浅探,目的是更好的运用它为临床服务.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治疗抑郁症寻找更多可能,同时对经方越鞠丸在抑郁症治疗方面进行有益探索.

    作者:叶淑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100例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均采用穴位贴敷疗法.结果:治愈28例,显效43例,好转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结论: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防治儿童哮喘缓解期疗效显著,不仅可以控制疾病的复发,而且还能达到预防的目的.

    作者:康雅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顺气降逆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12例

    笔者近1年来,采用中药顺气降逆法配合穴位注射山莨菪碱治疗顽固性呃逆1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2例均为我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45~83岁,病程1~30天.

    作者:熊明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干燥综合征阴虚内热证病因病机浅析

    本文主要探讨了干燥综合征阴虚内热证的病因病机,认为本病的病因是先天禀赋不足,阴虚燥热;或由调摄不慎,久病失养,外感风、暑、燥、火四邪,阳热亢盛,伤津耗液,导致阴津亏虚,清窍失于濡润而致病,日久则瘀血痹阻,络脉不通,累及皮肤、筋骨,深入脏腑而使病情进展.其主要病机为素体虚弱,阴津亏虚,燥热内盛致瘀血阻滞,阴虚络瘀.

    作者:衣兰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肠梗阻进展

    近10年来人们对术后肠梗阻的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笔者复习相关文献,综述如下.1 西医常规治疗加中药常规治疗: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炎、补充各种维生素、电解质,注意酸碱平衡.吴氏[1]等用复方小承气汤(大黄6 g、枳壳10 g、厚朴10 g、莱菔子15 g、桃仁12 g),日1剂早晚由胃管注入,夹管2~3小时后放开,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8例,结果38例治疗后症状逐渐改善,痊愈出院,无并发症.

    作者:彭成;李夏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黄连炮制品的研究进展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h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e wall.的干燥根茎,又称味连、雅连、云连.性味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临床应用广泛.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

    作者:谢光远;杨金梅;龚千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活血化痰解郁汤治脑梗死后抑郁症45例

    目的:研究活血化痰解郁汤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5例用活血化痰解郁汤、对照组40例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疗效评定有效率、抑郁症疗效评定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活血化痰解郁汤对脑梗死后抑郁有较好疗效.

    作者:曹利民;胡志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